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边机压带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73973发布日期:2020-09-01 18:58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封边机压带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封边机压带机构。



背景技术:

封边机在给木板进行封边时,主要是通过热压与粘贴的方式将熔胶涂到封边带的内侧或者板材的边缘,然后利用封边机的压带机构将封边带压贴于板材边缘上,使之贴合。当压带机构的预压轮对封边带的前端刚进行压贴时,此时需要切带装置同步对封边带的尾端先进行切断,以便于封边带的贴合,封边带的长度即为预压轮与板材相切的一点到切带装置的切刀的切点的距离。如今,随着家具市场的个性化发展趋势,一些窄小板材的使用越来越受欢迎,但是,现有的封边机只能切出最小长度为120mm的封边带,而一些窄小板材所要用到的封边带的长度会小于120mm,那么现有的封边机就无法对窄小板材进行封边;即使能够采用120mm长度的封边带进行封边,其也会对封边带造成不必要的余料浪费,增加了制造成本。如果通过减少预压轮的直径以缩小预压轮与切刀的距离,那么减少直径后的预压轮就无法对封边带进行预压。因此,该缺陷十分明显,亟需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的封边机压带机构,其通过在预压轮与切带装置之间增设压带轮以缩短切带的距离,由此使封边机能够切出长度小于120mm的封边带,甚至能够切出长度为50mm至60mm的封边带,以实现对窄小板材进行封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封边机压带机构,其包括固定座、设置于固定座的第一压带轮组件以及设置于固定座并位于第一压带轮组件的一侧的第二压带轮组件,所述第一压带轮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固定座的压带轮及用于驱动压带轮远离或者靠近固定座的压带驱动装置,所述第二压带轮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固定座的预压轮,所述压带轮位于预压轮的一侧;所述压带轮的直径小于预压轮的直径。

其中的,所述压带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固定座的第一驱动气缸和滑动设置于固定座的移动支撑块,所述移动支撑块与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移动支撑块的两侧均向外凸设有连接部,所述压带轮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部转动连接。

其中的,所述第二压带轮组件还包括分别转动设置于固定座并位于预压轮远离压带轮的另一侧的第一锥形压轮、第二锥形压轮和平压轮,所述第一锥形压轮、第二锥形压轮和平压轮沿着远离预压轮的方向依次直线排列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带轮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锥形压轮、第二锥形压轮、平压轮和预压轮移动的第一移动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移动驱动装置包括四个滑动设置于固定座的滑动块和四个用于驱动滑动块移动的第二驱动气缸,一个滑动块与一个第二驱动气缸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锥形压轮、第二锥形压轮、平压轮和预压轮分别与一个滑动块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块经由滑动杆与固定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滑动块连接。

