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和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5821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和工艺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竹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和工艺。



背景技术:

竹加工是指以竹子为原材料进行产品加工的过程,而为了满足各种形状竹制品的需求,需要对竹子进行热弯处理。热弯原竹是我国民间竹艺的一种传统工艺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但原竹内的竹隔及受热不均匀容易影响原竹的热弯而使原竹竹面破裂。

对原竹打通竹隔和灌沙的传统方法是由竹匠人在热弯前通过无尖嘴的铁棒进行打通竹隔,再辅以人手往竹内灌沙以使受热均匀。但该传统工艺需手工艺人的手部力量大,且工艺步骤不连贯;由于制作所需的原竹长度不一,导致所需的打通竹隔的工具不统一;为能打通尽可能多的竹隔,现有工具普遍偏长,影响操作且占用空间;由打通竹隔到灌沙步骤,操作者需要再次更换工具,使整个工艺操作不连贯,费时且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和工艺,通过将打击件、手持管及漏斗连接组合形成长度大于或等于原竹长度一半的装置,然后对原竹进行打通,并在打通后进行灌沙,解决了传统工艺需手工艺人的手部力量大且工艺步骤不连贯、由于制作所需的原竹长度不一导致的打通竹隔的工具不统一、为能打通尽可能多的竹隔选用偏长的工具影响操作且占用空间、由打通竹隔到灌沙步骤操作者需要再次更换工具造成的整个工艺操作不连贯且费时麻烦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包括:打击件、与所述打击件连接的漏斗;

所述打击件两端开口、内部中空且与所述漏斗连接一端的对端为尖端。

优选地,

所述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还包括:由若干个圆管连接形成的手持管;

所述打击件通过所述手持管与所述漏斗连接。

优选地,

若干个所述圆管均相同。

优选地,

每个圆管的一端设置有内螺口,另一端设置有外螺口;

所述手持管的相邻两个圆管之间通过一个圆管的内螺口与另一个圆管的外螺口螺纹连接。

优选地,

所述漏斗下端设置有外螺口,所述打击件与所述手持件连接一端设置有内螺口;

所述漏斗下端与所述打击件设置有内螺口一端连接;

所述打击件与所述手持件设置有外螺口一端连接。

优选地,

所述漏斗下端设置有内螺口,所述打击件与所述手持件连接一端设置有外螺口;

所述漏斗下端与所述打击件设置有外螺口一端连接;

所述打击件与所述手持件设置有内螺口一端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工艺,包括:

根据待加工原竹的长度l选择长度大于或等于1/2l的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

利用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的尖端从原竹一端m端开始打通竹隔,直至1/2l长度的原竹内的竹隔完全被打通;

从原竹内抽取出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利用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的尖端从原竹另一端n端继续打通竹隔,直至原竹内全部竹隔完全被打通;

堵住原竹一端m端;

取沙石并从漏斗倒入,直至沙石灌满原竹内部,从原竹内抽取出仪器;

堵住原竹另一端n端。

优选地,

根据待加工原竹的长度l选择长度大于或等于1/2l的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具体为:

根据待加工原竹的长度l、打击件的长度以及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长度需大于或等于1/2l的要求选择是否需要连接手持管;

若需要连接手持管,则根据待加工原竹的长度l、打击件的长度、圆管长度以及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长度需大于或等于1/2l的要求确定所述手持管中圆管的连接数量。

优选地,

在根据待加工原竹的长度l选择长度大于或等于1/2l的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之前,还包括:

测量待加工原竹的长度l。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和工艺,通过将打击件、手持管及漏斗连接组合形成长度大于或等于原竹长度一半的装置,然后利用打击件的尖端对原竹进行打通,使得打通操作更省力,并在打通后进行灌沙,使打通竹隔和灌沙两个操作连贯,方便操作,实现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组成的模块化,从而适用于多种原竹,且使用完后将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拆卸,节省占用空间,解决了传统工艺需手工艺人的手部力量大且工艺步骤不连贯、由于制作所需的原竹长度不一导致的打通竹隔的工具不统一、为能打通尽可能多的竹隔选用偏长的工具影响操作且占用空间、由打通竹隔到灌沙步骤操作者需要再次更换工具造成的整个工艺操作不连贯且费时麻烦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中打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中手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中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中内螺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中外螺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工艺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工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和工艺,通过将打击件1、手持管2及漏斗3连接组合形成长度大于或等于原竹长度一半的装置,然后对原竹进行打通,并在打通后进行灌沙,解决了传统工艺需手工艺人的手部力量大且工艺步骤不连贯、由于制作所需的原竹长度不一导致的打通竹隔的工具不统一、为能打通尽可能多的竹隔选用偏长的工具影响操作且占用空间、由打通竹隔到灌沙步骤操作者需要再次更换工具造成的整个工艺操作不连贯且费时麻烦的技术问题。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打击件1、手持管2、漏斗3;打击件1两端开口、内部中空且与漏斗3连接一端的对端为尖端6;手持管2由若干个相同的圆管连接形成。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为模块化设计,通过多个模块组合而成,适用于多种原竹,节省占用空间,且打击件1的尖端6设计使操作更省力,并使打通竹隔和灌沙两个操作连贯,方便操作。

