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碳型胶合板加工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890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碳型胶合板加工流水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胶合板加工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碳型胶合板加工流水线。



背景技术:

胶合板生产过程中,先将各层模板胚涂上黏胶,用预压机进行预压初步定型后,再使用热压机对涂有黏胶的模板胚进行热压复合。由于热压机设备层数较多,涂有黏胶的模板胚进入压机热板后需快速加压复合。传统的工艺是由人工一片一片送入压机热板中,这样操作要求工人动作非常快,劳动强度大,并且稍有延迟都会导致头几片模板胚干胶,严重影响合格率。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模板胚进行高效、稳定、精准的输送给热压装置,提高胶合板成型质量和效率,高效低碳,实用性强的低碳型胶合板加工流水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低碳型胶合板加工流水线,包括处于上游对模板胚进行预压的预压装置,处于下游对模板胚进行热压成型的热压装置,处于预压装置上游进行供料的供料装置,以及处于预压装置和热压装置之间将预压装置上的模板胚转移至热压装置上的转移装置;

所述转移装置包括可移动的底座,设于底座上的移动支架,设于移动支架上对多层模板胚进行承载的移动承载架,和对模板胚进行抵顶的抵顶部件;

所述移动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以及多个由上至下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上并与所述热压装置的多层加热压板一一对应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两个朝向所述热压装置平行延伸的第一水平边框和第二水平边框,所述第一水平边框和第二水平边框具有靠近所述热压装置的第一靠近端和远离热压装置的第一远离端,所述第一水平边框和第二水平边框的第一靠近端之间连接有水平连接框,所述第一水平边框的第一远离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水平边框的第一远离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支撑柱通过第一滑轨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支撑柱通过第二滑轨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相互平行;

所述移动承载架包括处于各所述第一水平边框外侧的第一承载柱,处于各所述第二水平边框外侧的第二承载柱,以及多个由上至下设于所述第一承载柱和第二承载柱上对各层模板胚进行一一承载的承载板;各所述承载板一一对应承载于各所述支撑框架上方;所述承载板具有靠近所述热压装置的第二靠近端和远离热压装置的第二远离端,所述承载板的下表面水平,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为由所述第二靠近端至第二远离端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设置的斜面,所述承载板的第二远离端通过水平转轴与所述第一承载柱和第二承载柱枢接在一起可进行上下翻转,所述水平转轴与所述水平连接框相平行;

所述抵顶部件包括处于各所述第一水平边框外侧的第一抵顶柱,处于各所述第二水平边框外侧的第二抵顶柱,多个由上至下设于所述第一抵顶柱和第二抵顶柱上对各层模板胚进行一一对应抵顶的抵顶横杆,和多个由上至下连接于所述第一抵顶柱和第二抵顶柱之间的限位横杆;各所述抵顶横杆与各所述限位横杆相平行并一一对应处于各所述承载板上方,所述抵顶横杆的下表面设有沿所述斜面滚动的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配设有滚轴,所述滚轴通过竖向设置的弹性支撑杆与所述抵顶横杆连接在一起;各所述限位横杆一一对应处于各所述承载板下方,所述限位横杆的上表面形成有与所述承载板的下表面接触的凸块,所述水平连接框的第一靠近端的下表面形成有供所述凸块卡入的凹槽;

所述第一承载柱和第二承载柱的下端连接有与所述抵顶横杆相平行的同步转动轴,所述同步转动轴具有延伸至所述第一承载柱外侧的第一同步端和延伸至所述第二承载柱外侧的第二同步端;所述第一同步端同轴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同步端同轴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轮齿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齿轮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滑轨的内侧面延伸的第一延伸轴,所述第二齿轮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滑轨的内侧面延伸的第二延伸轴;

