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扣眼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547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锁扣眼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扣眼缝纫机。
在所述缝纫机上,设有在形成了针脚后用剪刀分别剪断面线和底线的剪线装置。以往的面、底线剪断装置,通过对操作柄的操作并与提升压脚的机构构成连动,用剪刀剪断缝线。在剪断后,原样地保持面线及底线被剪刀夹持的状态,在其后的缝制开始时,通过与送布装置的机械连动,在一定的时刻张开剪刀,使缝线端自然地卷在缝制针脚中。即,以往的锁扣眼缝纫机,是通过使剪线装置与送布装置的送布板在缝制开始后向规定位置的移动构成连动,来解除对面、底线的夹持。
但是,所述缝纫机,当在与规定的缝制开始位置不同的位置结束缝制时,送布板和送布装置不能机械地还原到原来位置。当在这个状态下开始进行下一步缝制时,将会形成剪刀的张开时刻不准时,不能控制残留在布料上的断线长度,不能将缝线端整齐地卷在针脚中的不良状态。
另外,例如如果在可以释放面、底线的送布位置上剪断面线及底线,则由于在压脚的上升时刻面线及底线被释放,所以会导致缝线的夹持不良,作为这种缝纫机的特征,存在着如果缝线未形成被夹持的状态,则线端会从机针上脱出,导致不能开始进行锁缝,不能进行下一步锁缝的问题。
由于这个原因,在所述以往的缝纫机中,存在着必须使缝制结束位置与缝制开始位置一致的问题。
而且,近年来人们知道有一种电子控制的锁扣眼缝纫机,虽然这种缝纫机设有多种可变化的缝制形状图案,但由于如上所述的那样为了可靠地进行开始锁缝的线处理,必须要缝制到缝制开始位置,所以在完成所需图案的缝制后还必须进行直到缝制开始位置的无效缝制,因此,存在着由于缝制品的针脚不美观而降低商品的价格,同时延长了锁缝周期的问题。
而且,针对不同的缝制对象物,为了达到更好的缝制效果,有时需要在锁缝之前先形成扣眼开口(先切口)。另外,有一种当要形成的扣眼的长度大于形成扣眼的布料切口的切口长度时,通过送布装置一边输送布料,一边进行多次的布料切口动作的缝纫机。
而且,在由这样的缝纫机进行先切口的缝制时,由于当为了进行布料切口输送布料时,剪刀形成释放缝线的张开状态,不能夹持住缝线,所以在下一次缝制开始时不能形成针脚。因此,即使是希望进行先切口的缝制,也必须在完成锁缝之后再形成扣眼开口。
另外,根据不同缝制物的设计图案等情况,即使有需要在压脚压住布料的状态下进行剪线动作,这也成为不可能。
因此,由于以往的锁扣眼缝纫机的剪线装置与其他的装置形成连动,所以动作时间等受到多方的制约,不能充分满足多样化的缝制方法和设计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其他装置相独立的,与以往缝纫机相比,能够满足多样化的缝制方法和设计要求的锁扣眼缝纫机。
依照本发明之1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由于具有分别由面线剪释放对面线的夹持和由底线剪释放对底线的夹持的动作装置,所以构成由独立的驱动源来进行面线、底线的释放动作,摆脱了像过去那样受送布装置的制约。因此可如本发明之1那样,可通过输入装置设定缝制开始位置及缝制结束位置,并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形成缝制开始位置与缝制结束位置不同位置的针脚。
从而省掉了只是为了使缝制结束位置与缝制开始位置一致而进行的无效缝制,由此可提高美观性并提高缝制质量,还可缩短缝制周期。
另外,由于这样地使释放缝线的驱动源独立于送布装置,所以能够进行在缝制前一边送布一边形成扣眼开口的先开口缝制。
如上所述,依照本发明之1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可充分适用于多样的设计和缝制方法。
