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撑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59845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俯卧撑用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俯卧撑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长方形框架,在框架的四个角上分别连接有斜撑杆的一端,所述斜撑杆另一端分别在框架的宽度方向上两两相连形成两个支撑点,在两个支撑点之间设置有手握横杆,在所述框架的四个角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通过使用本结构,可以很方便的做俯卧撑同时还可以加大力度锻炼,通过使用两手尽量往前推,然后再用力将俯卧撑用具往回拉,这种器材既可以做固定式俯卧撑,又可以做活动式并且锻炼力度比较的大,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
【专利说明】
俯卧撑用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健身器材,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方便好用的俯卧撑用具。
【背景技术】
[0002]生活中广受健身爱好者喜欢的器械,这种健身项目不受场地和外界环境的限制,同时器材比较贵很不适合大多数购买;因此,俯卧撑是最经济又使用的一种健身方式,但是,人们在做俯卧撑时还是习惯直接将手支撑在地面上,这样不仅易脏双手,而且影响锻炼效果;虽然有一种独滑轮可以用于做俯卧撑,但是由于独滑轮的稳定性比较差,不适合大多数人使用;因此,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用于俯卧撑的器械,但大多是手柄与底座连接的方式,受力易滑,稳定性差,影响锻炼效果。有专利申请号为:201310623154.1,名称为:一种俯卧撑器的结构可以用于俯卧撑,但是其结构虽然能够解决一定的问题,但是在结构上有所欠缺。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鉴于存在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俯卧撑用具,具有结构简单,锻炼效果好且易于制作的特点。
[0004]—种俯卧撑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长方形框架,在框架的四个角上分别连接有斜撑杆的一端,所述斜撑杆另一端分别在框架的宽度方向上两两相连形成两个支撑点,在两个支撑点之间设置有手握横杆,在所述框架的四个角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
[0005]优选地:在所述手握横杆外侧套装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为橡胶皮。
[0006]优选地:所述两个支撑点形成凹槽,在所述手握横杆上设置有环形凸台与凹槽卡接。
[0007]有益效果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本结构,可以很方便的做俯卧撑同时还可以加大力度锻炼,通过使用两手尽量往前推,然后再用力将俯卧撑用具往回拉,这种器材既可以做固定式俯卧撑,又可以做活动式并且锻炼力度比较的锻炼,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卧撑用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俯卧撑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长方形框架,长方形框架有四根管型管制成,分别是长杆4和短杆5,在框架的四个角上分别连接有斜撑杆2的一端,所述斜撑杆有4根,所述斜撑杆另一端分别在框架的宽度方向上两两相连形成两个支撑点7,在两个支撑点之间设置有手握横杆6,在所述框架的四个角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3。本结构中采用三角具有稳定性的特点,设置横杆在其上,具有结构简单,通过使用本结构,可以很方便的做俯卧撑同时还可以加大力度锻炼,框架上的万向轮,可以在地上滑动,当需要加大力度锻炼的时候,通过使用两手尽量往前或者向两侧推,当力度再无法加大且没有躺下的时候,再用力将俯卧撑用具往回拉,这种器材既可以做固定式俯卧撑,又可以做活动式并且锻炼力度比较的锻炼,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
[0011]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手握横杆外侧套装有缓冲层I,所述缓冲层为橡胶皮。设置缓冲层的目的便于在手握的时候具有舒适性,不至于让手被横杆弄疼,同时还具有防滑的效果O
[0012]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支撑点形成凹槽,在所述手握横杆上设置有环形凸台与凹槽卡接(该结构图中没有画出)。通过设置凹槽以及凸台,可以防止横杆在用力过度中,同时又遇到方向改变横杆滑落。当然也可以是将横杆与两个连接点之间铰接,这样稳定性比较好。
【主权项】
1.一种俯卧撑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长方形框架,在框架的四个角上分别连接有斜撑杆的一端,所述斜撑杆另一端分别在框架的宽度方向上两两相连形成两个支撑点,在两个支撑点之间设置有手握横杆,在所述框架的四个角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卧撑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握横杆外侧套装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为橡胶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卧撑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撑点形成凹槽,在所述手握横杆上设置有环形凸台与凹槽卡接。
【文档编号】A63B23/12GK205649790SQ201620286865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9日 公开号201620286865.3, CN 201620286865, CN 205649790 U, CN 205649790U, CN-U-205649790, CN201620286865, CN201620286865.3, CN205649790 U, CN205649790U
【发明人】秦晨洋
【申请人】秦晨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