其中的,所述固定座包括底座、滑动设置于底座的移动座以及用于驱动移动座移动的第二移动驱动装置;第一压带轮组件和第二压带轮组件均与移动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移动驱动装置包括与底座连接的第一连接块、与移动座连接的第二连接块、贯穿于第二连接块后与第一连接块螺接的转动丝杆、螺接于转动丝杆上的两个锁紧螺母以及装设于第二连接块并套设于转动丝杆外的位置读数器,两个所述锁紧螺母位于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之间,所述位置读数器位于第二连接块远离锁紧螺母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座靠近底座的一侧凸设有梯形块,所述底座设有与梯形块滑动配合的梯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封边机压带机构,通过在预压轮与外界的切刀装置之间增设有直径比预压轮的直径小的压带轮,并且在预压轮与封边带抵触前先采用压带轮将封边带压贴在板材的侧边上,由此以缩短了封边带的切带距离,从而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对长度小于120mm的封边带进行封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61、固定座;611、底座;614、梯形块;612、移动座;615、梯形槽;613、第二移动驱动装置;6131、第一连接块;6132、第二连接块;6133、位置读数器;6134、锁紧螺母;6135、转动丝杆;62、第一压带轮组件;621、压带轮;622、压带驱动装置;623、第一驱动气缸;624、移动支撑块;625、连接部;63、第二压带轮组件;631、预压轮;632、第一锥形压轮;633、第二锥形压轮;634、平压轮;635、第一移动驱动装置;6351、滑动块;6352、滑动杆;6353、第二驱动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封边机压带机构,其包括固定座61、设置于固定座61的第一压带轮组件62以及设置于固定座61并位于第一压带轮组件62的一侧的第二压带轮组件63,所述第一压带轮组件62包括转动设置于固定座61的压带轮621及用于驱动压带轮621远离或者靠近固定座61的压带驱动装置622,所述第二压带轮组件63包括转动设置于固定座61的预压轮631,所述压带轮621位于预压轮631的一侧;所述压带轮621的直径小于预压轮631的直径。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压带轮组件62和第二压带轮组件63沿着板材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并且第二压带轮组件63位于第一压带轮组件62与外界的切带装置之间。在工作时,当板材移动经过第一压带轮组件62时,压带驱动装置622驱动压带轮621靠近板材的方向移动,以使压带轮621将封边带的前端压贴在板材的侧边,此时外界的切带装置便对封边带的后端进行切断,切断后的封边带的长度即为板材所需要封边的长度;接着,板材继续移动经过预压轮631,预压轮631便将切断后的封边带压贴在板材的侧边,以对封边带进行预压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预压轮631与外界的切刀装置之间增设有直径比预压轮631的直径小的压带轮621,并且在预压轮631与封边带抵触前先采用压带轮621将封边带压贴在板材的侧边上,由此以缩短了封边带的切带距离,从而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对长度小于120mm的封边带进行封边。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压带驱动装置622包括设置于固定座61的第一驱动气缸623和滑动设置于固定座61的移动支撑块624,所述移动支撑块624与第一驱动气缸623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移动支撑块624的两侧均向外凸设有连接部625,所述压带轮6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部625转动连接。具体地,移动支撑块624大致呈u形状,压带轮621转动设置与移动支撑块624的开口端,该结构的设计简单紧凑,压带轮621的装配稳定牢固,以提高压带轮621的移动稳定性。当板材的前端移动至与压带轮621相对的位置时,第一驱动气缸623驱动压带轮621靠近板材移动,并将外界切带装置所输出的封边带压贴到板材的侧边上;当板材移动经过压带轮621后,第一驱动气缸623驱动压带轮621复位。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压带轮组件63还包括分别转动设置于固定座61并位于预压轮631远离压带轮621的另一侧的第一锥形压轮632、第二锥形压轮633和平压轮634,所述第一锥形压轮632、第二锥形压轮633和平压轮634沿着远离预压轮631的方向依次直线排列设置。具体地,预压轮631、第一锥形压轮632、第二锥形压轮633和平压轮634沿着板材的移动方向依次直线排列设置。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预压轮631用于对板材侧边的封边带进行预压,以使封边带稳固在板材的侧边上;具体地,本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外界的驱动装置驱动预压轮631转动,主动转动的预压轮631可以为板材提供移动的动力,也可以使得封边带能够带动封边带稳定地贴合在板材的侧边上。所述第一锥形压轮632呈上窄下宽形,用以对封边带的下侧进行进一步压贴;所述第二锥形压轮633呈上宽下窄形,用以对封边带的上侧进行进一步压贴。所述平压轮634呈直通形,用以对封边带的中部进行进一步压贴。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压带轮组件63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锥形压轮632、第二锥形压轮633、平压轮634和预压轮631移动的第一移动驱动装置635。第一移动驱动装置635用于驱动第一锥形压轮632、第二锥形压轮633、平压轮634和预压轮631靠近板材的侧边移动并使其与封边带抵触,进而将封边带进一步地压紧于板材的侧边上。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驱动装置635包括四个滑动设置于固定座61的滑动块6351和四个用于驱动滑动块6351移动的第二驱动气缸6353,一个滑动块6351与一个第二驱动气缸6353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锥形压轮632、第二锥形压轮633、平压轮634和预压轮631分别与一个滑动块6351连接;所述滑动块6351经由滑动杆6352与固定座6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气缸6353的活塞杆与滑动块6351连接。在实际应用中,第二驱动气缸6353驱动滑动块6351移动,移动的滑动块6351便带动压轮移动。第一锥形压轮632、第二锥形压轮633、平压轮634和预压轮631分别对应有一个第二驱动气缸6353来驱动,以便于调节每个压轮各自所要求的压紧力,进而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而作出对应的调整,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灵活性。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座61包括底座611、滑动设置于底座611的移动座612以及用于驱动移动座612移动的第二移动驱动装置613;第一压带轮组件62和第二压带轮组件63均与移动座612连接。第二移动驱动装置613驱动移动座612移动,移动的移动座612同步带动第一压带轮组件62和第二压带轮组件63移动。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封边带的不同厚度,进而对第一压带轮组件62、第二压带轮组件63与板材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以保证第一压带轮组件62和第二压带轮组件63能够将封边带压贴在板材的侧边上。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移动驱动装置613包括与底座611连接的第一连接块6131、与移动座612连接的第二连接块6132、贯穿于第二连接块6132后与第一连接块6131螺接的转动丝杆6135、螺接于转动丝杆6135上的两个锁紧螺母6134以及装设于第二连接块6132并套设于转动丝杆6135外的位置读数器6133,两个所述锁紧螺母6134位于第一连接块6131与第二连接块6132之间,所述位置读数器6133位于第二连接块6132远离锁紧螺母6134的一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旋转转动丝杆6135以使转动丝杆6135相对第一连接块6131移动,移动的转动丝杆6135带动第二连接块6132移动,移动的第二连接块6132便带动移动座612相对底座611移动,移动的移动座612便带动第一压带轮组件62和第二压带轮组件63移动,进而对第一压带轮组件62、第二压带轮组件63与板材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同时,位置读数器6133可根据转动丝杆6135的转动圈数而精确地显示出移动座612的移动距离,以便于操作员能够进行精确地调整;具体地,所述位置读数器6133即为现有的位置指示器,其具体的工作原理在这里不再赘述。在移动座612的位置调整完成后,转动其中一个锁紧螺母6134与第一连接块6131抵触,转动另一个锁紧螺母6134与第二连接块6132抵触,由此将转动丝杆6135进行锁紧,防止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转动丝杆6135会出现松动偏移。

作为优选的,所述移动座612靠近底座611的一侧凸设有梯形块614,所述底座611设有与梯形块614滑动配合的梯形槽615。该结构的设计简单紧凑,使移动座612的移动稳定可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