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清洁片体之制程及其成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78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保清洁片体之制程及其成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环保清洁片体之制程及其成品,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吸水易清洗、去污力强、结构性佳之环保清洁片体之制程及其成品。属于环保用品。
习知抹布或擦拭布皆以化学纤维制成,使用后丢弃在地上无法自然分解,造成环境污染;再者习知抹布或擦拭布基于吸水性太差,往往在擦拭后需再以干布进行抹干,造成使用上极为不便;另外,习知抹布或擦拭布由于其结构性极差,仅止于短暂使用后随即自然破损或撕裂而需经常性购置及淘汰更换,造成消费者负担和不便,急需改进。
关于此类技术,本发明人曾经提出名称为“环保用的活性布及其制造方法”(专利号971166382)的专利申请并已获批准。该专利可再加以改善之部分主要系为发泡步骤,图1所示系为习知发泡步骤之平面示意图,由图可知,该发泡步骤是以密闭式之反应炉进行反应,利用输送网传送物料进入反应炉内,且仅以单一面之热源帮助物料进行反应(图中箭头即为热源之方向),造成被覆在片体下层之原料反应不均,另外该步骤系利用输送网传送物料进入反应炉内,而被覆在片体下层之原料则易残留及附着在输送网上,导致制造出品质不良的成品;再者,当片体在发泡的过程中,被覆在纤维质片体两面之原料仍是呈液体态样,由于受到地心引力的关系,被覆在片体上层之原料易往下流失,造成片体两面之原料厚薄不均;另外,该片体是在300℃以上的高温之下进行发泡步骤,在反应的过程中极易对片体之组织结构造成破坏,同时因处理过程中是在极高温的状态下,天然纤维确实无法承受高温助剂的破坏,使得该片体之材质仅能以化学纤维为主,而由于该材质系为化学纤维,使得该流程所制成之成品在使用过后丢弃在地上时无法自然分解,造成环境上的二次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吸水易清洗、去污力强、结构性佳的环保清洁片体之制程及其成品。
本发明一种环保清洁片体之制程及其成品;该环保清洁片体之制程,依序包括有下列步骤
备料步骤,其系将PVA(聚乙烯醇)与水混合加温同时搅拌至无料状,之后降温成为一原料;及将植物性淀粉与水加温同时搅拌至糊状,而后再降温成为冷糊状原料;以及备置触媒剂、催化剂及天然纤维片体等原料;搅拌混合步骤,系冷糊状原料与触媒剂混合,并充分搅拌,且将此一混合物质与PVA与水混合之原料混合搅拌,而后再与触媒剂及催化剂混合并充分搅拌,最后完成搅拌混合步骤;被覆步骤,系将前述之最后混合物均匀被覆在天然纤维质片体表层之上;水式反应步骤,主要系在一内部含有催化剂及触媒剂水槽内部进行,其中水槽的温度系可依不同需求而调节藉以控制反应的温度,同时,水槽的长度以及物料进行的速度亦系可依不同需求而调节藉以控制反应的时间;降温冷却步骤,使得前述环保清洁片体回复常温状态;清洗压缩步骤,使能冼净前述环保清洁片体以及呈现性特质,并且压挤掉暂存于气孔内部之水份及助化剂;烘干步骤,使能得到一气孔较大、安定性及结构性皆佳之环保清洁片体成品。
其中,备料步骤系可加入活性碳。
其中,该水式反应步骤之反应温度系为95℃~105℃。
其中,所述之催化剂系可类如盐酸而触媒剂系可类如福马林,而且所述之水式反应步骤主要系利用温度和时间并且配合盐酸及福马林等助剂,使原料产生架桥作用而充分键结并可排斥水份,使其成型为一结构性佳而且具有多气孔状的环保清洁片体。
其中,其系可依需要而在发泡步骤之后增设一脱酸步骤,将经由处理后可能略呈酸性之环保清洁片体适时添加中和剂,致使环保清洁片体呈现中性反应,以消除残余之有机酸。
一种环保清洁片体,其主要系包含有以天然纤维层片体为主体;以及可被覆在该片体上下两面而能与其紧密结合之原料,该原料主要系可藉由28%~47%重量百分比之糊状植物性淀粉、占47%~65%重量百分比之液态无粒状PVA(聚乙烯醇)、占3.6%~10.0%重量百分比之催化剂以及占4.5%~10.0%重量百分比之触媒剂调合而成。
其中,其系可适量添加占前述物质总重0.015%~0.06%百分比之发泡剂。
其中,其系可依需求适量添加占前述物质总重0.3%~180%百分比之活性碳。
其中,该发泡剂系可由对甲苯磺酸盐(P-TOLUENE SULFNATE)与烷基磺酸盐(ALKYL SULFONATE)所组成之混合物。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之制程及其成品,因以天然纤维为材质,使用后丢弃埋入土中可自然分解,完全符合环保要求。
