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旅行组合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171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旅行组合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象棋、围棋、跳棋集于一盘的折叠式旅行组合棋,特别适于在旅途中娱乐使用。
现有棋具中便携式的多为单一的,如磁性跳棋、象棋,不便于有多种棋艺爱好者选择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多功能、交叉使用、组合便携的新型棋具,便于有多种棋艺爱好者选择使用。
本实用新型是由软结构、硬结构和棋子三大部分组成。软结构由表皮(13)、软衬(12)、内衬(11)、提带(1)、拉链(2)组成。硬结构由大底盘(10)、小底盘(5)、棋子盒(9)、大棋盘(8)、小棋盘(4)及合页轴(3)组成。棋子则由棋体(6)及棋面膜(7)组成。大底盘(10)和小底盘(5)用粘结剂粘结于内衬(11)上,而内衬(11)、软衬(12)与表皮(13)粘结在一起,提带(1)粘结于表皮(13)与软衬(12)之间,拉链(2)粘结于表皮边沿重叠处。放有棋子的棋盒(9)放在大底盘(10)中,大棋盘(8)和小棋盘(5)由合页轴(3)联接后放在大底盘(10)边沿可供折叠时滑动的滑道上。棋盘正面有三百六十一个供棋子置入的凹坑,从而构成围棋盘,凹坑底面按围棋盘的各星位粘有黑色棋面膜;棋盘上的凹坑为横纵各十九个,其横单数行与纵双数列由漆有黑色的凹痕将凹坑连接成为象棋盘,仕(士)行走线也为黑漆凹痕,小棋盘上则无凹痕,供折叠铰接的边沿为象棋盘的河界。棋盘反面则有一百二十一个凹坑构成六角形的跳棋盘,每一个凹坑由黑漆凹痕与相邻凹痕连接,六角形棋盘与整个盘边之空间为凹面。棋体(6)为双锥台带凸沿形式,可正反两面使用。棋面膜(7)有黑、白、红、绿、蓝、黄和透明七种。黑、白色包括备用数量共四百个,红、绿、蓝、黄四色包括备用数量共八十个,棋面膜背面反印有黑、红两色字为将、士、相、马、车、炮、兵和帅、仕、象马、车、炮、卒包括备用数量的共为九十六个。三种棋子的棋面膜共五百七十六个,粘结于三百六十个棋体上,还剩有一百四十四个空缺,为不慎丢失的棋子提供了补缺之便。不下棋时将棋子放在棋子盒(9)内置于大底盘(10)内,由放在滑道上的棋盘压住防止跳动,将棋盘整体从中部折起并拉上拉链(2)使之全面闭合,提起提带(1)即可行动,从外表看如一个公文包提在手里,即美观又大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具有多功能性及交叉使用性,可供二至六人同时弈棋。另外本棋具还具有为弈者保持“中盘棋”的功能。本棋具结构简单、小巧轻便、便携多用,本小利大,易于大量推广。
以下结合附


图1至8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正面视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侧面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打开后的纵向半剖视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棋体局部剖视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棋面膜外观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合页轴外形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打开后的跳棋盘俯视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打开后的象棋、围棋盘俯视图。
参照图3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拉开拉链(2),将盘放平,前后拉动棋盘(8)、(4)并拿起,拿出装有棋子(6)、(7)的棋盒(9),将棋盘(10)、(5)放在大底盘(10)的滑道上,即可行棋。弈毕,如来不及收拾或需要保留“中盘棋”,可将未下完棋子的棋盒放入大底盘(10)内并折起整个棋盘,拉上拉链(2)即可离去。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旅行组合棋,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提带(1)、拉链(2)、合页轴(3)、小棋盘(4)、小底盘(5)、棋体(6)模面膜(7)、大棋盘(8)、棋盒(9)、大底盘(10)、内衬(11)、软衬(12)、表皮(13)所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棋,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带(1)、拉链(2)、表皮(13)、软衬(12)、内衬(11)及大底盘(10)和小底盘(5)是用粘合剂粘结为一体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棋,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棋盘(8)及小棋盘(4)是由合页轴(3)联接为一整个棋盘,棋盘正反两面均有圆锥台形或圆柱形凹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棋,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盘(10)下为放棋盒凹坑,边沿有供拉动、放置棋盘的滑道,上为下棋时放置手于上的护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棋,其特征在于所述棋子为棋体(6)与棋面膜(7)所组成,棋体外形为双锥台,上下两面有防止磨损棋面膜的环形凸沿,棋体中部有防卡紧的凸起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包含有象棋、围棋、跳棋的组合、多用、便携式新型棋具。给棋艺爱好者提供了多种场合弈棋的方便。本棋具的主要特征在于它是由软、硬结构和棋子三部分所组成。装有棋子的棋盒置于粘结在软结构上的底盘内,整个棋具可折叠起来,由软结构上的拉链使之闭合成公文包状。棋子和棋盘交叉使用。它结构紧凑、重量轻、成本高、易生产,适应于家庭、旅途中使用。
文档编号A63F3/00GK2037243SQ8821492
公开日1989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1988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1988年10月21日
发明者苏太平 申请人:苏太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