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出料机构的木门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094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带出料机构的木门组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门生产装置,特别是一种带出料机构的木门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木门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需先加工出各个零件,然后通过卯榫结构将各个零件组装在一起。而为了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各个零件组装时需要较大的压力才能完成,目前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将零件初步搭接在一起后,由液压设备逐一压接各个连接点,这种方式工作效率低,消耗人力成本大,不利于大规模化生产。而且,由于木门体积较大,也相对较重,使用人工将组装好的木门从设备上取出时操作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出料机构的木门组装装置,它具有更高的木门组装效率,操作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带出料机构的木门组装装置,其特点是:包括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压持架;压持架一端通过转轴与支撑板铰接,另一端铰接有第一液压杆,连接第一液压杆的第一液压缸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的其中一个短边处设有第一挡条,另一个短边处设有指向第一挡条的第二液压杆;支撑板的其中一个长边处设有第二挡条,另一个长边处设有指向第二挡条的第三液压杆;所述第二挡条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缺口,缺口下方设有偏心轮,偏心轮固定在与驱动电机相连的驱动轴上。

上述的带出料机构的木门组装装置中,所述第二液压杆与固定在支撑板上的第二液压缸相连,第三液压杆与固定在支撑板上的第三液压缸相连。

前述的带出料机构的木门组装装置中,所述压持架上设有多个通孔,通孔内设有压杆,压杆上端设有限位法兰,压杆下端连接有下压板,下压板和压持架之间设有包覆在压杆外的弹簧。

前述的带出料机构的木门组装装置中,所述第二液压杆和第三液压杆上均设有压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可翻转的压持架对木门组件进行持定位,防止组装过程中变形,同时利用两个方向的液压杆对零件进行压接组装,在完成组装后,可利用偏心轮的转动,将木门顶起,便于从支撑板中取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固,操作方便,可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时本实用新型缺口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支撑板,2-支撑架,3-压持架,4-第一液压杆,5-第一液压缸,6-第一挡条,7-第二液压杆,8-第二挡条,9- 第三液压杆,10-缺口,11-偏心轮,12-驱动电机,13-驱动轴,14- 第二液压缸,15-压杆,16-下压板,17-弹簧,18-第三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带出料机构的木门组装装置,如图1至3所示:包括设置在支撑架2上的支撑板1,支撑板1上设有压持架3;压持架3一端通过转轴与支撑板1铰接,另一端铰接有第一液压杆4,连接第一液压杆4的第一液压缸5固定在支撑板1上;所述支撑板1的其中一个短边处设有第一挡条6,另一个短边处设有指向第一挡条6的第二液压杆7;支撑板1的其中一个长边处设有第二挡条8,另一个长边处设有指向第二挡条8的第三液压杆9;所述第二挡条8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缺口10,缺口10下方设有偏心轮11,偏心轮11固定在与驱动电机12相连的驱动轴13上。所述第二液压杆7与固定在支撑板1 上的第二液压缸14相连,第三液压杆9与固定在支撑板1上的第三液压缸18相连。所述压持架3上设有多个通孔,通孔内设有压杆15,压杆15上端设有限位法兰,压杆15下端连接有下压板16,下压板 16和压持架3之间设有包覆在压杆15外的弹簧17。所述第二液压杆 7和第三液压杆9上均设有压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前,滚轮架在升降机的作用下上升,滚轮从穿梭窗处露出,此时,将初步拼搭的木门放置在滚轮上,并向内推动,木门可轻松移动至支撑板上方,然后放下滚轮架,第一液压杆作收缩动作,使压持架下压,压持架的下压板带缓冲地逐步压紧木门,此时第三液压杆向前推动,使得木门零件向短边方向压紧连接,同时第二液压杆也向外伸出,使得两侧的木门零件分别向长边方向压紧连接。完成后,偏心轮的转动,使木门被顶起,工人只需从缺口处抓住木门即可取出,十分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