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态平衡训练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79129发布日期:2024-02-02 20:57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态平衡训练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康复训练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静态平衡训练台,属于康复训练设备。


背景技术:

1、平衡训练设备是针对患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等造成的平衡能力不佳的患者开发的专用训练设备,分为静态平衡训练设备、动态平衡训练设备,分别进行静态、动态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台用于检测患者静态下重心保持能力,目前常见的静态平衡训练台采用在脚踏板下安装四个压力传感器,其中一个是压力传感器,脚踏板活动置放到底板上,压力传感器连接到控制器,训练时患者站到脚踏板上,通过四个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患者的重心和重心变化情况来实现静态平衡训练和评估,申请人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211703184中国公开的一种静态平衡训练装置中除了扶手之外的部分就是目前典型的静态平衡训练台的结构,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该结构有以下需要优化之处:一是脚踏板置放在底座上,患者踏上脚踏板后压力传感器压在底座和脚踏板之间产生力信号,底座一般采用钢板,钢板与压力传感器之间的摩擦系数较低,且由于底座加工、受压变形等因素,不会是一个严格的平面,所以压力传感器与底座之间的接触多为点接触或线接触,这样在患者站在脚踏板脚踏板与底座之间就会发生相对的侧移,若是患者自身的平衡能力较差,这种侧移会长时间来回发生,这种侧移会产生两方面的不良后果,一方面会导致患者感觉不稳定,最主要的另一方面由于侧滑过程中个别压力传感器可能会悬空,这样压力传感器就会失效,表现在数据上就是数据突变,得到的数据不能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申请人曾经采用在压力感应触头下增加软垫等措施,这种方式短时间有效,但一定时间后发现软垫会磨损,还会导致这些问题的发生,二是该平衡训练台从地面到静态训练台高度超过120mm,对于下肢关节损伤或者偏瘫较重的患者无法自主上静态训练台,需要医护人员抬上去,高度大的情况下较为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平衡训练台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静态平衡训练台。

2、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静态平衡训练台,包括脚踏板、支撑架,四个悬臂压力传感器,四个悬臂压力传感器连接至控制器,四个悬臂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四个悬臂压力传感器呈矩形分布,脚踏板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在四个悬臂压力传感器上均连接有一个可调地脚,所述的可调地脚与地面接触的支撑块为硬质橡胶。

3、进一步的;所述的可调地脚包括底板的支撑块和固定连接在支撑块上的螺柱,四个悬臂压力传感器上均具有螺纹孔,螺柱旋接在螺纹孔中,其中一个或多个螺柱上端面加工有用于卡接扳手的多边形盲孔,在脚踏板上开设有与盲孔相对的通孔。

4、进一步的;在支撑架上安装有两个隐藏式把手。

5、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架、脚踏板均为矩形,四个悬臂压力传感器位于矩形的四个角部。

6、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训练台结构更为简单,且解决了现有训练台上的侧滑及高度较高的问题,具体效果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静态平衡训练台,包括脚踏板、支撑架,四个悬臂压力传感器,四个悬臂压力传感器连接至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四个悬臂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四个悬臂压力传感器呈矩形分布,脚踏板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在四个悬臂压力传感器上均连接有一个可调地脚,所述的可调地脚与地面接触的支撑块为硬质橡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态平衡训练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地脚包括底板的支撑块和固定连接在支撑块上的螺柱,四个悬臂压力传感器上均具有螺纹孔,螺柱旋接在螺纹孔中,其中一个或多个螺柱上端面加工有用于卡接扳手的多边形盲孔,在脚踏板上开设有与盲孔相对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态平衡训练台,其特征在于:在支撑架上安装有两个隐藏式把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态平衡训练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脚踏板均为矩形,四个悬臂压力传感器位于矩形的四个角部。


技术总结
一种静态平衡训练台,包括脚踏板、支撑架,四个悬臂压力传感器,四个悬臂压力传感器连接至控制器,四个悬臂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四个悬臂压力传感器呈矩形分布,脚踏板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在四个悬臂压力传感器上均连接有一个可调地脚,所述的可调地脚与地面接触的支撑块为硬质橡胶。本训练台结构更为简单,且解决了现有训练台上的侧滑及高度较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旭,樊永言,董鸣彦,史鹏鹏,牛国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祥和康复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6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