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皮编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12阅读:9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玉米皮编织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技术领域
的已有技术是在1986年“山东农机”第三期上有“玉米皮制品机械化的研究”文章,文章公开了玉米皮编织机的工作原理。现有的玉米皮编织机在编织机构中换位上采用了强制换位,编织框与换位器冲撞。加之换位频率高,噪音大,不能正确换位。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任务是设计一种编织机构噪音小,换位器能正确的换位,正确自如,平稳并能带动编织框架按着“∞”形轨迹正常运转的玉米皮编织机械。
该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机架上安有动力机构并带动主轴转动,在主轴上安有前、后二个槽轮,在后槽轮上镶有锥齿轮,在前后槽轮上安有均布三个“V”形定位槽,在被动轴上也安有同主动轴一样的前、后槽轮和三个均布的“V”形定位槽。自动换位子采用梭子形,自动换位子中心孔与编织框架轴滑动配合。自动换位子在前、后槽轮的槽里,在前、后槽轮中间放置三个编织框,由于两对槽轮的对滚,自动换位子在两对槽轮中分别做“∞”形动力。编织框在自动换位子带动下 做“∞”形的平移转动,编织框的三股草经在编织孔外汇交在一起,而编成三股辫,通过编织轴成形后,被输送轴拉出来,绕在辫盘上。
本发明由于换位采用梭形自动换位子在槽轮槽中带动编织框轴按“∞”形轨迹运动,达到编织目的且换位自如,平稳可靠,在结构上特别简单,容易制作。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图1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玉米皮编织机的主视图。1、机架、2、传动机构、3、锥齿轮、4、后自动换位子、5、后“V”形定位槽、6、被动轴后槽轮、7、被动轴、8、主动轴后槽轮、9、主动轴、10、编织框轴、11、前自动换位子、12、前“V”形定位槽、13、被动轴前槽轮、14、主动轴前槽轮、15、编织轴、16、辫盘机构下面结合图1详细说明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装置包括机架(1)在机架(1)上装有传动机构(2),传动机构带动主轴(3)转动,在主轴上安有前槽轮(14)和后槽轮(8)。在后槽轮(8)上镶有锥齿轮(3),并在后槽轮边缘上安有均布着三个“V”形定位槽(5),在后槽轮的槽里有自动换位子(4),自动换位子采用梭子形。自动换位子的中心孔与编织框轴(10)滑动配合,编织框轴并在“V”形定位槽中,前槽轮(4)和后槽轮(8)的结构是相同的。由于被动轴(7)上也安有同主动轴(9)相同的前槽轮(13)和后槽轮(6),动力带动主轴转动,主轴上的后槽轮和主轴同步转动,由锥齿轮带被动轴、使两对后槽轮对滚,自动换位子就带动编织框按“∞”形轨迹平移转动转达到编织目的。三股草经在编织孔外汇交一起,而编成三股辫,三股辫通过编织轴(15)成形后,被辫盘机构(16)收集,完成整个编织过程。
权利要求
1.由机架,在机架上安有传动机构,由传动机构带动编织机构,在编织机构前部安有输送轴和辫盘机构所组成的玉米皮编织机,其特征是a、编织机构是主轴(9)、被动轴(7)构成,在主轴(9)上安有后槽轮(8),前槽轮(14),在被动轴上安同主轴相同的后槽轮(6),前槽轮(13)。b、在后槽轮(6)、(8)上安有后自动换位子(4),在前槽轮(13)(14)上安有前自动换位子(11),c、前槽轮(13)、(14)后槽轮(6)、(8)上安有均布三个“V”形定位槽(12)、(5),在后槽轮(6)、(8)上各镶有锥齿轮(3)。
2.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玉米皮编织机,其特征是自动换位子(4)、(11)在前槽轮(13)、(14),后槽轮(6)、(8)的槽里,自动换位子(4)、(11)的中心孔编织框的框架轴(10)滑动配合,其框架轴(10)在前槽轮(13)、(14)后槽轮(6)、(8)所安的“V”形定位槽(12)、(5)中,
3.按权利要求
1、2所述的玉米皮编织机,其特征是自动换位子是梭形。
专利摘要
玉米皮编织属于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该机能编织不同规格的三股草辫。用来制作各种规格产品。玉米皮编织机采用梭式自动换位子。由槽轮的运动使编织框在梭式自动换位子的带动下作“∞”平移转动达到编织的目的。且换位自如、平稳可靠,体积小,造价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B27J7/00GK87205471SQ87205471
公开日1988年8月3日 申请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发明者付文贤, 邵雅清, 肖栋书 申请人:付文贤, 邵雅清, 肖栋书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