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楠竹片压析重组的疏解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7616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楠竹片压析重组的疏解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竹材压析重组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克服传统加工方法对竹材切削导致的竹资源浪费,并提高胶合板的结构强度,现在的竹材加工多采用压析疏解设备对竹材进行重组。相关现有专利文献如:公开号CN1387981A所公开的“重组竹材胶合板制造方法”;公告号CN202622941U所公开的“一种竹材纤维化一体机和植物纤维化一体机”;公布号CN 105818238 A所公开的“竹束压析一体机”;公开号CN101618564A所公开的“定向竹纤维毡疏解机”;公告号CN202491285U所公开的“一种植物纤维板链式压析机”等。

现有技术中,由于竹材内表面的竹青层和竹黄层不容易与胶粘连,都是通过切削、破碎等方式去掉该层结构以保证施胶效果。然而,其弊端在于,其一,降低了竹材的利用率;其二,破坏了竹材原生结构,降低了竹材的结构强度,同时又要通过加大施胶量来提高胶合板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弊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楠竹片压析重组的疏解机构,能够充分利用包括竹青层和竹黄层在内的楠竹竹材资源,同时充分保持楠竹竹片的原生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楠竹片压析重组的疏解机构,包括沿竹片运动路径依序前后并列设置的驱动单元和加工单元,其特征在于,

驱动单元:包括沿竹片运动路径依序前后并列设置的第一辊组、第二辊组、第一辊板组、第三辊组、第二辊板组、第四辊组;

各辊组结构相同,包括对应设置的上驱动辊和下驱动辊,上驱动辊和下驱动辊的辊面上满布沿辊体轴向平行并列分布的棱条,棱条之间构成轴向槽,上驱动辊的棱条和下驱动辊的轴向槽对应设置,上驱动辊的转轴通过弹性机构装置在机架上;

各辊板组结构相同,包括上压板和下拨动辊,下拨动辊的辊面上设有拨动齿,拨动齿与上压板的下面配合夹持驱动竹片,上压板的上面铰接斜压杆的下端,斜压杆的上端铰接于机架上,上压板的上面还通过弹性机构连接机架;

加工单元:包括沿竹片运动路径依序前后并列设置的竹黄裂化辊组、整体疏松辊组、竹青裂化辊组和整体二级裂化辊组;各辊组的组成部件包括光面辊、碎刀辊、环槽辊三种;光面辊为平整的辊面;碎刀辊的辊面上设有若干沿辊体圆周均匀分布的刀组,各个刀组由若干沿辊体轴向均匀分布的梯形刀组成,梯形刀刀口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辊体的轴线,相邻两刀组间的梯形刀错位设置;环槽辊的辊面上满布沿垂直于辊体轴线方向分布的棱条,平行并列的棱条之间构成环形槽;

竹黄裂化辊组由上下对应装置的光面辊和碎刀辊组成,上方的光面辊的转轴通过弹性机构装置在机架上;

整体疏松辊组由上下对应装置的两个环槽辊组成,上方环槽辊的棱条和下方环槽辊的环形槽对应设置,上方的环槽辊的转轴通过弹性机构装置在机架上;

竹青裂化辊组由上下对应装置的环槽辊和碎刀辊组成,上方环槽辊的环形槽和下方碎刀辊的梯形刀刀口对应设置,上方的环槽辊的转轴通过弹性机构装置在机架上;

整体二级裂化辊组由上下对应装置的两个碎刀辊组成,上方碎刀辊和下方碎刀辊的梯形刀刀口错位设置,上方的碎刀辊的转轴通过弹性机构装置在机架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竹片竹黄面朝下,整体贯穿整个疏解机构的驱动单元和加工单元,在驱动单元的适时驱动下,由工作单元依序进行竹黄裂化、整体疏松、竹青裂化和整体二级裂化的有效压析加工,使得竹片横向裂化疏松,纵向整体牵连;同时竹青和竹黄层也得以均匀有序裂化,但是竹青和竹黄层的绝大部分仍然以细条和小块状留存附着于竹片主体上;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竹片的原生结构,同时保证了后期施胶时胶水均匀进入并有效胶合。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疏解机构有效保证了楠竹片压析重组的竹材人造板的密度、胶合强度等相关指标性能的稳定,提高了竹材利用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竹材利用率,同时确保竹青层和竹黄层裂化后的碎片形状和分布有利于胶合强度的提高。优选地,所述竹黄裂化辊组和整体疏松辊组的轴心距为13~14厘米,整体疏松辊组和竹青裂化辊组的轴心距为12~13厘米、竹青裂化辊组和整体二级裂化辊组的轴心距为12~13厘米;碎刀辊梯形刀的高度为5~6毫米,每个刀组内各梯形刀之间的间距为5.5~6.5毫米;环槽辊的棱条宽度为2.6~3毫米,环形槽的槽腔宽度为2.6~3毫米,环形槽的槽腔深度为3~3.5毫米。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疏解机构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驱动单元辊组结构示意图(相对于图1取侧视方向);

