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良的魔术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258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结构改良的魔术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益智性玩具的魔术球,特别是一种结构坚固且节省成本的魔术球。
益智玩具就是协助人类头脑智慧以发挥想像空间与创造力,而排列或组合成规则或不规则图样的趣味性玩具,如拼圆、积木、甚至几年前风靡世界的魔术方块等,都是属于益智性的玩具;以魔术方块为例,魔术方块是利用位置的旋转变换,而达到一面至六面颜色相同的目的,而在位置的旋转变换中,靠替游戏者的思考力与判断力以激荡脑力,将呈不规则排列组合的图样借凭手脑并用而变换成规则性的组合排列图样,在游戏过程中获得具有启发益智的趣味性,但是由于魔术方块的排列组合的方式与排列后的型态比较固定,当游戏者分别将六面颜色排列组成同一种颜色之后,便不再具有向智慧挑战的趣味性,而益智性玩具必须具有丰富的变化性,以及可不断冲激脑力与智慧的挑战性,才是有价值且能持续地吸引人的益智玩具,益智玩具不仅要注意变化的趣味性,同时也必需兼顾本身结构的坚固,否则一经碰撞便很容易解体或坏损。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改良的魔术球,该魔术球包含球体、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由主嵌体、副嵌体以及衔接块所组成,所述主嵌体的两侧面沿着纵向及横向中心线形成有纵向嵌槽及横向嵌槽,所述副嵌体嵌设在所述主嵌体的纵向嵌槽内,所述副嵌体的二侧对应于所述主嵌体的横向嵌槽设有嵌槽,所述衔接块嵌合于所述主嵌体的横向嵌槽与所述副嵌体的嵌槽上,所述主嵌体、副嵌体以及衔接块的圆周面上都开设有凹沟轨道;所述棋子在所述凹沟轨道内可移动地嵌设于所述球体的凹沟轨道上;所述球体的主嵌体的纵向嵌槽上设有上下嵌合孔,所述主嵌体的横向嵌槽上设有左右嵌合孔,所述左右嵌合孔内设有卡体;所述副嵌体的嵌槽上设有接合孔,所述接合孔内设有卡体,所述副嵌体的平切面上设有嵌钩,所述嵌钩上下相对应;所述衔接块的平切面上设有固定钩,所述固定钩分别高于和低于所述衔接块的中心线;所述球体的主嵌体、副嵌体与衔接块是对称体的组合;所述每一个棋子的空间型态不同,所述每一个棋子上具有方向性的构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结构坚固且不容易解体的结构改良的魔术球。
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手段,现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于后,其中附图分别为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魔术球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魔术球的球体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魔术球的主嵌体与副嵌体组合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魔术球的衔接块组合于主副嵌体上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魔术球的球体的组合立体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魔术球的棋子变换轨道的动作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
图1,该图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魔术球的立体示意图,图中显示,所述魔术球包含球体10以及多个棋子20,球体10表面上设有二条或二条以上可相互交会的凹沟轨道11,供多个棋子20嵌设于凹沟轨道11内,并可使棋子20于凹沟轨道11内移动以变换轨道、交换位置或改变方向,而棋子20可以设计成不同的色彩、图案或文字或表面形状。
请继续参阅图2,该图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魔术球的球体10的立体分解图,由图可知,球体10是由主嵌体30、两个形状相同但位置相对应的副嵌体40,以及四个衔接块50所组成;主嵌体30的两侧面上沿纵向及横向中心线都形成有相互对应的纵向嵌槽31与横向嵌槽32,纵向嵌槽31与横向嵌槽32在主嵌体30的圆心交叉通过而成十字型嵌槽,纵向嵌槽31在纵向中心线上开设有上嵌合孔33及下嵌合孔34,横向嵌槽32横向中心线上开设有左右两个嵌合孔35,嵌合孔35内分别形成有卡体36,主嵌体30圆周面上开设有凹沟轨道11;两个副嵌体40可紧密嵌合于主嵌体30的纵向嵌槽31上,副嵌体40的两侧沿着横向中心线形成有与主嵌体30的横向嵌槽32垂直对应的嵌槽41,并且沿着副嵌体40的半圆周面上开设有凹沟轨道11,嵌槽41的中心线上开设有接合孔42,接合孔42内形成有卡体43,副嵌体40的平切面44上也沿着中心线的两侧设有相对的上嵌钩45及下嵌钩46;衔接块50紧密嵌设于主嵌体30的横向嵌槽32与副嵌体40的嵌槽41上,衔接块50的周面开设有凹沟轨道11,衔接块50的平切面51上设有高于中心线的上固定钩52,另一个平切面53上设有低于中心线的下固定钩54;以上所述主嵌体30、副嵌体40以及衔接块50也可以是二个对称体或多个体的组合。
