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4414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积木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积木块,包括盒体、设置于盒体上的第一连接柱和第一定位柱;盒体包括顶壁、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顶壁的侧面相间布置,使得盒体构成中空、底部开口的形状;第一定位柱与相邻的第一侧壁、一侧的第二侧壁之间,第一定位柱与相邻的第一侧壁、另一侧的第二侧壁之间,分别构成第一空腔,第一空腔与第一连接柱的尺寸适配;第一连接柱设置在顶壁的外侧,第一定位柱则设置在顶壁的内侧并且向盒体的底部延伸;顶壁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二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和第一连接柱分别位于顶壁上的两侧、从而分别靠近相应侧的第一侧壁,第二定位柱与第一定位柱插接配合。
【专利说明】
积木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尤其是一种积木块。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幼儿园及学校在教孩子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孩子独立的思考及动手能力,插接式积木块是一种非常适合孩子们锻炼动手能力,促进大脑发育的玩具。通过不同形状的积木块叠合、拼接构成不同的形态,灵活多变,一款玩具可以玩出不同的花样,完全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
[0003 ]现有的积木块,如申请号为201220150837.0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插装玩具的积木块,由底板、圆柱突起、侧壁、偶合件组成,在底板底面设置圆柱突起,底板正面由沿边缘的侧壁围合成边框,边框内部均匀地设置圆形偶合件,圆形偶合件与边框之间构成多个腔室,圆柱突起的背面,对应地具有凹坑;又如申请号为201420036821.6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积木固定结构,包括积木本体,由盒形体部、连接柱、开放空间与定位凸柱所组成,于盒形体部顶面形成有至少一连接柱,而在盒形体部底面内凹形成有开放空间,于该开放空间内壁形成有定位凸柱;积木本体的开放空间内设有至少一定位块,在各定位块侧边内凹形成有至少四个盒形体部相互组合时与连接柱边缘密合的定位弧面。
[0004]上述的这些积木块,均通过将一个积木块顶面上的突起(连接柱)插入到另一个积木块底面内的偶合件(定位块)与边框之间的空间内而实现拼接,使得两个积木块互相连接后位置相对固定,即两个积木块连接后不能相对转动,由此使得多个积木块拼接后仅能在形状需要变化处作直角的变向,从而拼接后的图案单一而不生动,减少了乐趣和益智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拼接图案多样性并且能使拼接后的图案更加逼真的积木块。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积木块,包括盒体、设置于所述盒体上的第一连接柱和第一定位柱;所述盒体包括顶壁、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所述顶壁的侧面相间布置,使得所述盒体构成中空、底部开口的形状;所述第一定位柱与相邻的第一侧壁、一侧的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定位柱与相邻的第一侧壁、另一侧的第二侧壁之间,分别构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尺寸适配;所述第一连接柱设置在所述顶壁的外侧,所述第一定位柱则设置在所述顶壁的内侧并且向所述盒体的底部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和第一连接柱分别位于所述顶壁上的两侧、从而分别靠近相应侧的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第一定位柱插接配合。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插接配合结构为,所述第二定位柱呈中空,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内径与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外径适配。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为便于调节两个积木块拼接时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定位柱包括均匀、间隔布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柱之间设置有分隔壁;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分隔壁、一侧的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分隔壁、另一侧的第二侧壁之间分别构成用于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尺寸适配。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为便于调节两个积木块拼接时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定位柱包括均匀、间隔布置的三个,两个相邻的第一定位柱和一侧的第二侧壁之间、两个相邻的第一定位柱和另一侧的第二侧壁之间,分别构成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尺寸适配。
[0010]为使得两个积木块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所述顶壁的外侧、与所述第一连接柱相邻之处设置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尺寸适配。
[0011]为避免两个积木块相对转动时干涉,所述第二连接柱呈大半圆柱形,所述第二连接柱包括弧形侧壁、以及在所述弧形侧壁的两个端部之间延伸的平面侧壁,所述第二定位柱的中心与第二连接柱的平面侧壁部分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中心与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相交处的距离。
