一种呼吸功能锻炼仪

文档序号:33922811发布日期:2023-04-21 21:44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功能锻炼仪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尤其涉及一种呼吸功能锻炼仪。


背景技术:

1、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可改善病人肺部功能,增加呼吸肌力,促进肺膨胀,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而现有使用的呼吸功能锻炼器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如申请号为202120883505.2、名称为一种肺病康复用呼吸训练器的吸嘴式的呼吸锻炼仪;另一种是申请号为202121510184.8、名称为一种呼吸训练器的吸管式的呼吸锻炼仪。

2、针对上述吸管式的呼吸锻炼仪,由于其吸管外接在呼吸锻炼仪上,导致整个呼吸锻炼仪不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功能锻炼仪,以尽量压缩整体体积,便于携带,使用者使用时能够实时观察自己的呼吸的情况,以帮助使用者控制呼出气体的容量。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呼吸功能锻炼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仪器主体,所述仪器主体设置有第一通气部和锻炼腔,第一通气部和所述锻炼腔均设置在所述仪器主体内,所述第一通气部连通到所述锻炼腔,所述第一通气部的内腔中设置有呼吸管,所述呼吸管为软管,可在所述第一通气部的内腔中移动,且所述呼吸管的首部可延伸出所述第一通气部外。

4、进一步地,所述呼吸管的尾部为蛇皮管结构,所述呼吸管的尾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通气部的内腔中。

5、进一步地,所述仪器主体的表面设置开关件,通过操作所述开关件可将呼吸管的首部固定在第一通气部的开口处。

6、进一步地,所述呼吸管的首部设置有限位部。

7、进一步地,所述锻炼腔为活塞结构,所述仪器主体还设置有第二通气部,所述第二通气部设置在所述仪器主体内,所述第一通气部连接到所述锻炼腔的底部,所述锻炼腔的上部连接到所述第二通气部。

8、进一步地,所述仪器主体的至少一侧侧壁为透明结构,透过所述透明结构可观察所述锻炼腔。

9、进一步地,所述透明结构具有刻度标识。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呼吸功能锻炼仪,在不使用时,呼吸管能够收纳在第一通气部的内腔中,能够隐藏呼吸管,节省了整体的占用空间,缩小了仪器的整体体积;在使用时,呼吸管可以从第一通气部的内腔中延伸出,呼吸管的首部能够相对远离仪器主体,可以将仪器主体移动到使用者眼睛的视野范围中,从而达到使用者使用时能够随时观察自己呼吸的情况,以控制呼出气体的容量。



技术特征:

1.一种呼吸功能锻炼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仪器主体(1),所述仪器主体(1)设置有第一通气部(2)和锻炼腔(3),所述第一通气部(2)和所述锻炼腔(3)均设置在所述仪器主体(1)内,所述第一通气部(2)连通到所述锻炼腔(3),所述第一通气部(2)的内腔中设置有呼吸管(4),所述呼吸管(4)为软管,可在所述第一通气部(2)的内腔中移动,且所述呼吸管(4)的首部可延伸出所述第一通气部(2)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功能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管(4)的尾部为蛇皮管结构(41),所述呼吸管(4)的尾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通气部(2)的内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功能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主体(1)的表面设置开关件(42),通过操作所述开关件(42)可将呼吸管(4)的首部固定在第一通气部(2)的开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功能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管(4)的首部设置有限位部(43)。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呼吸功能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锻炼腔(3)为活塞结构,所述仪器主体(1)还设置有第二通气部(5),所述第二通气部(5)设置在所述仪器主体(1)内,所述第一通气部(2)连接到所述锻炼腔(3)的底部,所述锻炼腔(3)的上部连接到所述第二通气部(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呼吸功能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主体(1)的至少一侧侧壁为透明结构(32),透过所述透明结构(32)可观察所述锻炼腔(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呼吸功能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结构(32)具有刻度标识(33)。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呼吸功能锻炼仪,包括仪器主体,仪器主体设置有第一通气部和锻炼腔,第一通气部和锻炼腔均设置在仪器主体内,第一通气部连接到锻炼腔,第一通气部的内腔中设置有呼吸管,呼吸管可在第一通气部的内腔中移动,且呼吸管的首部可延伸出第一通气部外。在不使用时,呼吸管能够收纳在第一通气部的内腔中,能够隐藏呼吸管,节省了整体的体积;在使用时,呼吸管可以从第一通气部的内腔中延伸出,呼吸管的首部能够相对远离仪器主体,可以将仪器主体移动到使用者眼睛的视野范围中,从而达到使用者使用时观察呼吸的情况,以控制呼出气体的容量和呼气速率。

技术研发人员:孔玉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817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