本发明之2的锁扣眼缝纫机,是基于本发明之1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能够通过输入装置分别设定由面线剪及底线剪释放面、底线的时刻,控制装置根据所设定的时刻驱动动作装置,使其在缝制开始后立即释放面、底线。
依照本发明之2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是在本发明之1的发明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在通过输入装置所输入的时间点分别释放面线、底线,所以可对应于缝制条件,例如布料和缝线的种类、扣眼锁边的长度和宽度等,把线头自然整齐地隐藏在针脚内形成扣眼锁缝,可进一步提高缝制质量。
在这里,作为时间点的具体输入值,是指针数和时间,或送布的距离等。
本发明之3的锁扣眼缝纫机,是基于本发明之2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主轴旋转速度的检测装置(TG发生器123),控制装置对应由检测装置检测出的主轴旋转速度,合理地修正和控制通过输入装置所设定的释放时间点和释放面线及底线。
依照本发明之3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在缝制时,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对应主轴的转速合理地修正和控制通过输入装置所设定的释放时间点,通过释放面线及底线,在对应于实际缝制状况的时刻释放缝线,可进一步提高缝制质量。
由于能够像本发明之1~3那样自由设定缝制开始位置及缝制结束位置,所以能够任意设定在压脚上的针脚形成位置。
因此,本发明之4的锁扣眼缝纫机,是基于本发明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压脚装置,具有压住被缝制物并可围住形成在被缝制物上的扣眼锁缝处的压脚(15、15’),通过输入装置能够设定相对压脚的扣眼锁缝位置。
依照本发明之4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由于能够根据压脚的大小、布料(被缝制物)的状态等改变在压脚上的缝制位置,所以可对应实际状况调整适当的缝制状态。例如,可用于在避开形成的扣眼锁缝的旁边存在着布料的折边或切缝,使压脚压实布料的情况。
本发明之5的锁扣眼缝纫机,是基于本发明之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压脚装置,具有压住被缝制物并可围住包括形成在被缝制物上的进行扣眼锁缝的多个缝制部位的压脚(15’),通过输入装置能够设定多个缝制部位,并且能够设定与多个缝制部位的各个缝制位置有关的数据,控制装置在不提升压脚的状态下,在通过移动装置使机针和压脚装置进行相对移动的同时,进行在多个缝制部位上的连续缝制。
依照本发明之5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由于使用能够围住多个缝制部位的大的压脚,能够在不提升压脚的状态下进行在多个缝制部位上的连续缝制,所以可缩短缝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在这里,所为“与各个缝制位置相关的数据”,可以是直接缝制的位置,也可以是对于最初的针脚输入的缝制位置,对于第2个之后的针脚可输入相对最初针脚的距离或相邻针脚的间隔。
在本发明之5的锁扣眼缝纫机中,所为“包括进行扣眼锁缝的多个缝制部位”,即可以像一般的衬衫或外套的前扣那样,连续形成完全相同的扣眼锁缝,也可以把1种锁扣眼针脚与刺绣图案相组合。
另外,本发明之6的锁扣眼缝纫机,是在本发明之4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能够通过输入装置设定包括多个不同扣眼锁缝图案数据的不同扣眼锁缝的图案数据,根据不同图案的扣眼锁缝数据,连续形成多种不同的扣眼锁缝。
