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扣眼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755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锁扣眼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缝料上形成锁缝扣眼的锁扣眼缝纫机,尤其涉及具有为进行自动锁扣眼的缝线张力发生装置的锁扣眼缝纫机。
以往,在男服,女服,工作服,牛仔服等服装上,用链式线迹形成由直线部和孔部组成的扣眼的锁扣眼缝纫机,具有如

图11~图14所示的结构。
如图11所示,锁扣眼缝纫机1具有针杆上下驱动机构2,固定在图中未出示的送布台上、并且在下端部设置有机针12的针杆11,带有线梭的线梭基座3,为形成锯齿形线迹使机针左右摆动的图中未出示的机针摆动机构,图中未出示的送布台装置,向机针12供给面线的挑线杆4,面线调节装置5,使针杆11旋转并使针杆11的旋转与线梭的旋转同步的旋转机构7,辅助线梭的拨线机构(图示从略)等。
针杆11,以沿垂直方向延伸状态设置在图中未出示的缝纫机架的机头部,由图中未出示的驱动源,例如缝纫机电机的驱动使其与旋转主轴(图中未出示)连动并通过针杆上下驱动机构2使其上下动作。
而且,针杆11由设置在机头中的图中未出示的针杆摆动机构驱动,具有使机针12在落针点每下1针都进行左右摆动的结构。该针杆11的上下动以及与机针的摆动结合,另外设置在机台中的图中未出示的线梭驱动机构使线梭动作,根据两者的协调动作沿扣眼进行锁缝。
固定缝料的送布台,由步进电机等的送布装置的驱动,沿切出的扣眼形状进行送布驱动。而且,图中未出示的,在机台上设置有由切刀和锤体组成的切布装置,由该装置在缝料上扣眼形成时的所定时间点切出扣眼。
挑线杆4是向设置在针杆11下端的机针12供给面线Y1的机构,随着针杆11的上下动,由挑线杆4摇动将由面线调节装置5所定量的面线Y1导出,通过针杆11向机针12送出。
面线调节装置5,具有由一对相对向的盘状体组成的辅助面线调节元件52,由一对相对向的盘状体组成的面线调节元件53,针杆线导向机构55,输送调节杆56,它被设置在图中未出示的线供给装置和针杆11之间的线的路径上。
该输送调节杆56,是由针杆11和挑线杆4的驱动上下移动,输送出自面线调节元件53的面线的机构。而且输送调节杆56在未缝制时摇动,将对插入缝针的面线Y1施加很大张力的面线调节元件53的一对盘状体分离,释放面线Y1。然后,只使辅助面线调节元件52成为向面线Y1施加张力的部件,这样容易向针杆11输送面线Y1。
辅助面线调节元件52,面线调节元件53分别带有张力刻度盘52a、53a,通过转动这2个张力刻度盘52a、53a,调整面线Y1通过的分别的对向的盘状体之间的间隔,能够确定面线的长度和面线的张力。
2个线梭设置在,在图中未出示的机身的机台下部的框架内设置的线梭基座3的上部和针杆11垂直下方的位置。
这2个线梭,与安装线梭的线梭基座3和针杆11通过旋转机构1连接,与针杆11和线梭基座3同步围绕垂直的旋转轴旋转。
这是缝制缝料上扣眼的孔部(扣眼处圆状孔部的半圆状部分)时为使线迹成为放射状的机构。如上述结构构成的线梭,与针杆11的上下动和机针的摆动同步动作,这样与机针12协调动作在放置在送布台上的缝料上锁扣眼。
向线梭中导入底线的底线导向构造,如图13和图14所示,大致由在上部设有线导向孔的线梭基座3上,上下设置有底线导向轴32、33,固定在底线导向轴32上的底线通过弹簧35,设置在下侧底线导向轴33下方的,并与带有线调节刻度盘(张力刻度盘)36的线调节杆滑嵌,同时由线调节弹簧36a加压的一对盘状体组成的底线调节元件37构成。
在此,参照图11和图12,对从机针12的先端导出的面线Y1的路径进行说明。
面线Y1,从卷线等面线供给装置导出,经辅助面线调节元件52,面线调节元件53,针杆线导向机构55,输送调节杆56,挑线杆4从针杆11的上端进入,如图12所示的从在针杆11下部形成的出口孔11a导出外部,并通过线调节盘13,线导向部14,线导向孔14a到达机针12的针孔。
而且,与面线一起锁扣眼的底线Y2,从安装在图中未出示的机框内的底线导向机构38进入驱动图中未出示的拨线机构的拨线机构驱动轴39,如图13和图14所示的从拨线机构驱动轴39的出口39a,通过安装在线梭基座3上的底线导向轴32、33,在底线调节元件37处折回再次经底线导向轴33,底线导向轴32,通过底线通过弹簧35导向线梭。
而且,如图13所示,在线梭基座3上,为输送底线Y2,经过底线通过弹簧35的底线Y2穿过先端部34a,还设置了由连杆34b、34c等使先端部34a摇动的输送曲柄连杆34,由该输送曲柄连杆34的摇动向线梭按规定量输送底线Y2。
另外,上述的锁扣眼缝纫机,以变更其面线和底线的张力,使缝制的线迹或松,或紧得外观象一根线,通过在这种松的线迹和紧的线迹之间进行任意调整,对应于缝料的用途和外观设计形成线迹。
而且,对应于缝料所使用的缝线也是伸缩性,或表面摩擦抵抗不同的复杂的因素。
考虑到这些情况,为给出适当的线张力,在以往的锁扣眼缝纫机中,面线Y1到达机针12的线路径是经辅助线调节元件52,线调节元件53,针杆线导向机构55,输送调节杆56,挑线杆4,再从针杆11下部的线出口11a并经线调节盘13,线导向部14的复杂的路径。而且,从底线Y2的线卷至线梭的线的路径,如图11~图14所示,通过底线导向机构38,拨线机构驱动轴39,底线导向轴32、33,底线调整元件37再折回,经底线导向轴32、33,底线通过弹簧35的通过复杂的路径而构成。