所述第一滑轨的内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延伸轴朝靠近所述热压装置方向移动时伸入而进行滑动的第一下导槽,和朝远离热压装置方向移动时伸入而进行滑动的第一上导槽;所述第一上导槽和第一下导槽上下平行排列,所述第一上导槽和第一下导槽具有靠近所述热压装置的第三靠近端和远离热压装置的第三远离端,所述第一上导槽和第一下导槽的第三靠近端通过第一靠近圆弧槽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上导槽和第一下导槽的第三远离端通过第一远离圆弧槽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上导槽、第一下导槽、第一靠近圆弧槽和第一远离圆弧槽形成完整的第一环形导槽,所述第一环形导槽之间形成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形成有多个沿所述第一上导槽和第一下导槽延伸方向排列的第一凸柱,各所述第一凸柱的轴线至所述第一环形导槽中分线之间的最短距离相等,所述第一齿轮的轮齿与所述第一凸柱相匹配咬合在一起;所述第二滑轨的内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二延伸轴朝靠近所述热压装置方向移动时伸入而进行滑动的第二下导槽,和朝远离热压装置方向移动时伸入而进行滑动的第二上导槽;所述第二上导槽和第二下导槽上下平行排列,所述第二上导槽和第二下导槽具有靠近所述热压装置的第四靠近端和远离热压装置的第四远离端,所述第二上导槽和第二下导槽的第四靠近端通过第二靠近圆弧槽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二上导槽和第二下导槽的第四远离端通过第二远离圆弧槽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二上导槽、第二下导槽、第二靠近圆弧槽和第二远离圆弧槽形成完整的第二环形导槽,所述第二环形导槽之间形成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形成有多个沿所述第二上导槽和第二下导槽延伸方向排列的第二凸柱,各所述第二凸柱的轴线至所述第二环形导槽中分线之间的最短距离相等,所述第二齿轮的轮齿与所述第二凸柱相匹配咬合在一起;

当所述第一延伸轴由所述第一上导槽进入所述第一下导槽中,所述第二延伸轴由所述第二上导槽进入所述第二下导槽中时,所述第一承载柱和第二承载柱同时上升将各所述承载板的第二远离端和所述抵顶部件抬起,使各所述凸块对应卡入各相应的所述凹槽中,且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水平。

所述第一水平边框的上表面形成有沿第一水平边框延伸的第一导向轮槽,所述第二水平边框的上表面形成有沿第二水平边框延伸的第二导向轮槽,所述承载板的下表面设有沿相应的所述第一导向轮槽滚动的第二滚轮和沿相应的所述第二导向轮槽滚动的第三滚轮;所述承载板的下表面形成有处于所述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导向轮槽和第二导向轮槽相平行的第三导向轮槽,所述水平连接框设有沿相应的所述第三导向轮槽滚动的第四滚轮。

所述第一滑轨的内侧面设有由所述第一靠近圆弧槽的外侧朝所述第一上导槽斜向上伸入第一靠近圆弧槽内的第一开关摆动件,所述第一滑轨的内侧面形成有对应所述第一靠近圆弧槽的部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开关摆动件包括处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的第一转动连接部,和伸入所述第一靠近圆弧槽内的第一摆动部;所述第一转动连接部通过第一摆动转轴与所述第一滑轨枢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摆动部配设有套于所述第一摆动转轴上且对第一摆动部有朝向所述第一靠近圆弧槽内摆动驱动力的第一扭簧;所述第二滑轨的内侧面设有由所述第二靠近圆弧槽的外侧朝所述第二上导槽斜向上伸入第二靠近圆弧槽内的第二开关摆动件,所述第二滑轨的内侧面形成有对应所述第二靠近圆弧槽的部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开关摆动件包括处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的第二转动连接部,和伸入所述第二靠近圆弧槽内的第二摆动部;所述第二转动连接部通过第二摆动转轴与所述第二滑轨枢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摆动部配设有套于所述第二摆动转轴上且对第二摆动部有朝向所述第二靠近圆弧槽内摆动驱动力的第二扭簧。

所述第一滑轨的内侧面形成有对所述第一摆动部下方进行摆动限位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摆动部的下侧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延伸轴由所述第一下导槽顺势滑入所述第一靠近圆弧槽内的第一下顺势斜面,和由第一靠近圆弧槽顺势滑入所述第一上导槽内的第一上顺势斜面;所述第二滑轨的内侧面形成有对所述第二摆动部下方进行摆动限位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摆动部的下侧形成有供所述第二延伸轴由所述第二下导槽顺势滑入所述第二靠近圆弧槽内的第二下顺势斜面,和由第二靠近圆弧槽顺势滑入所述第二上导槽内的第二上顺势斜面。

