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老年坐姿肢体损伤治疗康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15366发布日期:2024-04-01 14:25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老年坐姿肢体损伤治疗康复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康复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老年坐姿肢体损伤治疗康复设备。


背景技术:

1、中老年人可能因为慢性病、关节炎、中风、骨折、肌肉萎缩等问题而需要肢体康复。这些状况可能导致运动功能受限、肌肉力量减弱、平衡能力下降等,中老年肢体康复可能涉及使用各种辅助设备,如牵拉设备,以帮助恢复或维持独立行动能力,传统的牵拉设备采用配重方式进行牵拉,在实际的康复训练中,存在如下问题:

2、不可调节的力量和速度:康复过程中,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可能在不同的阶段有显著变化。传统的配重牵拉设备通常无法灵活调整牵拉的力量和速度,这可能导致在康复初期对患者施加过大的力量,增加受伤的风险。

3、安全性问题:配重迅速下降可能引起牵拉过程中的冲击力增大,尤其对于中老年人,这可能增加受伤的风险。为解决这个问题,现代康复设备采用更平滑的运动方式,避免突然的力量冲击。

4、康复评估和调整:康复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个体化的过程。传统设备可能无法在整个康复疗程中进行有效的康复评估和调整。。

5、综上所述,现代康复设备的设计趋向于解决传统牵拉设备可能存在的问题,提供更加灵活、安全、个性化的康复体验,以更好地满足中老年人的康复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一种中老年坐姿肢体损伤治疗康复设备。

2、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老年坐姿肢体损伤治疗康复设备,包括支架主体以及牵拉组件,支架主体两侧对称设置各设置有一组牵拉组件,所述的牵拉组件包括第一丝杆电机、支撑滑块、连接座、调节座以及牵引绳,所述的支撑滑块通过螺纹配合设置于第一丝杆电机的丝杆上,所述的支撑滑块上设置连接座并在上端面设置有电磁铁模组,所述的连接座上设置有滑动立柱,所述的调节座下端面设置有永磁体并滑动设置于滑动立柱上,所述的永磁体与调节座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牵引绳一端固定于调节座,并经由连接座的第一导向轮以及支架主体的立柱的若干导向轮组至另一端与拉手固定。

3、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主体设置有导向轴,所述的立柱顶部固定的限位板滑动设置于导向轴上,限位板上设置有套筒用于可拆配重,所述的配重由两组半环形部件构成,一端铰接,另一端设置相互固定的锁件。

4、进一步的:所述的调节座上设置有用于收放线的辊轮模组,牵引绳的另一端设置于辊轮模组上,所述的辊轮模组由具有锁死功能的电机驱动。

5、进一步的:所述的电磁铁模组的上端面设置有环形安装槽,所述的安装槽内固定有缓冲弹簧凸出于电磁铁模组表面。

6、进一步的:所述拉手包括固定主体,所述的固定主体设置有四组副槽体,所述的副槽体上设置有适配除大拇指外四肢的弧形槽,至少有一组副槽体上通过按压调节开关连接固定主体,按压调节开关连接控制器用于调节电磁铁模组功率,其余三组副槽体通过弹簧件滑动设置在固定主体上,主槽体设置在大拇指适配位置并通过弹簧件滑动设置于固定主体,所述的主槽体、副槽体以及固定主体均适配设置有用于固定适配在其位置的手指以及手掌的绑带。

7、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主体上还设置有电极驱动模组,所述的电极驱动模组设置有多组连接电极连接端口。

8、进一步的:所述的若干导向轮组顶部的导向轮设置于支撑杆上,所述的支撑杆后端转动设置于支架主体,所述的支撑杆的前端设置有转动轨迹槽并通过连接滑块滑动设置于轨迹槽上,两侧的支撑杆设置有推动装置,所述的推动装置包括第二丝杆滑块机构,所述的第二丝杆滑块机构的丝杆滑块两侧设置有调节杆,所述的调节杆的一端与丝杆滑块铰接,另一端与支撑杆铰接。

9、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主体的安装座设置有座椅,所述的座椅前后滑动设置于支架主体底座上并通过第三丝杆机构进行驱动。

10、进一步的:所述的座椅前端设置有腿部支撑部,所述的腿部支撑部由大腿支撑部、小腿支撑部以及脚掌支撑部构成,所述的大腿支撑部纵向滑动设置于座椅前侧并通过紧固件紧固,所述的大腿支撑部与小腿支撑部铰接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调节角度,所述的脚掌支撑部纵向滑动设置于小腿支撑部并通过第四丝杆机构驱动进行上下滑行驱动。

11、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主体的前端设置有人机交互屏幕。

1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3、个性化牵拉:通过第一丝杆电机、支撑滑块、连接座、调节座以及牵引绳的组合,可以实现对康复患者的个性化牵拉。设备可以根据患者的特定需求和康复进程进行力量和速度的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康复阶段和个体的差异。

