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壶嘴野炊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970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壶嘴野炊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野炊壶,属旅游或野营技术装备领域。
野炊壶是部队、地质、渔猎及旅游等野外人员随身携带的一种炊饮用具,它不仅应能用于盛水,还应能用于烧水和烧制食物。96204981号专利公开了一种野炊壶结构,它由外壳、壶胆、燃烧室、菜盒、菜盒盖、压簧、上盖、屏敝罩等组成,它的菜盒坐落在壶胆的上口,菜盒盖依靠压簧压在菜盒上,菜盒与壶胆之间,菜盒盖与菜盒之间均需设置较大口径的密封圈进行密封,菜盒中央还贯通一进水管,用于饮取菜盒下方壶胆内的水,外壳内部还需设置托爪,用于使壶胆坐落其上,壶胆与外壳之间的夹缝为排烟道,上盖、燃烧室均需通过螺纹连接在外壳的上、下端。这种结构的野炊壶,虽满足了盛水及烧制水和食物的多功能要求,但它却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零部件多,结构复杂,体积偏大,密封处及螺纹连接处加工工艺要求较高;二是菜盒与壶胆之间的密封圈暴露于烟道中,经常受烟火的高温熏烤,易老化,使用寿命短;三是菜盒在实际使用中并不经常用到,鉴于此,这种结构的野炊壶推广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使用更加方便的野炊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壶嘴野炊壶,它包括外壳、壶胆、壶帽、燃烧室等几部分,其中,壶胆置于外壳内,壶胆与外壳之间的夹缝作为排烟道,燃烧室位于壶胆下方,它的基本改进之处在于在所述壶胆2顶部设置一向上凸起的壶口4,壶口4上设置一小壶嘴3,壶口4所在的顶面与壶胆2四周侧壁面的结合部位向周边突出一个边缘7,壶胆2通过此边缘7定位支承在外壳口8上。
为方便更换燃料,上述双壶嘴野炊壶,所述燃烧室由燃料座5、底盖9、铰接轴22组成,其中燃烧室5固定于底盖9上,铰接轴22固定于外壳1上,底盖9一侧连有铰接孔10,底盖9通过铰接孔10铰接在铰接轴22上,可绕铰接轴22向下旋转开启,从而方便地更换燃料座内的固体燃料。
为减少自然风的干扰,上述双壶嘴野炊壶,在所述燃料座5两对称侧面设置稳风栅板11,稳风栅板11上均布通气孔12。
为能方便地端拿受热后的野炊壶,上述双壶嘴野炊壶,在所述外壳1的外壁上,安置有一活动端把13,活动端把13由固定臂27、上臂28、下臂29、支承臂30及勺形壁14组成,其中固定臂27固定在外壳1上,其上端与上臂28一端铰接,下端与支承壁30铰接,下臂29上端与上臂28的另一端铰接,下端为“工”字形卡头,勺形臂14上有连孔槽31,通过连孔槽31挂在支承臂27对面的挂钉32上,其顶端向上延伸扩展形成一餐具勺形状,其下端部有一″T″形槽,下臂28下端的″工″字形卡头可伸入此″T"形槽内,向下移动一小距离后卡在“T”形槽中。
上述双壶嘴野炊壶,所述壶胆2上的突出边缘7与外壳口8相接触部位的横截面是圆弧状。
为保证在野外低气压情况下正常使用,上述双壶嘴野炊壶,在所述壶帽6的顶部设置一压力调节阀20,使壶胆2在使用中保持所需压力。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省去了菜盒、菜盒盖、压簧、上盖、进水管、托爪、屏敝罩等零部件;它的壶口4、壶嘴3的大小口设计,满足了饮食口要求大、饮水口要求小的条件,壶嘴3同时兼做壶口4的盖,使之结构简化;壶嘴3与壶口4、壶帽6之间的密封,可通过设在盖内的较小口径的密封垫方便可靠地实现,解决了原野炊壶中菜盒与壶胆之间密封圈暴露于烟道中,受烟火熏烤老化,寿命短的问题;由于省去了上盖以及将燃料座6与外壳1之间的连接设计成可旋转开启的铰接后,原上盖、燃烧室与壳体之间的螺纹连接随之省去,也使野炊壶外壳与壶胆的形状不必局限为回转体,可以是腰鼓形、圆形或其它形状,也简化了结构及加工工艺;此外,利用突出的边缘7定位支承在外壳口8上,解决了壶胆在外壳内的支承定位同题,省去了原野炊壶外壳内的托爪。由上,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紧凑,加工工艺性好,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E部局部放大图;图3是
图1A-A阶梯剖视图;图4是图3B-B局部剖视放大图;图5是图4C-C剖面图;图6是图3D-D局部剖视放大图;图7是
图1左视图;图8是图7K向局部视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外壳1、壶胆2、壶嘴3、壶口4、燃料座5、壶帽6、稳风栅板11,活动端把13等。外壳1和壶胆2均为腰鼓形,壶胆2置于外壳1内,壶胆与外壳之间的夹缝作为排烟道,燃料座5位于壶胆2下方;在外壳1上,其下周壁上分别有排烟孔16、进气孔15,其顶端外壳口8的横截面为向内翻卷的弧状,为提高强度,在靠近排烟孔16处冲压有一道加强肋17;壶胆2底部封闭,顶部有一向上凸起的壶口4,壶口4所示的顶面与壶胆2四周侧壁的结合部位向周边突出一个边缘7,此边缘7的横截面为弧状,壶胆2通过此边缘7定位支承在外壳口8上,当然,边缘7与外壳口8的横截面除为弧状外,还可是其它斜坡状,凹凸台状等;壶嘴3与壶口4之间的连接为可滑脱的螺纹连接(可滑脱螺纹即如常见高压锅盖与口之间的螺纹),壶帽6拧盖在壶嘴3上,壶嘴3与壶口4之间通过密封垫18密封, 与壶帽6之间通过密封垫19密封,压力调节阀20由阀体,密封钢珠,压簧,压簧螺钉等组成,阀体内有密封面,密封钢珠通过压簧压在密封面上,设在壶帽6顶部, 调节压簧上的压簧螺钉21,可调节壶胆2内的压力。