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拉索健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94283发布日期:2023-04-19 09:43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拉索健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双拉索健身装置。


背景技术:

1、中国文献cn211132850u(申请日:2019年09月05日)公开了一种力量型健身器械,一种力量型健身器械,包括电机、角度传感器、控制板、电源和训练作用件;电机作为力量型健身器械提供训练阻力的阻力源,电机的输出轴与力量型健身器械的训练作用件连接;角度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电机驱动轴的角度;电源分别与电机、角度传感器和控制板连接,为电机、角度传感器和控制板供电;控制板分别与电机和角度传感器连接,控制板用于接收角度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并处理该信号后控制电机提供训练所需的阻力。该技术方案的健身器械,以电机作为阻力源,阻力大小可实现无级调整;相比于沉重且体积巨大的金属块,体积小,调整方便;通过角度传感器监控索盘的角速度即可控制电机即控制阻力或回收力,安全性好。但该技术方案的健身装置为单拉索结构,其训练方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力量训练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拉索健身装置,其主要解决的是现有的单拉索结构力量训练装置其训练方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力量训练需求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双拉索健身装置,包括机架、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左右相对地转动连接在机架上,且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机架上设置有用于为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提供正转阻力及反转复位力的动力源机构,且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之间还设置有差速器机构,在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的带动下,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被配置为通过差速器机构的作用能够相对机架进行同步转动或非同步转动。

4、进一步,动力源机构包括芯轴、套设于芯轴上的套筒以及设于芯轴与套筒之间的动力机芯,动力机芯被配置为能够对套筒相对芯轴的正转产生正转阻力和对套筒相对芯轴的反转产生反转复位力,芯轴横向地固定连接在机架上,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左右相对地转动套接在芯轴上,套筒上设有至少一支轴以形成差速器机构的行星支架结构,差速器机构还包括第一侧齿轮、第二侧齿轮和至少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第一侧齿轮和第二侧齿轮分别设置在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相对的内侧边处,第一行星齿轮转动连接在支轴上并同时与第一侧齿轮和第二侧齿轮保持啮合配合进而形成差速器结构。

5、进一步,套筒上设有两个竖向相对设置的支轴,差速器机构还包括第二行星齿轮,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分别转动连接在套筒的两支轴上,且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均与第一侧齿轮和第二侧齿轮同时保持啮合配合。

6、进一步,动力机芯为电机机芯或卷簧或扭簧。

7、进一步,套筒设于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之间的芯轴上。

8、进一步,动力源机构包括动力结构以及横向地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传动轴,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左右相对地转动套接在传动轴上,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之间的传动轴上设置有一竖向的支撑杆以形成差速器机构的行星支架结构,差速器机构还包括第一侧齿轮、第二侧齿轮和至少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第一侧齿轮和第二侧齿轮分别设置在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相对的内侧边处,第一行星齿轮转动连接在支撑杆上并同时与第一侧齿轮和第二侧齿轮保持啮合配合进而形成差速器结构,动力结构固定连接于机架上,且动力结构与传动轴传动连接以为传动轴相对机架的转动提供正转阻力及反转复位力,从而间接地对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提供正转阻力及反转复位力。

9、进一步,支撑杆与传动轴呈十字交叉状,差速器机构还包括第二行星齿轮,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分别转动连接在支撑杆的两端上,且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均与第一侧齿轮和第二侧齿轮同时保持啮合配合。

