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真汽车模型可变底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40193发布日期:2023-07-28 11:57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真汽车模型可变底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模型,具体为一种仿真汽车模型可变底盘装置。


背景技术:

1、仿真汽车模型的种类繁多,一些仿真汽车模型是按原型车等比例缩小的方式进行设计、制造,模型车的基础结构通常是将车轮、车壳和驱动等模块装配于底盘上;由于不同车型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外观,尤其是车轮的轮距不同,前后轮的轴距不同,一般需要配置不同的底盘;因此,不同车型需要开发相应的底盘以适应装配,导致模型车的开发成本和制造成本较高、开发周期长,且基本上无复用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仿真汽车模型可变底盘装置,并充分利用模块化及高复用的思路,以完成产品的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因而,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真汽车模型可变底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同车型需要开发相应的底盘以适应装配,导致模型车的开发成本和制造成本较高、开发周期长,且基本上无复用性的问题。

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仿真汽车模型可变底盘装置,其包括:

4、包括由可变大梁结构、可变轮距支撑结构、动力系统托架结构和仿真浮雕装饰板定位板结构构成的多组件模块化可变底盘拼装结构;其中:

5、可变大梁结构,包括由前后两段拼接而成的可变大梁,所述可变大梁前后端两侧具有可变安装架,所述可变大梁的前后段衔接部位为可伸缩结构;

6、可变轮距支撑结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可变安装架内侧及下端的支撑主架,所述支撑主架上端内侧具有可拆卸支撑延展垫片;

7、动力系统托架结构,包括架设安装于所述可变大梁内侧的主板架;

8、仿真浮雕装饰板定位板结构,用于封挡所述动力系统托架结构的底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仿真汽车模型可变底盘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可变大梁结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可变大梁前段或后段端部的调节段、位于可变大梁另一段且与调节段伸缩配合的支撑槽、沿调节段长度方向开设的多个调节孔、以及开设于可变大梁一侧且位于支撑槽末端位置的定位孔b。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仿真汽车模型可变底盘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可变轮距支撑结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主架内侧且位于可拆卸支撑延展垫片下方的可变动力输出软轴、以及安装于支撑主架内侧且位于可变动力输出软轴下方的可变摆臂支撑座。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仿真汽车模型可变底盘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动力系统托架结构还包括卡接或螺纹安装于所述主板架两端的定位卡件。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仿真汽车模型可变底盘装置提供了轴距和轮距可变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通过可变大梁结构、可变轮距支撑结构、动力系统托架结构和仿真浮雕装饰板定位板结构等多零件模块化组装的特点,将底盘拆分成多种零配件和加固件,再通过零配件组装以及加固件安装的方式来形成底盘总成;从而实现两个维度(轴距、轮距)的可变性,使其成为仿真汽车模型通用底盘;有效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开发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仿真汽车模型可变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可变大梁结构(10)、可变轮距支撑结构(20)、动力系统托架结构(30)和仿真浮雕装饰板定位板结构(40)构成的多组件模块化可变底盘拼装结构;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真汽车模型可变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大梁结构(1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可变大梁(11)前段或后段端部的调节段(13)、位于可变大梁(11)另一段且与调节段(13)伸缩配合的支撑槽(10a)、沿调节段(13)长度方向开设的多个调节孔(13a)、以及开设于可变大梁(11)一侧且位于支撑槽(10a)末端位置的定位孔(11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真汽车模型可变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轮距支撑结构(2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主架(21)内侧且位于可拆卸支撑延展垫片(22)下方的可变动力输出软轴(23)、以及安装于支撑主架(21)内侧且位于可变动力输出软轴(23)下方的可变摆臂支撑座(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真汽车模型可变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托架结构(30)还包括卡接或螺纹安装于所述主板架(31)两端的定位卡件(3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真汽车模型可变底盘装置,包括可变大梁结构、可变轮距支撑结构、动力系统托架结构和仿真浮雕装饰板定位板结构,为了适应并装配在一定范围内不同尺寸的模型车,可将前后两段的可变大梁进行拉伸,当达到合适长度时,通过锁紧螺栓插入定位孔b和调节段的调节孔中并拧紧固定,结构简单且合理,有效防止了不同车型需要开发相应的底盘以适应装配的弊端,降低了开发成本和制造成本,通过安装不同厚度的可拆卸支撑延展垫片,同样的,可变动力输出软轴和可变摆臂支撑座同样为可调或可跟换,通过这样多种零件构成的模块化拼装,使其能够适应多种规格尺寸的模型车对于轮距的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关永进,柯齐林,闵海,鲁虹,张毅,李祥国,何云鹏,关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一步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