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娱乐碰碰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2683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水上娱乐碰碰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上娱乐碰碰球,包括车体和球壳两部分,车体置于球壳的内部,车体包括车架、2个调速器、2个前从动轮与2个后驱动轮、2个把手、碟刹、座椅,2个前从动轮之间进行同轴设置并固定在车架上,2个后驱动轮之间进行同轴设置并固定在车架上,2个调速器固定于车架下方,每个调速器控制1个后驱动轮的速度,每个调速器的一端与1个后驱动轮的轮毂电机连接,另一端连接到1个把手,碟刹固定在后驱动轮上,与把手连接,座椅固定在车架上。本实用新型水上娱乐碰碰球具有趣味性强、安全,并且操作简单的优点。
【专利说明】
水上娱乐碰碰球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上碰撞娱乐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上娱乐碰碰球。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游乐园常见的两种娱乐项目,一种是碰碰车,该娱乐设施虽已成熟并受到很多人的青睐,但我们仍可看到其中的不足,或者说,它的进一步发展空间一一它仅仅是在一个水平面内碰撞,游客更多的感受仅仅是撞击带来的震荡感,而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另外一种是水上步行球,该娱乐设施乍一看极具新颖和刺激性,在种类繁多的游乐设施中,它确有其独到之处一一亲手操作的体验感和不平衡的刺激感。然而,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多人难以操作,甚至“寸步难行”,只是原地打转,目前的形式难以充分发挥其真正的优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水上娱乐碰碰球,具有趣味性强、安全,并且操作简单的优点。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上娱乐碰碰球,包括车体和球壳两部分,车体置于球壳的内部,车体在球壳内运动时将运动传递到球壳,从而实现水上娱乐碰碰球整体的运动,车体包括车架、2个调速器、2个前从动轮与2个后驱动轮、2个把手、碟刹、座椅,2个前从动轮之间进行同轴设置并固定在车架上,2个后驱动轮之间进行同轴设置并固定在车架上,2个调速器固定于车架下方,每个调速器控制I个后驱动轮的速度,每个调速器的一端与I个后驱动轮的轮毂电机连接,另一端连接到I个把手,由操作者旋转把手对调速器进行控制,调速器控制2个后驱动轮的轮毂电机的正反转及调速,使2个后驱动轮之间差速转动,进而实现车体转向,碟刹固定在后驱动轮上,与把手连接,可实现小车的紧急制动。座椅固定在车架上。
[0005]按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前轮架,前轮架固定在车架的前方,前从动轮通过前轮轴与前轮架固定,2个后驱动轮通过螺栓连接到车架,调速器连接到左、右把手,由操作者坐在座椅上分别旋转控制。
[0006]按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氧气监测装置,安装在球壳内部,对球壳内的氧气浓度进行实时监测。氧气监测装置保证封闭球壳内的氧气实时监测与预报。氧气监测装置为Grove-Gas Sensor(02)氧气传感器及氧浓度探测模块。
[0007]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水上娱乐碰碰球将原来一个水平面内单纯的震荡变为了水上的荡漾、翻滚、腾挪,提高了娱乐性。通过两个把手分别控制2个后驱动轮的正转、反转、调速运转,以及使2个后驱动轮差速转向来实现操作者对车体运动的操纵。而且,配备有碟刹和氧气监测装置,能进行紧急制动和缺氧预警,娱乐的同时也十分安全。
【附图说明】
[0008]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上娱乐碰碰球的车体整体三维图一;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上娱乐碰碰球的车体整体三维图二;
[0011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上娱乐碰碰球的车体主视图;
[001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上娱乐碰碰球的车体侧视图;
[001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上娱乐碰碰球的车体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水上娱乐碰碰球,包括车体和球壳两部分,车体置于球壳的内部,车体在球壳内运动时将运动传递到球壳,从而实现水上娱乐碰碰球整体的运动,车体包括车架、2个调速器、2个前从动轮与2个后驱动轮、2个把手、碟刹、座椅,2个前从动轮之间进行同轴设置并固定在车架上,2个后驱动轮之间进行同轴设置并固定在车架上,2个调速器固定于车架下方,每个调速器控制I个后驱动轮的速度,每个调速器的一端与I个后驱动轮的轮毂电机连接,另一端连接到I个把手,由操作者旋转把手对调速器进行控制,调速器控制2个后驱动轮的轮毂电机的正反转及调速,使2个后驱动轮之间差速转动,进而实现车体转向,碟刹固定在后驱动轮上,与把手连接,可实现小车的紧急制动。座椅固定在车架上。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前轮架,前轮架固定在车架的前方,前从动轮通过前轮轴与前轮架固定,2个后驱动轮通过螺栓连接到车架,调速器连接到左、右把手,由操作者坐在座椅上分别旋转控制。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氧气监测装置,安装在球壳内部,对球壳内的氧气浓度进行实时监测。氧气监测装置保证封闭球壳内的氧气实时监测与预报。氧气监测装置为Grove-GasSensor (02)氧气传感器及氧浓度探测模块。
