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旧模板等宽齐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98059发布日期:2019-02-19 17:39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旧模板等宽齐边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模板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废旧模板等宽齐边机。



背景技术:

工地上使用过后的废旧的模板,其中大部分仍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在进行回收时,第一步需要挑选:一般会回收无发霉、腐烂且含水率低于25%的建筑废旧模板,处理后表面无钉且没有水泥层或水泥层厚度小于1mm。

第二步等宽齐边:将处理后的建筑废旧模板切割成木条,木条无弯曲或弯曲弧度不超过2mm。目前在对模板切成等木条时,往往需要两个机器进行切割,首先将模板切割为长条状,即模板长边会被切位整齐;而后需要另外一部机器将模板的前后两端进行切割,使切割后的模板周边较为整齐;有利于后续的拼接工艺。因此目前齐边机操作复杂,需要两部机器多名操作人员相互配合,人员劳动力大;同时大多数的模板切割都在工地上直接完成,能用的资源有限,没有足够的气源或其他健全的辅助设备,因此目前尚有待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废旧模板等宽齐边机,可有效解决模板切割需要两台机器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桌板,桌板上横置有动力辊道,动力辊道的相邻两个辊筒的间隔内放置有能上下移动并向下复位的平板,多个平板运动一致;平板的下方安装有能转动并复位凸轮,凸轮转动能带动平板上升至高于辊筒;动力辊道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一个能旋转的切割盘;动力辊道的上方经支架安装有水平的支撑板;支撑板上安装有多个与动力辊道上的辊筒一一配合的压紧轮,压紧轮能上下移动并向下复位;支撑板右侧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电锯,电锯的锯条前后方向放置,锯条与辊道之间留有间距;

所述的支撑板上装有能自转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固定有竖直的拨杆,拨杆的下端能向右摆动并复位;拨杆的下端贯穿支撑板并与动力辊道之间留有间距;拨杆的上端安装有开关装置;模板向右移动时,能推动拨杆向右转动,此时经开关装置配合,使凸轮和电锯通电,凸轮转动后模板上升,而后右端被切割;模板上升后经开关装置配合,凸轮和电锯断电,而后模板下降并向右移动;之后模板左端脱离拨杆,拨杆左转复位,经开关装置配合,凸轮和电锯再次通电,使模板上升后左端被切割,而后整个装置复位。

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操作方便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尤其是提高了整个作业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开关装置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本发明包括桌板1,桌板1上横置有动力辊道2,动力辊道2的相邻两个辊筒3的间隔内放置有能上下移动并向下复位的平板4,多个平板4运动一致;平板4的下方安装有能转动并复位凸轮5,凸轮5转动能带动平板4上升至高于辊筒3;动力辊道2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一个能旋转的切割盘6;动力辊道2的上方经支架安装有水平的支撑板7;支撑板7上安装有多个与动力辊道2上的辊筒3一一配合的压紧轮8,压紧轮8能上下移动并向下复位;支撑板7右侧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电锯9,电锯9的锯条前后方向放置,锯条与辊道2之间留有间距;

所述的支撑板上装有能自转的第一转轴10,第一转轴10上固定有竖直的拨杆11,拨杆11的下端能向右摆动并复位;拨杆11的下端贯穿支撑板7并与动力辊道2之间留有间距;拨杆11的上端安装有开关装置;模板向右移动时,能推动拨杆11向右转动,此时经开关装置配合,使凸轮5和电锯9通电,凸轮5转动后模板上升,而后右端被切割;模板上升后经开关装置配合,凸轮5和电锯9断电,而后模板下降并向右移动;之后模板左端脱离拨杆11,拨杆11左转复位,经开关装置配合,凸轮5和电锯9再次通电,使模板上升后左端被切割,而后整个装置复位。

