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孔式风筝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061阅读:9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指孔式风筝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飞风筝用的绕线装置领域,特别适用于放飞盘鹰的一种工具。
目前,普遍使用的风筝放飞传统工具是桄子,桄子是一种直握式绕线架,线架套装在带手柄的细轴上,通过线架的正反转动来操作风筝的各种动作,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放线速度快,最大缺点是收线速度慢,操作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放飞风筝用的指孔式风筝轮,使用该风筝轮不仅能提高风筝放收速度,同时能扩大放飞范围,特别适用于放飞盘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指孔式风筝轮,它具有外侧面呈凹型的线轮,所述线轮外侧面上呈圆周状分布有2-12个圆形指孔、锁线孔,在圆形指孔之间开有可装卸活动摇把的摇把孔,栓线孔分布在线槽内圆周面上,与三角形孔相通,且线轮通过双排微型轴承套装在轮轴上与手柄相连。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风筝轮主视结构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风筝轮左视及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是一个外侧面呈凹型的线轮1,所述线轮1外侧面上呈圆周状分布有2-12个圆形指孔2、锁线孔4,在圆形指孔2之间开有可装卸活动摇把的摇把孔5。栓线孔3分布在线槽19内圆周面上,与三角形孔20相通,锁线孔4分布在线轮外侧面上,起固定风筝线头的作用。
线轮1通过双排微型轴承6套装在轮轴7上,由锁母8、拆卸式元宝螺母9与手柄10相连。轮轴7与手柄10相连的一端呈圆钉状,光滑美观,操作时不致伤手。手柄10顶端通过固定螺栓12、螺母13装有线路定位瓷环11,瓷环11通过可调节活动支架14与手柄10连接,支架14上有一线形槽沟,通过固定螺拴15、调节螺母16与手柄10相连接,且可以根据线轮1的大小进行上下调节,具有线轮互换功能(即根据风力大小、放飞的类型、场地条件和年龄特征,可选用不同规格(轮径、线径)的线轮)。手柄10下部装有条形磁铁18,且该部位有一盛放活动摇把17的凹槽。收线时根据风力大小、线路的长度距离,选用指孔2或摇把17,当选用指孔时,可将钢质摇把17放入条型磁铁18凹槽处,操作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造型优美,操作简便,可拆卸,携带方便,多孔、重量轻,节省材质。
2.适应性强,由于可进行线轮的互换和瓷环的调节功能,适合不同年龄和场地条件使用。
3.指孔式风筝轮特别使用于放飞盘鹰,由于线轮外侧面呈凹形,轮轴与拆卸式元宝螺母在凹面内,取下线轮上的摇把后,通过摇、打、擦(摇动上升、打轮返转、摩擦控制)动作,让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情趣无穷。
权利要求1.一种指孔式风筝轮,具有线轮(1),其特征在于线轮(1)外侧面呈凹型,所述线轮(1)外侧面上呈圆周状分布有2-12个圆形指孔(2)、锁线孔(4),在圆形指孔(2)之间开有可装卸活动摇把的摇把孔(5),栓线孔(3)分布在线槽(19)内圆周面上,与三角形孔(20)相通,且线轮(1)通过双排微型轴承(6)套装在轮轴(7)上与手柄(1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孔式风筝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0)顶端装有线路定位瓷环(11),瓷环(11)通过可调节活动支架(14)与手柄(10)连接,支架(14)上有一线形凹槽,可以根据线轮(1)的大小进行上下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孔式风筝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0)下部装有条形磁铁(18),且该部位有一盛放活动摇把(17)的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风筝放飞工具,主要由外侧面呈凹形并带有圆形指孔、栓线孔、锁线孔的线轮、可拆卸活动摇把、线路定位瓷环、轮轴及手柄构成。本实用新型造型优美;适应性强,由于可进行线轮的互换和瓷环的调节功能,适合不同年龄和场地条件使用;放收线速度快,放飞范围大,特别适用于放飞盘鹰。
文档编号A63H27/00GK2283505SQ97216488
公开日1998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8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8日
发明者戚连勇 申请人:戚连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