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运动康复训练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03610发布日期:2023-03-24 22:53阅读:45来源:国知局
四肢运动康复训练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训练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肢运动康复训练仪。


背景技术:

2.康复训练是指损伤后进行有利于恢复或改善功能的身体活动。除严重的损伤需要休息治疗外,一般的损伤不必完全停止身体练习。适当的、科学的身体练习对于损伤的迅速愈合和促进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3.康复训练可以自行实施也可以依托于专业器材实施。运动康复训练仪是进行康复训练专业工具,是患者进行活动的辅助设施。有助于帮助恢复机体局部的运动功能,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肌力,使感觉和运动系统的协调和统一。现有技术中,常规康复训练仪无法让使用者以坐姿状态模拟跑动时手臂和腿部的动作,训练的模拟效果有待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四肢运动康复训练仪,以解决常规康复训练仪无法让使用者以坐姿状态模拟跑动时手臂和腿部动作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四肢运动康复训练仪,包括支撑架,主动轮,主动轴,第一旋转辊,连接杆,足踏,握杆,第二旋转辊,皮带,阻力轮,其中,在支撑架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主动轮和阻力轮,在主动轮和阻力轮之间绕接有皮带,在主动轮上固结有主动轴,在主动轴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辊,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旋转辊相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握杆的底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辊,握杆具有一个非端点的位置连接在第二旋转辊上,在连接杆上具有足踏。
7.作为优选,支撑架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外壳。
8.作为优选,支撑架包括纵向骨架,横向骨架,直支撑杆,弯支撑杆,斜向骨架,其中,横向骨架有2个,2个横向骨架相互平行,2个横向骨架之间焊接有纵向骨架,在纵向骨架上分别焊接有直支撑杆和弯支撑杆,在直支撑杆和弯支撑杆之间焊接有斜向骨架。
9.作为优选,在弯支撑杆的顶端具有横向凸出部,第二旋转辊连接在所述横向凸出部上。
10.作为优选,在弯支撑杆上具有安装座,阻力轮转动连接于安装座上(所述阻力轮为自重较大的轮子或旋转时阻力较大的轮子,让使用者在克服此力的过程中使肌肉得到一定锻炼)。
11.作为优选,外壳包括两个扣罩,两个扣罩相互卡接固定;在外壳上具有贯通的圆孔。
12.作为优选,在所述足踏上具有防滑纹理。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四肢运动康复训练仪。该技术方案采用连接杆在手臂运动机构和腿部运动机构之间起到传动作用,可模拟奔跑时腿部和臂部的动作特征,过程完全
同步。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在支撑架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主动轮和阻力轮,在主动轮和阻力轮之间绕接有皮带,在主动轮上固结有主动轴,在主动轴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辊,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旋转辊相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握杆的底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辊,握杆具有一个非端点的位置连接在第二旋转辊上,在连接杆上具有足踏。应用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坐姿状态模拟四肢的奔跑运动,动作协调自然且全程同步。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幅立体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幅立体图;
16.图3是支撑架的立体图;
17.图4是外壳的立体图;
18.图5是除外壳以外本实用新型其余部分的立体图;
19.其中:
20.1、支撑架
ꢀꢀꢀꢀꢀꢀꢀꢀ
2、主动轮
ꢀꢀꢀꢀꢀꢀꢀꢀ
3、主动轴
ꢀꢀꢀꢀꢀꢀꢀꢀ
4、第一旋转辊
21.5、连接杆
ꢀꢀꢀꢀꢀꢀꢀꢀ
6、足踏
ꢀꢀꢀꢀꢀꢀꢀꢀꢀꢀ
7、握杆
ꢀꢀꢀꢀꢀꢀꢀꢀꢀꢀ
8、第二旋转辊
22.9、皮带
ꢀꢀꢀꢀꢀꢀꢀꢀꢀꢀ
10、阻力轮
ꢀꢀꢀꢀꢀꢀꢀ
11、外壳
ꢀꢀꢀꢀꢀꢀꢀꢀꢀ
12、纵向骨架
23.13、横向骨架
ꢀꢀꢀꢀꢀ
14、直支撑杆
ꢀꢀꢀꢀꢀ
15、弯支撑杆
ꢀꢀꢀꢀꢀ
16、斜向骨架
24.17、横向凸出部
ꢀꢀꢀ
18、安装座
ꢀꢀꢀꢀꢀꢀꢀ
19、扣罩
ꢀꢀꢀꢀꢀꢀꢀꢀꢀ
20、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26.实施例1
27.四肢运动康复训练仪,如图1~5所示,包括支撑架1,主动轮2,主动轴3,第一旋转辊4,连接杆5,足踏6,握杆7,第二旋转辊8,皮带9,阻力轮10,其中,在支撑架1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主动轮2和阻力轮10,在主动轮2和阻力轮10之间绕接有皮带9,在主动轮2上固结有主动轴3,在主动轴3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辊4,连接杆5的一端与第一旋转辊4相连接,连接杆5的另一端与握杆7的底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架1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辊8,握杆7具有一个非端点的位置连接在第二旋转辊8上,在连接杆5上具有足踏6。
