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圈自动打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53602发布日期:2021-04-30 09:16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竹圈自动打孔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竹制品加工应用设备领域,涉及竹圈,尤其涉及一种竹圈自动打孔机。



背景技术:

竹制品是指以竹子为加工原料制造的产品,多为日用品,如竹篮、竹筛、竹笊篱、筲箕、竹蒸笼、炊帚、竹畚箕、竹畚斗、竹耙、箩筐、竹扁担、竹筷、竹扫帚、竹笠、竹匾、竹背篓、竹簟、竹席、竹床、竹凳、竹椅、竹躺椅、砧板、凉席、茶杯垫、窗帘等。

在大部分的竹加工中,如竹篮、箩筐等盛放器皿都需要设置竹圈,为了使竹圈使用的更为稳固,一般会在竹圈上打孔,这样能够方便穿绳,从而提高稳固效果,目前,现有的竹圈打孔主要通过人工钻孔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达到钻孔的目的,但效率低下,且在钻孔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竹屑,工作环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竹圈钻孔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实现自动化加工的竹圈自动打孔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竹圈自动打孔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一侧的打孔电主轴,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竹圈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支撑盘以及均匀分布在支撑盘上的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自支撑盘的圆心向圆周方向发散设置,所述滑动轨道上设置有竹圈撑开座,所述竹圈撑开座滑动设置在滑动轨道上,所述支撑盘的下方设置有转盘,所述支撑盘和转盘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转盘的底部设置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上套装有固定盘,所述旋转柱贯穿固定盘设置,所述旋转柱通过固定盘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旋转柱贯穿固定盘的一端套装有齿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竹圈撑开座通过滑动机构滑动设置在滑动轨道上,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旋转柱内的滑动气缸,所述滑动气缸的动力端贯穿转盘设置,所述滑动气缸贯穿转盘的一端套装有滑动环,所述滑动环的侧壁上轴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连接滑动环的一端与竹圈撑开座轴接,所述连接杆呈环形均匀分布在滑动环的侧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打孔电主轴通过行走机构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行走机构包括靠近机架两端设置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之间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上设置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可滑动固定在滑动杆上,所述滑动座的底部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可转动固定在滑动座上,所述调节杆靠近机架的一端设置有打孔电主轴。

作为优选,所述打孔电主轴通过升降机构设置在连接杆的一端,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在调节杆一端的升降架以及设置在升降架上的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的动力端连接有升降螺杆,所述升降螺杆上套装有电主轴座,所述打孔电主轴固定在电主轴座上。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杆上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滑动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竹圈自动打孔机,通过固定机构的设置,有效的实现了竹圈的快速固定以及位置的旋转,进而在打孔电主轴的配合下,有效的实现了对竹圈的圆周进行打孔,从而解决了现有人工打孔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高效可靠,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竹圈自动打孔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竹圈自动打孔机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提供的固定机构去除支撑盘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机架;2、打孔电主轴;3、固定机构;31、支撑盘;311、滑动轨道;312、通槽;32、竹圈撑开座;321、撑开柱;33、转盘;331、支撑杆;34、旋转柱;35、固定盘;36、驱动电机;4、滑动机构;41、滑动气缸;42、滑动环;43、连接杆;5、行走机构;51、固定杆;52、滑动杆;53、滑动座;54、调节杆;55、升降架;56、升降电机;57、电主轴座;58、角度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竹圈自动打孔机,旨在实现主圈的自动打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竹圈自动打孔机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1一侧的打孔电主轴2,在本实施例中,打孔电主轴2通过通过行走机构5固定在机架1上,具体的说,行走机构5包括靠近机架1两端设置的固定杆51,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杆51为螺杆,在固定杆51套装有螺母座,螺母座的一次呈平板状设置,在其上方固定有滑动杆52。滑动杆52设置在两个螺母座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稳定性,上下设置了两个滑动杆52,在滑动杆52上设置有滑动座53,滑动座53可滑动固定在滑动杆52上,具体的说,在螺母座上设置有滑动气缸41,滑动气缸41的动力端固定座滑动座53上,这样,通过滑动气缸41的设置,实现滑动座53的位置调整,在滑动座53的底部设置有调节杆54,具体的说,调节杆54的中部通过现有常用的圆柱体固定座固定在滑动座53的底部,这样,通过调整锁紧螺栓,实现调节杆54的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杆52以及滑动座53也通过圆柱头固定座进行固定,在调节杆54靠近机架1的一端设置有打孔电主轴2。