然后,这些面线Y1和底线Y2的的张力的调整,由操作者分别进行,即对于面线Y1,转动决定面线长度的辅助线调节元件52的张力刻度盘52a,决定面线张力的线调整盘53的张力刻度盘53a,而对于底线Y2,转动底线调节元件37的张力刻度盘36来进行。
但是,在衣物等缝料上进行锁扣眼的部分,在衣物的端部,而且由于系扣和解扣需要对扣眼加固,这时缝料处于折叠或重叠的状态,其厚度和硬度也就不均匀。
但是,对于上述的锁扣眼缝纫机,操作者在缝制前要通过分别转动张力刻度盘52a、53a、36,来调整变更面线Y1和底线Y2的张力,这样不能在缝制中对应扣眼线迹各部的缝料厚度和硬度的变更来调整变更面线Y1和底线Y2的张力。
即,不能对应缝料上进行锁扣眼各部位的缝料的厚度和硬度的状态来调整线的张力,所以不能锁出好看的线迹。
而且,如图15所示,锁扣眼的缝制是由直线上的锯齿线迹部G1和圆弧上的锯齿线迹部G2组成,其线迹行进方向在中途拐弯,在这个地方,每个线迹的长度都有所变更。为使在包括这种线迹的部分的缝线均匀紧固,在缝制中操作者就必须转动张力刻度盘52a、53a、36,这种操作是很困难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实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形成扣眼线迹的面线和底线的张力能够按所希望的线张力自动变更,可在缝料上形成好看线迹扣眼的锁扣眼缝纫机。
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之1的锁扣眼缝纫机为,使设置在下端部的机针上下动的针杆11,与在针杆下方对向设置的、并与所述针杆上下动同步驱动的线梭30协调动作,沿缝料的扣眼用链式线迹进行锁扣眼的锁扣眼缝纫机,它具有设置在导入所述针杆的面线的路径上通过电可调整该面线的张力负荷的面线张力发生装置50;设置在导入所述线梭的底线路径上通过电可调整该底线的张力负荷的底线张力发生装置8;对应缝线的松紧度,控制所述面线张力发生装置和底线张力发生装置的控制装置;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两张力发生装置,变更所述面线和底线的张力,能够变更所缝扣眼线迹缝线的松紧度。
根据本发明之1的锁扣眼缝纫机,由于通过所述面线张力发生装置和底线张力发生装置的调整,使沿缝料扣眼部分锁扣眼的面线和底线的张力能够用电来调整,所以,与以往技术不同,不用张力测定装置和工具,就能容易地调节面线和底线的张力,以至能够变更形成线迹缝线的松紧度。
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形成扣眼线迹缝制操作的准备,使缝制操作的准备大幅度提高效率和缩短时间。
而且,由于通过所述面线张力发生装置和底线张力发生装置,能够用电调整面线和底线的张力来变更锁扣眼线迹缝线的松紧度,能够按所希望的线松紧度的线迹形成扣眼。
即,通过所述面线张力发生装置和底线张力发生装置调节缝线的松紧度,可以容易地实现使缝料上的缝线松弛时,形成外观柔和的线迹,使缝料上的缝线紧固时,形成外观坚硬的线迹。而且,根据对应于锁缝扣眼的缝料,例如,对应于缝料缝制处的厚度和硬度进行调整,即,根据对于具体的每1针线迹的松紧度进行的调节,对应缝制处能够容易地形成外观好的锁缝线迹。
而且,由于通过所述面线张力发生装置和底线张力发生装置,用电能够调整缝线的张力,用这种锁扣眼缝纫机形成扣眼的线迹不只是单一的线迹,而能够缝制出用户独特的扣眼缝制线迹。
而且,适用于锁扣眼的双重链式线迹很容易开线,由于可以分别变更形成最终结扣缝线的面线和底线的张力的平衡,变更这些面线和底线的结扣位置能够使最终缝制线不容易开线。
而且,由于通过所述面线张力发生装置和底线张力发生装置,用电调整未缝制时的缝线的张力,能够变更缝线的张力,所以能够将未缝制时缝线的张力调节低,与以往的线调节装置不同,没必要设置在未缝制时使施加高张力的线调节元件分离的输送调节杆和辅助缝线调节元件等。
但是,为防止由对缝料的处理和缝制时要压住缝线进行缝制而把机针弄弯或弄断,开始缝制时机针处的留线长度必须留短。另一方面,开始缝制时要拉紧缝线,所以在开始缝制时必须输送多一些线。
因此,往常,必须有缝线的输送装置,但根据本发明,拉紧缝线的足够的张力,即,由于能够调节到使缝线容易输送的尽可能低的张力,所以就不需要缝线的输送装置和缝线输送调节杆等,同时,比以往的缝纫机能够大幅度削减构成部件,减低成本和提高可靠性。
在此,作为锁缝扣眼,具体的就是沿缝料上形成扣眼的部位进行缝制的线迹等。
本发明之2包括在本发明之1的锁扣眼缝纫机中,所述扣眼,是由圆滴状的眼部和与其一端连续的直线孔部组成的扣眼;所述扣眼的线迹,至少是在所述直线孔部的左右形成的直线部和在孔的周围形成的孔部组成;所述控制装置,是对每一个所述锁扣眼线迹的部分,能够对面线张力发生装置和底线张力发生装置中至少一方进行控制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之2的锁扣眼缝纫机,能够得到与本发明之1同样的效果,同时所述控制装置,通过面线张力发生装置和底线张力发生装置中至少一方,例如,对于一个扣眼,对于构成该扣眼的每一个部分调节面线的底线的张力,能够变更这些部分的缝线的松紧度。所以,即使缝料上进行锁扣眼的部分不是同一厚度和硬度,能够用对应于这些情况的缝线的松紧度形成锁缝线迹,这样就能缝制出所希望的外观好的扣眼。
本发明之3,包括在本发明之1或之2的锁扣眼缝纫机中,所述扣眼,是由圆滴状的眼部和与其一端连接的直线孔部组成的扣眼;所述扣眼的线迹,至少是在所述直线孔部的左右形成的直线部和在孔的周围形成的孔部组成;具有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对每一个所述锁扣眼线迹的部分,对面线张力和底线张力能够分别进行设定的线张力设定操作装置。
