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跆拳道训练用脚靶

文档序号:33810099发布日期:2023-04-19 13:28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跆拳道训练用脚靶

本技术涉及训练用具,具体为一种跆拳道训练用脚靶。


背景技术:

1、脚靶是跆拳道练习中,供训练者踢击,练习腿脚攻击技巧的辅助道具。现有的跆拳道脚靶包括手柄和靶叶,手柄和靶叶被包裹在耐腐蚀层内,并用竹片等物品加固,竹片设置在手柄和靶叶的内部。

2、目前脚靶训练时,由陪练人员从手柄位置持握,供训练人员踢击靶叶,当训练人员踢击力量较大时,踢击力经脚靶向陪练人员手臂传递,手臂瞬间向外侧摆动很容易造成伤害,因此使用不够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跆拳道训练用脚靶,具备使用安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脚靶在踢击力量较大时,易对陪练人员造成伤害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跆拳道训练用脚靶,包括靶体,所述靶体后端安装有握把,握把内预设有延伸至靶体的空腔,空腔内设有限制器,限制器包括套管以及胶杆,套管上中间位置设有通槽,胶杆穿过通槽形成套管的固定,多个套管套于胶杆上。

6、优选的,所述靶体中间位置设有分口,训练时踢击在靶体上会对踢击人员产生更好的反馈感。

7、优选的,所述分口位置的靶体内壁上均匀安装有增效器,增效器包括底板以及球罩,球罩固定于底板顶部,底板与靶体固定,球罩上均匀开设有通孔,踢击时靶体对球罩压迫,使其内部的空气从通孔快速排出,排出时产生较大声响,提高训练人员对脚靶的打击感,有利于促进人员训练。

8、优选的,所述套管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凹槽以及凸块,多个套管之间通过前后位置的凸块抵至凹槽内形成活动固定,提供一定的固定稳定性,当踢击力量带动套管足够,凸块从凹槽内移出时限制器才会断开。

9、优选的,所述握把顶面安装有延伸至靶体的橡胶条,加强握把对靶体的支撑强度,持握时更加的稳定。

10、优选的,所述握把外周底面设有均匀的防滑凸起,提高持握便利性,方便进行持握。

11、(三)有益效果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跆拳道训练用脚靶,具备以下

13、有益效果:

14、1、该跆拳道训练用脚靶,通过设置多个套管在胶杆上相套形成的限制器,当踢击力量较小时,只会带动靶体运动,同时套管受胶杆限制只进行弯曲,训练人员手部难以受伤,当踢击力量较大时,套管弯曲突破胶杆的限制,使其相互断开,靶体与握把的连接强度瞬间大幅降低,靶体对踢击剩余大部分力量进行吸收并产生形变,而靶体受到的力量较小,可以降低对训练人员手部造成伤害的风险,使用更安全。

15、2、该跆拳道训练用脚靶,踢击时靶体对球罩压迫,使其内部的空气从通孔快速排出,排出时产生较大声响,提高训练人员对脚靶的打击感,有利于促进人员训练。



技术特征:

1.一种跆拳道训练用脚靶,包括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靶体(1)后端安装有握把(2),握把(2)内预设有延伸至靶体(1)的空腔(7),空腔(7)内设有限制器(4),限制器(4)包括套管(41)以及胶杆(42),套管(41)上中间位置设有通槽(45),胶杆(42)穿过通槽(45)形成套管(41)的固定,多个套管(41)套于胶杆(4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跆拳道训练用脚靶,其特征在于:所述靶体(1)中间位置设有分口(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跆拳道训练用脚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口(6)位置的靶体(1)内壁上均匀安装有增效器(5),增效器(5)包括底板(51)以及球罩(52),球罩(52)固定于底板(51)顶部,底板(51)与靶体(1)固定,球罩(52)上均匀开设有通孔(53)。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跆拳道训练用脚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41)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凹槽(44)以及凸块(43),多个套管(41)之间通过前后位置的凸块(43)抵至凹槽(44)内形成活动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跆拳道训练用脚靶,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2)顶面安装有延伸至靶体(1)的橡胶条(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跆拳道训练用脚靶,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2)外周底面设有均匀的防滑凸起。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训练用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跆拳道训练用脚靶,包括靶体,所述靶体后端安装有握把,握把内预设有延伸至靶体的空腔,空腔内设有限制器,限制器包括套管以及胶杆,套管上中间位置设有通槽,胶杆穿过通槽形成套管的固定,多个套管套于胶杆上。通过设置多个套管在胶杆上相套形成的限制器,当踢击力量较小时,只会带动靶体运动,同时套管受胶杆限制只进行弯曲,训练人员手部难以受伤,当踢击力量较大时,套管弯曲突破胶杆的限制,使其相互断开,靶体与握把的连接强度瞬间大幅降低,靶体对踢击剩余大部分力量进行吸收并产生形变,而靶体受到的力量较小,可以降低对训练人员手部造成伤害的风险,使用更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饶永林,杨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01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