再请参阅图3,该图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魔术球的主嵌体与副嵌体组合的剖视示意图,并配合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魔术球的组合是先将主嵌体30与副嵌体40组合,组合的方式是直接将副嵌体40嵌入主嵌体30两侧的纵向嵌槽31内,为了使结合后的强度足够,利用副嵌体40平切面44上的上下嵌钩45、46相互嵌制便可达到,如图3所示,是先将副嵌40嵌入主嵌体30的纵向嵌槽31内,使副嵌体40平切面44上的上、下嵌钩45、46分别伸入主嵌体30的上、下嵌合孔33、34内,再将另一个副嵌体40′的平切面44′相对着副嵌体40的平切面44的方向,嵌入主嵌体30另一侧的纵向嵌槽31内,使副嵌体40的上嵌钩45与相对的另一个副嵌体40′的嵌钩45′在主嵌体30的嵌合孔33内相互嵌卡钩制,而下嵌钩46的嵌制方式也相同,这样就使得主嵌体30与副嵌本40嵌接固定。
继续请参阅图4,该图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魔术球的衔接块组合于主副嵌体上的剖视示意图,配合参阅图2所示,当主嵌体30与二副嵌体40嵌制组合后,再将衔接块50的平切面51嵌于主嵌体30的横向嵌槽32内,另一个平切面53嵌入副嵌体40的嵌槽41内,使衔接块50与主嵌体30及副嵌体40之间紧密地配合,为了增加组合的结构强度,利用固定钩52、54嵌合于主、副嵌体30、40上的方式达成组合,当每一个衔接块50以大约四十五度角方位置入主嵌体30的横向嵌槽32与副嵌体40的嵌槽41所形成的空间内时,衔接块50的平切面51上的固定钩52可伸入主嵌体30横向嵌槽32上的嵌合孔35内,并与嵌合孔内的卡体36相互钩卡定位,而另一个平切面53上的固定钩54可伸入副嵌体40嵌槽41上的接合孔42内,并与接合孔42内的卡体43互相钩卡定位;由于固定钩52、54的厚度是嵌合孔35及接合孔42高度的一半,且是一高一低的设计,因此当四个衔接块50组合于主嵌体30与副嵌体40上时,每一个嵌合孔35及接合孔42内都有相邻两衔接块50不同平切面的固定钩52、54,呈上下相贴的型态嵌合于嵌合孔35及接合孔42内的卡体36及43上;借助于这种组合方式,使四个衔接块50与主嵌体30及副嵌体40相互嵌组,而组成图5所示的状态。
再请回顾
图1所示,并同时配合参阅图5所示,在最后一个衔接块50组合之前,必须先将所有棋子20装入球体10圆周面的凹沟轨道11内,棋子20的下端延伸形成有导块21,借助于导块21嵌设于球体10的凹沟轨道11内,使得棋子20可在凹沟轨道11上滑移,而棋子20上端面可以设计为不同的端表面形状、色彩、图案或文字,以形成多种不同的排列组合。
请参阅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魔术球的棋子变换轨道的动作示意图,当位于凹沟轨道11上的棋子20要变换到另一个凹沟轨道11′时,先使棋子20在凹沟轨道11中移动到凹沟轨道11与11′的交接处,再将棋子20移到另一个凹沟轨道11′上;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魔术球是通过棋子20在凹沟轨11上作变换轨道的运行,使棋子20交换位置或改变方向,以达到棋子呈现千变万化的排列,使得游戏者可从中认识三度空间的变化,训练自己排列组合的能力,以获得手脑并用的启发益智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结构改良的魔术球,该魔术球包含球体、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由主嵌体、副嵌体以及衔接块所组成,所述主嵌体的两侧面沿着纵向及横向中心线形成有纵向嵌槽及横向嵌槽,所述副嵌体嵌设在所述主嵌体的纵向嵌槽内,所述副嵌体的二侧对应于所述主嵌体的横向嵌槽设有嵌槽,所述衔接块嵌合于所述主嵌体的横向嵌槽与所述副嵌体的嵌槽上,所述主嵌体、副嵌体以及衔接块的圆周面上都开设有凹沟轨道;所述棋子在所述凹沟轨道内可移动地嵌设于所述球体的凹沟轨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良的魔术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的主嵌体的纵向嵌槽上设有上下嵌合孔,所述主嵌体的横向嵌槽上设有左右嵌合孔,所述左右嵌合孔内设有卡体;所述副嵌体的嵌槽上设有接合孔,所述接合孔内设有卡体;所述副嵌体的平切面上设有嵌钩,所述嵌钩上下相对应;所述衔接块的平切面上设有固定钩,所述固定钩分别高于和低于所述衔接块的中心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良的魔术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的主嵌体、副嵌体与衔接块是对称体的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良的魔术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棋子的空间型态不同,所述每一个棋子上具有方向性的构型。
专利摘要一种结构改良的魔术球,该魔术球包含表面上设有凹沟轨道的球体,以及多个嵌设于球体凹沟轨道上的棋子,球体由主嵌体、副嵌体以及衔接块所组成,主嵌体、副嵌体以及衔接块的圆周面上都设有凹沟轨道,以相互交会形成球体的凹沟轨道;通过棋子在凹沟轨道上移动,以变换轨道、交换位置或改变方向,使棋子呈变化多端的排列组合。
文档编号A63F9/06GK2178132SQ9121852
公开日1994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1991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1991年7月25日
发明者刘明仁 申请人:刘明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