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球练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087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击球练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球类用练习装置,特别指应用在棒球或网球等球类运动中的练习装置。
目前已有的个人单独使用棒球练习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包含一置球盒A,一借助脚踩而产生弹力的主体B,其踏杆为B1,而球通过管体B2往上直线飞出,以供打击者击球。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1、球抛出的方向预知且只有一种,即向上的方向,球路无变化,而实战中,棒球(或网球)皆由正面投射过速,其速度、角度及方位的变化多端,因此,采用前述练习装置无法使训练者真正达到练习效果,以适应上场的实战比赛。
2、其球弹出,必须靠打击者以脚踩踏杆让球由管体射出,使用麻烦。
3、打击之后,必须将球一一捡回并置于球盒内,以供再度使用,而且往往需要准备甚多的球,才不致时常捡球,而降低练习打击的时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发射不同角度方位的投射球,并能让打出的球自动收集且自动再次供球的练习装置。这种装置射出的球不可预知方向,球路变化多端,接近临场实战效应,使用这种装置,可大大提高训练效果。同时,由于它能够完成自动回收球和供应球,所以在练习时,并不需要准备很多球便可做重复练习,对使用者而言,既省事又省球。
本装置主要受球板(1)、集球道(2)、分球机构(3)及发球器(4)组成(如图2所示),发球器具有数个不同方位的发射单位,可做不同方位的发球,击(或拍)出球由受球板的分网所接受,并分网传至集球道,再由集球道的管制口来管制并送入分球机构,而球经分球机构,利用其球道不可预知的球路,将球供给发球器中发射单位的进球道,从而完成自动回收球及再次供球及再次供应球的循环。


图1为一种已有的个人单独使用棒球练习装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解剖立体图。
图3为受球板及集球道的立体图。
图4为控制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发球器发射单位剖示示意图。
图6为电磁体及微动开关及电元件组成的控制电路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装置的较佳可行实施例。
图2为本装置部分解剖的立图。受球板(1)配合参照图3所示,主要分成若干个受分区(11),受分区(11)可根据球的种类或实际需要来划分其区域及形状,每受分区(11)的后部连设有分网(12),分网(12)的开口与受分区(11)的形状相对应,本实施例中分网(12)由于形状及区域关系,所以形成层层相叠状,且其尾部皆收于集球道(2)的上方,以利于球的收集,分网(12)后段适当处则依需要可设一计分或指示的电路装置(13),让使用者可完全了解球的落点位置,以为其练习时作修正参考之用,并增加打球的情趣,该计分或指示电路装置非本发明交点,在此不作详述。
集球道(2)安置在受球板(1)的底部,由后往前斜向穿过并延伸一距离,而其与受球板(1)间保持一相当的距离,让球从分网(12)落至集球道(2)时能穿过受球板(1),而集球道(2)的最底端则形成一仅让一球能通过的管制口(21),并在该管制口(21)处设有控制组件(22),以供应及限制球通过的数目,参阅图4,控制组件(22)为一电磁元件,包括电磁体(221),受电磁体(221)控制能做前后运动的控制体(222),电磁体(221)内部(即在控制体(222)的底部)设一弹簧(223),当电磁体(221)未激磁时(如4A图),控制体(222)受弹簧(223)的顶持,恒保持在管制口(21)内,使球无法越过管制口(21),当控制组件(22)收到讯号,电磁体(221)激磁(如图4B),产生一吸力而将控制体(222)吸进电磁体(221)内,管制口(21)则成通畅状态,待一球通过后便又恢复原来状态。
参阅图2,分球机构(3)的内部设置有许多分球桩(31),当球从其上部的开口(32)下来时,经分球桩(31)的引导能落于不同的球道(33)中,分球机构(3)呈封闭性箱体,所以使用者无从了解球的落点球道,而在分球机构(3)上方适当处设有一备用口(34)。
分球机构(3)之后为发球器(4),请配合参阅图5,发球器(4)主要包括数个发射单位A,而每个发射单位A至少包含有一电磁体(41),一弹簧(42),一弹板(43),一发射开关(44),一进球道(45)及发射管(46),整个发球器由一壳体(47)所固定及保护。发球器4的进球道(45)承接由分球机构(3)的球道(33)所传来的球,并由发射管(46)投射出去,而在进球道(45)的末端,即在发射管(46)的头端,设置其电磁体(41),该电磁体(41)隐藏固定于进球道(45)所设的槽孔(451)内,其前侧固定有一弹簧(42),弹簧前端设一铁质弹板(43),弹簧中心则设一拉杆(48)从弹簧(42)间穿过而插入电磁体(41)的中心;发射开关(44)装设在进球道(45)与发射管(46)间的适当处,以让球在停于弹板(43)的瞬间能接触为原则,发射开关(44)一般可使用微动开关,并让微动开关的接触臂(轮)正好位于弹板(43)前方的管壁适当处,以利于球的触动。
