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啦圈配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56409发布日期:2023-08-18 09:01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啦圈配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呼啦圈,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呼啦圈配重装置。


背景技术:

1、呼啦圈常用于锻炼腰腹部肌肉,随着可计数的智能呼啦圈的出现,智能呼啦圈逐渐取代传统的呼啦圈。智能呼啦圈通常包括圈体和与圈体连接的配重装置。现有的配重装置通常都是硬质材料制成,若甩出或撞到人,容易对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安全性不好。此外,配置装置的重量是预先配置的,不能根据需要进行更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呼啦圈的配重装置由硬质材料制成,安全性不好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呼啦圈配重装置。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呼啦圈配重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中空的容置腔,所述壳体采用软性材质制成;所述壳体还包括:

3、壳体开口,其设于所述壳体的上端;

4、受力臂,其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受力臂正对设置且分别形成于所述壳体开口的两侧;所述受力臂上开设有与所述壳体开口相通的受力臂孔;

5、所述呼啦圈配重装置还包括:

6、盖体,其塞住所述壳体开口且与所述壳体开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侧贴合,所述盖体的上端夹于两个所述受力臂之间;所述盖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受力臂孔正对的盖体孔。

7、所述壳体采用软性硅胶或软性橡胶制成。

8、所述壳体的上端缩小形成受力部,所述壳体开口和受力臂均设于所述受力部上;

9、所述盖体包括:

10、贴合部,其设于所述盖体的下端,所述贴合部由上至下朝外侧延伸逐步增大,所述贴合部置于所述壳体的容置腔内,且所述贴合部的外侧与所述受力部的内侧贴合;

11、盖柄,设于所述盖体的上端,所述盖柄夹于两个所述受力臂之间,所述盖体孔设于所述盖柄上。

12、所述盖柄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受力臂的内侧贴合。

13、所述盖体还包括:

14、受力柱,其设于所述盖柄的两侧,所述盖体孔穿透所述受力柱的两侧,两侧的所述受力柱分别插于所述受力臂孔内。

15、所述呼啦圈配重装置还包括:拉绳,其穿过所述受力臂孔和盖体孔。

16、所述呼啦圈配重装置还包括:

17、配重件,其可从所述壳体开口处可拆装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

18、所述配重件包括收纳袋和置于收纳袋内的配重物。

19、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呼啦圈配重装置设置成包括壳体和盖体,将壳体设置成采用软性材质制成,并在壳体上设置壳体开口和受力臂,两个所述受力臂正对设置且分别形成于所述壳体开口的两侧;所述受力臂上开设有与所述壳体开口相通的受力臂孔,利用盖体塞住所述壳体开口内且与所述壳体开口可拆卸连接,盖体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侧贴合,所述盖体的上端夹于两个所述受力臂之间;所述盖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受力臂孔正对的盖体孔。从而可将配重件通过壳体开口置于壳体内,再用盖体塞住壳体开口,利用拉绳穿过受力臂孔和盖体孔,再将拉绳与圈体连接即可。由于壳体采用软性材质制成,其在甩出去或撞到人,对人造成的伤害相比硬质材料小很多,安全性更好。此外,由于盖体与壳体开口可拆卸连接,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配重件的材质、重量等,使用更加灵活。而且由于盖体、受力臂的设置,在使用时,受力臂将盖体夹持的更紧,配重件不会甩出,而且盖体和受力臂受力,可有效改善软性壳体的受力,避免软性壳体轻易被拉断。



技术特征:

1.一种呼啦圈配重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中空的容置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采用软性材质制成;所述壳体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啦圈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采用软性硅胶或软性橡胶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啦圈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端缩小形成受力部,所述壳体开口和受力臂均设于所述受力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啦圈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柄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受力臂的内侧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啦圈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啦圈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啦圈配重装置还包括:拉绳,其穿过所述受力臂孔和盖体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啦圈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啦圈配重装置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呼啦圈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件包括收纳袋和置于收纳袋内的配重物。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呼啦圈配重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中空的容置腔,所述壳体采用软性材质制成;所述壳体还包括:壳体开口,其设于所述壳体的上端;受力臂,其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受力臂正对设置且分别形成于所述壳体开口的两侧;所述受力臂上开设有与所述壳体开口相通的受力臂孔;所述呼啦圈配重装置还包括:盖体,其塞住所述壳体开口且与所述壳体开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侧贴合,所述盖体的上端夹于两个所述受力臂之间;所述盖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受力臂孔正对的盖体孔。本技术安全性好,使用方便、灵活。

技术研发人员:花彬彬,刘红俊,李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研兴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