所述抵顶横杆比所述第一抵顶柱和第二抵顶柱更靠近所述热压装置。

所述凸块为与所述限位横杆相平行的长条形,所述凸块的横截面为由上至下逐渐变宽的等腰梯形。

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上端之间连接有第一横梁,下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横梁。

所述移动承载架配设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流体压缸,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承载柱和第二承载柱通过第一传动部件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移动支架配设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流体压缸,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通过第二传动部件连接在一起;所述底座配设有竖向转动轴可进行水平转动,所述底座下方配设有支撑滚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低碳型胶合板加工流水线,突破传统胶合板加工设备的构造形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供料装置对预压装置进行供料,预压装置对模板胚进行预压,预压后的模板胚放置在转移装置的移动承载架上,由移动承载架将多层模板胚同时一一放入热压装置的各层加热压板中。具体是,在初始状态,各模板胚一一放置在承载板上,由于各承载板的上表面为由前至后逐渐变低的斜面,各模板胚有下滑抵顶各抵顶横杆的趋势,不会从各承载板前方滑出,而且位置精确稳定。操作可移动的底座和移动支架,使各承载板与热压装置的各层加热压板一一对应,随后相应的驱动装置驱动移动承载架带动抵顶部件以及各承载板所承载的模板胚朝热压装置水平移动,各凸块沿各承载板的下表面滑动,移动承载架依靠第一承载柱和第二承载柱的支撑并利用第一延伸轴和第二延伸轴在第一下导槽和第二下导槽内朝热压装置滑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同步转动轴进行完全同步转动,并依靠第一齿轮在下方与各第一凸柱相咬合、第二齿轮在下方与各第二凸柱相咬合实现第一承载柱和第二承载柱朝热压装置完全同步移动,不会造成承载板和模板胚出现扭动偏差等情况,使模板胚精准伸入到加热压板中,而且在承载板承载模板胚逐渐进入加热压板的过程中,承载板会将加热压板中已有的成型胶合板推出,使新的模板胚进行更迭;当模板胚完全进入加热压板中时,第一延伸轴由第一下导槽沿第一靠近圆弧槽进入第一上导槽中,第二延伸轴由第二下导槽沿第二靠近圆弧槽进入第二上导槽中时,第一承载柱和第二承载柱同时上升将各承载板的第二远离端和抵顶部件抬起,使各凸块对应卡入各相应的凹槽中对各抵顶部件进行限位,且承载板的上表面处于水平面内,此时活动承载架在相应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向远离热压装置,各承载板逐渐从模板胚的下方撤出,而各模板胚被抵顶横杆挡住而停留在相应的加热压板中,此时由于承载板的上表面处于为水平状态,在承载板撤出过程中,抵顶横杆和限位横杆的高度不变,限位横杆始终保持凸块卡在凹槽中,抵顶横杆始终对模板胚保持抵顶;移动承载架依靠第一承载柱和第二承载柱的支撑并利用第一延伸轴和第二延伸轴在第一下导槽和第二下导槽内朝远离热压装置的方向滑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同步转动轴进行完全同步转动,并依靠第一齿轮在上方与各第一凸柱相咬合、第二齿轮在上方与各第二凸柱相咬合实现第一承载柱和第二承载柱朝远离热压装置的方向完全同步移动,在承载板撤出过程中也不会造成承载板和模板胚出现扭动偏差等情况,直到各承载板完全撤出各加热压板,第一延伸轴由第一上导槽沿第一远离圆弧槽逐渐进入第一下导槽中,第二延伸轴由第二上导槽沿第二远离圆弧槽逐渐进入第二下导槽中,此时第一承载柱和第二承载柱同时下降,各承载板的第二远离端下降使下表面与各支撑框架水平接触而恢复到初始位置,当在相应的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整个移动支架依靠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后退后,操作人员可向下按压抵顶部件,利用各弹性支撑杆的弹性伸缩性能,使各凸块与各相应的凹槽脱扣,之后抵顶部件可依靠第一滚轮沿斜面自动滚动到初始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低碳型胶合板加工流水线,其可将模板胚进行高效、稳定、精准的输送给热压装置,提高胶合板成型质量和效率,高效低碳,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面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侧面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侧面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俯视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俯视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俯视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俯视的第四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正面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正面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一使用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二使用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预压装置2-热压装置