[0018]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提供一种水上娱乐碰碰球,包括车体和球壳两部分,车体置于球壳的内部,车体在球壳内运动时将运动传递到球壳,从而实现水上娱乐碰碰球整体的运动,车体包括车架1、2个调速器、2个前从动轮(左前从动轮16和右前从动轮13)与2个后驱动轮(左后驱动轮15和右后驱动轮14)、2个把手(左把手7和右把手5)、碟刹9、座椅8、前轮架、氧气监测装置,2个前从动轮之间进行同轴设置并固定在车架上,2个后驱动轮之间进行同轴设置并固定在车架上,2个调速器固定于车架下方,分为左调速器10和右调速器3,每个调速器控制I个后驱动轮的速度,每个调速器的一端与I个后驱动轮的轮毂电机连接,另一端连接到I个把手,由操作者旋转把手对调速器进行控制,调速器控制2个后驱动轮的轮毂电机的正反转及调速,使2个后驱动轮之间差速转动,进而实现车体转向,碟刹固定在后驱动轮上,与把手连接,可实现小车的紧急制动。座椅固定在车架上。前轮架固定在车架的前方,前从动轮通过前轮轴12与前轮架11固定,2个后驱动轮通过螺栓连接到车架,调速器连接到左、右把手,由操作者坐在座椅8上分别旋转控制,其中操作杆可通过关节2来调节角度。左、右把手上的左手闸6、右手闸4可以用来控制碟刹,氧气监测装置安装在球壳内部,对球壳内的氧气浓度进行实时监测。氧气监测装置保证封闭球壳内的氧气实时监测与预报。氧气监测装置为Grove-Gas SenSOr(02)氧气传感器及氧浓度探测模块。其产品参数为,测量范围,0-30^^01;使用寿命,2年;灵敏度,0.卜0.2511^;温度范围,-201€?50°C ;压力范围,QNE± 10 % ;响应时间< 15S;湿度范围,O?99%RH Non-condensing;稳定性〈2%。常压时,在氧浓度为14% —16% (相当于氧分压13.3 — 16kpa),会出现呼吸加深加快,脉博加快,血压升高,肢体肌肉协调动作变差。当氧浓度为10 % —14%时,出现疲乏无力,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思维紊乱。在氧浓度为6% —10%时,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朦胧,并出现紫绀。所以需要将氧气控制在16%?22%浓度范围内。其控制原理:氧气监测模块设置氧气浓度,将浓度对应的电压值反馈到单片机的模拟数据输入引脚,当单片机检测到引脚电压值低于16时,蜂鸣器报警,并且向控制屏幕上输出“氧气浓度低,请尽快返航!”字样。
[0019]本实用新型将一辆轮毂电机驱动小车置于球壳内,小车可容纳一人。小车有四个轮子,为两轮驱动,通过把手控制轮毂电机的正反转及调速,并由后驱动轮差速转动来提供转向动力,前从动轮配置相应的双摇杆转向机构,共同实现小车在球壳内转向的功能。小车带动球壳在水上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均可由游客手动控制,故而,可以在水上实现“碰碰车”的功能。碰撞过程中,由于惯性,游客乘坐的小车会朝某一方向颠簸、摇摆,在现场操作过程中随机性大,小车的运动轨迹也更加多样,人也不再处于水平面内,这种空间翻转摇摆的感觉无疑更加刺激和新颖。同时,这种碰撞娱乐不仅可以发生在水里,也可以发生在陆地上,娱乐形式丰富。本实用新型水上娱乐碰碰球既保留了碰碰车上碰撞的刺激感,也有水上颠簸的新鲜感,将原来一个水平面内单纯的震荡变为了水上的荡漾、翻滚、腾挪,增加了娱乐的新鲜感和刺激感,同时具有安全、操作简单的优点。
[0020]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水上娱乐碰碰球,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球壳两部分,车体置于球壳的内部,车体包括车架、2个调速器、2个前从动轮与2个后驱动轮、2个把手、碟刹、座椅,2个前从动轮之间进行同轴设置并固定在车架上,2个后驱动轮之间进行同轴设置并固定在车架上,2个调速器固定于车架下方,每个调速器控制I个后驱动轮的速度,每个调速器的一端与I个后驱动轮的轮毂电机连接,另一端连接到I个把手,碟刹固定在后驱动轮上,与把手连接,座椅固定在车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娱乐碰碰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轮架,前轮架固定在车架的前方,前从动轮通过前轮轴与前轮架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上娱乐碰碰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氧气监测装置,安装在球壳内部,对球壳内的氧气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文档编号】A63H23/14GK205516443SQ201620065223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2日
【发明人】熊新红, 徐永坤, 李壮, 黄丞, 刘田, 韩伟亮
【申请人】武汉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