依照本发明之6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由于能够连续形成不同图案的扣眼锁缝,所以可适用于多样性的设计。
在这里,作为“不同图案的扣眼锁缝数据”,即可以只由多种扣眼锁缝针脚的数据构成,也可以在扣眼锁缝图案的基础上,包含与扣眼锁缝不同的缝制图案,例如绘画或文字的刺绣图案等。
图2是主要表示

图1的锁扣眼缝纫机的送布装置和机针升降机构的透视图。
图3是主要表示图1的锁扣眼缝纫机的机针升降机构和摆针装置的透视图。
图4是表示面线剪断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面线剪断装置及底线剪断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面线剪断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为了说明面线剪断装置及底线剪断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底线剪断装置的仰视图。
图9是表示图1的锁扣眼缝纫机的控制电路的方框图。
图10是操作面板的正视图。
图11是表示能够通过操作面板输入的参数的数据表。
图12是说明与各个数据项对应的扣眼锁缝的说明图。
图13是说明设定不同的缝制开始位置和缝制结束位置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在使用大型压脚的情况下的示意图,(a)表示连续缝制2个扣眼的情况,(b)表示在相对压脚的任意设定位置进行缝制的情况。
图15说明在对压脚的任意设定位置进行缝制的优点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对应转速对解除夹持面线及底线的时刻进行补偿的数据表。
图17是表示连续缝制不同形状扣眼的数据图表。
图18是表示进行扣眼锁缝的概括流程图。
图19是图18中的缝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在缝制开始时的面线、底线的释放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进行连续缝制不同形状扣眼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实施例2的锁扣眼缝纫机中的面线剪断装置的俯视图。
图23是图22的面线剪断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表示实施例2的锁扣眼缝纫机中的底线剪断装置的俯视图。
图25是图24的底剪线断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中1-锁扣眼缝纫机,5-缝纫机电机,6-上轴(主轴),9-机针,12-旋梭,13-Y送布驱动装置,15、15’-压脚,50、230-底线剪断装置,52-底线剪,66-螺线管(动作装置),70、200-面线剪断装置,76-螺线管(动作装置),80-面线剪,100-操作面板,110-控制电路,111-CPU(控制装置),112-ROM,113-RAM(存储装置),122-机针顶点位置传感器,123-TG发生器(检测装置)。
实施例1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锁扣眼缝纫机1由机座部2、纵体部3和横臂部4构成。该缝纫机1,具有进行升降动作和左右摆针动作的机针9、压住布料(被缝制物)的压脚15、在下侧固定布料并且在送布方向(Y方向)上进行前后运动的送布板14、在压脚15的上侧剪断面线的面线剪断装置70(图4)、在针板55的下面剪断底线的底线剪断装置50(图8)、切开布料形成扣眼开口的布料切刀16、作为输入各种设定数据等的输入装置的操作面板100(图10)以及控制该锁扣眼缝纫机1的控制电路110(图9)等。