图3为驱动单元辊板组结构示意图(相对于图1取侧视方向);

图4为加工单元竹黄裂化辊组结构示意图(相对于图1取侧视方向,图中结合了梯形刀22主视方向视图);

图5为加工单元整体疏松辊组结构示意图(相对于图1取侧视方向);

图6为加工单元竹青裂化辊组结构示意图(相对于图1取侧视方向);

图7为加工单元整体二级裂化辊组结构示意图(相对于图1取侧视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反映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所述用于楠竹片压析重组的疏解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上沿竹片12运动路径依序前后并列设置的驱动单元和加工单元。驱动单元包括沿竹片12运动路径依序前后并列设置的第一辊组11、第二辊组10、第一辊板组9、第三辊组8、第二辊板组7、第四辊组6。加工单元包括沿竹片12运动路径依序前后并列设置的竹黄裂化辊组5、整体疏松辊组4、竹青裂化辊组3和整体二级裂化辊组2;竹黄裂化辊组5和整体疏松辊组4的轴心距为13.5厘米,整体疏松辊组4和竹青裂化辊组3的轴心距为12.5厘米,竹青裂化辊,3和整体二级裂化辊组2的轴心距为12.5厘米。

驱动单元各辊组6、8、10、11的结构相同,请结合图2,包括对应设置的上驱动辊15和下驱动辊33,上驱动辊15的辊面上满布沿辊体轴向平行并列分布的棱条17,棱条17之间构成轴向槽18。同样地,下驱动辊33的辊面上满布沿辊体轴向平行并列分布的棱条35,棱条35之间构成轴向槽36。上驱动辊15的棱条17和下驱动辊33的轴向槽36对应设置,即在两辊体相切处,棱条17对准轴向槽36。上驱动辊15的转轴16通过弹性机构13装置在机架1上。

驱动单元各辊板组7、9结构相同,请结合图3,包括上压板19和下拨动辊37,下拨动辊37的辊面上设有拨动齿39,拨动齿39之间构成沟槽。拨动齿39与上压板19的下面配合夹持驱动竹片12。上压板19的上面铰接斜压杆14的下端,斜压杆14的上端铰接于机架1上,上压板19的上面还通过两个弹性机构13连接机架1。

加工单元中各辊组的组成部件包括光面辊20,碎刀辊23、30、31、32,环槽辊25、28、29三种。

请结合图4,竹黄裂化辊组5由上下对应装置的光面辊20和碎刀辊23组成,上方的光面辊20的转轴21通过弹性机构13装置在机架1上;光面辊20为平整的辊面。碎刀辊23的辊面上设有若干沿辊体圆周均匀分布的刀组,各个刀组由若干沿辊体轴向均匀分布的梯形刀22组成,梯形刀22刀口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辊体的轴线,相邻两刀组间的梯形刀22错位设置。梯形刀22的高度为5.5毫米,每个刀组内各梯形刀22之间的间距为6毫米。碎刀辊23的转轴24装置于机架1上。

请结合图5,整体疏松辊组4由上下对应装置的两个环槽辊25、28组成,环槽辊25、28的辊面上满布沿垂直于辊体轴线方向分布的棱条26,平行并列的棱条26之间构成环形槽27。上方环槽辊25的棱条26和下方环槽辊28的环形槽27对应设置,即在两辊体相切处,棱条26对准环形槽27。棱条26的宽度为2.8毫米,环形槽27的槽腔宽度为2.8毫米,环形槽27的槽腔深度为3.2毫米。上方的环槽辊25的转轴通过弹性机构装置在机架1上。

请结合图6,竹青裂化辊组3由上下对应装置的环槽辊29和碎刀辊30组成,上方环槽辊29的环形槽和下方碎刀辊30的梯形刀刀口对应设置,即在两辊体相切处,梯形刀刀口对准环形槽,由于相邻刀组的梯形刀错位设置,故而每个刀组的梯形刀都是逐一间隔的方式与环形槽对应。上方的环槽辊29的转轴通过弹性机构13装置在机架1上。

请结合图7,整体二级裂化辊组2由上下对应装置的两个碎刀辊31、32组成,上方碎刀辊31和下方碎刀辊32的梯形刀刀口错位设置,上方的碎刀辊31的转轴通过弹性机构13装置在机架1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测楠竹竹材利用率为70~90%;竹料缠绕辊体现象大大减少;同时胶水进入均匀,粘合牢固,胶合板内部不会出现未胶合的局部区域。

上述的实现方式仅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做出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技术领域具有公知的多种替代或者变形,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意义的前提下,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