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高度可锻炼的上肢抬高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55153发布日期:2024-04-18 20:28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高度可锻炼的上肢抬高垫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高度可锻炼的上肢抬高垫。


背景技术:

1、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常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对穿刺处进行止血,由于腕部制动且受压,患者上肢会出现血肿、疼痛和麻木等术后症状。临床护理需将患者的上肢抬高,并适当进行握拳训练或者指关节训练,以缓解上肢术后症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经桡动脉和经肱动脉两种形式,两种形式对患者上肢抬高高度不一致。

2、专利号:cn201420754372.9,名称为“一种介入上肢垫”公开了:采用三角坡形上肢垫与可拆卸底垫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患者处于低坡卧位和坐姿时,能将上肢抬高,从而达到缓解上肢术后症状的效果。但是,其上肢垫的高度调节仅通过可拆卸底垫实现,仅有两个高度形式,高度差距大,分别适应患者处于低坡卧位和坐姿时的需求,不能适应经桡动脉和经肱动脉两种患者上肢抬高需求;另其不支持患者进行握拳训练或指关节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高度可锻炼的上肢抬高垫,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可调节高度可锻炼的上肢抬高垫,包括相铰接的底座和支撑板,所述底座面向所述支撑板且远离所述铰接处的一端间隔开设有至少4个卡槽,所述支撑板面向所述底座的一面中部转动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调节板,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底座且远离所述铰接处的一端通过安装件设置有握力球。

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使用该可调节高度可锻炼的上肢抬高垫时,将患者的上肢放置在支撑板2上,根据患者进行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经桡动脉或经肱动脉的形式,以及患者处于卧位或坐姿的状态,调整调节板8,使其卡接在不同卡槽3的内部进而调整支撑板2的高度,从而满足患者上肢抬高要求;同时,握力球6支持患者进行握拳训练或指关节训练,具体实施中,握力球6采用海绵球。

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6、进一步,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软垫。

7、进一步,所述软垫的中部开设有凹槽。

8、进一步,所述安装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底座且远离所述铰接处的一端两侧的两个支撑杆,以及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固定设置的安装杆,所述握力球穿设在所述安装杆上。

9、进一步,所述底座面向所述支撑板一面设置有收纳槽。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节高度可锻炼的上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铰接的底座(1)和支撑板(2),所述底座(1)面向所述支撑板(2)且远离所述铰接处的一端间隔开设有至少4个卡槽(3),所述支撑板(2)面向所述底座(1)的一面中部转动设置有与所述卡槽(3)相匹配的调节板(8),所述支撑板(2)背离所述底座(1)且远离所述铰接处的一端通过安装件设置有握力球(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调节高度可锻炼的上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上设置有软垫(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可调节高度可锻炼的上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垫(7)的中部开设有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调节高度可锻炼的上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背离所述底座(1)且远离所述铰接处的一端两侧的两个支撑杆(4),以及两个所述支撑杆(4)之间固定设置的安装杆(5),所述握力球(6)穿设在所述安装杆(5)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一种可调节高度可锻炼的上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面向所述支撑板(2)一面设置有收纳槽(9)。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高度可锻炼的上肢抬高垫,包括相铰接的底座和支撑板,所述底座面向所述支撑板且远离所述铰接处的一端间隔开设有至少4个卡槽,所述支撑板面向所述底座的一面中部转动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调节板,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底座且远离所述铰接处的一端通过安装件设置有握力球。通过此上肢抬高垫,可以适应皮冠状动脉治疗经桡动脉和经肱动脉两种患者上肢的抬高需求,并且支持患者进行握拳训练或者指关节训练。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市第三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809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