构成本发明压布装置的压脚15及送布板14,把布料夹持在两者之间,同时,通过Y送布驱动装置13的驱动,进行向前后方向(Y方向)的布料输送。如图2所示,压脚15被固定在与送布部件23连接的连接臂24上,而送布板14直接连接在送布部件23上。该送布部件23被固定在具有齿轨22a的输送轴22上,当Y送布脉冲电机20旋转时,通过对小齿轮20a的驱动,与压脚15和送布板14一起进行前后运动。即,由Y送布脉冲电机20、输送轴22、送布部件23及连接臂24构成Y送布驱动装置13。
另外,如图4所示,在连接臂24的前端,固定有后述的闭合板25,并且在其前侧固定着压脚15。压脚15通过压杆27等与压脚上升螺线管127(图9)连接,当该螺线管127为接通时,形成朝向上侧的释放布料的状态,当螺线管为断开时,朝向下侧地夹持住布料。由于用螺线管驱动的压脚15的构成为公知的技术,故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升降机针9的升降机构由上轴(主轴)6、缝纫机电机5及曲轴凸轮7等构成,通过由曲轴凸轮7将缝纫机电机5的旋转驱动转换成升降运动并传动给针杆8,使机针9进行升降运动。上轴6通过在上下端配置有伞形齿轮10a、10b的连接轴10,与下轴11构成连接,并与连接在该下轴11上的旋梭12形成连动。
使机针9向左右摆动的摆针机构,由使机针9把某个基线作为原点并以规定的幅度进行摆动的主摆针机构、改变该摆针幅度的摆针幅度变更机构以及在左右方向改变所述基线的基线变更机构等构成。
如图3所示,主摆针机构,由针杆摇动台18、摆针短臂49、连接轴48、连接杆47、摆针凸轮连杆46、三角凸轮35、齿轮42a、42b等构成,通过将上轴6的转动传动至三角凸轮35,使摆针凸轮连杆46以规定的幅度进行摆动,通过把这个摆动传导至针杆摇动台18,使其以支点18a为中心进行转动,构成使机针9进行向左右方向的摆动。主摆针机构,在机针9的第一次下降的时刻使针杆8将它带到基线上,在第二次下降的时刻使针杆8将它带到相距基线规定摆幅的位置。
摆动幅度变更机构,通过使摆针送布脉冲电机41旋转,并通过连杆36、37及连接杆45来改变摆针凸轮连杆46的摆动幅度,由此来改变机针9的摆动幅度量。
基线变更机构,通过使基线送布脉冲电机40旋转,使基线变更用连杆43以支点43a为中心转动,来改变基线用连杆44的支点44a位置。由于支点44a是决定摆针凸轮连杆46的摆动运动原点的支点,所以,由支点44a位置的改变,可通过连杆45使摆针凸轮连杆46的摆动运动的原点改变,从而形成机针9的摆针基线位置的改变。
另外,通过以上的摆针机构和所述的Y送布驱动装置13构成本发明的移动装置。
在机针9的附近设有面线剪断装置70和底线剪断装置50。
下面,参照图4~图7对面线剪断装置70进行说明。面线剪断装置70具有面线剪80,使该剪刀80动作来进行对面线的剪断、夹持及释放。如图4、图5所示,在连接臂24的前端部24a上固定有闭合板25。
如图5所示,面线剪断装置70由进行面线剪断动作的面线剪断部71和驱动面线剪断部71的面线剪断驱动部72构成。
面线剪断部71,具有开闭自如的面线剪80、支撑面线剪80的支撑臂81和把支撑臂81配置在其前端部上的轴部82。轴承84与被固定在臂部4下部上的轴支撑部83、83构成可转动的连接,轴部82贯通轴承84,并相对于轴承84可自由滑动及转动。
在轴部82的前端部固定有支撑臂81,在该支撑臂81的前端部81a上,面对压脚15一侧固定着面线剪80。
面线剪80由固定有压板85a的固定刃85(图4)和相对固定刃85以轴销86b为中心转动自如的可动刃86构成,在可动刃86上设有从其上面突出的凸缘接触部86a。
下面,对面线剪断驱动部72进行说明。面线剪断驱动部72,由使面线剪80相对面线剪断部71进行闭合动作(剪断面线的动作)的面线剪闭合装置和使面线剪80进行张开动作(释放面线的动作)的面线释放装置构成。