[0012]为使得一个积木块的一端即可连接多个积木块,所述第二定位柱的侧壁为至少两个在周向上均匀间隔布置的圆弧段,所述圆弧段之间的间隔不小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两倍壁厚。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一个积木块顶壁上一侧的连接柱改为中空的定位柱,从而通过两个圆柱体的插接而实现两个积木块的转动连接,由此可使得多个积木块拼接后的图案丰富而生动,提高了拼接图案的多样性;将顶壁上中空定位柱分割成多个圆弧段,从而可使得在一个积木块一端上多个积木块的自由连接,进一步提高了拼接图案的多样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积木块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顶面);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积木块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底面);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积木块三个拼接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积木块多个(大于三个)拼接示意图;
[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积木块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积木块的第二个实施例三个拼接示意图;
[0020]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积木块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实施例一
[0023]参见图1和图2,一种积木块,包括一面开口的盒体1、设置于盒体I上的第一连接柱
2、第一定位柱3、第二定位柱4和第二连接柱5。
[0024]在本实施例中,盒体I呈长方体形,包括顶壁11、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12、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13,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均从顶壁11的侧面向盒体I的底部方向延伸而形成,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在顶壁11的侧面相间布置,其中第一侧壁12的长度小于第二侧壁13的长度。盒体I的底部开口,并且盒体I内呈中空,由此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空间,以便与另一个积木块进行拼接。上述的第一连接柱2和第二定位柱4设置在顶壁11的外侧(顶壁11朝向盒体I外的一侧)上,而第一定位柱3则设置在顶壁11的内侧(顶壁11朝向盒体I内的一侧)上,即第一定位柱3处于盒体I的开放空间内。
[0025]第一连接柱2呈圆柱形,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两个,设置在顶壁11上靠近其中一个第一侧壁12的第一侧,并且两个第一连接柱2在顶壁11上、沿两个第二侧壁13之间间隔布置,即两个第一连接柱2的圆心连线与第一侧壁12平行。而上述的第二定位柱4则设置在顶壁11上靠近另一个第一侧壁12的第二侧。第二定位柱4为中空圆柱形,第一定位柱3同样为圆柱形,优选的,也呈中空,第二定位柱4的内径与上述第一定位柱3的外径适配,使得第一定位柱3能插入到另一个积木块的第二定位柱4内。
[002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3具有两个,沿两个第一侧壁12之间均匀、间隔布置,SP两个第一定位柱3的圆心连线与第二侧壁13平行。每个第一定位柱3与相邻的第一侧壁12、一侧的第二侧壁13之间,每个第一定位柱3与相邻的第一侧壁12、另一侧的第二侧壁13之间,分别构成用于容置另一积木块的第一连接柱2的第一空腔14,第一空腔14与第一连接柱2的尺寸适配。由此,两个积木块连接时,下方积木块的每个第一连接柱2可紧紧地卡入在上方积木块的第一空腔14内,第一连接柱2的侧壁与第一定位柱3、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均抵接。
[0027]为了使得两个积木块连接更为稳定,还可以在顶壁11的外侧、与第一连接柱2相邻之处设置第二连接柱5,第二连接柱5采用与第一连接柱2同样的间隔布置方式,并且第二连接柱5呈大于半圆柱的大半圆柱形,包括弧形侧壁51、以及在弧形侧壁51的两个端部之间延伸的平面侧壁52。第二连接柱5的直径可以与第一连接柱2的直径相同。第二定位柱4的中心与第二连接柱5的平面侧壁52部分的距离大于第二连接柱4的中心与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相交处的距离,以避免连接后两个积木块相对转动时,其中一个积木块的侧壁与另一个积木块的第二连接柱5干涉。上述的第一空腔14与第二连接柱5的尺寸适配。
[0028]与此相应的,在两个第一定位柱3之间设置有分隔壁6,从而将盒体I内的空间等分为两个,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定位柱3与分隔壁6、一侧的第二侧壁13之间,每个第一定位柱3与分隔壁6、另一侧的第二侧壁13之间,分别构成用于容置另一积木块的第一连接柱2的第二空腔15,第二空腔15与第一连接柱2的尺寸适配。此时,两个积木块连接时,可将下方积木块的第一连接柱2卡入到上方积木块的第二空腔15内,将下方积木块的第二连接柱5卡入到上方积木块的第一空腔14内,此时第一连接柱2的侧壁与第一定位柱3、分隔壁6和第二侧壁13均抵接。由于第二连接柱5为大半圆柱形,其平面侧壁52朝向上方积木块的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的相交处,而弧形侧壁51的两端则可以分别与上方积木块的相邻的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相抵,以使得两个积木块的连接更为稳固。
[0029]当需要积木块相连接时,第一种连接方式为,可将其中一个积木块(位于下方)的第一连接柱2卡入到另一个积木块(位于上方)的第一空腔14内,此时这两个积木块之间无法相对转动;第二种连接方式为,也可将其中一个积木块(位于下方)的第二定位柱4与另一个积木块(位于上方)的第一定位柱3连接(第一定位柱3插入到第二定位柱4内),此时这两个积木块可相对转动。参见图3,显示了三个积木块的连接,其中右边的积木块的第一定位柱3插入到下方的积木块的第二定位柱4内,从而相互转动连接;下方的积木块的第一连接柱2卡入到左边的积木块的第一空腔14内,从而固定连接。
