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组合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84136发布日期:2023-06-28 15:02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组合骨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模型车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车身组合骨架。


背景技术:

1、在汽车销售过程中,为了让客户能够完全了解预售车型,厂商都会先将预售车型进行展示,为客户提供1:1的真车驾驶体验感,达到展示效果。而要想将预售车型在各个销售端都进行展示,达到销售目的,这需要供应大量的汽车,但生产厂商根本无法满足供应量,且生产太多真车也会增加成本,在销售量未知的情况下,也会造成货品积压的风险。因此,为了满足各个销售端的展示需求,都会采用内、外均1:1还原的模型车作为展示车,这样既能达到展示需求,为客户提供真实的驾驶体验,又能降低生产成本。

2、同时,因为现在所用的模型车都是根据预售车型制作,为了保证模型车的还原度和稳定性,在模型车内都是通过车骨架作为模型车整体支撑,从而达到支撑强度。但因为预售车型各有不同,根据车型制作的车骨架就会存在差异,并且因为车骨架自身体积大,导致在安装拆卸时无法快速进行,从而影响安装效率。

3、因此,为了能够提高车骨架的安装效率,现在需要提供一种车身组合骨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车身组合骨架,解决车骨架安装效率低通用性差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便于车骨架快速安装和拆卸,以提高模型车的整体安装效率。具体为提供一种车身组合骨架,包括底骨架、ip骨架和后骨架,所述ip骨架设于所述底骨架前部,所述后骨架设于所述底骨架后部;所述底骨架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ip骨架和后骨架的连接孔;所述底骨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连接部和尾部;所述头部设有4-6个连接孔;所述连接部上设有2-4个连接孔;所述尾部设有3-5个连接孔。

4、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

5、实际应用时,通过将车身骨架合理的拆分为三部分,在使用时可灵活进行组装,安装操作更方便多样。同时通过对各个部分连接孔的合理优化设置,简化安装难度,并在尽可能少的连接孔的基础上保证车骨架的连接稳定性,保证车身骨架的稳定性和支撑性,达到模型车支撑强度。同时通过连接孔的合理设置,也能快速进行拆卸,从而整体提升模型车的组装速度,保证质量,提高作业效率。

6、进一步的,所述头部设于所述连接部中央,所述头部宽度为所述连接部宽度的四分之三;所述头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段和放置段,所述ip骨架放置于所述放置段内,并与所述固定段连接。将头部宽度设为连接部宽度的四分之三,既能满足模型车的型号需求,又能有效降低模型车用量,减轻模型车的重量,更便于转移组装。同时通过放置段和固定段可有效的将ip骨架进行放置和固定,从而保证ip骨架安装稳定性。

7、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段的两侧分别相对设有两个第一连接孔,所述固定段的两侧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位置分别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孔;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中央位置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三连接孔构成三角形形状。将连接孔设置为呈三角形的对称结构,在尽可能减少连接点设置数量的基础上能够增加连接点的相对稳定性,从而提高组装稳定性。

8、进一步的,所述ip骨架包括连接架,设于连接架上的安装台;所述连接架下端对应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上;所述安装台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固定连接。通过连接架将ip骨架快速的进行安装,保证组装的精准性和贴合度,减少反复调试的过程,提升组装速度。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多根横竖相交的主梁,在主梁上靠近所述尾部的一端分别设有两个第四连接孔。连接部为连接头部和支撑尾部的中间段,通过多根相交的主梁可有效加强车身骨架强度,同时也便于模型车其他组件的安装。

10、进一步的,所述尾部设于所述连接部后端中央,所述尾部宽度为所述连接部宽度的五分之四;所述尾部包括多根水平设置的底梁,以及设于所述底梁上的承载台,在所述承载台上设有第五连接孔,所述后骨架下端与所述第五连接孔连接。通过合理设置第五连接孔,提高后骨架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将第五连接孔设于所述安装柱上,便于后骨架的安装拆卸操作,使安装作业更快捷。

11、进一步的,所述后骨架包括架身,设于架身前端的连接杆,以及设于架身下端的固定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四连接孔连接,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第五连接孔连接。根据后骨架的结构形状,优化每个安装柱的结构,从而保证组装连接的精准度,提高组装贴合度。

12、进一步的,所述后骨架包括架身,设于架身前端的连接杆,以及设于架身下端的固定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四连接孔连接,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第五连接孔连接。通过连接杆和固定杆将后骨架和底骨架进行连接,连接位置操作简单,降低组装操作复杂度,使安装操作更快捷。

13、进一步的,在所述ip骨架和后骨架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车身组件的螺纹孔。通过对螺纹孔位置的设置,在组合的骨架上可直接通过螺纹孔安装车身组件,进而快速进行模型车的组装,提升组装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组合骨架,其特征在于:用于模型车,包括底骨架、ip骨架和后骨架,所述ip骨架设于所述底骨架前部;所述后骨架设于所述底骨架后部;所述底骨架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ip骨架和后骨架的连接孔;所述底骨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连接部和尾部;所述头部设有4-6个连接孔;所述连接部上设有2-4个连接孔;所述尾部设有3-5个连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组合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设于所述连接部中央,所述头部宽度为所述连接部宽度的四分之三;所述头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段和放置段,所述ip骨架放置于所述放置段内,并与所述固定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身组合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段的两侧分别相对设有两个第一连接孔,所述固定段的两侧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位置分别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孔;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中央位置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三连接孔构成三角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身组合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ip骨架包括连接架,设于连接架上的安装台;所述连接架下端对应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上;所述安装台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身组合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多根横竖相交的主梁,在主梁上靠近所述尾部的一端分别设有两个第四连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身组合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设于所述连接部后端中央,所述尾部宽度为所述连接部宽度的五分之四;所述尾部包括多根水平设置的底梁,以及设于所述底梁上的承载台,在所述承载台上设有第五连接孔,所述后骨架下端与所述第五连接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身组合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骨架包括架身,设于架身前端的连接杆,以及设于架身下端的固定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四连接孔连接,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第五连接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身组合骨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ip骨架和后骨架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车身组件的螺纹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模型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车身组合骨架,包括底骨架、IP骨架和后骨架,IP骨架设于所述底骨架前部,后骨架设于所述底骨架后部;在所述底骨架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IP骨架和后骨架的连接孔;所述底骨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连接部和尾部;头部设有4‑6个连接孔;所述连接部上设有2‑4个连接孔;尾部设有3‑5个连接孔。本申请将车身骨架合理的拆分为三部分,在使用时可灵活进行组装,安装操作更方便。同时通过对各个部分连接孔的合理优化,降低安装难度,并在尽可能少的连接孔的基础上保证车骨架的连接稳定性,保证车身骨架的稳定性和支撑强度。实现快速拆装,整体提升模型车的组装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卓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瑞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