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模型中栏杆及栏杆与台基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81322发布日期:2023-09-27 10:16阅读:33来源:国知局
古建筑模型中栏杆及栏杆与台基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玩具领域,尤其涉及拼搭的古建筑模型,具体涉及古建筑模型中栏杆及栏杆与台基组件。


背景技术:

1、栏杆是中国古建筑外檐装修的一个重要类别。栏杆最初是作为遮挡物,后来渐渐发展变化,式样丰富、雕刻精美,成了重要的装饰设置,而在园林中,栏杆则又起到隔景与连景的作用。在建筑的台基、走廊处和池水边都经常可以看到栏杆的身影,不论是厅堂、居室、亭、楼、水榭等建筑也都可以设置栏杆。

2、现有的古建筑模型中,通常将古建筑模型制作成一个整体,比较呆板、笨重,失去拼搭的乐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改进的古建筑模型中栏杆及栏杆与台基组件,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古建筑模型中栏杆,所述栏杆的底部具有骑马榫,所述骑马榫上具有凹槽。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栏杆底部骑马榫的朝向为如下一种:向前、向后、向左、向右。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栏杆底部骑马榫的个数为如下一种:1个、2个、3个、4个。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栏杆底部的骑马榫为l形状。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栏杆底部的骑马榫为倒t形状。

7、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古建筑模型中栏杆与台基组件,所述组件包括栏杆、台基,具体的:所述栏杆的底部具有骑马榫,所述骑马榫上具有凹槽;所述台基上具有插槽,所述台基底部具有凸起棱;拼搭后,所述栏杆的骑马榫穿过所述台基上的插槽,所述骑马榫上的凹槽卡在所述台基底部的凸起棱上。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栏杆底部骑马榫的朝向为如下一种:向前、向后、向左、向右。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栏杆底部骑马榫的个数为如下一种:1个、2个、3个、4个。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栏杆底部的骑马榫为l形状。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栏杆底部的骑马榫为倒t形状。

12、本申请提供的古建筑模型中栏杆与台基组件中,栏杆的底部具有骑马榫,骑马榫上具有凹槽,台基上具有插槽,台基底部具有凸起棱。拼搭时,先将栏杆底部的骑马榫插入并穿过台基的插槽中,然后,推动栏杆,让栏杆的骑马榫勾住台基,骑马榫上的凹槽卡在台基底部的凸起棱上。实现拼搭后的栏杆与台基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锁定在一起,比较牢固。



技术特征:

1.一种古建筑模型中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杆的底部具有骑马榫,所述骑马榫上具有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模型中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杆底部骑马榫的朝向为如下一种:向前、向后、向左、向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古建筑模型中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杆底部骑马榫的个数为如下一种:1个、2个、3个、4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古建筑模型中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杆底部的骑马榫为l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古建筑模型中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杆底部的骑马榫为倒t形状。

6.一种古建筑模型中栏杆与台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包括栏杆、台基,具体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古建筑模型中栏杆与台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杆底部骑马榫的朝向为如下一种:向前、向后、向左、向右。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古建筑模型中栏杆与台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杆底部骑马榫的个数为如下一种:1个、2个、3个、4个。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古建筑模型中栏杆与台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杆底部的骑马榫为l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古建筑模型中栏杆与台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杆底部的骑马榫为倒t形状。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古建筑模型中栏杆及栏杆与台基组件,所述组件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栏杆的底部具有骑马榫,骑马榫上具有凹槽,台基上具有插槽,台基底部具有凸起棱。拼搭时,先将栏杆底部的骑马榫插入台基的插槽中,然后,推动栏杆,让栏杆的骑马榫勾住台基,骑马榫上的凹槽卡在台基底部的凸起棱上。实现拼搭后的栏杆与台基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锁定在一起,比较牢固,支持反复拼搭与拆解。

技术研发人员:张洋,张虎,张明明,王震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爱其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5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