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肺活量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59833发布日期:2023-08-27 14:26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肺活量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呼吸内科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肺活量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1、肺活量通常指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在一定意义上可反映呼吸机能的潜在能力,对于呼吸内科的病患来说,其中大多数具有肺功能受损症状,病患在进行术后的康复治疗时需要进行肺活量的训练装置。

2、传统的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一个面罩和一个弹力反作用机构,比如弹性气囊,病患反复的呼气进入弹性气囊,通过病患的呼气量抵抗弹性气囊本身的弹性势能,从而增加病患的呼吸肌强度,进而起到锻炼肺活量的目的,然而该装置仍然存在如下缺点:

3、1、由于弹性气囊本身为封闭机构,在每次呼气结束后,病患需要将面罩取下,由呼气管释放弹性气囊内部的空气,同时病患吸取外界空气,因此实际训练时,病患需要反复的摘下、戴上面罩,操作较为繁琐;

4、2、根据人体的生理表现,病患每次用力呼气结束时,本身便会陷入短暂的脱力状态,而弹性气囊本身具有较大的弹性反作用能力,此时若病患未能及时将面罩取下,弹性气囊内部的高压气体向病患呼吸道反冲导致病患岔气,对病患术后脆弱的气道造成二次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肺活量训练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呼吸内科临床用肺活量训练装置不便于吸气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训练箱体和面罩,所述训练箱体侧壁由上至下设置有排气通道和进气通道,且在所述排气通道和进气通道的上设置有安装在所述训练箱体上的控制机构;

4、其中,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排气通道和进气通道的开启或关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训练箱体上的滑槽,所述滑槽内通过弹性气囊活动安装有可移动的挡块,所述挡块上设置有流通孔和呈l型的直角孔;

5、所述流通孔在所述弹性气囊的作用下连通所述排气通道或进气通道,所述直角孔在所述弹性气囊的作用下连通所述进气通道或外界。

6、进一步的,所述训练箱体内安装有横向设置的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上端延伸至训练箱体上方并固定连接有托盘。

7、进一步的,所述面罩上设置有握把,所述握把上固定套设有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与所述弹性气囊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

8、进一步的,且所述限位块均位于所述排气通道上方。

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中,将使用者呼气的起始、停止动作与排气通道的闭、开以及进气通道的开、闭控制结合,使用者可以方便快速的控制排气通道和进气通道的通断,既能够避免肺活量训练时呼气被泄漏,又能够防止呼气结束后反冲高压气体从面罩吹出对使用者造成影响,且在连续的多次呼气训练时,使用者无需反复的将面罩取下或者戴上,也能够直接吸取外界正常氧含量的空气,使用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训练箱体(1)和面罩(8),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箱体(1)侧壁由上至下设置有排气通道(9)和进气通道(7),且在所述排气通道(9)和进气通道(7)的上设置有安装在所述训练箱体(1)上的控制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活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箱体(1)内安装有横向设置的活塞板(2),所述活塞板(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柱(3),所述导向柱(3)上端延伸至训练箱体(1)上方并固定连接有托盘(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活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8)上设置有握把(13),所述握把(13)上固定套设有环形气囊(14),所述环形气囊(14)与所述弹性气囊(12)之间通过连通管(15)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活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箱体(1)内固定安装有多个位于同一平面上的限位块(6),且所述限位块(6)均位于所述排气通道(9)上方。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训练箱体和面罩,所述训练箱体侧壁由上至下设置有排气通道和进气通道,且在所述排气通道和进气通道的上设置有安装在所述训练箱体上的控制机构。本技术中,将使用者呼气的起始、停止动作与排气通道的闭、开以及进气通道的开、闭控制结合,使用者可以方便快速的控制排气通道和进气通道的通断,既能够避免肺活量训练时呼气被泄漏,又能够防止呼气结束后反冲高压气体从面罩吹出对使用者造成影响,且在连续的多次呼气训练时,使用者无需反复的将面罩取下,戴上,也能够直接吸取外界正常氧含量的空气,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邵贵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阳谷县中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