2、本发明环保清洁片体之吸水性极佳,完全能吸收水份而不用再以干布擦拭,使用上十分方便。
3、去污力极强,不必再藉由化学药剂去除污垢及油渍,直接以本发明环保清洁片体进行擦拭,即可将污垢及油渍去掉。
4、洗净或清洗时,能将所沾附之污物简易去除而且轻易拧干,可经常保持整个环保清洁片体的洁净。
5、本发明之环保清洁片体其结构性极佳,长期使用后也不易自然破损或撕裂,不需经常性地购置或汰换。
6、可依据需求而适量添加活性碳,使得本发明环保清洁片体更具有透气性、过滤性及消除异味等功能。
本发明具有如下附图图1为习知发泡步骤之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之备料步骤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之制造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之水式反应步骤之平面示意图。
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


如下请同时参阅图1、图2所示,由图可知本发明的流程,备妥占28%~47%重量百分比之糊状植物性淀粉(含水之地瓜粉或为含水玉米粉,另该糊状植物性淀粉中之淀粉与水之比例系为1∶5~1∶10,本实施例系以1∶6表示)、占47%~65%重量百分比之液态无粒状PVA(聚乙烯醇,BF-17,系由长春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之产品,该液态无粒状PVA中之PVA与水之比例,系为1∶5~1∶10,本实施例系以1∶6表示)、占3.6%~10.0%重量百分比之催化剂(如福马林)以及占4.5%~10.0%重量百分比之触媒剂(如浓度32%的盐酸),以及天然纤维质片体。
当备妥上述之催化剂、触媒剂、糊状植物性淀粉、液态无粒状PVA等物质原料后,备料步骤中主要系将液态无粒状PVA与水混合加温同时搅拌至无粒状,之后再降温成为一原料,及将植物性淀粉与水加温同时搅拌至糊状,并且混合触媒剂搅拌,之后将液态无粒状PVA与水混合之原料与植物性淀粉与水混合成之冷糊状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并将催化剂加入混合,该催化剂系能使糊状植物性淀粉及液态无粒状PVA确实混合的反应助化剂。
在备料步骤时需将原料先行混合或备制之流程如下所列1、将PVA(聚乙烯醇,BF-17)与水混合且呈1∶6添加,并将混合后之PVA与水加温至120℃左右,同时搅拌使呈无粒状态,再将温度降至40℃左右而为一原料;而上述PVA与水混合后之总重量为350克重。
2、植物性淀粉(地瓜粉或玉米粉)与水呈1∶6之比例,并将混合后之之淀粉与水加温至90℃左右同时搅拌使呈糊状,而后再将温度降至40℃左右成为一冷糊状原料;上述淀粉与水混合后之总重量系为160克重以上。
3、适当浓度之触媒剂,如本实施例中所示之浓度32%之盐酸(除了促进反应之外亦同时具有发泡作用),其量为25克重以上。
4、适当浓度之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帮助促进化学变化之功效,而在本实施例中系可使用浓度37%之福马林,重量为20克重以上。
5、需要而备置活性碳素,本实施例中活性碳之重量百分比系可为上述各物质总重量的0.3~180%。
6、考虑备置发泡剂,于本实施例中发泡剂系可为上述各物质总重量之0.015%~0.06%。
本发明在完成备料步骤之后随即进行搅拌混合步骤,搅拌混合步骤首先系将冷糊状原料与触媒剂混合并充分搅拌,再将该混合有触媒剂之冷糊状原料与PVA(聚乙烯醇,BF-17)与水混合之原料混合搅拌,而后将催化剂加入混合并加以搅拌,便完成了搅拌混合步骤。
被覆步骤其系将上述步骤最后混合过的原料均匀被覆在一可呈连续输送状态之天然纤维质片体之上,而完成被覆步骤,其中该天然纤维质片体系可依需求而选择不同的厚度被适量的上述原料被覆。
水式反应步骤请参阅图4所示,在被覆步骤之后随即进行水式反应步骤,该步骤系在内部温度可调节于95℃~105℃的水槽内部进行,其中该水槽内系有适量的水,以及外加10%重量百分比催化剂的盐酸以及10%重量百分比触媒剂的福马林等助剂之混合溶液;再者,在将片体输送至水槽内之前,会先将被覆有原料之片体两面进行快速加温反应之动作(图中箭头即为热源之方向),使得片体两侧表面得以充分定型后才进行反应,依此才不至于在入水后被冲散或溶解;其该步骤主要系将上述之环保清洁片体从混合溶液中输送过,由于该片体系在水中进行反应,在输送的过程中因有浮力的作用下,使得被覆在天然纤维质片体两面之原料不受地心引力之影响,可完全依附在片体之表面,使得片体两面之原料厚薄均匀;是以,水槽的温度系可依不同需求而调节,同时,水槽的长度以及物料进行的速度亦系可依不同需求而调节的,水式反应步骤主要系利用温度和时间使PVA(聚乙烯醇,BF-17)与水混合之原料与混合有触媒剂之冷糊状原料两种原料相混合时,两者之间产生架桥作用而充分键结并可排斥水份,使其成型为一结构性强而且具有多气孔状的环保清洁片体,至于应该被排斥之水份则可暂存于气孔内部而在往后之步骤去除之。