由于打孔电主轴2需要升降才可以完成打孔工作,为此,打孔电主轴2通过升降机构设置在连接杆43的一端,具体的说,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在连接杆43一端的升降架55以及设置在升降架55上的升降电机56,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架55的截面呈倒置的l型设置,升降电机56设置在升降架55的顶板上,升降电机56的动力端连接有升降螺杆,在升降螺杆上套装有电主轴座57,打孔电主轴2固定在电主轴座57上。这样,在升降电机56的带动下,带动电主轴座57上下,进而带动打孔电主轴2上下。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竹圈还可能需要打侧孔或斜孔,为此,通过转动调节杆54即可实现不同角度的竹孔的打孔需要,同时,为了准确获得竹孔的角度信息,在调节杆54远离打孔电主轴2的一端设置有角度盘58,角度盘58就是现有的角度尺,在其中部设置有指针,指针在重量的作用下,保持垂直状态,而角度尺固定在连接杆43上,这样,当转动调节杆54角度尺与指针的相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打孔角度的准确获知。

为了提高打孔速度,在本实施例中,在滑动杆52上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滑动座53。具体的说,滑动座53以机架1的中心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能够实现对一个竹圈的两侧进行同时打孔,提高打孔速度。

相较于人工打孔时,用腿夹住或用手按住竹圈的固定方式,机械的固定要达到人工的速度才可以或者更快,为此,在本实施例,在机架1的中部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竹圈的固定机构3(设置在中部,方便两个打孔电主轴2同时工作),具体的说,固定机构3包括支撑盘31以及均匀分布在支撑盘31上的滑动轨道311,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盘31呈圆盘状设置,滑动轨道311自支撑盘31的圆心向圆周方向发散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共设置了8个滑动轨道311,相邻滑动轨道311之间的圆心角为45°,滑动轨道311为现有工字型轨道。在滑动轨道311上设置有竹圈撑开座32,竹圈撑开座32滑动设置在滑动轨道311上,在本实施例中,竹圈撑开座32整体呈长方体状设置,在其靠近支撑盘31的中心点的位置处呈三角状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竹圈撑开座32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竹圈撑开座32的长度分为两种,四个长点的竹圈撑开座32靠近圆心设置,四个短点的竹圈撑开座32靠近两个长点竹圈撑开座32的夹角处设置,在竹圈撑开座32的顶部设置有螺栓孔,螺栓孔上固定有撑开柱321,螺栓孔间隔设置在竹圈撑开座32上,这样,通过滑动竹圈撑开座32可以实现大小的调整,通过更换撑开柱321的位置也可以调整,通过这样的设置,将竹圈放置在撑开盘上,竹圈撑开座32向远离圆心的方向滑动,进而将竹圈撑开座32撑开,实现固定。

为了调整竹圈的位置,在支撑盘31的下方设置有转盘33,在转盘33的上设置有支撑杆331,用于使支撑盘31和转盘33之间固定连接,在转盘33的底部设置有旋转柱34,旋转柱34上套装有固定盘35,旋转柱34贯穿固定盘35设置且旋转柱34通过固定盘35设置在机架1上,在旋转柱34贯穿固定盘35的一端套装有齿轮,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36。这样,利用驱动电机36实现旋转柱34的转动,从而带动支撑盘31的转动,从而使竹圈转动,进而使竹圈的不同位置得以打孔。

为了方便滑动竹圈撑开座32,在本实施例中,竹圈撑开座32通过滑动机构4滑动设置在滑动轨道311上,具体的说,滑动机构4包括设置在旋转柱34内的滑动气缸41,滑动气缸41的动力端贯穿转盘33设置,在滑动气缸41贯穿转盘33的一端套装有滑动环42,滑动环42的侧壁上轴接有连接杆43,在本实施例中,也设置了8个连接杆43,每个连接杆43对应一个竹圈撑开座32,在连接杆43连接滑动环42的一端与竹圈撑开座32轴接,具体的说,在竹圈撑开座32的两侧设置有侧板,在支撑盘31上设置有通槽312,通槽312设置在竹圈撑开座32的两侧,侧板贯穿通槽312设置,连接杆43与侧板轴接,这样,在滑动气缸41动力端的上下,实现同时带动8个竹圈撑开座32同时滑动,进而确保竹圈撑开座32的滑动距离相同,从而保证打孔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