图6为本实施例中电磁体(41)及各微动开关(44)等各元件组成的控制电路图。其中R1、R2、R3……Rn为电磁体(41),L1、L2、L3……Ln为控制各电磁体的微动开关(44),b1、b2、b3……bn为电磁体(41)的常闭接点,r为集球道(2)中管制口(21)的电磁体(221),BZ为蜂鸣器或指示灯及其它显示装置,P为按压开关。
整个装置动作情况如下先接上电源,令发射器(4)的电磁体(41)激磁而将弹板(43)吸住,弹簧(42)呈紧张压缩状态,此时常闭接点b1、b2……bn呈常开状,则管制口(21)的电磁铁(221)不动作,蜂鸣器不响,并将球置于集球道(2)内,准备好之后,按下按压开关P,令电磁体(41)失磁,而常闭接点恢复,管制口(21)的控制组件(22)中电磁体r激磁,控制体(222)收回至电磁体(221)内,则球便通过管制口(21),放开按压开关P后,则又恢复原位,管制口(21)不通;而通过管制可(21)的球便经分球机构(3)中的分球桩(31),然后落至底部某一球道(33)(未知情况),再由球道(33)进入发球器(4)的某发射单位(未知)的进球道(45),而当球到达弹板(43)时,正好碰触到发射开关(44),而使电磁体(41)中某一个失磁,由弹簧(42)推动的弹板(43)将球投射出去,在此同时,蜂鸣器将发出声响以警告打击者,并且管制口(21)的电磁体(221)受到激磁,控制体(222)再度收回至电磁体(221)内,球再度通过管制口(21);而由发射管(46)投出之球,在经打(拍)击之后,落于受球板(1)的受分区(11),而由分网(12)带回集球道(2),等待下次供球之用。
前述按压开关P,应设于打击区,以方便打击者自助使用,且在打击者身后可设有收集网,让未打中的球能落入该网,以方便收集。
权利要求1.一种击球练习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①发球器(4),其至少包含有一个以上的发射单位,且每一发射单位至少包含有一进球道(45)、一发射管(46),一电磁体(41)、一弹簧(42)、一弹板(43)及一发射开关(44);②分球机构(1),其呈封闭性箱体,内部设有多数个分球桩(31),上部设有一开口(32)以承接球体,底部罗列有一个以上的球道(33),正好与发球器(4)的进球道(45)相通;③受球板(1),至少包含有一个以上的受分区域(11),并在每区域设有一分网(12),以收集落至该区域的球;④集球道(2),设于受球板(1)的底部,并由后往前斜向穿过,并延伸一距离,且与受球板(1)间保持一适当距离,其最底端形成一仅能让一球通过的管制口(21),并在该管制口(21)设有控制组件(22);控制组件(22)为一电磁元件,主要为在电磁体(221)内设有一控制体(222),并在控制体(222)底部设有一弹簧(223),当电磁体(221)不激磁时,控制体(222)恒保持在电磁体(221)外一适当长度,以封闭管制口(21);⑤按压开关,设于使用装置的适当处,一般可设于打击区,及由电子元件组成的控制电路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击球练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球机构(3)在适当处设有一备用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击球练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球板(1)的分网(12)后面适当处可设有一指示或计分装置(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击球练习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的适当处可设有蜂鸣器或其它指示装置,以警告使用者球的投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改进的球类用练习装置,特别适于在棒球或网球等球类运动中作为训练器械。它主要由发球器、受球板、集球道、分球机构四大部分组成,发球器与分球机构结合,可提供不同角度方位的投射球,产生各种球路变化,从而改变原有练习装置射球方式单一的特点,提高训练效果,另外,利用受球板与集球道,可使打出的球自动收集并由其端部的管制口再次供应,达到自动回收及自动供球的目的。
文档编号A63B69/00GK2063030SQ9020058
公开日1990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1990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1990年1月19日
发明者黄国华 申请人:黄国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