降温冷却步骤在发泡步骤之后紧接着降温冷却步骤,使得在进行发泡步骤之后的环保清洁片体经过降温水槽,使其自然冷却完成产品之降温、定性动作。
清洗压缩步骤使得环保清洁片体降温冷却至常温状态后,便进行清洗压缩步骤,使环保清洁片体能呈现中性特质以及洗净该片体,同时压缩挤掉上述发泡步骤所暂存于气孔内部之水份以及助化剂,本发明所具有之高吸水率特性即是充分利用气孔与原料本身之吸水特性而得以贮存所吸收之大量水份。
烘干步骤是将在清洗压缩步骤之后的环保清洁片体之两面充分烘干,使得该片体干燥,使能得到一气孔较大、安定性及结构性皆佳之环保清洁片体成品。
本发明亦可依需要在备料步骤时,另行备妥占先前备料步骤时所备妥之物质总重量百分比0.3%~180%之活性碳(该活性碳之比例系可依需要而添加,当然活性碳之比例愈高其组织愈形脆弱,是必须考虑的技术),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亦可考虑添加占备料步骤所备妥之物质总重量百分比0.015%~0.06%之发泡剂物质;但如果依据需要加入活性碳时,必须在搅拌混合步骤最后完成时再行加入,概因活性碳具有高强力吸附周围物质的特性及功能,所以如果在流程处理之初就一并加入活性碳,则活性碳必定在混合以及搅拌过程中强力吸附冷糊状原料并包覆于内,当此一错误的流程处理发生后,即使实施往后脱水及助化剂之清洗压缩步骤时,活性碳终究完全被包覆于内而无法藉由透气孔与外界空气接触,等同于活性碳被阻挡封闭住而无法达到需求之过滤性、滤毒除臭及消除异味等功能;改变了以往相关技术仅能将活性碳喷覆在物质表面而无法强力附着或遇及水洗或触摸时便脱落,以及活性碳被阻挡封闭住而无法达到过滤性佳、滤毒除臭以及消除异味等功能上的缺失。
本发明亦可考虑添加0.015%~0.06%重量百分比的发泡剂,所述之发泡剂可如商品名称为PNS之制品,该PNS之制品俗称起泡剂(FOAMNG AGENT)或分散剂(DISPERSING AGENT),其系藉由对甲苯磺酸盐(P-TOLUENESULFONATE)与烷基磺酸盐(ALKYL SULFONATE)所组成之混合物,依此条件制成之环保清洁片体的组织可较为松散,亦即透气孔较大且呈多孔状(POROUS)而非为蜂巢状(CELLUAR),所以该环保清洁片体之透气性可为更佳,而且对于产业上之利用价值及功效上之增进极大。
另外,由于本实施例在原料搅拌混合之同时,可先添加发泡剂而之后再加入活性碳进行混合,使得制成之环保清洁片体可藉由活性碳消除异味及除臭,以及藉由发泡剂的适当添加,而增加该环保清洁片体之滤毒性及透气性及散热性,特别是环保清洁片体之吸水率同时可高达276.8%,因此对于添加发泡剂与活性碳后,使得本发明所制成之环保清洁片体更具有透气性、过滤性和消除异味等功能,相较于习知擦拭布仅有单一种功能而言,本发明所制成的环保清洁片体所具有的实用性和创造性大大增进。
由图2所示可知,本发明亦可依需要而增设一脱酸步骤,将经由上述步骤处理后可能略呈酸性之环保清洁片体,适时添加中和剂(如本实施例中之苏打水),致使该环保清洁片体呈现PH7之中性反应,以消除残余之有机酸;当然,为防止有机酸无法完全消除,亦可延长清洗步骤之流程,藉以彻底消除有机酸的残留,消除有机酸对环保清洁片体易于造成毁损之不利因素。
依据上述之步骤所制成的环保清洁片体,其至少包含有以纤维层片体为主,其中,该纤维层片体之材质系以天然纤维为最佳,使得在使用后丢弃埋入土中,即可自然分解,完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可被覆在该片体上下两面而能与其紧密结合之原料,其中该原料主要系可藉由28%~47%重量百分比之糊状植物性淀粉、占47%~65%重量百分比之液态无粒状PVA(聚乙烯醇)、占3.6%~10.0%重量百分比之催化剂以及占4.5%~10.0%重量百分比之触煤剂调合而成;同时可依据需求再适量添加占前述物质总重0.3%~180%百分比之活性碳,使得环保清洁片体更具有透气性、过滤性及消除异味等功能;另外,亦可适量添加占前述物质总重0.015%~0.06%百分比之发泡剂,其中发泡剂可由对甲苯磺酸盐(P-TOLUENE SULFNATE)与烷基磺酸盐(ALKYL SULFONATE)所组成之混合物,由于有适量的发泡剂加入,使得环保清洁片体的组织可较为松散,亦即透气孔较大且呈多孔状(PORPUS)而非为蜂巢状(CELLUAR),所以该环保清洁片体之透气性可为更佳。
