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匀变武术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426阅读:10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形体匀变武术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形体匀变武术剑。
目前所见武术剑,其剑身宽度和厚度变化比例不当,造型较笨拙,舞剑时剑身中部和后部易颤抖和头沉,劲力难以贯注在剑尖上,影响舞剑速度并容易伤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剑身的宽度和厚度变化比例不当,舞剑时剑身中、后部颤抖和头沉之缺点而设计的一种新型武术剑。
本实用新型由剑身(1)、护手(2)、手柄(3)、剑簪(4)、螺帽(5)、手柄铜箍(6)组成。剑身(1)的后部为平台状,其横断面为扁矩形,自后部平台的根部向前延伸至剑身(1)长度的约1/4处,平台部分结束,其结束处呈60°夹角形;自夹角顶点起,是剑身起脊部分,其横断面为扁菱形,菱形的两个钝角顶端为剑脊,两个锐角顶端为剑刃,当剑脊延伸至剑身(1)长度的约2/3处均匀消失;又开始呈平台状,继续向前延伸,直至前端剑尖,剑尖呈60°夹角形,顶尖为弧形;剑身(1)整体从后部平台根部起,至前部平台,其宽度之比为3∶2,变化为均匀渐窄;其厚度之比约为9∶1,变化为均匀渐薄;自剑身后部的根部起,与剑尖反向延伸的是一段长形方柱体,长约19cm,其横断面边长相当于后平台根部宽度的1/4,后顶端为圆柱形并做有螺纹。与剑身(1)后部平台根部相接的是护手(2)做成元宝形壳体,其正视面与周围侧面成直角,底部做成半圆形,两翅分别向两侧上方伸展,其夹角为60°,两翅之间为波浪形,波浪形面的中心处开有长方形通孔,与长方形通孔位置正对的底部上开有正方形通孔;其壳体的厚度为中部厚,向两翅边渐薄,呈慢弧状,与护手(2)底部相接的是手柄(3),做成扁圆柱形,其中部粗、两端细并加有铜箍,柱体中间开有方形通孔。与手柄(3)后端相接的是剑簪(4),做成扁三楞形壳体,楞部为弧形,正视面与周围侧面成直角,其壳体厚度为中部厚,周边渐薄,其一个楞部的侧面中心处与所正对的侧面上分别开有方形通孔。
剑身(1)可用韧性较好的65#锰钢板制成;护手(2),剑簪(4)可用1cm厚的黄铜板制成;手柄(3)可用涩木,如李木等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剑身自后向前,宽度和厚度变化比例适当,整体造型秀美,舞剑时剑身中、后部不易颤抖、不头沉,劲力可贯注于剑尖,利于舞剑的快速要求,既顺手又不易伤人。
结合

形体匀变武术剑的实施例。
图1为形体匀变武术剑示意图的主视图图2为形体匀变武术剑示意图的侧视图图3为形体匀变武术剑示意图的剑身侧视放大图图4为D-D局部剖视图图5为E-E局部剖视图图6为A-A局部剖面图图7为B-B局部剖面图图8为C-C局部剖面图其中,(1)是剑身,(2)是护手,(3)是手柄,(4)是剑簪,(5)是螺帽,(6)是手柄铜箍。
由剑身(1)后部平台根部起向后延伸的长形方柱,依次串装护手(2),手柄(3),剑簪(4),靠螺帽(5)紧固,构成武术剑的整体。
权利要求1.一种形体匀变武术剑,由剑身(1)、护手(2)、手柄(3)、剑簪(4)、螺帽(5)、手柄铜箍(6)组成。其特征在于剑身(1)后部为平台状,其横断面为扁矩形,自后部平台的根部向前延伸至剑身(1)长度的约1/4处,平台部分结束、其结束处呈60°夹角形;自夹角顶点起,是剑身起脊部分,其横断面为扁菱形,菱形的两个钝角顶端为剑脊,两个锐角顶端为剑刃,当剑脊延伸至剑身(1)长度的约2/3处均匀消失;又开始呈平台状,继续向前延伸,直至前端剑尖,剑尖呈60°夹角形,顶尖为弧形;剑身(1)整从后部平台根部起,至前部平台,其宽度和厚度的变化是均匀渐窄和均匀渐薄的;自剑身后部的根部起,与剑尖反向延伸的是一段长形方柱体,其后顶端呈圆柱形并做有螺纹,靠其方柱体依次串接护手(2)、手柄(3)、剑簪(4)。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体匀变武术剑,其特征在于护手(2)做成元宝形壳体,其正视面与周围侧面成直角,底部做成半圆形,两翅分别向两侧上方伸展,夹角为60°,两翅之间为波浪形,波浪形面的中心处开有长方形通孔,与长方形通孔正对的底部上开有正方形通孔,其元宝形壳体的厚度为中部厚,向两翅边渐薄,呈慢弧状。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形体匀变武术剑,其特征在于手柄(3)做成扁圆柱形,其中部粗,两端细并加有钢箍,柱体中间开有方形通孔;剑簪(4)做成扁三楞形壳体,其楞部为弧形,正视面与周围侧面成直角,其壳体厚度为中部厚,周边渐薄,其一个楞部的侧面中心处与所正对的侧面上分别开有方形通孔。
专利摘要一种武术剑,为克服形体笨拙,舞动时剑身颤抖之缺点。本实用新型将剑身后部做成平台状,横断面为扁矩形;中部起脊,横断面为扁菱形;前部又呈平台状。剑身整体宽度和厚度的变化是均匀渐窄和渐薄的;本实用新型做成形体变化适当、秀美为特点的武术剑,舞动时剑身不颤抖、不头沉、劲力可贯注于剑尖,既有利于快速舞剑又不会伤人。
文档编号A63B69/00GK2070635SQ90213950
公开日1991年2月6日 申请日期1990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1990年6月12日
发明者张炳斗 申请人:张炳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