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车踏板束带限位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63022发布日期:2024-02-02 20:45阅读:16来源:国知局
室内车踏板束带限位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室内车踏板,特别关于一种在束紧调整后而具有防刮伤他人的室内车踏板束带限位构造。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室内车踏板构造,请参阅图6,其至少包括一本体5、以及一组设于该本体5不同侧处的束带装置6,该本体5包括一供踩踏用的面板50、以及供该面板50转动用的轴杆51;该束带装置6包括一组设于该本体5一侧处的第三带体60、组设于该本体5另一侧处的第四带体61、以及组设于该第四带体61另一端处且供该第三带体60另一端限位用的扣具装置63;该第三带体60另一端处设有连续排列的倒齿601;该第四带体61另一端处则组设有一扣具装置63,以利于该第三带体60的倒齿601在滑移进入至该扣具装置63内后,能使该倒齿601有效地卡合限位于该扣具装置63内,且能使该第三带体60另一端的末端位置凸出于该第四带体61上表面处,借由上述构造,方能达到调整限位的效果。但是上述的现有的室内车踏板构造在使用过程中,会有如下的缺失:

2、由于第三带体60的末端穿过扣具装置63后而凸伸位于第四带体61的上表面处,以致使用户在踩踏运动时,会因凸伸出于该第四带体61上表面处的第三带体60末端会碰触到他物而发出噪音或刮伤他人。

3、因此,开发出一种在束紧时能使带体不会凸伸出来,能够防止刮伤的意外发生的室内车踏板束带限位构造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在束紧调整后而具有防刮伤他人的室内车踏板束带限位构造。

2、技术方案:室内车踏板束带限位构造,其中:

3、该束带组的第一带体的一端组设于该踏板本体的一侧处,且于该第一带体另一端处形成有导引部,并于该导引部的侧方形成有连续状的倒齿部;

4、该束带组的第二带体的一端组设于该踏板本体的另一侧处,且于该第二带体的另一端处组设有一扣具组,并于邻近于该扣具组的一侧方形成有导部,借由该束带组的第一带体的导引部穿过已组装在该束带组的第二带体处的该扣具组后,而使得已从该扣具组凸伸滑出的该第一带体的另一端的该导引部会直接顺势滑入至该第二带体的导部内,且使该第一带体的倒齿部组设于该扣具组处。

5、进一步地,该导部呈侧l形状,该导部的底侧与第二带体的一侧边缘相连,该导部凸伸于该第二带体上表面的一侧上方。

6、进一步地,该导部呈侧l形状,该导部的底侧分别与第二带体的两侧的边缘相连,该导部凸伸于该第二带体上表面的两侧上方。

7、进一步地,该导部呈中空口形状,该导部的底侧分别与第二带体的两侧的边缘相连,该导部凸伸于该第二带体上表面的上方。

8、进一步地,该导部凹设于该第二带体上表面处而形成长凹槽状的导部,

9、该第一带体的下表面处凸设有与所述长凹槽状的导部相适应的导引部,以致使该导引部能滑动套合于该第二带体的长凹槽状的导部。

10、进一步地,该长凹槽状的导部的断面形状为l形状、倒t形状、鸠尾状中的一种。

11、进一步地,与所述长凹槽状的导部相适应的导引部的断面形状为l形状、倒t形状、鸠尾状中的一种,且与所述长凹槽状的导部相适应的导引部为凸条或凸块。

12、进一步地,该导部凸出位于该第二带体上表面处而形成凸出状的导部;

13、该第一带体的下表面处另凹设有与所述凸出状的导部相适应的长凹槽状的导引部,以致使该长凹槽状的导引部能滑动套合于该第二带体的凸出状的导部。

14、进一步地,该凸出状的导部的断面形状为倒l形状、t形状、鸠尾状中的一种,且该凸出状的导部为凸条或凸块。

15、进一步地,与所述凸出状的导部相适应的长凹槽状的导引部的断面形状为倒l形状、t形状、鸠尾状中的一种。

16、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不但能使已穿出该扣具组处的第一带体的另一端的导引部位置不会凸出腾空于该第二带体外表面处,且在踩踏运动时具有减少其他的碰撞,防刮伤的功能,同时,还能使紧束后的束带组更整齐一致,以提升其质感,增加其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室内车踏板束带限位构造,至少包括:一供束带组组设用的踏板本体、以及一组设于该踏板本体不同侧处的束带组,该束带组,其至少包括一组设于该踏板本体一侧处的第一带体、组设于该踏板本体另一侧处的第二带体、以及组设于该第二带体另一端处且供该第一带体另一端调整限位用的扣具组,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车踏板束带限位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导部呈侧l形状,该导部的底侧与第二带体的一侧边缘相连,该导部凸伸于该第二带体上表面的一侧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车踏板束带限位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导部呈侧l形状,该导部的底侧分别与第二带体的两侧的边缘相连,该导部凸伸于该第二带体上表面的两侧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车踏板束带限位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导部呈中空口形状,该导部的底侧分别与第二带体的两侧的边缘相连,该导部凸伸于该第二带体上表面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车踏板束带限位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导部凹设于该第二带体上表面处而形成长凹槽状的导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车踏板束带限位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长凹槽状的导部的断面形状为l形状、倒t形状、鸠尾状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车踏板束带限位构造,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长凹槽状的导部相适应的导引部的断面形状为l形状、倒t形状、鸠尾状中的一种,且与所述长凹槽状的导部相适应的导引部为凸条或凸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车踏板束带限位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导部凸出位于该第二带体上表面处而形成凸出状的导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车踏板束带限位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凸出状的导部的断面形状为倒l形状、t形状、鸠尾状中的一种,且该凸出状的导部为凸条或凸块。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车踏板束带限位构造,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凸出状的导部相适应的长凹槽状的导引部的断面形状为倒l形状、t形状、鸠尾状中的一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室内车踏板束带限位构造,包括一供束带组组设用的踏板本体以及一组设于踏板本体不同侧处的束带组,束带组至少包括一组设于踏板本体一侧处的第一带体、组设于踏板本体另一侧处的第二带体以及组设于第二带体另一端处的扣具组,第一带体的另一端设有一导引部,且邻接于导引部的一侧形成有连续排列的倒齿部;邻近于扣具组的第二带体处形成有导部,使束紧调整后的第一带体的导引部能位于第二带体的导部处。本技术不但能使已穿出扣具组处的第一带体的另一端的导引部位置不会凸出腾空于第二带体外表面处,且在踩踏运动时具有减少碰撞,防刮伤的功能,还能使紧束后的束带组更加整齐一致,以提升其质感,增加其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刘雅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雅馨
技术研发日:20230615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