3-转移装置31-底座

32-移动支架321-第一支撑柱322-第二支撑柱323-支撑框架3231-第一水平边框32311-第一导向轮槽3232-第二水平边框32321-第二导向轮槽3233-水平连接框32331-凹槽32332-第四滚轮324-第一滑轨3241-第一下导槽3242-第一上导槽3243-第一靠近圆弧槽3244-第一远离圆弧槽3245-第一凸起部3246-第一凸柱3247-第一容置槽3248-第一限位部325-第二滑轨3251-第二下导槽3252-第二上导槽3253-第二靠近圆弧槽3254-第二远离圆弧槽3255-第二凸起部3256-第二凸柱3257-第二容置槽3258-第二限位部

33-移动承载架331-第一承载柱332-第二承载柱333-承载板3331-斜面3332-水平转轴3333-第二滚轮3334-第三滚轮3335-第三导向轮槽

34-抵顶部件341-第一抵顶柱342-第二抵顶柱343-抵顶横杆344-限位横杆3441-凸块345-第一滚轮

35-同步转动轴351-第一齿轮3511-第一延伸轴352-第二齿轮3521-第二延伸轴

36-第一开关摆动件361-第一转动连接部362-第一摆动部3621-第一下顺势斜面3622-第一上顺势斜面37-第二开关摆动件371-第二转动连接部372-第二摆动部3721-第二下顺势斜面3722-第二上顺势斜面

38-第一驱动装置39-第二驱动装置30-竖向转动轴

4-模板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的一种低碳型胶合板加工流水线,如图1-14所示,包括处于上游对模板胚4进行预压的预压装置1,处于下游对模板胚4进行热压成型的热压装置2,处于预压装置1上游进行供料的供料装置,以及处于预压装置1和热压装置2之间将预压装置1上的模板胚4转移至热压装置2上的转移装置3;

转移装置3包括可移动的底座31,设于底座31上的移动支架32,设于移动支架32上对多层模板胚4进行承载的移动承载架33,和对模板胚4进行抵顶的抵顶部件34;

移动支架32包括第一支撑柱321,第二支撑柱322,以及多个由上至下设于第一支撑柱321和第二支撑柱322上并与热压装置2的多层加热压板一一对应的支撑框架323;支撑框架323包括两个朝向热压装置2平行延伸的第一水平边框3231和第二水平边框3232,第一水平边框3231和第二水平边框3232具有靠近热压装置2的第一靠近端和远离热压装置2的第一远离端,第一水平边框3231和第二水平边框3232的第一靠近端之间连接有水平连接框3233,第一水平边框3231的第一远离端与第一支撑柱321连接在一起,第二水平边框3232的第一远离端与第二支撑柱322连接在一起;第一支撑柱321通过第一滑轨324与底座31滑动连接在一起,第二支撑柱322通过第二滑轨325与底座31滑动连接在一起,且第一滑轨324与第二滑轨325相互平行;底座31上设有与第一滑轨324和第二滑轨325相配合的轨道;

移动承载架33包括处于各第一水平边框3231外侧的第一承载柱331,处于各第二水平边框3232外侧的第二承载柱332,以及多个由上至下设于第一承载柱331和第二承载柱332上对各层模板胚4进行一一承载的承载板333;各承载板333一一对应承载于各支撑框架323上方;承载板333具有靠近热压装置2的第二靠近端和远离热压装置2的第二远离端,承载板333的下表面水平,承载板333的上表面为由第二靠近端至第二远离端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设置的斜面3331,承载板333的第二远离端通过水平转轴3332与第一承载柱331和第二承载柱332枢接在一起可进行上下翻转,水平转轴3332与水平连接框3233相平行;

