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860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文体用品——棋。
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国际跳棋以及三友棋等棋,是众所公知的,它们都包括棋盘、棋子。一般来说,一副棋只有一副棋盘和棋子,只能进行一种棋类活动,除围棋外,多数棋的棋子带有棋符号(如象棋的“车”、“马”等),它们大多是直接制在棋子上的,和棋子不能分离,一副棋只要丢失一子,便报废了。对于围棋来说,一副棋由于性质决定,下一盘棋往往用不了其所必备的三百六十一个子,而现有围棋,又不能进行其它棋类活动,棋子利用率很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日趋受到重视,下棋作为一项开发智力的文娱活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棋类在国际体育竞赛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下棋的人多了,会下多种棋的人多了,现有的一副棋往往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准备多副棋,费用支出大,既浪费又不方便。
近年来,人们为解决一棋多用问题,想了不少办法。例如中国专利申请88218537.3号“多用围棋”通过“用具断截面的圆柱体棋子,一面分别涂上黑色、白色作围棋用,另一面分别刻上麻将、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军棋、骨牌等多种文化娱乐用品的图形或文字”来实现的。但它明显的缺陷是没有设计出相应的多用棋盘,并且棋子的制作麻烦,改变了传统围棋的形态,不便于使用。诸如此类的设计还可以举出如中国专利申请8720494的“多用棋”;89205939.9的“一种多用棋”;8721415.0“围棋、象棋、国际象棋三用棋”;及85204174“两用象棋”等等。
总之,原有技术方案都存在棋的多用范围小,棋盘设计不尽合理,棋子制造、使用不方便等等缺陷、影响了多用棋的实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现有围棋子不作改变或稍作改变的情况下(2),通过多用棋盘(1)及棋子附件(3),解决“一类棋”的多用问题,并在节约的前提下,使棋的多用达到最大范围。
这里的“一类棋”,是指与原始的棋(使用六十四格(8×8)棋盘、黑白两种棋子)相关的棋,包括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国际跳棋、三友棋等等,涉及二十余种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张多用棋盘——一面(称为A面)印制围棋盘(


图1-1),另一面(称为B面)在与围棋盘相对应的位置上同时制出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国际跳棋、“六十四格(8×8)”棋盘(
图1-2),此棋盘的B面,可供八人同时下四种棋,棋子可以使用普通围棋子,也可以对其稍作加工。比如将围棋子加工成平顶的,使其能在下B面棋时与棋盘平稳接触;底部稍凹,使其便于棋子附件的附着。还如将全部或部分棋子(如黑白32个子、64个子等)加入永磁性铁氧体粉末,形成磁性棋,便于某些金属(如铁)制成的附件附着。再如在全部或部分棋子(如黑白32个子、64个子等)的底部或顶部处于中心位置处,造个孔眼或扣眼,以便带有细短柱的棋子附件插接或扣接。棋子附件上制有棋的符号(包括文字的、图案的、数字的。如“车”、“马”、“棋王”、“1”、“○”、“
”等)并且棋子附件要便于较紧密地附着在棋子上,要作到这一点,可以通过粘贴、磁铁吸引、插接、扣接、套接等方式。因此,棋子附件的制作材料可以是压敏胶带、能使永磁性铁氧体粉末制造的棋子吸引的材料(如铁);可以作成“
”形的,便于套在棋子上,也可以制成带有细短柱的(如作成立体棋子附件,在立体附件下部造有一个细短柱)与带有孔眼或扣眼的棋子相接。
当弈棋者进行围棋活动时,将多用棋盘A面向上,使用棋子即可实现;当弈棋者进行如三友棋的活动时,使用B面的六十四格“8×8”盘即可;当弈棋者进行中国象棋、国际象棋、足球棋等活动时,将制有相应棋符号的棋子附件附着在棋子上,使用B面相应棋盘即可实现。
本实用新型基本解决了起源最早,变化最多,人们使用最频繁,国际比赛最多的“一类棋”的一棋多用问题,这是现有有关棋的技术方案中没有作到的。这种多用棋盘、棋子及棋子附件的设计,更能体现出这一类棋的共同起源、发展轨道及相互关系,使弈者更能理解棋的深刻内涵,提高棋艺,并且使原有“棋”的形态保留下来。人们可以下多种棋(只要与这“一类棋”有关的棋类活动都可以进行,包括现在出现的足球棋等),八个人同时可以下四种不同的棋,棋的功能转化方便,使用范围扩大,棋子使用率大大提高,节约方便、易行。
图1-1为多用棋盘的A面。
图1-2为多用棋盘的B面。
图2-1为棋子正视图。
图2-2为棋子俯视图。
图2-3为棋子仰视图。
图3为棋子附件(此举出由不干胶纸制成棋子附件)图4-1、图4-2为棋子与棋子附件附着后的情形。
参照图上,这里举出一个实施例多用棋盘A面(
图1-1)印出后在其背面,与A面围棋盘相对应的位置上。以A面围棋盘纵横各条直线交叉形成的小方格的边长为标准,制出左下角——国际象棋盘;左上角——六十四(8×8)格盘;右上角——国际跳棋盘;右下角——中国象棋盘,其中国际象棋盘与国际跳棋盘可以施以颜色区别出“黑格”“白格”(
图1-2),将棋的符号印在不干胶纸(或膜)上将之割成圆形,大小与棋子(2)相适应,作成棋子附件(图3),至此,多用棋就完成了,弈者使用时,将棋子附件揭下,粘贴在棋子的底部,形成图4-1形,就可以进行棋的活动了。
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棋,其特征在于多用棋盘(1)棋子(2)及棋子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棋,其特征在于多用棋盘的一面制成围棋盘,另一面,在与围棋盘相对应的位置上,制成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及六十四格(8×8)棋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棋,其特征在于棋子是将普通围棋子加工成平顶、凹底的,称之为“平顶围棋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棋,其特征在于棋子的全部或一部分,在制作中加入永磁性铁氧体粉末,形成磁性黑白棋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棋,其特征在于全部或部分棋子的底部或顶部处于中心位置有个孔眼或扣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棋,其特征在于棋子附件上,制有棋符号(包括文字的、图案的、数字的,如“车”、“马”、“棋王”、“1”、“○”、“
”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棋,其特征在于棋子附件可以较紧密地附着在棋子上,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方便地与棋子分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用棋。它包括多用棋盘(1)、棋子(2)及棋子附件(3)。这种多用棋使用多用棋盘,通过制有棋符号的棋子附件与棋子较紧密地附着和方便地分离,实现多用棋的一棋多用。通过多用棋的设计,弈者可以更多地了解棋的起源,发展及相互关系,更能体味出棋的奥妙。节约、方便、易行。
文档编号A63F3/00GK2079981SQ9120012
公开日1991年7月3日 申请日期1991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1991年1月10日
发明者吉晓东 申请人:吉晓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