以上所述,仅系本发明之一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凡应用本发明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之其它各种等效结构变化,均属可行,故理应包含在本发明申请专利所涵盖之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环保清洁片体之制程,其特征在于该制程依序包括有下列步骤备料步骤,其系将PVA(聚乙烯醇)与水混合加温同时搅拌至无料状,之后降温成为一原料;及将植物性淀粉与水加温同时搅拌至糊状,而后再降温成为冷糊状原料;以及备置触媒剂、催化剂及天然纤维片体等原料;搅拌混合步骤,系冷糊状原料与触媒剂混合,并充分搅拌,且将此一混合物质与PVA与水混合之原料混合搅拌,而后再与触媒剂及催化剂混合并充分搅拌,最后完成搅拌混合步骤;被覆步骤,系将前述之最后混合物均匀被覆在天然纤维质片体表层之上;水式反应步骤,主要系在一内部含有催化剂及触媒剂水槽内部进行,其中水槽的温度系可依不同需求而调节藉以控制反应的温度,同时,水槽的长度以及物料进行的速度亦系可依不同需求而调节藉以控制反应的时间;降温冷却步骤,使得前述环保清洁片体回复常温状态;清洗压缩步骤,使能冼净前述环保清洁片体以及呈现性特质,并且压挤掉暂存于气孔内部之水份及助化剂;烘干步骤,使能得到一气孔较大、安定性及结构性皆佳之环保清洁片体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清洁片体之制程,其特征在于其中备料步骤系可加入活性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清洁片体之制程,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水式反应步骤之反应温度系为95℃~1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清洁片体之制程,其特征在于所述之催化剂系可类如盐酸而触媒剂系可类如福马林,而且所述之水式反应步骤主要系利用温度和时间并且配合盐酸及福马林等助剂,使原料产生架桥作用而充分键结并可排斥水份,使其成型为一结构性佳而且具有多气孔状的环保清洁片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清洁片体之制程,其特征在于其系可依需要而在发泡步骤之后增设一脱酸步骤,将经由处理后可能略呈酸性之环保清洁片体适时添加中和剂,致使环保清洁片体呈现中性反应,以消除残余之有机酸。
6.一种环保清洁片体,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系包含有以天然纤维层片体为主体;以及可被覆在该片体上下两面而能与其紧密结合之原料,该原料主要系可藉由28%~47%重量百分比之糊状植物性淀粉、占47%~65%重量百分比之液态无粒状PVA(聚乙烯醇)、占3.6%~10.0%重量百分比之催化剂以及占4.5%~10.0%重量百分比之触媒剂调合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保清洁片体,其特征在于其系可适量添加占前述物质总重0.015%~0.06%百分比之发泡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保清洁片体,其特征在于其系可依需求适量添加占前述物质总重0.3%~180%百分比之活性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保清洁片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发泡剂系可由对甲苯磺酸盐(P-TOLUENE SULFNATE)与烷基磺酸盐(ALKYLSULFONATE)所组成之混合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清洁片体之制程及其成品,其系先备妥催化剂、触媒剂、糊状植物性淀粉(地瓜粉或玉米粉)、液态无粒状PVA(聚乙烯醇,BF-17)等主要物质的备料步骤,而后再依序进行物质的搅拌混合步骤,以及往后的被覆步骤、水式反应步骤、降温冷却步骤、清洗压缩步骤、以及烘干步骤等制造流程而成一环保清洁片体,使该环保清洁片体可具有吸水易清洗、去污力强、强构性佳等功能。
文档编号D06M15/333GK1342807SQ0012434
公开日2002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8日
发明者谢进叁 申请人:谢进龙, 林荣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