抵顶部件34包括处于各第一水平边框3231外侧的第一抵顶柱341,处于各第二水平边框3232外侧的第二抵顶柱342,多个由上至下设于第一抵顶柱341和第二抵顶柱342上对各层模板胚4进行一一对应抵顶的抵顶横杆343,和多个由上至下连接于第一抵顶柱341和第二抵顶柱342之间的限位横杆344;各抵顶横杆343与各限位横杆344相平行并一一对应处于各承载板333上方,抵顶横杆343的下表面设有沿斜面3331滚动的第一滚轮345,第一滚轮345配设有滚轴,滚轴通过竖向设置的弹性支撑杆与抵顶横杆343连接在一起,弹性支撑杆具体可包括具有伸缩功能的伸缩杆和套于伸缩杆外的压簧,伸缩杆包括外杆和滑动套于外杆内的内杆,外杆的上端与抵顶横杆343连接,内杆的下端形成两个承载第一滚轮345的连接板,滚轴与两连接板垂直枢接在一起,外杆的上端形成有上台阶,内杆的下端形成有下台阶,压簧张设于上台阶和下台阶之间;各限位横杆344一一对应处于各承载板333下方,限位横杆344的上表面形成有与承载板333的下表面接触的凸块3441,水平连接框3233的第一靠近端的下表面形成有供凸块3441卡入的凹槽32331;

第一承载柱331和第二承载柱332的下端连接有与抵顶横杆343相平行的同步转动轴35,同步转动轴35具有延伸至第一承载柱331外侧的第一同步端和延伸至第二承载柱332外侧的第二同步端;第一同步端同轴连接有第一齿轮351,第二同步端同轴连接有第二齿轮352,第一齿轮351和第二齿轮352的轮齿一一对应设置,即第一齿轮351和第二齿轮352为完全相同且轮齿的朝向完全相同的齿轮,第一齿轮351形成有朝向第一滑轨324的内侧面延伸的第一延伸轴3511,第二齿轮352形成有朝向第二滑轨325的内侧面延伸的第二延伸轴3521;

第一滑轨324的内侧面形成有供第一延伸轴3511朝靠近热压装置2方向移动时伸入而进行滑动的第一下导槽3241,和朝远离热压装置2方向移动时伸入而进行滑动的第一上导槽3242;第一上导槽3242和第一下导槽3241上下平行排列,第一上导槽3242和第一下导槽3241具有靠近热压装置2的第三靠近端和远离热压装置2的第三远离端,第一上导槽3242和第一下导槽3241的第三靠近端通过第一靠近圆弧槽3243平滑过渡连接,第一上导槽3242和第一下导槽3241的第三远离端通过第一远离圆弧槽3244平滑过渡连接;第一上导槽3242、第一下导槽3241、第一靠近圆弧槽3243和第一远离圆弧槽3244形成完整的与跑道形状类似的第一环形导槽,第一环形导槽之间形成第一凸起部3245,第一凸起部3245形成有多个沿第一上导槽3242和第一下导槽3241延伸方向排列的第一凸柱3246,各第一凸柱3246的轴线至第一环形导槽中分线之间的最短距离相等,第一齿轮351的轮齿与第一凸柱3246相匹配咬合在一起;第二滑轨325的内侧面形成有供第二延伸轴3521朝靠近热压装置2方向移动时伸入而进行滑动的第二下导槽3251,和朝远离热压装置2方向移动时伸入而进行滑动的第二上导槽3252;第二上导槽3252和第二下导槽3251上下平行排列,第二上导槽3252和第二下导槽3251具有靠近热压装置2的第四靠近端和远离热压装置2的第四远离端,第二上导槽3252和第二下导槽3251的第四靠近端通过第二靠近圆弧槽3253平滑过渡连接,第二上导槽3252和第二下导槽3251的第四远离端通过第二远离圆弧槽3254平滑过渡连接;第二上导槽3252、第二下导槽3251、第二靠近圆弧槽3253和第二远离圆弧槽3254形成完整的与跑道形状类似的第二环形导槽,第二环形导槽之间形成第二凸起部3255,第二凸起部3255形成有多个沿第二上导槽3252和第二下导槽3251延伸方向排列的第二凸柱3256,各第二凸柱3256的轴线至第二环形导槽中分线之间的最短距离相等,第二齿轮352的轮齿与第二凸柱3256相匹配咬合在一起;