10、进一步,动力结构为能够为传动轴相对机架的转动提供正转阻力及反转复位力的驱动电机或扭簧结构或卷簧结构。

11、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拉索健身装置中,在机架上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且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进而可以形成双拉索结构,同时,机架上设置了动力源机构,通过动力源机构可以为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提供正转阻力及反转复位力,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通过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可以带动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克服动力源机构的正转阻力进行正转力量训练,当松开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时,通过动力源机构提供的反转复位力能够带动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自动反转复位,并且,由于在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之间还设置有差速器机构,利用差速器原理,使得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在机架上可以同步运动或非同步运动,即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可以同步拉出,动力源机构同时作用于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为二者提供正转阻力及反转复位力,或者,第一拉索拉出,通过差速器机构的差速作用使得第二拉索可以保持不动或缓慢拉出,如此,便可使得该双拉索健身装置可以进行多种力量训练方式,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训练需求,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并提升该健身装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双拉索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左右相对地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且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拉索(21)和第二拉索(31),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为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提供正转阻力及反转复位力的动力源机构(4),且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之间还设置有差速器机构(5),在第一拉索(21)和第二拉索(31)的带动下,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被配置为通过差速器机构(5)的作用能够相对机架(1)进行同步转动或非同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拉索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源机构(4)包括芯轴(41)、套设于芯轴(41)上的套筒(42)以及设于芯轴(41)与套筒(42)之间的动力机芯(43),动力机芯(43)被配置为能够对套筒(42)相对芯轴(41)的正转产生正转阻力和对套筒(42)相对芯轴(41)的反转产生反转复位力,芯轴(41)横向地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左右相对地转动套接在芯轴(41)上,套筒(42)上设有至少一支轴(44)以形成差速器机构(5)的行星支架结构,差速器机构(5)还包括第一侧齿轮(51)、第二侧齿轮(52)和至少一个第一行星齿轮(53),第一侧齿轮(51)和第二侧齿轮(52)分别设置在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相对的内侧边处,第一行星齿轮(53)转动连接在支轴(44)上并同时与第一侧齿轮(51)和第二侧齿轮(52)保持啮合配合进而形成差速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拉索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筒(42)上设有两个竖向相对设置的支轴(44),差速器机构(5)还包括第二行星齿轮(54),第一行星齿轮(53)和第二行星齿轮(54)分别转动连接在套筒(42)的两支轴(44)上,且第一行星齿轮(53)和第二行星齿轮(54)均与第一侧齿轮(51)和第二侧齿轮(52)同时保持啮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拉索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机芯(43)为电机机芯或卷簧或扭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拉索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筒(42)设于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之间的芯轴(4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拉索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源机构(4)包括动力结构(45)以及横向地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的传动轴(46),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左右相对地转动套接在传动轴(46)上,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之间的传动轴(46)上设置有一竖向的支撑杆(47)以形成差速器机构(5)的行星支架结构,差速器机构(5)还包括第一侧齿轮(51)、第二侧齿轮(52)和至少一个第一行星齿轮(53),第一侧齿轮(51)和第二侧齿轮(52)分别设置在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相对的内侧边处,第一行星齿轮(53)转动连接在支撑杆(47)上并同时与第一侧齿轮(51)和第二侧齿轮(52)保持啮合配合进而形成差速器结构,动力结构(45)固定连接于机架(1)上,且动力结构(45)与传动轴(46)传动连接以为传动轴(46)相对机架(1)的转动提供正转阻力及反转复位力,从而间接地对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提供正转阻力及反转复位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拉索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杆(47)与传动轴(46)呈十字交叉状,差速器机构(5)还包括第二行星齿轮(54),第一行星齿轮(53)和第二行星齿轮(54)分别转动连接在支撑杆(47)的两端上,且第一行星齿轮(53)和第二行星齿轮(54)均与第一侧齿轮(51)和第二侧齿轮(52)同时保持啮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拉索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结构(45)为能够为传动轴(46)相对机架(1)的转动提供正转阻力及反转复位力的驱动电机或扭簧结构或卷簧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双拉索健身装置,包括机架、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左右相对地转动连接在机架上,且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机架上设置有用于为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提供正转阻力及反转复位力的动力源机构,且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之间还设置有差速器机构,在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的带动下,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被配置为通过差速器机构的作用能够相对机架进行同步转动或非同步转动。本技术的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通过差速器机构的作用可以进行同步运动或非同步运动,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训练需求,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并提升该健身装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研发人员:何叶,王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奇品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3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