28.实施例2
29.四肢运动康复训练仪,如图1~5所示,包括支撑架1,主动轮2,主动轴3,第一旋转辊4,连接杆5,足踏6,握杆7,第二旋转辊8,皮带9,阻力轮10,其中,在支撑架1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主动轮2和阻力轮10,在主动轮2和阻力轮10之间绕接有皮带9,在主动轮2上固结有主动轴3,在主动轴3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辊4,连接杆5的一端与第一旋转辊4相连接,连接杆5的另一端与握杆7的底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架1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辊8,握杆7具有一个非端点的位置连接在第二旋转辊8上,在连接杆5上具有足踏6。其中,支撑架1的外部
固定连接有外壳11。支撑架1包括纵向骨架12,横向骨架13,直支撑杆14,弯支撑杆15,斜向骨架16,其中,横向骨架13有2个,2个横向骨架13相互平行,2个横向骨架13之间焊接有纵向骨架12,在纵向骨架12上分别焊接有直支撑杆14和弯支撑杆15,在直支撑杆14和弯支撑杆15之间焊接有斜向骨架16。在弯支撑杆15的顶端具有横向凸出部17,第二旋转辊8连接在所述横向凸出部17上。在弯支撑杆15上具有安装座18,阻力轮10转动连接于安装座18上。外壳11包括两个扣罩19,两个扣罩19相互卡接固定;在外壳11上具有贯通的圆孔20。在所述足踏6上具有防滑纹理。
3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四肢运动康复训练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主动轮(2),主动轴(3),第一旋转辊(4),连接杆(5),足踏(6),握杆(7),第二旋转辊(8),皮带(9),阻力轮(10),其中,在支撑架(1)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主动轮(2)和阻力轮(10),在主动轮(2)和阻力轮(10)之间绕接有皮带(9),在主动轮(2)上固结有主动轴(3),在主动轴(3)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辊(4),连接杆(5)的一端与第一旋转辊(4)相连接,连接杆(5)的另一端与握杆(7)的底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架(1)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辊(8),握杆(7)具有一个非端点的位置连接在第二旋转辊(8)上,在连接杆(5)上具有足踏(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肢运动康复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支撑架(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外壳(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肢运动康复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支撑架(1)包括纵向骨架(12),横向骨架(13),直支撑杆(14),弯支撑杆(15),斜向骨架(16),其中,横向骨架(13)有2个,2个横向骨架(13)相互平行,2个横向骨架(13)之间焊接有纵向骨架(12),在纵向骨架(12)上分别焊接有直支撑杆(14)和弯支撑杆(15),在直支撑杆(14)和弯支撑杆(15)之间焊接有斜向骨架(1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肢运动康复训练仪,其特征在于,在弯支撑杆(15)的顶端具有横向凸出部(17),第二旋转辊(8)连接在所述横向凸出部(17)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肢运动康复训练仪,其特征在于,在弯支撑杆(15)上具有安装座(18),阻力轮(10)转动连接于安装座(18)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肢运动康复训练仪,其特征在于,外壳(11)包括两个扣罩(19),两个扣罩(19)相互卡接固定;在外壳(11)上具有贯通的圆孔(2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肢运动康复训练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足踏(6)上具有防滑纹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四肢运动康复训练仪。该技术方案采用连接杆在手臂运动机构和腿部运动机构之间起到传动作用,可模拟奔跑时腿部和臂部的动作特征,过程完全同步。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在支撑架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主动轮和阻力轮,在主动轮和阻力轮之间绕接有皮带,在主动轮上固结有主动轴,在主动轴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辊,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旋转辊相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握杆的底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旋转辊,握杆具有一个非端点的位置连接在第二旋转辊上,在连接杆上具有足踏。应用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坐姿状态模拟四肢的奔跑运动,动作协调自然且全程同步。同步。同步。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省优势康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9
技术公布日:2023/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