当第一延伸轴3511由第一上导槽3242进入第一下导槽3241中,第二延伸轴3521由第二上导槽3252进入第二下导槽3251中时,第一承载柱331和第二承载柱332同时上升将各承载板333的第二远离端和抵顶部件34抬起,使各凸块3441对应卡入各相应的凹槽32331中,且承载板333的上表面水平。本发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供料装置对预压装置1进行供料,预压装置1对模板胚4进行预压,预压后的模板胚4放置在转移装置3的移动承载架33上,由移动承载架33将多层模板胚4同时一一放入热压装置2的各层加热压板中。具体是,在初始状态,各模板胚4一一放置在承载板333上,由于各承载板333的上表面为由前至后逐渐变低的斜面3331,各模板胚4有下滑抵顶各抵顶横杆343的趋势,不会从各承载板333前方滑出,而且位置精确稳定。操作可移动的底座31和移动支架32,使各承载板333与热压装置2的各层加热压板一一对应,随后相应的驱动装置驱动移动承载架33带动抵顶部件34以及各承载板333所承载的模板胚4朝热压装置2水平移动,各凸块3441沿各承载板333的下表面滑动,移动承载架33依靠第一承载柱331和第二承载柱332的支撑并利用第一延伸轴3511和第二延伸轴3521在第一下导槽3241和第二下导槽3251内朝热压装置2滑动,第一齿轮351和第二齿轮352通过同步转动轴35进行完全同步转动,并依靠第一齿轮351在下方与各第一凸柱3246相咬合、第二齿轮352在下方与各第二凸柱3256相咬合实现第一承载柱331和第二承载柱332朝热压装置2完全同步移动,不会造成承载板333和模板胚4出现扭动偏差等情况,使模板胚4精准伸入到加热压板中,而且在承载板333承载模板胚4逐渐进入加热压板的过程中,承载板333会将加热压板中已有的成型胶合板推出,使新的模板胚4进行更迭;当模板胚4完全进入加热压板中时,第一延伸轴3511由第一下导槽3241沿第一靠近圆弧槽3243进入第一上导槽3242中,第二延伸轴3521由第二下导槽3251沿第二靠近圆弧槽3253进入第二上导槽3252中时,第一承载柱331和第二承载柱332同时上升将各承载板333的第二远离端和抵顶部件34抬起,使各凸块3441对应卡入各相应的凹槽32331中对各抵顶部件34进行限位,且承载板333的上表面处于水平面内,此时活动承载架在相应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向远离热压装置2,各承载板333逐渐从模板胚4的下方撤出,而各模板胚4被抵顶横杆343挡住而停留在相应的加热压板中,此时由于承载板333的上表面处于为水平状态,在承载板333撤出过程中,抵顶横杆343和限位横杆344的高度不变,限位横杆344始终保持凸块3441卡在凹槽32331中,抵顶横杆343始终对模板胚4保持抵顶;移动承载架33依靠第一承载柱331和第二承载柱332的支撑并利用第一延伸轴3511和第二延伸轴3521在第一下导槽3241和第二下导槽3251内朝远离热压装置2的方向滑动,第一齿轮351和第二齿轮352通过同步转动轴35进行完全同步转动,并依靠第一齿轮351在上方与各第一凸柱3246相咬合、第二齿轮352在上方与各第二凸柱3256相咬合实现第一承载柱331和第二承载柱332朝远离热压装置2的方向完全同步移动,在承载板333撤出过程中也不会造成承载板333和模板胚4出现扭动偏差等情况,直到各承载板333完全撤出各加热压板,第一延伸轴3511由第一上导槽3242沿第一远离圆弧槽3244逐渐进入第一下导槽3241中,第二延伸轴3521由第二上导槽3252沿第二远离圆弧槽3254逐渐进入第二下导槽3251中,此时第一承载柱331和第二承载柱332同时下降,各承载板333的第二远离端下降使下表面与各支撑框架323水平接触而恢复到初始位置,当在相应的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整个移动支架32依靠第一滑轨324和第二滑轨325后退后,操作人员可向下按压抵顶部件34,利用各弹性支撑杆的弹性伸缩性能,使各凸块3441与各相应的凹槽32331脱扣,之后抵顶部件34可依靠第一滚轮345沿斜面3331自动滚动到初始位置。具体结构可为,预压装置1包括多层预压板,可同时对多个模板胚4进行预压,这样供料装置可与转移装置3的结构相同,对预压装置1进行一次多层模板胚4的供料。承载板333的数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