根据本发明之3的锁扣眼缝纫机,能够得到与本发明之1或之2同样的效果,同时由于具有与控制装置连接,对每一个所述锁扣眼线迹的部分,对面线张力和底线张力能够分别进行设定的线张力设定操作装置,所以,对应于每个部分中间隔的变更,缝料的厚度,缝制方向,缝制速度等,通过所述线张力设定操作装置能够对必要的缝线张力容易地进行设定。这样,能够进行所希望外观的扣眼锁缝。
下面,对附图以及符号进行说明。
图1为出示本发明一例的锁扣眼缝纫机缝线路径的缝纫机主要部的结构图。
图2为出示图1的缝纫机中底线路径的旋梭基座的立体图。
图3为旋梭基座上部的放大图。
图4为第1线张力施加装置200主要部的部分剖视图。
图5为图4的面线调节装置50和底线调节装置8的变形例的第2线张力施加装置图,(a)能够对缝纫机的缝线施加张力的旋转体的线轮作为设置在旋转元件轴上的电磁制动器的磁滞制动器,施加线张力的装置的主要部的部分剖视图,(b)为磁滞制动器内部结构的部分剖视图。
图6为锁扣眼缝纫机控制方块图。
图7为根据驱动本实施例的锁扣眼缝纫机缝制时的控制方块图发出信号的时间图。
图8为操作面板的主视图。
图9为说明用操作面板设定线调节元件的流程图。
图10为实际的锁缝扣眼的各部位图。
图11以往的锁扣眼缝纫机的线路径图。
图12为同一缝纫机的针杆11下端部的主要部放大图,(a)为主视图,(b)为侧视图。
图13为同一缝纫机的出示底线路径的线梭基座的立体图。
图14为同一缝纫机中往线梭方向的底线路径的略图。
图15为缝料上形成扣眼线迹的运针图。
图中3-线梭基座,8-底线调节装置(底线张力发生装置),9-操作面板(线张力设定操作装置),10-锁扣眼缝纫机,11-针杆,30-线梭,50-面线调节装置(面线张力发生装置),90-线张力设定部,100-CPU(控制装置),101-ROM(控制装置),102-RAM(控制装置),103-X输送计数器(控制装置),104-Y输送计数器(控制装置),105-旋转计数器(控制装置),108-插入控制器(控制装置),109-接口(控制装置),200-第1线张力施加装置(面线张力发生装置、底线张力发生装置),300-第2线张力施加装置(面线张力发生装置、底线张力发生装置),910-设定部分选择部,920-基准线张力输入部,921-基准线张力输入部,930-个别线张力输入部,931-部位线张力输入部,H-扣眼,Y1-面线,Y2-底线。
实施例以下,对本发明的锁扣眼缝纫机的实施例基于图1~图10进行说明。
锁扣眼缝纫机10,由针杆11和设置在针杆11下方的线梭基座3上的线梭30以及辅助线梭30的拨线机构(图中省略)的协调动作在放置在送布台上的缝料上形成由直线部和孔部构成的扣眼。
如图1所示,锁扣眼缝纫机10具有针杆上下驱动机构2,在其下部设置有机针12的针杆11,带有线梭的线梭基座3,为形成锯齿状线迹使针杆11左右摆动的图中未出示的机针摆动机构,图中未出示的送布台装置,向机针12供给面线的挑线杆4,底线调节装置(底线张力发生装置)8,使针杆11旋转的同时还使针杆11的旋转与线梭基座3的旋转同步的旋转机构7,构成张力发生装置的面线调节装置50。
首先,对使针杆11上下动的上下驱动机构2进行说明。
针杆上下驱动机构2具有皮带轮21,齿轮22,针杆驱动凸轮23,连接连杆24,针杆上下动曲柄连杆25,针杆上下动叉25a,针杆上下动连杆26等。
皮带轮21,固定在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机架内(图中省略)的轴28上,与图中未出示的驱动源,例如,缝纫机电机直接或通过皮带连接。该缝纫机电机由图中未出示的控制线路控制其旋转,通过该缝纫机电机的驱动皮带轮21以轴28为中心按箭头方向转动。
齿轮22,与驱动皮带轮21和后述挑线杆4的挑线杆驱动凸轮41一起固定在轴28上。
针杆驱动凸轮23,具有与齿轮22咬合的齿轮部23a,和与该齿轮部23a成为一体的偏心凸轮部23b,在轴28的上部,并以与轴28平行地设置在机架内的轴23d为中心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轴23d上。在该偏心凸轮部23b上设置有由针杆驱动凸轮23的转动进行摇动的连接连杆24,该连接连杆24,以轴24a与针杆上下动曲柄连杆25的一端25b可转动轴接。
针杆上下动曲柄连杆25设置为大致水平,在中央部可转动安装着轴29,根据连接连杆24的摇动,另一端,即使针杆上下动叉25a沿上下方向摇动。
针杆上下动叉25a的先端,由在固定在针杆11的大致中央部的止推环16、17夹持住两端可自由旋转的安装的针杆上下动连杆26上,并使针杆上下动连杆26可自由转动。这样,针杆11,通过皮带轮21由缝纫机电机驱动使针杆21上下动曲柄连杆25上下转动,又通过针杆上下动叉25a,针杆上下动连杆26构成上下动作。
挑线杆4,设置为上下延伸状态,在其中央,以安装在机架(图中省略)内的挑线杆轴42为中心可旋转支撑,其上端形成有面线Y1通过的孔43,在其上端安装着沿固定在后述轴28上的的挑线杆驱动凸轮41的外周缘自由转动的滚轮44。
该滚轮44,由在挑线杆4的上方连接的弹簧46的施加力处于压住挑线杆驱动凸轮41的状态。这样,当皮带轮21、轴28转动时,滚轮44沿挑线杆驱动凸轮41的形状转动。即,挑线杆4设置为由皮带轮21的旋转而前后方向(箭头C方向)摇动,与针杆11上下动同步摇动,并且,又向机针12输送面线Y1又从机针12上拉面线Y1。
机针12,由旋转机构7,与为使线梭旋转而旋转的线梭基3同步旋转。