[0030]参见图4,将超过三个的积木块拼接时,两两之间可根据拼接图案的需要、选择性地采用第一种或第二种连接方式,从而相互固定或转动连接,最终得到所需的拼接的图案。
[0031]可替代的,也可以为第二定位柱4的外径与上述第一定位柱3的内径适配,使得第二定位柱4能插入到另一个积木块的第二定位柱3内,完成两个积木块的转动连接。
[0032]实施例二
[0033]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参见图5,第二定位柱4’的侧壁在周向上不为连续的圆形状,而是为至少两个(图中为四个)在周向上均匀间隔布置的圆弧段,圆弧段之间的间隔不小于第一侧壁12的两倍壁厚,由此,除了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将第二定位柱4’和第一定位柱3的连接方式外,另外的连接方式为,在下方积木块的第二定位柱4 ’上连接至少两个积木块,如第二定位柱4’的两段圆弧插入到一个积木块的第一侧壁12和第一定位柱3之间或第一空腔14内,另两段圆弧插入到另一个积木块的第一侧壁12和第一定位柱3之间或第一空腔14内,此时上方的两个积木块与下方的积木块垂直并且分别相对固定,如图6所示。可选的,也可以只有一段圆弧插入到第一侧壁12和第一定位柱3之间或第一空腔14内,此时,上方的积木块与下方的积木块可相对转动一定角度。
[0034]实施例三
[0035]参见图7,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定位柱3具有均匀、间隔布置的三个,由此积木块可采用塑料制成。两个相邻的第一定位柱3和一侧的第二侧壁13之间,两个相邻的第一定位柱3和另一侧的第二侧壁13之间,分别构成用于容置另一积木块的第一连接柱2的第三空腔16,第三空腔16与第一连接柱2的尺寸适配。此时,两个积木块连接时,可将下方积木块的第一连接柱2卡入到上方积木块的第三空腔16内,将下方积木块的第二连接柱5卡入到上方积木块的第一空腔14内,此时第一连接柱2的侧壁与两个相邻的第一定位柱3的侧壁和第二侧壁13均抵接。
【主权项】
1.一种积木块,包括盒体(I)、设置于所述盒体(I)上的第一连接柱(2)和第一定位柱(3); 所述盒体(I)包括顶壁(11)、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12)、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13),所述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在所述顶壁(11)的侧面相间布置,使得所述盒体(I)构成中空、底部开口的形状;所述第一定位柱(3)与相邻的第一侧壁(12)、一侧的第二侧壁(13)之间,所述第一定位柱(3)与相邻的第一侧壁(12)、另一侧的第二侧壁(13)之间,分别构成第一空腔(14),所述第一空腔(14)与所述第一连接柱(2)的尺寸适配; 所述第一连接柱(2)设置在所述顶壁(11)的外侧,所述第一定位柱(3)则设置在所述顶壁(11)的内侧并且向所述盒体(I)的底部延伸; 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11)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二定位柱(4;4’),所述第二定位柱(4;4’)和第一连接柱(2)分别位于所述顶壁(11)上的两侧、从而分别靠近相应侧的所述第一侧壁(12),所述第二定位柱(4;4’)与所述第一定位柱(3)插接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木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柱(4;4’)呈中空,所述第二定位柱(4;4’)的内径与所述第一定位柱(3)的外径适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木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3)包括均匀、间隔布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柱(3)之间设置有分隔壁(6);所述第一定位柱(3)与所述分隔壁(6)、一侧的第二侧壁(13)之间,所述第一定位柱(3)与所述分隔壁(6)、另一侧的第二侧壁(13)之间分别构成第二空腔(15),所述第二空腔(15)与所述第一连接柱(2)的尺寸适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木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3)包括均匀、间隔布置的三个,两个相邻的第一定位柱(3)和一侧的第二侧壁(13)之间、两个相邻的第一定位柱(3)和另一侧的第二侧壁(13)之间,分别构成第三空腔(16),所述第三空腔(16)与所述第一连接柱(2)的尺寸适配。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积木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11)的外侧、与所述第一连接柱(2)相邻之处设置第二连接柱(5),所述第一空腔(14)与所述第二连接柱(5)的尺寸适配。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积木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柱(5)呈大半圆柱形,所述第二连接柱(5)包括弧形侧壁(51)、以及在所述弧形侧壁(52)的两个端部之间延伸的平面侧壁(52),所述第二定位柱(4)的中心与第二连接柱(5)的平面侧壁(52)部分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柱(5)的中心与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相交处的距离。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积木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柱(4’)的侧壁为至少两个在周向上均匀间隔布置的圆弧段,所述圆弧段之间的间隔不小于所述第一侧壁(12)的两倍壁厚。
【文档编号】A63H33/08GK205549587SQ201620275089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日
【发明人】孙学文
【申请人】孙学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