优选地,第一水平边框3231的上表面形成有沿第一水平边框3231延伸的第一导向轮槽32311,第二水平边框3232的上表面形成有沿第二水平边框3232延伸的第二导向轮槽32321,承载板333的下表面设有沿相应的第一导向轮槽32311滚动的第二滚轮3333和沿相应的第二导向轮槽32321滚动的第三滚轮3334;承载板333的下表面形成有处于第二滚轮3333和第三滚轮3334之间并与第一导向轮槽32311和第二导向轮槽32321相平行的第三导向轮槽3335,水平连接框3233设有沿相应的第三导向轮槽3335滚动的第四滚轮32332。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承载板333的第二滚轮3333、第三滚轮3334可分别沿着第一水平边框3231的第一导向轮槽32311和第二水平边框3232的第二导向轮槽32321滚动,水平连接框3233的第四滚轮32332可沿着承载板333的第三导向轮槽3335滚动,可对承载板333相对于支撑框架323的移动进行滚动支撑和导向,相对移动更加平稳顺畅。

优选地,第一滑轨324的内侧面设有由第一靠近圆弧槽3243的外侧朝第一上导槽3242斜向上伸入第一靠近圆弧槽3243内的第一开关摆动件36,第一滑轨324的内侧面形成有对应第一靠近圆弧槽3243的部的第一容置槽3247;第一开关摆动件36包括处于第一容置槽3247内的第一转动连接部361,和伸入第一靠近圆弧槽3243内的第一摆动部362;第一转动连接部361通过第一摆动转轴与第一滑轨324枢接在一起,第一摆动部362配设有套于第一摆动转轴上且对第一摆动部362有朝向第一靠近圆弧槽3243内摆动驱动力的第一扭簧;第二滑轨325的内侧面设有由第二靠近圆弧槽3253的外侧朝第二上导槽3252斜向上伸入第二靠近圆弧槽3253内的第二开关摆动件37,第二滑轨325的内侧面形成有对应第二靠近圆弧槽3253的部的第二容置槽3257;第二开关摆动件37包括处于第二容置槽3257内的第二转动连接部371,和伸入第二靠近圆弧槽3253内的第二摆动部372;第二转动连接部371通过第二摆动转轴与第二滑轨325枢接在一起,第二摆动部372配设有套于第二摆动转轴上且对第二摆动部372有朝向第二靠近圆弧槽3253内摆动驱动力的第二扭簧。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第一延伸轴3511由第一下导槽3241进入第一靠近圆弧槽3243时,会对第一摆动部362产生向上的压力,第一摆动部362依靠第一转动连接部361而向上翻转进入第一容置槽3247中,当第一延伸轴3511通过第一摆动部362后,第一摆动部362会依靠第一转动连接部361和第一扭簧而反弹向下翻转,挡在第一延伸轴3511的下方,当第一延伸轴3511重新启动并开始回程移动时,第一摆动部362可对第一延伸轴3511进行斜向上的导向,使第一延伸轴3511进入第一上导槽3242,确保第一延伸轴3511的回程移动在第一上导槽3242中,第一开关摆动件36可避免第一延伸轴3511回程时又落入第一下导槽3241中而从第一下导槽3241中进行回程移动,否则将无法实现承载板333的有效后撤和模板胚4的放置;当第二延伸轴3521由第二下导槽3251进入第二靠近圆弧槽3253时,会对第二摆动部372产生向上的压力,第二摆动部372依靠第二转动连接部371而向上翻转进入第二容置槽3257中,当第二延伸轴3521通过第二摆动部372后,第二摆动部372会依靠第二转动连接部371和第二扭簧而反弹向下翻转,挡在第二延伸轴3521的下方,当第二延伸轴3521重新启动并开始回程移动时,第二摆动部372可对第二延伸轴3521进行斜向上的导向,使第二延伸轴3521进入第二上导槽3252,确保第二延伸轴3521的回程移动在第二上导槽3252中,第二开关摆动件37可避免第二延伸轴3521回程时又落入第二下导槽3251中而从第二下导槽3251中进行回程移动,否则将无法实现承载板333的有效后撤和模板胚4的放置。