首先,对面线剪闭合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在纵体部3上装有可在前后方向自由绕轴转动的操作柄87的基端部(右端部)。在操作柄87的中间部连接着拉伸弹簧31的一端部,拉伸弹簧31的另一端部挂在横臂部4上。拉伸弹簧31沿顺时针方向(图5中所示箭头d的反方向)向操作柄87施力。另外,操作柄87也可以由操作者直接操作,也可以设置驱动操作柄87的驱动装置,当操作者进行按键等的操作时,通过这个驱动装置使操作柄87转动。
在操作柄87的基端部上固定着朝向上方的滚轮安装部88,在滚轮安装部88的上端部设置滚轮89。设置摇动体28与这个滚轮89接触。摇动体28的基端部(右端部)可绕上下方向的轴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横臂部4上。并且,在摇动体28的后面形成有凸轮28a,该凸轮28a与滚轮89接触。另外,摇动体28的前部与转动柄29的上部接触。转动柄29的上部被固定在所述轴部82的后端部上。在转动柄29与轴承部84之间设置有套在轴部82上的压缩弹簧30。压缩弹簧30与转动柄29一同将轴部82向后方施力。
在操作柄87的中间部,连接着可绕前后方向的轴自由转动的凸轮部件32的右端部。凸轮部件32的左端部被转动自如地连接在底线剪断杆33的中间部。底线剪断杆33沿上下方向上设有一定长度,其下部处于机座部2的内部。底线剪断杆33的上端部被配置在纵体部3上并可沿前后方向的轴自由转动。在底线剪断杆33的中间部上固定着按压体34,按压体34的前端部34a向右方向延伸,在其前端部34a的旁边设有扣合部件73。
扣合部件73具有支撑体73a、扣合体73b和压缩弹簧73d(图7)。支撑体73a被形成为其剖面为钩状的形状,用螺钉固定在连接臂的基部24a上。在支撑体35a上转动自如地连接着扣合体73b。在扣合体73b的前端部上形成朝向上方弯曲的扣锁部73c。在支撑体73a与扣合体73b之间装有压缩弹簧73d,压缩弹簧73d相对支撑体73a对扣合体73b向上方施力。
这里,按压体34的前端部34a接近扣合体73b的上侧。而且,当底线剪断杆33进行主视图上的顺时针转动时,按压体34的前端部34a克服压缩弹簧73d的弹簧力把扣合体73b压向下方。
另一方面,在转动柄29的中间部设有滚轮74。并且在紧靠转动柄29的滚轮74的上方钩住拉伸弹簧75的一端部,拉伸弹簧75的另一端被钩在底线剪断杆33的上端部上。拉伸弹簧75对转动柄29向主视图上的顺时针方向施力。
而且,滚轮74与形成在凸轮部件32的右部上的凸轮部32a、32b接触。这样,可限制转动柄29向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在这里,由凸轮部32a及凸轮部32b形成凸轮部件32右端上的角部32c。而且,在转动柄29的下端部上设有向前方突出的扣锁爪29a。这个扣锁爪29a能够扣在扣合体73b的扣锁部35c内。
下面,对释放面线剪的面线释放装置进行说明。面线释放装置由打开面线剪80的面线释放驱动装置,和使面线剪80从在完成了剪线动作后的第2待机位置向第1待机位置移动的面线剪移动装置构成。
面线释放驱动装置具有作为本发明动作装置的螺线管76、安装在所述支撑臂81上中间部的能够转动的杠杆臂77及拉住杠杆臂77的拉伸弹簧78。
螺线管76被固定在横臂部4的下部,其向前方延伸出来的螺线管驱动杆76a可进行前后的移动。螺线管驱动杆76a的前端接触杠杆臂77的一端部。在杠杆臂77上挂有拉伸弹簧78的一端部,拉伸弹簧78的另一端部挂在缝纫机架内。而且,拉伸弹簧78对杠杆臂77的一端部以及螺线管驱动杆76a一同向后方施力。在杠杆臂77的另一端部形成有向右方延伸的张开剪刀凸缘面77a。张开剪刀凸缘面77a被配置在凸缘接触部86a的左方。在张开剪刀凸缘面77a的右端部形成第1凸缘面77b和第2凸缘面77c。
另外,通过面线释放驱动装置来张开剪刀80。在面线剪80呈闭合状态时,当螺线管76从断开状态转变为接通状态时,螺线管驱动杆76a克服拉伸弹簧78的弹簧力被推向前方。这样,使杠杆臂77向反时针方向(图5中箭头f的方向)转动。随着杠杆臂77的转动,使第2凸缘面77c与凸缘接触部86a接触,当杠杆臂77进一步转动时,第1凸缘面77b与凸缘面与接触部86a形成接触。这样,通过由张开剪刀凸缘面77a推动凸缘接触部86a,使可动刃86转动(图4中的箭头g的方向)来张开面线剪80。当螺线管76为断开状态时,虽然拉伸弹簧78及螺线管驱动杆76a还原到原状态,但面线剪80还保持张开的状态。