如图2和图3所示,在线梭基座3上,设置有与皮带轮21的旋转连动的线梭驱动轴31,在该线梭驱动轴31的中间设置的驱动拨线机构的拨线机构驱动轴39能够上下动。而且该拨线机构驱动轴39具有与以往缝纫机的同样结构,由上下动,通过图中未出示的连杆使拨线机构动作。
线梭驱动轴31和拨线机构驱动轴39,通过与皮带轮21连接的由于皮带轮21的转动,并用图中省略的凸轮等使构成的摇臂(图中省略)摇动,这样上下动地设置在线梭基座3上。该线梭驱动轴31和拨线机构驱动轴39的上下动,是通过使设置在图3中出示的线梭基座3上部的线梭安装支点轴35a上自由摇动安装的,连接着线梭安装台35和图中未出示的动作凸轮的图中未出示的各连杆,使线梭30,和图中未出示的右线梭、左拨线机构和右拨线机构分别进行各自的摇动。
而且,旋转机构7,具有轴上设置有链轮的图中未出示的脉冲电机,和与脉冲电机的链轮,在线梭基座3的下部一体固定的线梭链轮71,挂在脉冲电机的链轮和线梭链轮71上并使其连动的下牙轮皮带72,在下端设置有挂有下牙轮皮带72可旋转的下链轮73b和在上端设置有上链轮73a的传动轴73,使针杆11旋转的针杆旋转带轮75,挂在传动轴73上端的链轮73a和针杆旋转带轮75上并使其连动的上牙轮皮带74等。
面线调节装置50和底线调节装置8,由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1的线张力施加装置200分别构成。
在图4中,201为线调节盘,202为外盘(可动盘),203为内盘(固定盘),205为动作轴,206为与外盘202的外面对接,并根据动作轴205的动作使外盘202移动的对接部,206a为从对接部206向周围伸出的与外盘对接的对接片,207为固定内盘203的机架的内盘固定部,211为作为低惯性电机的线性直流电机的音频线圈电机,212为磁性回路,213为圆筒形偏转线圈,214为永久磁铁(外极),215为铁心(中央极),216为可动线圈,217为补偿铜管,218为线圈,219为线圈头。
如图4所示,在图中未出示的机架内,特别是机头内具有的线调节盘201,由形成对的外盘202和内盘203构成的机构,在本实施例中,在机架上的内盘固定部207上装有内盘203,与作为固定盘的该内盘203对向装有可自由滑动的作为可动盘的外盘202。
即,外盘202固定在内盘的大致中心部可自由滑动地插入的动作轴205的先端的对接部206上,由动作轴205的滑动,可变更外盘202和与其对向的内盘203之间的间隔。
而且,与本实施例相反,也可以内盘203作为可动盘,外盘202作为固定盘,这时,对接部206可与作为可动盘的内盘203设为一体,在该对接部206与动作轴205的先端对合连接,所以由动作轴205压住对接部206。
插入线调节盘201的内盘203的中心的动作轴205,由音频线圈电机211驱动。
该音频线圈电机211,由构成磁性回路212的圆筒形偏转线圈213,其端部内周上设置的永久磁铁的外极214,与所述圆筒形偏转线圈213的中心部设为一体的铁心的中央极215,和在该中央极215和外极214之间设置的圆筒状的可动线圈216构成。而且,可动线圈216为在补偿铜管217的外周上设置有线圈218的部件,其先端的线圈头219的中央部与所述动作轴205成为一体。
以上的音频线圈电机211,根据由磁性回路212的中央极(铁心)215的外周带有的外极(永久磁铁)214对可动线圈216磁场有作用,向在该磁场中的可动线圈(线圈218)216由控制电流供给回路(CC图中省略)供给的控制电流,使可动线圈216产生推力或吸引力的作用力,线圈头219上带有的动作轴205使作为固定盘的内盘203的中央部前进(或后退)。
而且,音频线圈电机211具有电感小反应快的特性,移动体只是可动线圈216,除具有惯性小反应快的特性之外,可动线圈216的作用力与距离无关是一定的,具有可取出与电流成比例的线形作用力的特性。
由于是具有这样特性的音频线圈电机211,可由与可动线圈216成一体的动作轴205的前进或后退动作,通过对接部206使外盘202沿轴向移动,变更与内盘203之间的间隙,能够对通过线调节盘201的缝线变更夹持力。即,对面线Y1和底线Y2施加的张力可以用电调节,这样能够由面线Y1和底线Y2形成的线迹的松紧度或松弛,或坚硬。而且,将音频线圈电机211与空心电机或与其特性相近的线性驱动磁铁,电磁螺线管等直接或间接连接也能够变更对线的夹持力,即线张力。
而且,面线调节装置50和底线调节装置8,也可以象图5中所示实施例2的线张力施加装置300的结构。
在图5(a)、(b)中,301为旋转体(线轮),302a、302b为线轮半体,303a、303b为轮辐部,304为咬合部,311为作为电磁制动的磁滞制动,312为电容定子,312a为外侧磁极,312b为内侧磁极,313为输出轴,314为励磁线圈,315为杯状永久磁铁的旋转子。
如图5所示,作为旋转体的线轮301,在各线轮半体302a、302b上的各辐射状上设置的弧状的轮辐303a、303b相互咬合,在咬合部304处面线Y11次卷入。
以上的线轮301,紧固在磁滞制动311上。
该磁滞制动311,如图5所示,由电容定子312,外侧磁极312a,内侧磁极312b,输出轴313,励磁线圈314,和作为旋转子的永久磁铁315构成。
即,在磁滞制动311中,如图所示,在电容定子312的内部,设置有与输出轴313在同心圆上的励磁线圈314,通过向该励磁线圈314供给控制电流所产生的磁力,分别导向设置在电容定子312上的并与输出轴313同心圆的外侧磁极312a和内侧磁极312b。
在外侧磁极312a和内侧磁极312b之间,放入作为旋转子的杯状的没有磁化的永久磁铁315。
而且,外侧磁极312a和内侧磁极312b,如图5所示的例中各自有12个极。