如图2所示,每个圆管的一端设置有内螺口5,另一端设置有外螺口4;手持管2的相邻两个圆管之间通过一个圆管的内螺口5与另一个圆管的外螺口4螺纹连接。

如图1和图3所示,打击件1、手持管2及漏斗3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其中一种连接方式是:漏斗3下端设置有外螺口4,打击件1与手持件连接一端设置有内螺口5;漏斗3下端与打击件1设置有内螺口5一端连接;打击件1与手持件设置有外螺口4一端连接。

另一种连接方式是漏斗3下端设置有内螺口5,打击件1与手持件连接一端设置有外螺口4;漏斗3下端与打击件1设置有外螺口4一端连接;打击件1与手持件设置有内螺口5一端连接。

请参阅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工艺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101,根据待加工原竹的长度l选择长度大于或等于1/2l的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

102,利用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的尖端从原竹一端m端开始打通竹隔,直至1/2l长度的原竹内的竹隔完全被打通。

103,从原竹内抽取出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利用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的尖端从原竹另一端n端继续打通竹隔,直至原竹内全部竹隔完全被打通。

104,堵住原竹一端m端。

105,取沙石并从漏斗倒入,直至沙石灌满原竹内部,从原竹内抽取出仪器。

106,堵住原竹另一端n端。

在本发明中,首先要根据待加工原竹的长度l选择长度大于或等于1/2l的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然后利用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的尖端从原竹一端m端开始打通竹隔,直至1/2l长度的原竹内的竹隔完全被打通,再从原竹内抽取出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利用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的尖端从原竹另一端n端继续打通竹隔,直至原竹内全部竹隔完全被打通,堵住原竹一端m端,接着取沙石并从漏斗倒入,直至沙石灌满原竹内部,从原竹内抽取出仪器,堵住原竹另一端n端,需要说明的是,原竹的m端和n端只是为了区分所作的说明,不是特指,以下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工艺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201,测量待加工原竹的长度l。

202,根据待加工原竹的长度l、打击件的长度以及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长度需大于或等于1/2l的要求选择是否需要连接手持管;若需要连接手持管,则根据待加工原竹的长度l、打击件的长度、圆管长度以及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长度需大于或等于1/2l的要求确定手持管中圆管的连接数量。

203,利用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的尖端从原竹一端m端开始打通竹隔,直至1/2l长度的原竹内的竹隔完全被打通。

204,从原竹内抽取出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利用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的尖端从原竹另一端n端继续打通竹隔,直至原竹内全部竹隔完全被打通。

205,堵住原竹一端m端。

206,取沙石并从漏斗倒入,直至沙石灌满原竹内部,从原竹内抽取出仪器。

207,堵住原竹另一端n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需要测量待加工原竹的长度l,然后根据待加工原竹的长度l、打击件的长度以及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长度需大于或等于1/2l的要求选择是否需要连接手持管;若需要连接手持管,则根据待加工原竹的长度l、打击件的长度、圆管长度以及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长度需大于或等于1/2l的要求确定手持管中圆管的连接数量,通过依次连接打击件、手持管及漏斗组成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之后再利用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的尖端从原竹一端m端开始打通竹隔,直至1/2l长度的原竹内的竹隔完全被打通;接着从原竹内抽取出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利用手持式打通竹隔、灌沙的装置的尖端从原竹另一端n端继续打通竹隔,直至原竹内全部竹隔完全被打通,堵住原竹一端m端,取沙石并从漏斗倒入,直至沙石灌满原竹内部,从原竹内抽取出仪器,堵住原竹另一端n端。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