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患者上肢康复锻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19584发布日期:2023-09-04 07:56阅读:24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属于康复锻炼设备,具体是一种卧床患者上肢康复锻炼器。


背景技术:

1、在重症病房(icu)、ccu病房和内外科病房有长期卧床及术后需要康复的患者,这些患者由于手术或病情原因需要长期卧床休息,身体各部位得不到应有的运动,不仅不利于康复,长此以往还会造成肌肉萎缩、免疫功能低下,因此帮助这些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运动是医护人员的重要内容之一,功能锻炼不仅消耗医护人员的大量体力,而且由于操作力度很难把握会给患者造成痛苦,因此造成很多患者宁愿延缓康复而不愿意进行锻炼,医护人员也由于忙于治疗而疏于帮助患者锻炼。长期卧床的患者,肢康复锻炼也是锻炼的重中之重,现有的上肢锻炼时,多采用训练盘的方式进行,在康复锻炼时,手部撮动训练盘转动,进而可使得患者的上肢手臂等部位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对于患者上肢的康复极为有利,然而现有的训练盘大多为能够站立的患者提供康复锻炼使用,需要提供一种能够针对长期卧床的患者使用的康复锻炼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卧床患者上肢得不到锻炼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卧床患者上肢康复锻炼器,能够实现为卧床的患者的上肢的双臂提供康复锻炼的目的,提高卧床患者上肢的康复训练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卧床患者上肢康复锻炼器,包括两组训练盘,所述悬链盘转动式设置在支撑机架上,所述支撑机架转动式设置在移动机架上,所述支撑机架与移动机架之间的转动轴水平,所述支撑机架与移动机架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两组训练盘盘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3、优选地,所述训练盘的盘芯一端转动式设置在调节滑块上,所述调节滑块滑动式设置在支撑机架上,所述调节滑块的滑动方向水平。

4、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架整体呈矩形条板状构成,所述支撑机架上设置有条形滑孔,所述调节滑块滑动式设置在条形滑孔内。

5、优选地,所述训练盘伸出调节滑块的一端设置有带轮,所述支撑机架上设置有阻尼辊,所述带轮与阻尼辊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6、优选地,所述调节滑块上设置有支撑滑杆,所述支撑滑杆沿着支撑机架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支撑滑杆上套设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调节滑块及支撑机架抵靠。

7、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架的中段设置有调节悬臂,所述调节悬臂与移动机架构成铰接连接。

8、优选地,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调节悬臂上的调节弧板,所述调节弧的弧线所在的圆心和调节悬臂与移动机架的铰接轴同轴布置,所述调节悬臂与移动机架的铰接轴端设置有锁定螺杆,所述锁定螺杆与调节弧板连接或分离。

9、优选地,所述调节弧板上设置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为弧形孔且沿着调节弧板的延伸方向延伸布置,所述调节悬臂与移动机架的铰接轴轴设置有锁紧悬臂,所述锁定螺杆设置在调节悬臂的悬伸端且杆身伸出条形孔的孔口,所述锁定螺杆伸出条形孔的孔口设置有锁紧螺母。

10、优选地,所述移动机架整体呈矩形梁板状,所述移动机架的两端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为伸缩腿,所述支撑腿的下端设置有支撑脚。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康复锻炼器在实际使用时,移动机架移动至病床两侧,通过角度调节机构实施对支撑机架的转动轴的角度的调整,以实施对两组训练盘盘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进行调整,以方便患者双手撮动两组训练盘转动,以实施对患者双臂及上肢的协调锻炼,以提高卧床患者的康复效果。



技术特征:

1.卧床患者上肢康复锻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训练盘(100),所述训练盘(100)转动式设置在支撑机架(200)上,所述支撑机架(200)转动式设置在移动机架(300)上,所述支撑机架(200)与移动机架(300)之间的转动轴水平,所述支撑机架(200)与移动机架(300)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两组训练盘(100)盘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患者上肢康复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盘(100)的盘芯一端转动式设置在调节滑块(110)上,所述调节滑块(110)滑动式设置在支撑机架(200)上,所述调节滑块(110)的滑动方向水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床患者上肢康复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架(200)整体呈矩形条板状构成,所述支撑机架(200)上设置有条形滑孔(210),所述调节滑块(110)滑动式设置在条形滑孔(210)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床患者上肢康复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盘(100)伸出调节滑块(110)的一端设置有带轮(120),所述支撑机架(200)上设置有阻尼辊(220),所述带轮(120)与阻尼辊(220)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床患者上肢康复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滑块(110)上设置有支撑滑杆(130),所述支撑滑杆(130)沿着支撑机架(200)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支撑滑杆(130)上套设有支撑弹簧(140),所述支撑弹簧(140)的两端分别与调节滑块(110)及支撑机架(200)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床患者上肢康复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架(200)的中段设置有调节悬臂(230),所述调节悬臂(230)与移动机架(300)构成铰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卧床患者上肢康复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调节悬臂(230)上的调节弧板(240),所述调节弧板(240)的弧线所在的圆心和调节悬臂(230)与移动机架(300)的铰接轴同轴布置,所述调节悬臂(230)与移动机架(300)的铰接轴端设置有锁定螺杆(250),所述锁定螺杆(250)与调节弧板(240)连接或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卧床患者上肢康复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弧板(240)上设置有条形孔(241),所述条形孔(241)为弧形孔且沿着调节弧板(240)的延伸方向延伸布置,所述调节悬臂(230)与移动机架(300)的铰接轴轴设置有锁紧悬臂(251),所述锁定螺杆(250)设置在调节悬臂(230)的悬伸端且杆身伸出条形孔(241)的孔口,所述锁定螺杆(250)伸出条形孔(241)的孔口设置有锁紧螺母(25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卧床患者上肢康复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架(300)整体呈矩形梁板状,所述移动机架(300)的两端设置有支撑腿(310),所述支撑腿(310)为伸缩腿,所述支撑腿(310)的下端设置有支撑脚(32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床患者上肢康复锻炼器,包括两组训练盘,所述悬链盘转动式设置在支撑机架上,所述支撑机架转动式设置在移动机架上,所述支撑机架与移动机架之间的转动轴水平,所述支撑机架与移动机架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两组训练盘盘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该康复锻炼器在实际使用时,移动机架移动至病床两侧,通过角度调节机构实施对支撑机架的转动轴的角度的调整,以实施对两组训练盘盘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进行调整,以方便患者双手撮动两组训练盘转动,以实施对患者双臂及上肢的协调锻炼,以提高卧床患者的康复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汤丽,水波,殷红梅,席楠楠,张剑剑,赵玉,代婷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29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