例如,在面线调节装置50上,用上述线张力施加装置300时,在作为缝线的面线Y1的线卷的线供给装置(图中省略)和挑线杆4之间的线路径中,在作为制动装置的磁滞制动311的输出轴313上设置有线轮301。具体结构为,在面线Y1从线卷向挑线杆4输送的路径中,由线轮301输送的面线Y1的量用磁滞制动311制约。在线轮301上1次卷入面线Y1,当按箭头P方向(参照图1)拉面线Y1时,线轮301当按箭头R方向(参照图1)旋转,磁滞制动311的制动转矩对面线Y1的受拉方向施加张力。
然后,机针12穿透图中未出示的缝料,由挑线杆4的动作使面线Y1通过线轮301时,对应于其移动量线轮301旋转。而且,磁滞制动311的控制电流由控制电流供给电路提供。
通过由该控制电流供给电路控制电流的供给使磁滞制动311的励磁线圈314通电时,由该励磁线圈314产生的磁力分别导向设置在电容定子312上的并与输出轴313同心圆的外侧磁极312a和内侧磁极312b,在它们之间的空隙中产生磁场,使设置在其外侧磁极312a和内侧磁极312b间的空隙中的作为旋转子的没有磁化的永久磁铁315磁化。
以此状态,线轮301要旋转时,由于永久磁铁315具有磁滞特性,其极性的变更比作为旋转子的永久磁铁315的旋转晚,其结果,产生制动力。
该制动力根据磁铁极性的连续变更而产生,所以对制动力不产生变更,而且,从停止到转动时的转矩和高旋转时的转矩也没有差。而且,对于励磁线圈314的励磁电流,制动转矩随励磁电流的增大按非线性增大。
这样,第2线张力施加装置300作为面线调节装置50和底线调节装置8使用,也能够用电调节对面线Y1和底线Y2施加的线张力,致使由面线Y1和底线Y2形成线迹的缝线或松,或紧。
下面,对上述结构的锁扣眼缝纫机中的面线Y1和底线Y2的联路径参照图1进行说明。对这个实施例,对作为面线调节装置50和底线调节装置8,用音频线圈电机的实施例1的线张力施加装置200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锁扣眼缝纫机,面线Y1从线卷等的面线供给装置导出,再从一对外盘202和内盘203之间通过,穿过挑线杆4的孔部43,从针杆11的上端进入针杆内。即,有向针杆11导入的结构。进入该针杆11的面线Y1,与以往例同样从针杆11的下端部的线出口孔11a导出,并导向机针12。
面线Y1的路径如上所述,没必要向以往例那样通过辅助面线调节元件52,面线调节元件53,针杆线导向机构55,输送调节杆56等,以简单的路径从挑线杆4到针杆11。
而且,底线Y2,如图1和图2所示,从线梭线卷引出,再从线调节盘201的一对外盘202和内盘203之间通过。然后从该线调节盘201引出底线Y2,如图2和图3所示,进入拨线机构驱动轴39,从拨线机构驱动轴39引出并通过底线导向轴32,底线通过弹簧35导向线梭基座3上部的线梭30。
如上所述的底线Y2的张力发生和对其调整由线张力施加装置200进行,所以底线Y2的路径如上所述,与以往例不同的是,不是经底线导向轴32、33,在底线调节元件37处折回再经底线导向轴33、经底线导向轴32的复杂的路径,所以没有必要在线梭基座3上设置底线导向轴33和底线调节元件37,能够使结构简单。
以上的锁扣眼缝纫机,根据图6中所示的控制框图进行控制。
即,如图所示,CPU(中央处理器)100,通过数据总线与ROM(只读存储器)101,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02,X输送计数器103,Y输送计数器104,旋转计数器105,插入控制器108,I/O接口109连接。而且,由这些CPU100,ROM101,RAM102,X输送计数器103,Y输送计数器104,旋转计数器105,插入控制器108,I/O接口109等构成控制装置。
在ROM101中,存有包括对应于有关锁扣眼缝纫机的各处理的各种控制程序和线调节控制的默认数据的各种数据。而且,在ROM101中,还存储着作为面线调节装置50的线张力施加装置200和作为底线调节装置8的线张力施加装置200分别的音频线圈电机211,向211的供给电流与张力关系的相关关系数据。例如,供给电流与张力关系的相关关系数据是从实验中得到的数据。
在RAM102中,存有为进行控制的各种变量,例如,缝制数据,机针摆动数据等。
X输送计数器103,Y输送计数器104,旋转计数器105是由写入各计数值,写入计数启动指令,在经过与计数值成比例的时间后,输出1个脉冲的计数信号,再写入计数停止指令,以一定周期反复进行计数输出。
插入控制器108,是根据各输入的插入信号,将对应于各插入信号的插入处理由CPU100自动实行。
I/O接口109,是CPU100与外部的输入输出的接口。即,根据写入ROM101中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数据,与控制I/O接口109连接的各种机器。
而且,X输送计数器103,Y输送计数器104,旋转计数器105的各计数器的输出,与插入控制器108连接,用各计数器的输出,对应于各计数器实行插入处理。
在图6中,作为线张力设定操作装置的操作面板9,如图8所示,由显示部和各种键组成,其操作器是用来进行缝制中必要的各种设定/操作的。
X输送脉冲电机的驱动器111,根据X输送计数器103的X输送计数输出信号和从I/O接口109输出的X输送方向的+/-信号,以1次的计数输出作为1个脉冲分,沿X输送方向的+/-使脉冲电机150旋转。根据1个脉冲分的X输送脉冲电机150的驱动,图中未出示的送布台,例如移动0.1mm。
Y输送脉冲电机的驱动器112,根据Y输送计数器104的Y输送计数输出信号和从I/O接口109输出的Y输送方向的+/-信号,以1次的计数输出作为1个脉冲分,沿Y输送方向的+/-使脉冲电机151旋转。根据1个脉冲分的Y输送脉冲电机151的驱动,图中未出示的送布台,例如移动0.1mm。