为了实现开关装置的动作,所述的开关装置包括套装在第一转轴10上的大齿轮12;第一转轴10顺时针转动带动大齿轮12顺时针转动,大齿轮12不能逆时针转动;第一转轴10的上方有能上下移动并向下复位的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不能转动;模板上升一定距离后能带动第二转轴13上升;第二转轴13上套装有与大齿轮12啮合的小齿轮14和位于小齿轮14前侧的圆盘15;圆盘15和小齿轮14均能转动且两者之间装有扭簧16,圆盘15上装有触头17,小齿轮14端面上安装有弧形电极片18;触头17与电极片18接触后,凸轮5和电锯9均开始工作;拨杆11左右摆动带动圆盘15反向转动。

为了实现动力辊道2对模板的推进,所述的动力辊道2由动力辊筒3组件、铝旁板、片架、拉杆、承座、驱动装置和链条组成。

为了实现切割盘6的旋转,所述的左右两个切割盘6同轴布置,且经驱动装置带动进行转动。

为了实现平板4的上下往复移动和向下复位,所述的桌板1上贯穿有导杆20,导杆20上端面安装有一个水平的挤压板21,导杆20上套装有位于挤压板21和桌板1之间的拉簧,每个平板4的下端均通过连杆与挤压板21固定连接;凸轮5的端面与挤压板21的下端面接触,凸轮5的安装轴贯穿桌板1,同时凸轮5的安装轴经电磁离合器和减速器与电机相连,电磁离合器的与电机的开关串联,电磁离合器断电后,凸轮5可以自由转动;凸轮的安装轴上套装有扭簧,扭簧的一端与凸轮的安装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桌板固定连接;凸轮不受外力作用时,凸轮的向径最大处竖直朝下。

为了实现压紧轮8的安装和使用,所述的支撑板7上贯穿有多个能上下移动的竖杆22,竖杆22上套装有能使竖杆22向下移动的压簧,压紧轮8通过安装轴安装在竖杆22的下端,使压紧轮8能自由转动。

为了实现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13的安装,所述的支撑板7的上方设有前后两个竖向放置的固定板23,其中第一转轴10的两端贯穿固定板23并能转动,前后两个固定板23上均开设有滑槽24,滑槽24内放置有能上下移动的滑块25,第二转轴13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个滑块25固定连接,滑块25上安装有竖直的导向杆,导向杆上套装有能使滑块25向下移动的压簧。

为了实现拨杆11可以向右摆动和复位,所述的支撑板7上开设有与拨杆11配合的让位槽26,让位槽26能阻挡拨杆11向左移动,同时拨杆11的下端安装有配重块27。

为了实现第一转轴10顺时针转动带动大齿轮12顺时针转动,大齿轮12不能逆时针转动,所述的第一转轴10上固定套装有单向离合器28,大齿轮12套装在单向离合器28外;支撑板7上安装有压在大齿轮12端面上的摩擦块29,摩擦块29使大齿轮12转动具有一定的阻力,因此小齿轮14在扭簧16的作用下转动不会带动大齿轮12逆时针转动。

为了使模板上升到一定距离后,能带动第二转轴13向上移动,所述的第二转轴13上安装后水平朝左的横杆30,多个竖杆22中距离第二转轴13最近的竖杆22上安装有挡杆31,同时该竖杆22的下端与其中一个平板4对应,即处于相邻两个辊筒3之间的间隔内,同时该竖杆22上并未套装压簧;挡杆31随竖杆22向上移动后,挡杆31会挤压横杆30,使横杆30带动第二转轴13向上移动。

为了实现拨杆11左右摆动带动圆盘15反向转动,所述的圆盘15上安装有连接板32,连接板32上开设有长条形通槽33,拨杆11的上端贯穿第一转轴10同时安装有能置于通槽33内的定位销34。

为了容差,以及开关装置更加稳定,所述的当扭簧16不受力时,触头17与电极片18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该距离在拨杆11轻微晃动时,可以不使触头17与电极片18接触。

