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同步开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03876发布日期:2022-10-14 19:4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工位同步开榫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开榫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工位同步开榫机。


背景技术:

2.开榫机是加工木制品榫头(阳榫)的木工机床。开榫机有直榫开榫机和燕尾榫开榫机两类,前者又分为单头和双头两种,后者又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可以在各种不同形状的木材上开设不同深度的槽口,操作简单、开槽快捷、携带方便,因此倍受广大用户的喜爱,被广泛应用在木材加工行业中。
3.为提高木材加工效率常会用到双工位同步开榫机,然而双工位同步开榫机在木材开榫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木屑或粉尘等杂质,这些木屑或粉尘等杂质附着到机器设备上,会影响机器的使用寿命,同时木屑或粉尘等杂质飘散在空气中会影响工厂环境卫生,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双工位同步开榫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工位同步开榫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双工位同步开榫机,包括:
7.切削机构,所述切削机构包括调节组架本体,所述调节组架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调节组架本体的表面安装有电机架,所述电机架的内腔安装有切割机,所述调节组架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夹持机构;
8.吸尘机构,所述吸尘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撑架顶部的集尘箱,所述集尘箱的顶部安装有风机,所述集尘箱的两侧均连通有伸缩软管,所述伸缩软管的底端贯穿至支撑架的内腔并连通有风管,所述风管的表面连通有两个相对称的集尘罩,所述集尘箱的正表面铰接有箱门,所述箱门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形扣件,所述l形扣件的内壁面与集尘箱的底部接触,所述集尘箱顶部的前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栓,所述第二调节螺栓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压条,所述压条内壁面的顶部和两侧分别与l形扣件和集尘箱贴合,所述集尘箱的内腔水平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的数量为两个。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启风机,使得切割机在对木制品进行切削时产生的木屑或粉尘等杂质通过集尘罩吸入至风管的内腔,最终进入集尘箱的内腔进行统一收集,避免木屑或粉尘等杂质吸附在机器设备上或飘散在空气中,通过滤网的设置,可对吸入的木屑或粉尘等杂质进行阻挡过滤,保证了排出气体的清洁、无污染,保护了工厂环境卫生;通过旋动第二调节螺栓,最终可对箱门解锁,即可将箱门翻转打开,进而可对集尘箱内腔底部的木屑进行统一处理,同时将滤网拉出,可对其滤孔中的粉尘进行清理,操作简单便捷。
10.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调节组架本体顶部的立架,所述立架前侧
的上部开设有放置槽。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立架和放置槽的设置,可对待加工的木制品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待加工的木制品置于某一高度,以便后续进行木材开榫。
12.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的内腔可活动地设置有夹板,所述立架的顶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栓,所述第一调节螺栓的底端延伸至放置槽的内腔并通过轴承与夹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螺栓的表面与立架的贯穿处螺纹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夹板和第一调节螺栓的配合使用,可夹持不同尺寸的木制品,即提高了木制品开榫时的稳定性,又提高了该开榫机的适用范围。
14.优选的,所述滤网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可滑动地插设有凸条,所述凸条的一侧与集尘箱固定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凹槽和凸条的配合使用,可实现滤网与集尘箱快速拆装的效果,以便后续对滤网进行清理。
16.优选的,所述箱门表面的中轴处固定连接有拉球,两个所述l形扣件关于拉球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拉球可增大使用者手掌与箱门的接触面积,以便使用者将箱门打开。
18.优选的,所述风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管套,所述管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远离管套的一侧与电机架固定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管套和连接架的配合使用,可使得电机架带动切割机移动时,也会带动集尘罩随切割机同步移动,进一步地提高了集尘罩的吸尘效果。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1、本技术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开启风机,使得切割机在对木制品进行切削时产生的木屑或粉尘等杂质通过集尘罩吸入至风管的内腔,最终进入集尘箱的内腔进行统一收集,避免木屑或粉尘等杂质吸附在机器设备上或飘散在空气中,通过滤网的设置,可对吸入的木屑或粉尘等杂质进行阻挡过滤,保证了排出气体的清洁、无污染,保护了工厂环境卫生;