14、肌肉锻炼与牵拉结合:通过电磁铁模组与永磁铁的相斥作用力,康复患者在进行牵拉的同时,可以通过斥力区间进行肌肉锻炼,增强牵拉的康复效果。这种设计可以帮助康复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实现全面的肌肉锻炼。

15、可视化参考:压力传感器的设置可以量化牵拉力量,并在康复过程中提供实时的可视化参考。这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使康复过程更加科学和可控。

16、协调锻炼:设备通过两侧的压力传感器进行力量对比,可以在康复训练中进行双侧力量的平衡调整,促进双侧肢体的协调锻炼,提高康复效果。

17、多维度调整:通过支撑杆后端的转动设置和推动装置的调整,设备可以在垂直方向上调整拉伸的位置,以适应不同患者肩宽和肢体长度的需求,同时可以在多个位置进行拉伸,对关节和周边肌肉进行全面训练。



技术特征:

1.一种中老年坐姿肢体损伤治疗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以及牵拉组件,支架主体两侧对称设置各设置有一组牵拉组件,所述的牵拉组件包括第一丝杆电机、支撑滑块、连接座、调节座以及牵引绳,所述的支撑滑块通过螺纹配合设置于第一丝杆电机的丝杆上,所述的支撑滑块上设置连接座并在上端面设置有电磁铁模组,所述的连接座上设置有滑动立柱,所述的调节座下端面设置有永磁体并滑动设置于滑动立柱上,所述的永磁体与调节座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牵引绳一端固定于调节座,并经由连接座的第一导向轮以及支架主体的立柱的若干导向轮组至另一端与拉手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老年坐姿肢体损伤治疗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设置有导向轴,所述的立柱顶部固定的限位板滑动设置于导向轴上,限位板上设置有套筒用于可拆配重,所述的配重由两组半环形部件构成,一端铰接,另一端设置相互固定的锁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老年坐姿肢体损伤治疗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座上设置有用于收放线的辊轮模组,牵引绳的另一端设置于辊轮模组上,所述的辊轮模组由具有锁死功能的电机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老年坐姿肢体损伤治疗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铁模组的上端面设置有环形安装槽,所述的安装槽内固定有缓冲弹簧凸出于电磁铁模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老年坐姿肢体损伤治疗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包括固定主体,所述的固定主体设置有四组副槽体,所述的副槽体上设置有适配除大拇指外四肢的弧形槽,至少有一组副槽体上通过按压调节开关连接固定主体,按压调节开关连接控制器用于调节电磁铁模组功率,其余三组副槽体通过弹簧件滑动设置在固定主体上,主槽体设置在大拇指适配位置并通过弹簧件滑动设置于固定主体,所述的主槽体、副槽体以及固定主体均适配设置有用于固定适配在其位置的手指以及手掌的绑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老年坐姿肢体损伤治疗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主体上还设置有电极驱动模组,所述的电极驱动模组设置有多组连接电极连接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老年坐姿肢体损伤治疗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导向轮组顶部的导向轮设置于支撑杆上,所述的支撑杆后端转动设置于支架主体,所述的支撑杆的前端设置有转动轨迹槽并通过连接滑块滑动设置于轨迹槽上,两侧的支撑杆设置有推动装置,所述的推动装置包括第二丝杆滑块机构,所述的第二丝杆滑块机构的丝杆滑块两侧设置有调节杆,所述的调节杆的一端与丝杆滑块铰接,另一端与支撑杆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中老年坐姿肢体损伤治疗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主体的安装座设置有座椅,所述的座椅前后滑动设置于支架主体底座上并通过第三丝杆机构进行驱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中老年坐姿肢体损伤治疗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椅前端设置有腿部支撑部,所述的腿部支撑部由大腿支撑部、小腿支撑部以及脚掌支撑部构成,所述的大腿支撑部纵向滑动设置于座椅前侧并通过紧固件紧固,所述的大腿支撑部与小腿支撑部铰接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调节角度,所述的脚掌支撑部纵向滑动设置于小腿支撑部并通过第四丝杆机构驱动进行上下滑行驱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中老年坐姿肢体损伤治疗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主体的前端设置有人机交互屏幕。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老年坐姿肢体损伤治疗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以及牵拉组件,支架主体两侧对称设置各设置有一组牵拉组件,所述的牵拉组件包括第一丝杆电机、支撑滑块、连接座、调节座以及牵引绳,所述的支撑滑块通过螺纹配合设置于第一丝杆电机的丝杆上,所述的支撑滑块上设置连接座并在上端面设置有电磁铁模组,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康复患者的个性化牵拉。设备可以根据患者的特定需求和康复进程进行力量和速度的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康复阶段和个体的差异。

技术研发人员:陈卓,陈伯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畅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