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锻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85670发布日期:2023-07-25 15:37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锻炼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呼吸锻炼相关,尤其涉及一种呼吸锻炼器。


背景技术:

1、呼吸功能可以通过有氧运动、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方法进行锻炼。坚持呼吸功能锻炼,有利于改善肺功能。其中缩唇呼吸指闭嘴呼吸,平静的用鼻吸气,然后将口唇缩成吹口哨状缓慢呼气,吸呼时间为一比二,不要过分地控制呼吸节律,以免引起胸闷,头晕等症状;在呼吸功能的锻炼过程中,运用锻炼器可以增加锻炼效果,锻炼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锻炼进度来增加呼吸阻力,增加呼吸困难度,从而可以逐步的增加呼吸的强度。现有的呼吸锻炼器在进行使用时不能规范人们的锻炼方式,同时调节的呼吸阻力的方式结构较为复杂。

2、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呼吸锻炼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呼吸锻炼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呼吸锻炼器,包括:罩体,所述罩体设置为口鼻呼吸罩形状,所述罩体上设置有弹性绑缚带;

4、分隔块,所述分隔块密封固定设置在罩体上,所述分隔块将罩体内部分隔为吸气腔和吐气腔;

5、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与吸气腔位置对应,所述进气组件包括与罩体固定连接的竖管件,所述竖管件上端与罩体固定连通,所述竖管件下端密封且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连通内部的条形开口,所述竖管件内密封固定设置有第一封片,所述第一封片上环绕设置有三个交叉的缝隙,所述竖管件内设置有限制第一封片的控制组件;

6、呼气组件,所述呼气组件与吐气腔位置对应,所述呼气组件包括贯穿设置在罩体内的出气短管,所述出气短管内密封固定设置有第二封片,所述第二封片上环绕设置有三个交叉的缝隙。

7、优选地,所述分隔块采用软质橡胶材料,所述分隔块表面设置为弧形。

8、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封片上侧的环形限位件,所述竖管件内匹配滑动设置有环形内磁动子,所述竖管件外套设有与环形内磁动子耦合的环形外磁动子,所述环形外磁动子螺纹套接在竖管件上,所述环形内磁动子通过固定架与环形限位件固定连接。

9、优选地,所述第二封片远离罩体的一侧环绕设置有三个弧形弹性条,所述弧形弹性条与出气短管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弹性条与第二封片相抵。

10、优选地,所述竖管件内底部竖直固定设置有抵住第一封片的限位管。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装置通过设置分隔块对罩体内部进行分隔,让锻炼者的呼吸气分别通过鼻子和嘴巴进行,同时通过竖管件内的第一封片限制吸气,通过短管内的第二封片限制吐气操作,以此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呼吸模式,锻炼呼吸能力;同时竖管件内设置有限制第一封片的控制组件,可以对第一封片的限制能力进行调节,从而增加吸气的阻力,逐步增加锻炼效果,而且在短管内设置限制第二封片的弧形弹性条,在进行吐气时,需要通过嘴唇顶开第二封片进行吐气,让锻炼者呼气时保持嘴部为吹口哨状。



技术特征:

1.一种呼吸锻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块(2)采用软质橡胶材料,所述分隔块(2)表面设置为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封片(32)上侧的环形限位件(34),所述竖管件(31)内匹配滑动设置有环形内磁动子(35),所述竖管件(31)外套设有与环形内磁动子(35)耦合的环形外磁动子(36),所述环形外磁动子(36)螺纹套接在竖管件(31)上,所述环形内磁动子(35)通过固定架(37)与环形限位件(34)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片(42)远离罩体(1)的一侧环绕设置有三个弧形弹性条(43),所述弧形弹性条(43)与出气短管(4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弹性条(43)与第二封片(42)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件(31)内底部竖直固定设置有抵住第一封片(32)的限位管(3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呼吸锻炼器,包括罩体,罩体设置为口鼻呼吸罩形状;分隔块,分隔块将罩体内部分隔为吸气腔和吐气腔;进气组件,进气组件与吸气腔位置对应,进气组件包括与罩体固定连接的竖管件,竖管件下端密封且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连通内部的条形开口,竖管件内密封固定设置有第一封片,第一封片上环绕设置有三个交叉的缝隙,竖管件内设置有限制第一封片的控制组件;呼气组件,呼气组件与吐气腔位置对应,呼气组件包括贯穿设置在罩体内的出气短管,出气短管内密封固定设置有第二封片,第二封片上环绕设置有三个交叉的缝隙。本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规范的训练呼吸功能,还能方便的调节吸气阻力,从而保证呼吸锻炼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娟,勇琴歌,张小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022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