旋转脉冲电机的驱动器113,根据旋转计数器105的旋转计数输出信号和从I/O接口109输出的旋转方向的+/-信号,以1次的计数输出作为1个脉冲分,按旋转方向的+/-使脉冲电机152旋转。根据1个脉冲分的旋转脉冲电机152的驱动,针杆11和线梭基座3,例如,旋转1次。
缝纫机电机的驱动器115,根据从I/O接口109输出的缝纫机启动/停止信号和缝纫速度信号,当缝纫机启动时,以规定旋转数使缝纫机电机153旋转,当缝纫机停止时,基于机针上位置传感器116的检测,由众所周知的定位置停止装置使缝纫机电机153停止。
机针上位置传感器116,是检测所述针杆11的上位置的传感器。即,检测机针12的位置是否在上。而且,所述机针上位置传感器116的上位置检测输出,作为针数计数器的输入使用。
而驱动器115,将缝纫机是停止还是运转中的状态,向I/O接口109作为缝纫机定子停止/运转中信号输出,而且,将从机针上位置传感器116输出的信号向插入控制器108作为机针上位置的插入信号输出。
而且,驱动器115,将从输送基准位置传感器117,TG(测速发电机)发生器118输出的信号,向插入控制器108作为输送基准插入,TG插入分别输出。输送基准位置传感器117和TG发生器118是用于X输送电机/Y输送电机/旋转电机等的驱动控制的,具体来说,是检测出1针的机针位置,使各电机150,151,152与机针12同步驱动。
线张力驱动器120,通常,根据通过I/O接口109输入的从RAM102输出的数据,为施加张力而控制构成面线调节装置50的音频线圈电机211,从驱动器115输出的缝纫机定子停止/运转中信号,输送基准信号,TG信号发生时,即,在缝纫机运转中的规定时期,为变更张力而控制面线调节装置50的音频线圈电机211。
而且,线张力驱动器120,通常,根据通过I/O接口109输入的从RAM102输出的数据,为施加张力而控制底线调节装置8的音频线圈电机211,从驱动器115输出的缝纫机定子停止/运转中信号,输送基准信号,TG信号发生时,即,在缝纫机运转中的规定时期,由底线调节装置8对变更张力进行控制。
压布驱动器121,根据从I/O接口109输出的压布下降/上升信号,驱动压布螺线管122。
X输送原点传感器155,是检测X输送脉冲电机150的原点位置的传感器。
Y输送原点传感器156,是检测Y输送脉冲电机151的原点位置的传感器。
旋转原点传感器157,是检测旋转脉冲电机152的原点位置的传感器。
压布开关124,是操作器在布(缝料)定位时,使压布机构(图中省略)上升/下降的操作开关。
启动开关125,是操作器在布(缝料)定位之后,使在该布上开始锁扣眼的操作开关。
如图7所示,驱动器115根据从I/O接口109输出的缝纫机启动输出的开始信号,开始驱动缝纫机电机153,同时,使缝纫机定子处于运转中。而且,根据从I/O接口109输出的缝纫机停止的输出信号,由机针上位置传感器116检测出从那个时候机针的上状态的位置,停止缝纫机电机153,也停止缝纫机定子。
从I/O接口109输出的X输送输出,Y输送输出,旋转输出,对每1针,根据输送基准插入,TG插入算出机针上位置,并与机针同步输出。
面线(上线)张力值,底线(下线)张力值,对每1针,与机针上位置同步输出。
而作为线张力设定操作装置的操作面板9,如图8所示,具有各种键和显示部。
即,具有设定锁扣眼的缝线张力的缝线张力设定部90,准备键91,再设定键92,缝制速度系数键93,未缝制键94,空输送键95等。
在线张力设定部90中,为设定在锁缝扣眼中的面线和底线的线张力,设置有设定部分选择部910,基准线张力输入部920,个别线张力输入部930。
设定部分选择部910是对在缝料上形成扣眼的各部分可以作部分选择,在中央部出示有在缝料上形成扣眼的概略图,对应该形成扣眼的概略图设置的,若按下键,就可以对构成扣眼的各部分分别进行选择和设定,它具有开始键911,结束键912,流闩右键913,直线右键914,扣眼右下键915,扣眼键916,扣眼左下键917,直线左键918,流闩左键919的各键。
对应于这些各键911~919的实际扣眼的各部位出示在图10中。该图10出示了按反时针转形成的扣眼。而且,该图中的箭头表示的是运针的方向。由这些键输入,可按图6中所示的控制框图进行对应部分的锁缝。另外,在图10中H为扣眼,Ha为孔部,Hb为直线部。
即,按下开始键911,对应图10中的实际缝制进行st部分的缝制开始的线张力补正,按流闩右键913时,对应实际缝制进行Kr部分的流闩右的线张力补正,按直线右键914时,对应实际缝制进行lr部分的直线右的线张力补正,按扣眼右下键915时,对应实际缝制进行er部分的扣眼右下的线张力补正。
而且,按扣眼键916时,对应实际缝制进行ey部分的扣眼线张力补正,按扣眼左下键917时,对应实际缝制进行el部分的扣眼左下的线张力补正,继续按直线左键918时,对应实际缝制进行ll部分的直线左的线张力补正,按流闩左键919时,对应实际缝制进行kl部分的流闩左的线张力补正,按结束键912时,对应实际缝制进行ed部分的结束的线张力补正,具有能构实现上述功能的结构。
而且,无论在按各键911~919中的哪一个键,在各键上分别设置的LED表示部911a,912a,913a,914a,915a,916a,917a,918a,919a点亮,通过这些亮灯所显示的数值,能够确认按键部位的线张力处于设定中。
