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拉丝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22813阅读:2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拉丝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竹板,尤其是表面进行拉丝处理的竹板。
【背景技术】
[0002]常规的竹板产品(如竹地板)平整、光滑、不蛀、不变形,既保留了竹材固有的密度高、韧性好、强度大的特点,又具备阻燃、抗弯曲、防虫、防腐的优点;还能够以竹代木,具有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
[0003]现有竹板产品基本保留了原有竹材结构,这显然赋予了竹板产品贴近大自然的原生态特色,但也存在着些许瑕疵;例如竹板组织由纵向伸展的无数质地硬朗的叶脉状细胞条(由纤维细胞形成,约占竹材组织60%以上)与充实在叶脉之间质地较软的竹肉(木质素)组成;裸露在竹板表面的竹肉容易因摩擦导致刻痕产生,从而影响产品的形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竹板产品的改进,该产品应具有表面耐磨、机械强度高以及表面造型粗狂新颖的特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竹拉丝板,由至少一层竹排叠加粘合形成,每层竹排由若干个竹片规则排列且相互粘合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拉丝板的至少一个表面布满纵向分布的筋条,这些筋条由分布在竹拉丝板表面的多个叶脉状细胞条形成,叶脉状细胞条之间均为深浅不一的沟槽。
[0006]所述沟槽的下凹深度为0.1-1.5mm。
[0007]本实用新型的制作原理是:该产品在形成竹板后再进行钢丝刷的刨刷处理,质地硬朗的叶脉状细胞条自然不受影响,质地较软的竹肉则被刨去而留下大小及深浅不一的沟槽;因此,裸露在产品表面的均为机械性能较高的叶脉状细胞条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竹拉丝板的表面均为质地硬朗的叶脉状细胞条,因此竹拉丝板的表面强度以及耐磨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普通的磕碰根本无伤大雅;而且,产品表面具有立体感强烈的粗狂豪放的装饰风格,为众多的消费者所喜爱;加之产品绿色环保,可广泛用于高档地板制造、家具制造、装饰材料等领域,因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图2中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单层组合竹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研宄表明:竹子组织主要由纵向伸展的无数叶脉状细胞条与充实在叶脉之间质地较软的竹肉(木质素)组成;叶脉状细胞条由纤维细胞形成,约占竹材组织60%以上,其横截面类似圆形或椭圆形,粗细不一;质地硬朗。
[0014]发明人的思路是:根据竹材组织的上述特点,采用机械原理,将竹板表面的竹肉抠去一部分,以提高竹板表面的机械性能。
[0015]具体采用的方法是:采用钢丝刷在竹板(通常是组合竹板)的表面进行刨刷处理,将质地较软的竹肉2逐渐刨除;由于质地硬朗的叶脉状细胞条(筋条I)不受影响,所以在叶脉状细胞条之间留下大小及深浅不一的沟槽。
[0016]所述沟槽的下凹深度H根据竹板材质的不同以及刨刷处理时间的不同而异,推荐深度为 0.1-1.5mm。
[0017]所述组合竹板包括至少一层叠加粘合而成的竹排,每层竹排由若干个竹片3相互平行排列粘合而成,上下层竹排之间相互平行或纵横交错排列。
【主权项】
1.一种竹拉丝板,由至少一层竹排叠加粘合形成,每层竹排由若干个竹片(3)规则排列且相互粘合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拉丝板的至少一个表面布满纵向分布的筋条(1),这些筋条由分布在竹拉丝板表面的多个叶脉状细胞条形成,叶脉状细胞条之间均为深浅不一的沟槽; 所述沟槽的下凹深度为0.1-1.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竹拉丝板。目的是提供的产品应具有表面耐磨、机械强度高以及表面造型粗狂新颖的特点。技术方案是:一种竹拉丝板,由至少一层竹板叠加粘合形成,每层竹板由若干个竹条规则排列且相互粘合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拉丝板的至少一个表面布满纵向分布的筋条,这些筋条由分布在竹拉丝板表面的多个叶脉状细胞条形成,叶脉状细胞条之间均为深浅不一的沟槽。
【IPC分类】B32B21-14, B27D1-04
【公开号】CN204431419
【申请号】CN201420597683
【发明人】叶增春, 叶宝荣
【申请人】叶增春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