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弹射与回收架的飞去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333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弹射与回收架的飞去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改进的带有弹射与回收装置的飞去来器,属玩具器具领域。
飞去来器原是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一种狩猎工具,后来演变成为娱乐玩具,供成年人和儿童在户外娱乐与健身之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又依据流体力学的原理和涌现的新材料、新技术对其作了改进,如美国专利号3403910号。但是,无论是原始的飞去来器还是改进的飞去来器专利都是用手以投掷方式完成 飞去来器的发射,并随后用手回收的。其发射角度、力度与效果都受到操作者技巧与经验的制约,少年儿童难以掌握,另外,这种飞去来器体积较大,份量较重,不适用于儿童玩耍,玩耍时还受到场地不能太小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改进的可弹射与回收的飞去来器,使其发射由一发射架完成,其发射角度、力度均摆脱人为的因素,因而,易于为少年儿童掌握,其可发射用手难于投掷的微型飞去来器1,飞去来器的回收利用磁性引力在空中吸住,亦便于幼儿玩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配制一个飞去来器的发射架与回收磁铁完成的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发射架的剖视图;图3是弹射头剖视图;图4是飞去来器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包括飞去来器、发射架和回收器。发射架由弹射头3、扳钮4、弹簧5、7组成。其中,弹射头3用于撞击弹射,它的一端为一凸缘,伸出在端盖9的长条形滑道之外,以便完成对飞去来器飞翼侧端面的打击。弹簧7一端固定于支架2上,另一端系于弹射头3上,它向弹射头3提供击打的形变势能;弹射头3的另一端有一凹缘,它与扳钮4的凸缘相咬合,当凹缘被凸缘扣住后,即处于待射状态。按压板钮4,弹射头3即在弹簧7的拉力下飞速击打飞去来器1,使飞去来器1发射出去。扳钮4上有一轴孔,它通过轴6固定于支架2上;弹簧5的一端压于扳钮4上,另一端压于支架2上,它使扳钮4复位;支架2的一端为一条状把形物,以便用手握持,另一端为圆形盒状体11,除用于固定发射架的零部件外,其平坦的端面端盖9亦为飞去来器1提供一安放位置。
为了便于回收飞去来器1,在盒状体11内可嵌镶一磁铁12,同时在飞去来器1的飞翼底面粘附一片状磁铁(或铁磁性物质)10,磁铁12的磁场强度宜在100高斯以上,以便在一定距离时即可将飞去来器1吸住;为了不妨碍飞去来器的飞行效果,磁铁10越薄越轻越好。
飞去来器1、支架2、扳钮4、盒状体11、端盖9等可用塑料、木板或非铁磁性金属制造,飞去来器1也可用薄铁片制造,此时,可不用粘附磁铁10。飞去来器1的形状可采用两翼、三翼或四翼,具体形状和参数可参见有关专利,如美国专利3403910号。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撞击形式将飞去来器弹射出去,故易于被少年儿童掌握,即使未受训练,亦不影响其使用;采用磁铁相吸的原理可在空中接近并吸住飞去来器(发射时,也可将其处于稳固的待发状态),避免手接不准;此外,采用本实用新型,还可将飞去来器微型化,使其更适宜儿童且能在较小的场地内玩耍。
权利要求1.一种带弹射与回收架的飞去来器,它包括被弹射的飞去来器1,其特征在于它有一个弹射架,弹射架由弹射头3、板钮4、弹簧5及弹簧7组成,其中,弹射头3一端有一凸缘,由它撞击飞去来器1的飞翼侧端面,另一端有一凹缘,它与板钮4上的凸缘相咬合,扳钮4通过轴6固定于支架2上,扳钮4的下边有一弹簧5,利用弹簧5的弹力可使扳钮4复位,弹簧7一端固定于盒状体11的内壁上,另一端系于弹射头3上,支架2一端为一条状把形体,另一端为圆形盒状体11,构成弹射架的各部件都固定在支架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弹射与回收架的飞去来器,其特征在于盒状体11内嵌镶磁铁12,飞去来器1飞翼底面粘附片状磁铁(或铁磁性物质)10。
专利摘要一种带弹射与回收架的飞去来器,它利用撞击形式将飞去来器弹射出去,并利用磁铁相吸的原理将其收回,从而使飞去来器更适宜于儿童玩耍,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使飞去来器微型化,并能在较小的场地内玩耍。
文档编号A63H33/00GK2041971SQ8822089
公开日1989年8月2日 申请日期1988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1988年12月6日
发明者陈延飞 申请人:陈延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