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筋篾片夹心骨架编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18036发布日期:2023-10-22 08:12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筋篾片夹心骨架编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竹质建筑材料,特别是一种竹筋篾片夹心骨架编织结构。


背景技术:

1、竹,又名竹子。品种繁多,有毛竹、麻竹、箭竹等。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茎多为木质,也有草本,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植物,竹子非常坚韧,许多材料也是用竹子制成的。在我国有着丰富的竹子资源。

2、现有技术中,竹子编织通常是指竹片相互编织得到竹席、竹篾等产品,但通常是日常使用。

3、将竹子用于建筑板材的生产时,通常把竹子加工成板材,并通过注胶等工艺提高竹板材的强度,如cn201010594137.6公开的一种利用小径竹生产竹胶合模板的加工方法,该方法是采伐3-4年生小径竹,并经过相应处理,制成重组竹层积材规格板;采伐3-4年生毛竹并经过相应处理,制成编织竹席;制作浸渍纸;最后按照预定的组坯方式组坯、热压,形成竹胶合模板。该方法较为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筋篾片夹心骨架编织结构。本实用新型将竹筋的强度和竹条的弹性巧妙结构,得到一种新型的竹筋竹条支撑材料,可以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竹筋篾片夹心骨架编织结构,所述竹筋宽度d为15-24毫米,厚度h为8-16毫米,相邻的竹筋之间距离l为50-100毫米。

3、上述的竹筋篾片夹心骨架编织结构,所述竹筋宽度d为18-21毫米,厚度h为10-14毫米,相邻的竹筋之间距离l为70-90毫米。

4、上述的竹筋篾片夹心骨架编织结构,所述篾片宽度为12-18毫米,厚度为3-6毫米。

5、上述的竹筋篾片夹心骨架编织结构,所述篾片宽度为14-16毫米,厚度为4-5毫米。

6、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具有以下优点:本结构通过在竹筋上下交错插入竹条,胶粘得到竹筋篾片夹心骨架编织结构,再切成板体,将板体旋转90度,让竹筋立起来,篾片由扁平变成竖立。这样的效果是,如果只是将竹筯与篾片正交编织后成垂直方向组合,同向多层叠加后仍是二维体集成材,受到垂直方向的力时,竹筋抗压性差,当顺着篾片长度方向(垂直于竹筋)锯切成不同厚度板体后,此时板体的竹筋和相当于旋转90度,让竹筋立起来,蔑片由原扁平变成侧立,蔑片将每根竹筋夹裹住,夹心骨架由二维变三维,利用竹材受力的方向性,实现了立木顶千斤的效果。这样的夹心骨架结构,保留了竹筋的强度,又有蔑片的弹性,大大增加了抗压、抗拉、抗扭应力功能,既节约了资源,又使产品轻质、高强。采用全竹材料制备这样的结构,其尺寸设计合理,从生产成本及产品强度均考虑周全,可以作为增强骨架构件与多种面板复合成板材,作为墙板、楼板、屋面板、车船用板等不同厚度、高度要求的复合材料产品。



技术特征:

1.一种竹筋篾片夹心骨架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竹筋篾片夹心骨架由2排以上的竹筋(1)和与竹筋(1)侧边交错贴合的篾片(2)构成,竹筋篾片夹心骨架水平放置时竹筋(1)的截面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筋篾片夹心骨架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筋(1)宽度d为15-24毫米,厚度h为8-16毫米,相邻的竹筋(1)之间距离l为50-100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筋篾片夹心骨架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筋(1)宽度d为18-21毫米,厚度h为10-14毫米,相邻的竹筋(1)之间距离l为70-9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筋篾片夹心骨架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篾片(2)宽度为12-18毫米,厚度为3-6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竹筋篾片夹心骨架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篾片(2)宽度为14-16毫米,厚度为4-5毫米。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竹筋篾片夹心骨架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竹筋篾片夹心骨架由2排以上的竹筋(1)和与竹筋(1)侧边交错贴合的篾片(2)构成,竹筋篾片夹心骨架水平放置时竹筋(1)的截面向上。这样的结构,保留了竹筋的强度,又有竹条的弹性,大大增加了抗压、抗拉、抗扭应力功能。采用全竹材料制备这样的产品,既节约了资源,又使产品轻质、高强,可以作为增强骨架构件与多种面板复合成板材。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泽飞
技术研发日:2023052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