优选地,第一滑轨324的内侧面形成有对第一摆动部362下方进行摆动限位的第一限位部3248;第一摆动部362的下侧形成有供第一延伸轴3511由第一下导槽3241顺势滑入第一靠近圆弧槽3243内的第一下顺势斜面3621,和由第一靠近圆弧槽3243顺势滑入第一上导槽3242内的第一上顺势斜面3622;第二滑轨325的内侧面形成有对第二摆动部372下方进行摆动限位的第二限位部3258;第二摆动部372的下侧形成有供第二延伸轴3521由第二下导槽3251顺势滑入第二靠近圆弧槽3253内的第二下顺势斜面3721,和由第二靠近圆弧槽3253顺势滑入第二上导槽3252内的第二上顺势斜面3722。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下顺势斜面3621可供第一延伸轴3511由第一下导槽3241顺势进入第一靠近圆弧槽3243中,而第一上顺势斜面3622可供第一延伸轴3511由第一靠近圆弧槽3243顺势进入第一上导槽3242中;第二下顺势斜面3721可供第二延伸轴3521由第二下导槽3251顺势进入第二靠近圆弧槽3253中,而第二上顺势斜面3722可供第二延伸轴3521由第二靠近圆弧槽3253顺势进入第二上导槽3252中。

优选地,抵顶横杆343比第一抵顶柱341和第二抵顶柱342更靠近热压装置2。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水平连接框3233处于加热压板的边缘,当第一抵顶柱341和第二抵顶柱342带动限位横杆344的凸块3441卡在水平连接框3233的凹槽32331中时,抵顶横杆343可更加深入到加热压板中,将模板胚4顺利而到位的放入到加热压板中。

优选地,凸块3441为与限位横杆344相平行的长条形,凸块3441的横截面为由上至下逐渐变宽的等腰梯形。此结构可使凸块3441更容易顺势卡入到凹槽32331中,提高效率。

优选地,第一支撑柱321和第二支撑柱322的上端之间连接有第一横梁,下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横梁。此结构可对移动支架32进行加固。

为了实现移动承载架33的具体移动结构,优选地,移动承载架33配设有第一驱动装置38,第一驱动装置38为流体压缸,第一驱动装置38的输出端与第一承载柱331和第二承载柱332通过第一传动部件连接在一起;第一驱动装置38设于底座31上。此结构可对第一承载柱331和第二承载柱332进行同步平衡驱动。第一传动部件通过水平转轴3332与第一驱动装置38的输出端和移动承载架33连接在一起,具有上下翻转摆动的自由度。第一驱动装置38具体可为油缸。

为了实现移动支架32的具体移动结构,优选地,移动支架32配设有第二驱动装置39,第二驱动装置39为流体压缸,第二驱动装置39的输出端与第一支撑柱321和第二支撑柱322通过第二传动部件连接在一起;底座31配设有竖向转动轴30可进行水平转动,底座31下方配设有支撑滚轮。第二驱动装置39可对第一支撑柱321和第二支撑柱322进行同步平衡驱动。第二传动部件通过水平转轴3332与第二驱动装置39的输出端和移动支架32连接在一起,具有上下翻转摆动的自由度。第二驱动装置39具体可为油缸。底座31还配设有转动驱动装置,在转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底座31可依靠竖向转动轴30在地面上转动,调整移动承载架33的朝向,使移动承载架33朝向预压装置1进行承接模板胚4,或朝向热压装置2进行放置模板胚4。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