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速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98387发布日期:2023-09-09 17:14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等速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等速训练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等速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1、等速训练技术是一种肌肉功能训练的治疗技术。通过设定运动速度使相应的关节运动,使用者不论肌肉收缩的大小,肢体始终在预定的速度下进行匀速运动,其中运动速度不随肌肉张力大小改变而改变的一种运动。不进行自主控制的情况下,等速运动时肌肉收缩具有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的特点。

2、现有的等速训练装置需要提前对设备进行训练高度、训练角度和训练速度等相关参数进行调整控制,且调整方式复杂,也导致使用者不能持续进行多方位等速训练,由此提出一种等速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等速训练装置在训练过程中无法换向和高度调整的问题,由此提出的一种等速训练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等速训练装置,包括主机箱、安装在主机箱下端的支撑件、安装在主机箱上的升降驱动装置和具有等速训练功能的升降装置,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具有多方向等速训练的等速驱动器,且等速驱动器安装在升降装置上,所述的等速驱动器驱动端连接有转接头。

3、优选的,所述的升降驱动装置固定在主机箱的前端,且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主机箱上的后壳体、安装在后壳体前端的前端盖、安装在后壳体和前端盖之间的驱动丝杠和数量至少为一个的导轨,所述的导轨上连接有升降装置。

4、优选的,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安装在导轨上的限位滚轮和用于固定限位滚轮的位置的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和驱动丝杠连接。

5、进一步而言,所述的限位滚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6、优选的,所述的连接件包括用于连接驱动丝杠的第二连接板、用于连接第二连接板的第一连接板和连接在第一连接板另一端面的折弯板,所述的折弯板呈u形结构,且一侧面安装有等速驱动器,另一侧面安装有用于改变等速驱动器的方向的转向驱动装置。

7、优选的,所述的转向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折弯板一侧的侧端盖、设置在侧端盖内部的第一驱动电机和驱动等速驱动器转动的减速器,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减速器,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和折弯板相互固定设置。

8、优选的,所述的主机箱的上端还安装有具有多自由度的多关节支臂,所述的多关节支臂的端部铰接有显示等速训练参数的显示器。

9、优选的,所述的支撑件包括固定在主机箱下端的底板。

10、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底板的前端连接有提高主机箱稳定性的角板。

11、优选的,所述的支撑件还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脚轮。

12、优选的,所述的支撑件还包括用于安装脚轮的脚轮支座、安装在主机箱1内部的安装板、安装在安装板上的第一支座、安装在底板上的第二支座、铰接在第二支座上的伸缩件、铰接在伸缩件一端的弧形连接板、铰接在弧形连接板上的第一连接杆、铰接在第一连接杆上的第二连接杆以及固定连接弧形连接板的把手,所述的把手贯穿设置在主机箱的后端,且把手还铰接在第一支座上;所述的第一支座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用于安装脚轮支座;所述的脚轮支座的上方设置有顶动脚轮支座下移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的第二连接杆铰接在第一支座上,其中第一支座并排设置,且第一支座固定在安装板的上方;所述的弧形连接板上还连接有用于限制把手转动的挡板。

13、优选的,所述的伸缩件为气弹簧。

14、有益效果:通过操作显示器展示的相关参数,使处于工作状态中的升降装置进行高度调整,同时等速驱动器的训练方向随之进行调整,且转接头的旋转速度相应进行调整,进而使处于等速训练状态中的使用者不需要停止训练,也能实现多方向等速训练和不同高度的等速训练;本技术方案不仅仅使等速训练设备可提前预设其工作位置还可以在训练中进行多方位的等速训练,进而提高等速训练的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在主机箱的下端设置支撑件使主机箱在使用过程中有高稳定性,同时支撑件的下方可设置高度可升降的脚轮使主机箱便于移动。



技术特征:

1.一种等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箱(1)、安装在主机箱(1)下端的支撑件(7)、安装在主机箱(1)上的升降驱动装置(2)和具有等速训练功能的升降装置,所述的升降装置(8)包括具有多方向等速训练的等速驱动器(41),且等速驱动器(41)安装在升降装置上,所述的等速驱动器(41)驱动端连接有转接头(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驱动装置(2)固定在主机箱(1)的前端,且升降驱动装置(2)包括固定在主机箱(1)上的后壳体(21)、安装在后壳体(21)前端的前端盖(20)、安装在后壳体(21)和前端盖(20)之间的驱动丝杠(23)和数量至少为一个的导轨(22),所述的导轨(22)上连接有升降装置(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等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装置(8)包括安装在导轨(22)上的限位滚轮(4321)和用于固定限位滚轮(4321)的位置的连接件(43),所述的连接件(43)和驱动丝杠(23)连接;所述的限位滚轮(432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等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43)包括用于连接驱动丝杠(23)的第二连接板(432)、用于连接第二连接板(432)的第一连接板(431)和连接在第一连接板(431)另一端面的折弯板(4),所述的折弯板(4)呈u形结构,且一侧面安装有等速驱动器(41),另一侧面安装有用于改变等速驱动器(41)的方向的转向驱动装置(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等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驱动装置(3)包括安装在折弯板(4)一侧的侧端盖(30)、设置在侧端盖(30)内部的第一驱动电机(32)和驱动等速驱动器(41)转动的减速器,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32)的输出端连接减速器,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32)和折弯板(4)相互固定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机箱(1)的上端还安装有具有多自由度的多关节支臂(6),所述的多关节支臂(6)的端部铰接有用于调整等速训练参数的显示器(5)。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等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件(7)包括固定在主机箱(1)下端的底板(78),所述的底板(78)的前端连接有提高主机箱(1)稳定性的角板(78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等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件(7)还包括设置在底板(78)上的脚轮(75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等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件(7)还包括用于安装脚轮(752)的脚轮支座(751)、安装在主机箱(1)内部的安装板(73)、安装在安装板(73)上的第一支座(72)、安装在底板(78)上的第二支座(77)、铰接在第二支座(77)上的伸缩件(754)、铰接在伸缩件(754)一端的弧形连接板(741)、铰接在弧形连接板(741)上的第一连接杆(753)、铰接在第一连接杆(753)上的第二连接杆(76)以及固定连接弧形连接板(741)的把手(71),所述的把手(71)贯穿设置在主机箱(1)的后端,且把手(71)还铰接在第一支座(72)上;所述的第一支座(72)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用于安装脚轮支座(751);所述的脚轮支座(751)的上方设置有顶动脚轮支座(751)下移的第二连接杆(76);所述的第二连接杆(76)铰接在第一支座(72)上,其中第一支座(72)并排设置,且第一支座(72)固定在安装板(73)的上方;所述的弧形连接板(741)上还连接有用于限制把手(71)转动的挡板(74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等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件(754)为气弹簧、电动伸缩杆和气动伸缩杆中的一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等速训练装置,包括主机箱、安装在主机箱下端的支撑件、安装在主机箱上的升降驱动装置和具有等速训练功能的升降装置,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具有多方向等速训练的等速驱动器,且等速驱动器安装在升降装置上,所述的等速驱动器驱动端连接有转接头,其中转接头方便等速驱动器装配等速训练用辅件;其中支撑件用于保障主机箱的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本申请通过在主机箱的下端设置支撑件使主机箱在使用过程中有高稳定性,进而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本申请还通过设置升降装置装配可换向的等速驱动器,使等速驱动器实现多方向等速训练,同时等速驱动器调整的方向精准可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张国忠,孙志鹏,杨志荣,梁挺,杨家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橙象医疗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