基准线张力的输入部920,具有显示作为缝制扣眼全体的基准的线张力值输入的基准线张力值的基准线张力显示部921,变更显示部921的显示值的下变更键922和上变更键923,将在显示部921上显示的值是按面线设定键还是按底线设定键选择的基准上线键924,基准下线键925。当在显示部921上显示上线的基准值时,设置在基准上线键924上的LED点亮,当在显示部921上显示底线的基准值时,设置在基准下线键925上的LED点亮。如果按下变更键922和上变更键923,能够变更在显示部921上显示的值。
个别线张力的输入部930,根据输入由设定部分选择部910选择的构成扣眼部位中的面线和底线的线张力值,能够进行变更,并具有显示被选择部位线张力值部位的线张力的显示部931,在显示部931上显示出被选择部位的上线(面线)张力值的上线键932,在显示部931上显示出的下线(底线)张力值的下线键933,变更显示部931的显示值的上变更键935,下变更键936等。
按上线键932输入时,与上线键932相邻设置的LED932a点亮,按下线键933输入时,与下线键933相邻设置的LED933a点亮。这样,能够确认构成扣眼部位中的线张力的设定是面线还是底线。
准备键91是设定扣眼缝制的可能状态的键,按下时,针杆11,线梭30和送布台(图中省略)回至原点位置。
缝制速度键93,在变更缝制速度时是对全体张力乘上系数来变更张力和输入,能够对乘上任意系数张力进行变更。
未缝制键94为在未缝制时施加张力的键。
空输送键95为从缝制位置回至原点位置时进行张力设定的键,主要用于缝制结束时。
下面,参照图9的流程图,对用操作面板9设定进行说明。
一开电源,就叫出了操作面板设定处理,由操作面板对缝制扣眼的线张力进行各种设定。
首先,步骤S1,进行基准上线(面线)张力设定和基准下线(底线)张力设定。这时,在显示部921上,显示基准上线键924或基准下线键925中输入一方的预先存储在ROM101中的默认值。任意设定线张力时,由按上变更键923或下变更键922可以对显示部921的数值1个1个增减,设定所显示数值的线张力。而且,如果按基准上线键924或基准下线键925中没有输入一方的键,就显示按下输入一方的基准线张力值,并由按上变更键923或下变更键922对所显示的基准线张力值进行增减,显示任意数值,进行下一步骤S2。
在步骤S2,判断是否有必要对缝制进行详细设定,如果有必要进行步骤S3,如果没必要进行步骤S4。
在步骤S3,进行缝制时的详细设定,即对形成扣眼的各部位分别进行设定。
即,对设定部分选择部910中的各部位中所希望的部位,例如,对扣眼右下部分的线张力进行设定时,按扣眼右下键,进入扣眼右下设定模式。
这时,在个别线张力输入部930的显示部931上显示的数值,若用上线键932输入,所输入的键就是,例如,扣眼右下键915部位的上线张力值,即面线张力值;若用下线键933输入,所输入的键就是,例如,扣眼右下键915部位的下线张力值,即底线张力值。然后按上变更键935或下变更键936对在显示部931上显示的数值进行增减,直到显示所希望的数值。而且,在进行直线右部分的张力设定时,按直线右键914进入直线右部分的设定模式,在个别线张力输入部930中,用上线键932或下线键933输入,各线张力值显示在显示部931上,设定数值,这样就可以设定直线右部分的上下线(面线、底线)的线张力。
而且,在进行缝制开始部分的线张力时,按开始键911进入开始模式,在显示部931上显示上线键932或下线键933中按键一方的线张力值。用上变更键935或下变更键936变更所显示的数值,就可以对缝制开始部分的面线张力值和底线张力值进行设定。这样由按下设置在设定部分选择部910中的各键911~919,能够设定构成扣眼各部位的每一部位的张力值。而且,还能够分别设定各个部位中的上线(面线)张力和下线(底线)张力,这样,就能调整各部位的每一部位线迹线的松紧度。
这样设定在缝料上形成扣眼的各部位的每一部位的线张力后,进入步骤S4。
在步骤S4,判断是否有必要对缝制时以外的线张力进行设定,如果没有必要对缝制时以外的线张力进行设定,设定结束,如果有必要进行设定,进行下一步骤S5或步骤S6。
在步骤S5,按空输送键95可设定空输送时的张力值,按未缝制键94可设定未缝制时的张力值,这样来设定与所形成扣眼的相关的线张力。
在步骤S6,由按缝制速度系数键93,变更与所设定的各线张力值相乘的规定系数值,在此就结束了对与所形成扣眼的相关的线张力设定。
根据上述的设定输入形成扣眼各部位的面线和低线的线张力,缝制时,基于对应所设定的线张力的ROM101的供给电流和张力的关系的相关关系数据,通过作为面线调节装置50的线张力施加装置200,和作为底线调节装置8的线张力施加装置200中的控制电流回路供给电流,由这些面线调节装置50和底线调节装置8向面线Y1和底线Y2施加张力,能够产生所设定的张力。即,如果供给电流大,线张力施加装置200施加的线张力就大,从该线张力施加装置200输送出的缝线量就少,使线迹变紧。而且,如果供给电流小,线张力施加装置200施加的线张力就小,从该线张力施加装置200输送出的缝线量就多,使线迹变松。
这样,就能够调节由面线Y1和底线Y2形成的线迹的线松紧度。
根据上述构成,由面线调节装置50和底线装置8的调整,能够用电来调整沿缝料上的扣眼部分进行缝制的面线Y1和底线Y2的张力,所以,与以往例不同,不使用张力测定装置和工具就能容易地调节面线Y1和底线Y2的张力,能够变换形成线迹的线的线松紧度,能够容易地进行扣眼的缝制准备操作,能够使缝制准备操作大幅度高效率化和缩短时间。
而且,分别通过面线调节装置50和底线调节装置8调节由面线Y1和底线Y2形成线迹的缝线的松紧度,可以容易地实现使缝料上的缝线松弛时,形成外观柔和的线迹,使缝料上的缝线紧固时,形成外观坚硬的线迹。而且,根据对应于锁缝扣眼的缝料,例如,对应于缝料缝制处的厚度和硬度进行调整,即,根据对于具体的每1针线迹的松紧度进行的调节,对应缝制处能够容易地形成外观好的锁缝线迹。