本发明使用时,首先启动动力辊道2上的驱动装置的开关,而后同时启动切割盘6上的开关,而后便可以将模板的左端插入到压紧轮8和辊筒3之间,此时辊筒3便会推动模板向右侧进给。

由于本装置中,切割盘6处于电锯9的左侧,拨杆11处于切割盘6和电锯9之间;因此模板会首先被左右两侧的切割盘6进行切割,使模板的前后两端面被切割掉,同时保持模板的宽度得到设计的标准,同时经切割盘6的快速转动切割,切割完成后的断面也非常的整齐,没有毛边现象;而后模板继续向右进给,由于支撑板7通过架子安装在桌板1的上方,因此当模板宽度较大时,为了避免架子的腿影响模板的进给,架子的支腿应尽可能的与模板切割后的缝隙位置对应,使切割后的边角料可以从架子支腿的前后两侧穿过。

在模板向右进给未触碰到拨杆11之间,开关装置处于断开状态(图4中状态一),此时拨杆11竖直、连接板32也竖直,同时触头17与电极片未接触并且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安装在圆盘15和小齿轮14之间的扭簧16处于不受力的状态,因此此时连接在凸轮5上的电机未启动,电锯9也未启动;凸轮5处于图2中的状态,即凸轮5不挤压挤压板21。

当模板此时向右移动到触碰到拨杆11时,由于拨杆11的下端低于模板,因此模板会顶着拨杆11向右移动,使拨杆11逆时针转动。当拨杆11逆时针转动后,此时拨杆11由于单向离合器28的作用是不会带动大齿轮12转动的,同时由于拨杆11的上端通过定位销34和连接板32上的通槽33进行配合,因此圆盘15此时会顺时针转动,使扭簧16被挤压,而小齿轮14不转动(此时小齿轮14具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但由于小齿轮14与大齿轮12啮合,而大齿轮12由于摩擦块29的作用,扭簧16无法扭动大齿轮12,因此小齿轮14不会转动);因此触头17会逐渐的向电极片18靠近;随着拨杆11的转动,触头17会距离电极片18越来越近,直到拨杆11的下端即将完全处于模板的上方后,此时拨杆11的角度转动至最大;此时触头17也会接触到电极片18(图4中状态二);使安装在凸轮5电机上的电磁离合器通电,电机也通电,同时电锯9也通电。

电机和电磁离合器通电后,此时凸轮5会顺时针转动,此时凸轮尚未顶起挤压板(凸轮向径最大处由竖直向下的位置开始转动,因此需要等到凸轮转动45度以后,才会顶起模板),因此模板会继续向右移动,此时模板的右端完全处于电钻的下方;而后凸轮5会逐渐的挤压挤压板21,使挤压板21带动平板4向上移动,而后当平板4高于模板后,此时模板会脱离动力辊道2,模板停止向右移动;此时由于锯条的宽度大于左右两个切割盘6之间的距离;因此此时电锯9会将模板的右端切割下,而后模板继续上升会通过竖杆22的上升,以及竖杆22上的挡杆31以及第二转轴13上的横杆30的作用,使第二转轴13向上移动。

第二转轴13上移,带动小齿轮14上移,此时小齿轮14不与大齿轮12啮合,在扭簧16的作用下,小齿轮14会顺时针转动,并且会转动至触头17不接触电极片18(图4状态三);使凸轮5停止转动(此时凸轮5的向径最大处并未旋转至右侧,即凸轮的转动角度小于180度),电锯9也停止转动,当电磁离合器也断电后,此时凸轮5便可以自由转动,与驱动电机完全脱离连接;此时在挤压板21向下的运动趋势的作用下,挤压板21会挤压凸轮5,同时凸轮5也会在凸轮5安装轴上的扭簧的作用下,逐渐恢复到初始的位置;此时模板也会随之下降,并且与动力辊道2上的辊筒3接触,此时模板已经处于电锯9的下方,使电锯9的锯片不与模板接触,模板便可以继续向右移动。