22.2、本技术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旋动第二调节螺栓,最终可对箱门解锁,即可将箱门翻转打开,进而可对集尘箱内腔底部的木屑进行统一处理,同时将滤网拉出,可对其滤孔中的粉尘进行清理,操作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工位同步开榫机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尘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吸尘机构的打开状态立体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3中a点的放大示意图。
27.图中:1、切削机构;101、调节组架本体;102、支撑架;103、电机架;104、切割机;2、夹持机构;201、立架;202、放置槽;203、夹板;204、第一调节螺栓;3、吸尘机构;301、集尘箱;302、风机;303、伸缩软管;304、风管;305、集尘罩;306、箱门;307、l形扣件;308、第二调节螺栓;309、压条;310、滤网;311、凹槽;312、凸条;313、拉球;314、管套;315、连接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0.一种双工位同步开榫机,包括切削机构1和吸尘机构3。
31.其中,切削机构1包括调节组架本体101,调节组架本体1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02,调节组架本体101的表面安装有电机架103,电机架103的内腔安装有切割机104,调节组架本体101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夹持机构2;
32.其中,吸尘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撑架102顶部的集尘箱301,集尘箱301的顶部安装有风机302,集尘箱301的两侧均连通有伸缩软管303,伸缩软管303的底端贯穿至支撑架102的内腔并连通有风管304,风管304的表面连通有两个相对称的集尘罩305,集尘罩305呈倾斜设置,且纵向两个集尘罩305关于切割机104的中轴线对称分布,集尘箱301的正表面铰接有箱门306,箱门306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形扣件307,l形扣件307的内壁面与集尘箱301的底部接触,集尘箱301顶部的前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栓308,第二调节螺栓308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压条309,压条309呈倒“凵”状结构,压条309内壁面的顶部和两侧分别与l形扣件307和集尘箱301贴合,集尘箱301的内腔水平设置有滤网310,滤网310的数量为两个。
33.如图1中所示,夹持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于调节组架本体101顶部的立架201,立架201前侧的上部开设有放置槽202。放置槽202的内腔可活动地设置有夹板203,立架201的顶部贯穿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栓204,第一调节螺栓204的底端延伸至放置槽202的内腔并通过轴承与夹板203转动连接,第一调节螺栓204的表面与立架201的贯穿处螺纹连接。
34.如图1-4中所示,滤网310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311,凹槽311的内腔可滑动地插设有凸条312,凸条312的一侧与集尘箱301固定连接。箱门306表面的中轴处固定连接有拉球313,两个l形扣件307关于拉球313的中轴线对称分布。风管30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管套314,管套31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架315,连接架315远离管套314的一侧与电机架103固定连接。
35.工作原理:该双工位同步开榫机,使用时,通过开启风机302,使得切割机104在对木制品进行切削时产生的木屑或粉尘等杂质通过集尘罩305吸入至风管304的内腔,然后再经过伸缩软管303进入集尘箱301的内腔进行统一收集,通过滤网310的设置,对吸入的木屑或粉尘等杂质进行阻挡过滤;当需要对集尘箱301的内部进行定期清理时,旋动第二调节螺栓308,第二调节螺栓308带动l形扣件307在集尘箱301的表面向上移动直至最大限度,使得l形扣件307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此时拉动拉球313,拉球313带动箱门306翻转打开,箱门306带动l形扣件307同步转动直至最大限度,进而可对集尘箱301内腔底部的木屑进行统一处理,将滤网310向前拉出,使得凸条312在凹槽311的内腔滑动,直至滤网310脱离集尘箱301的内腔,即可完成对滤网310的拆卸作业,从而可对其滤孔中的粉尘进行清理。
36.综上,该双工位同步开榫机,通过开启风机302,使得切割机104在对木制品进行切削时产生的木屑或粉尘等杂质通过集尘罩305吸入至风管304的内腔,最终进入集尘箱301
的内腔进行统一收集,避免木屑或粉尘等杂质吸附在机器设备上或飘散在空气中,通过滤网310的设置,可对吸入的木屑或粉尘等杂质进行阻挡过滤,保证了排出气体的清洁、无污染,保护了工厂环境卫生;通过旋动第二调节螺栓308,最终可对箱门306解锁,即可将箱门306翻转打开,进而可对集尘箱301内腔底部的木屑进行统一处理,同时将滤网310拉出,可对其滤孔中的粉尘进行清理,操作简单便捷。
37.本实用新型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