而且,由于通过面线调节装置50和底线调节装置8,能够用电够调整缝线的张力,用这种锁扣眼缝纫机形成扣眼的线迹不只是单一的线迹,而能够缝制出用户独特的扣眼缝制线迹。
而且,用于锁扣眼的双重链式线迹很容易开线,通过分别变更形成结束缝制线迹部分ed中最终结扣的面线Y1和底线Y2的张力平衡,能够变更这些面线Y1和底线Y2的结扣位置使最终缝制线不容易开线。
而且,通过面线调节装置50和底线调节装置8,用电调整未缝制时的缝线的张力,能够变更缝线的张力,所以能够将未缝制时面线Y1和底线Y2的张力调低。所以,与以往的线调节装置不同,没必要设置使在未缝制时施加高张力的线调节元件分离的输送调节杆56和辅助缝线调节元件52等。
但是,为防止由于对缝料的处理和缝制时要压住面线Y1进行缝制而把机针弄弯或弄断,开始缝制时机针12处的留线长度必须留短。另一方面,开始缝制时要拉紧缝线,所以在开始缝制时必须输送多一些面线Y1。因此,往常,必须有缝线的输送装置,但根据有上述构成的锁扣眼缝纫机,拉紧缝线的足够的张力,即,由于能够调节出使缝线容易输送的尽可能低的张力,所以就不需要缝线的输送装置和缝线输送调节杆等,同时,比以往的缝纫机能够大幅度削减构成部件,减低成本和提高可靠性。
由于具有与控制装置连接并对缝制开始部的部分st、缝制结束部分ed、流闩左部分Kl、流闩右部分Kr、直线左部分ll、直线右部分lr、扣眼部分ey、扣眼左下部分el和扣眼右下部分er的各部分的面线Y1和底线Y2的张力能够进行分别设定的操作面板9,所以,通过操作面板可容易地设定与各个部位中的间隔变更缝料的厚度、缝制方向、缝制速度等相应的所需的线张力,这样就能够锁缝所希望外观的扣眼。
特别是,即使缝料的锁扣眼部分不是一定的厚度和硬度时,也能够锁缝出所希望的外观的外观好的扣眼。
并且,作为面线调节装置50和底线调节装置8,当然可以取代第1线张力施加装置200而采用第2线张力施加装置300。而且,也可以将面线调节装置50和底线调节装置8的一方作为第1线张力施加装置200,另一方作为第2线张力施加装置300。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之1的锁扣眼缝纫机,能够容易地进行锁扣眼的缝制操作的准备,能够使缝制操作的准备大幅度效率化并缩短时间,能够由所希望的线的松紧度在缝制处容易地缝制出外观好的扣眼。而且,比以往的构成可大幅度削减构成部件,降低成本和提高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之2的锁扣眼缝纫机,能够得到与本发明之1的锁扣眼缝纫机同样的效果,同时对于1个扣眼,调节构成该扣眼的每个部分的面线和底线的张力,可以变更这些部位的线松紧度。所以,即使缝料上锁扣眼部分不是一定的厚度和硬度时,也能够形成对应于其厚度和硬度缝线的线迹,这样就能锁缝出所希望的外观好的扣眼。
根据本发明之3的锁扣眼缝纫机,能够得到与本发明之1或之2的锁扣眼缝纫机同样的效果,同时通过所述张力设定操作装置能够容易地设定与每部分的间隔的变更、缝料的厚度、缝制方向、缝制速度等相对应的所需要的线张力,这样就能锁缝出所希望的外观的扣眼。
权利要求
1.一种锁扣眼缝纫机,根据使设置在下端部的机针上下动作的针杆,和在针杆下方对向设置的并与所述针杆的上下动同步驱动的线梭的协调动作,沿缝料上的扣眼用链式线迹进行锁扣眼,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导入所述针杆的面线路径上,通过电可调整该面线的张力负荷的面线张力发生装置;设置在导入所述线梭的底线路径上通过电可调整该底线的张力负荷的底线张力发生装置;对应线迹的松紧度,控制所述面线张力发生装置和底线张力发生装置的控制装置;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两张力发生装置,变更所述面线和底线的张力,能够变更锁缝扣眼的线迹的松紧度。
2.按照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眼,是由圆滴状的眼部和与其一端连续的直线孔部组成的扣眼;所述扣眼的线迹,至少是在所述直线孔部的左右形成的直线部和在孔的周围形成的孔部组成;所述控制装置,是对每一个所述锁扣眼线迹的部分,能够对面线张力发生装置和底线张力发生装置中至少一方进行控制的装置。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眼,是由圆滴状的眼部和与其一端连续的直线孔部组成的扣眼;所述扣眼的线迹,至少是在所述直线孔部的左右形成的直线部和在孔的周围形成的孔部组成;具有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对每一个所述锁扣眼的线迹部分,对面线张力和底线张力能够分别进行设定的线张力设定操作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锁扣眼缝纫机,能够按所希望的向张力容易地变更锁缝扣眼的面线和底线的张力,在缝料上形成外观好看的扣眼。该缝纫机具有:设置在面线路径上并用电调整面线张力负荷的面线调节装置,和设置在底线路径上并用电调整底线张力负荷的底线调节装置,和对应线迹的松紧度,由控制面线调节装置和底线调节装置变更面线和底线的张力的控制装置。
文档编号D05B3/08GK1300890SQ0013572
公开日2001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17日
发明者洼田次勇, 澁谷彰一 申请人:重机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