在上述模板被凸轮5推动上升的过程中,拨杆11的转动角度会进一步的增大,使触头17顺时针转动的角度增大,而电极片18为弧形,因此此过程中,开关装置会一直处于闭合的状态。随后凸轮5的电机断电,模板下降的过程中,拨杆11也会顺时针转动小范围的角度,使圆盘15和小齿轮14均会逆时针转动小范围的角度,此时由于触头17和电极片18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因此即使两者同时顺时针转动小幅度,并不会使触头17接触到电极片18(图4中状态三)。

当上述过程中完成后,即模板的右端被切割后,模板落下继续向右移动;只有拨杆11会一直处于模板的上方(开关装置一直处于图4中状态三)。

直到模板的左端脱离拨杆11后,此时拨杆11会在配重块27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并且转动至竖直的状态,由于配重块27较重,因此拨杆11带动第一转轴10顺时针转动时,可以通过单向离合器28带动大齿轮12顺时针转动(摩擦块29的摩擦力不足以阻挡大齿轮12转动);因此此时小齿轮14和圆盘15均会逆时针转动,使圆盘15恢复到初始的位置,而小齿轮14由于大齿轮12的形成放大作用,会超越原始的位置,使触头17与电极片18接触(图4中状态四);此时凸轮5,电锯9再次工作,使模板再次被顶起,并且被电锯9将左端的毛边切割掉;此时与安装有挡杆31的竖杆22相对应的平板4会挤压竖杆22向上移动,并且通过挡杆31和横杆30使第二转轴13向上移动;第二转轴13向上移动后,小齿轮14脱离大齿轮12,单独在扭簧16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移动移动,恢复到初始的状态(图4中状态一)。

本装置中,电锯9的右侧也具有一定长度的动力辊道2和压紧轮8,以及平板4,(换而言之,电锯9并非处于动力管道的最右端,图2仅为实例)以便于在切割模板的左端时,可以对模板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本装置中,距离第二转轴13最近的竖杆22的下端与其中一个平板4对应,即处于相邻两个辊筒3之间的间隔内,同时该竖杆22上并未套装压簧,因此在模板进入时,可以方便使该竖杆22下的压紧轮8处于模板的上方;同时模板脱离了该压紧轮8后,处于该竖杆22下方的平板4会挤压竖杆22向上,使第二转轴13被带动向上移动。

本装置中,凸轮5一直处于间歇性工作的情况下,凸轮5的尺寸应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使凸轮5在挤压挤压板21向上的时候,凸轮5不会转动至另一面,同时凸轮5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多个。

本装置中,由于设计了一种开关装置,在对开关装置进行制造时,需使触头17以及电极片18所能接触的部分,均设计为不导电的材质。

本装置通过巧妙的设计了一个转动的开关装置,利用了模板进入时的动作特征,通过拨杆11将该特征转化为第一转轴10的转动,而后通过巧妙的零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自动化判断模板的左端和右端进入和脱离时的状态,继而通过凸轮5使模板被顶起,并脱离进给,实现切割。

本装置中,在切割盘6的右侧设计了高于模板正常放置高度的电锯9,使模板在正常进给的过程中不与电锯9接触,保证了模板的安全进给,同时在需要切割时,通过开关装置的位置判断功能,实现自动化的抬升模板,在上升的过程中正好利用电锯9高度差对模板进行切割端面切割。

本装置中,开关装置的设计,也是十分的巧妙,利用拨杆11的简单动作,动过控制圆盘15和小齿轮14的转动关系,巧妙的实现了工作的需要,同时所需要的零件不多,开关装置中各个零件配合关系紧密,巧妙实用,便于制造,成本低廉,同时整个开关装置的尺寸也可以尽可能的制造小从而便于安装使用以及后续的更换。

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操作方便,只需要将模板不断的填进本装置即可实现对模板一次性的等宽齐边操作,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尤其是提高了整个作业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