燃料座5固定在较大直径的底盖9上,如图4、图5所示铰接轴22支承于铆在外壳1底部的两个铆钉上,底盖9通过一侧面延伸向上的铰接孔10铰接在铰接轴22上,可方便地绕铰接轴22向下旋转开启,燃料座5中心有燃烧芯23,当然,燃料座5也可与底盖作成一体,铰接轴22也可通过其它方式固定在外壳上;在底盖9的另一侧,如图6所示,向上延伸卷出一舌片26,在其上方有一与之相对应的梯形槽口24,该槽口24通过一小弯板25固定在外壳1的内壁上,燃料座5向上旋转关闭后,舌片26正好卡在梯形槽口24内,使其不能自行脱落,当然,除此形式外,还可通过在铰接轴、孔处加设复位弹簧及在底盖9侧面加簧片卡等其它方式实现。
如图7所示,活动把手13的固定臂27,勺形臂14分别安置在外壳1腰鼓形的凹、凸处,活动把手13的固定臂27铆接在外壳1上,其上,下端分别铰接上臂28, 支承臂30,下臂29铰接在上臂28外端。勺形臂14如图8、K向视图所示,通过臂上部的孔槽31挂在外壳1上的挂钉32上,其下端部有″T"形槽。野炊壶在携带时,支承壁30,上臂28自然垂下,下臂29平挂在外壳底部,其端部的″工”字形卡头伸入勺形臂14下端部的″T"形槽中,向下移动一小距离后卡在“T”形槽中。野炊壶用于野炊时,下臂29端部的″工”字形卡头向上移动一小距离后,从勺形臂14端部的″T"形槽中脱出,活动把手13的各臂分别向上旋转后,支承臂30端部支承住上臂28、下臂29贴靠在固定臂27下端组成一个把手13,便可方便地端拿野炊壶。
本实用新型的外壳1、壶胆2、壶嘴3、燃料座5、稳风栅板11、均可用铝合金及不锈钢薄板冲压制造,壶嘴3兼作壶口盖,其外壁上可冲压出竖条或花纹,使之易于拧紧。在整个野炊壶的外面,可套装一个具有隔热功能的帆布袋,并加装背带或其它附件袋等。
权利要求1.一种双壶嘴野炊壶,它包括外壳、壶胆、壶帽、燃烧室等几部分,其中,壶胆置于外壳之内,壶胆与外壳之间的夹缝作为排烟道,燃烧室位于壶胆下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壶胆(2)顶部设置一向上凸起的壶口(4),壶口(4)上再设置一小壶嘴(3),壶口(4)所在的顶面与壶胆(2)四周侧壁面的结合部位向周边突出一个边缘(7),壶胆(2)通过此边缘(7)定位支承在外壳口(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炊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由燃料座(5)、底盖(9)、铰接轴(22)组成,其中燃料座(5)固定于底盖(9)上,铰接轴(22)固定于外壳(1)上,底盖(9)一侧连有铰接孔(10),底盖(9)通过铰接孔(10)铰接在铰接轴(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野炊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料座(5)两对称侧面设置稳风栅板(11),稳风栅板(11)上均布通气孔(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野炊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1)的外壁上, 安置有一活动端把(13),所述活动端把(13)由固定臂(27)、上臂(28)、下臂(29)、支承臂(30)及勺形壁(14)组成,其中固定臂(27)固定在外壳(1)上,其上端与上臂(28)铰接,下端与支承壁(30)铰接,下臂(29)上端与上臂(28)的另一端铰接,下端为“工”字形卡头,勺形臂(14)上有连孔槽(31),通过连孔槽(31)挂在支承臂(27)对面的挂钉(32)上,其顶端向上延伸扩展形成一餐具勺形状,其下端部有一″T"形槽,下臂(28)下端的″工″字形卡头可伸入此″T"形槽内,向下移动一小距离后卡在“T”形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野炊壶,其特征在于,突出边缘(7)与外壳口(8)相接触部位的横截面都是圆弧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野炊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壶帽(6)的顶部设置一压力调节阀(20)。
专利摘要一种双壶嘴野炊壶,它包括外壳、壶胆、壶嘴、壶帽、燃烧室等,其壶胆顶部有一凸起的较大壶口,用于饮用食物,壶口上设置有小壶嘴,用于饮用水,燃烧室可从外壳底部开启更换燃料。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可靠,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旅游,野营及战备用品。
文档编号A45F3/16GK2281691SQ97212670
公开日1998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26日
发明者吕鸣捷 申请人:吕鸣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