面线剪移动装置,具有螺线管79、与螺线管79的螺线管驱动杆79a前端连接的连接部件90、连接在连接部件90上的按压体91及拉伸弹簧75。
螺线管79被固定在机座部2的上部(图7)。螺线管驱动杆79a突出在螺线管79的主体的右侧,并能够进行进退的移动。连接部件90的一端部可上下转动自如地连接在螺线管驱动杆79a的前端部上。连接部件90的另一端部可上下转动自如地连接在按压体91的基端部上。按压体91,从其基端部向上下方向延伸然后向右方弯曲,其中间部可转动地安装在纵体部3上。而且,按压体91的前端部91a接近所述扣合体73b的上面。
另外,当扣锁爪29a位于扣合部件73的扣锁部73c的下方,并由拉伸弹簧75的弹簧力把扣锁爪29a扣在扣锁部73c内时,面线剪移动装置通过如下的动作使释放面线后的剪刀80移动。即,当螺线管79从断开状态转变为接通状态时,螺线管驱动杆79a被拉向左方(图5中的箭头e方向)。这时,按压体91进行在主视图上的顺时针转动。随着按压体91的转动,按压体91的前端部91a把扣合体73b压向下方。因此,扣合体73b形成顺时针的转动,从而解除扣锁部73c与扣锁爪29a的扣锁。当扣锁被解除后,在拉伸弹簧75的弹簧力作用下转动柄29连同轴部82一起进行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转动柄29及轴部82的转动使安装在支撑臂81前端部上的面线剪80从第2待机位置向左方的第1待机位置移动。另外,这时当滚轮74接触到凸缘部件32后,停止转动柄29的转动。
下面,参照图5及图8对底线剪断装置50的结构进行说明。底线剪断装置50由针板台51、设置在针板台51下面的底线剪52、使张开状态的底线剪52变成闭合状态的底线剪闭合装置53和使闭合状态的底线剪52变成张开状态的底线剪张开装置54构成。
针板台51是被固定在机座部2内的板状部件,在其上面固定有针板55。在针板55上形成有穿过机针9的插通孔,在针板台51的下方设有旋梭装置。
底线剪52具有上切刀56、下切刀57和板簧58。虽然上切刀56被设置在下切刀57的下面,但根据作为仰视图的图8,为了方便起见,把下侧作为上切刀56。下切刀57被安装在针板台51下面的前部上,构成以该基端部57a为轴心在能够大致水平面内进行转动。上切刀56被安装为相对于下切刀57可转动的状态。在上切刀56上设有向下方突出的销轴56a。在上切刀56的前部,形成向前方延伸的延伸部56b。而且,板簧58被固定在下切刀57上。
下面,对底线剪闭合装置53进行说明。底线剪闭合装置53具有驱动杆60、连接部件61、底线剪断连杆62、从线轴倒出底线的底线倒出杆63、连接部件64和连接部件65。在所述底线剪断杆33的下端部,设有向前方延伸的球头销59。而且,前后方向延伸的驱动杆60的后端部以球连接方式连接在球头销59上。驱动杆60以其中间部为轴心沿上下方向的轴转动自如地设置在机座部2内。
驱动杆60的前端部与连接部件61的左端部连接,连接部件61的另一端部与底线剪断连杆62的后端部连接。底线剪断连杆62以该中间部为轴心转动自如地设置在针板台51的下面。
底线倒出杆63的中间部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底线剪断连杆62的前端部,并且,连接部件64的一端部与底线倒出杆63的中间部构成转动自如的连接。连接部件64的另一端部与下切刀57构成转动自如的连接。底线倒出杆63的后端部与连接部件65的一端部构成转动自如的连接。连接部件65的另一端部与针板台51构成转动自如的连接。
底线剪闭合装置53如下所述的那样将张开状态的底线剪52闭合。即,在图8的底线剪52的张开状态(下切刀57和板簧58的前端相对上切刀56向后方张开的状态)下,当驱动杆60转动时,通过连接部件61、底线剪断连杆62、底线倒出杆63及连接部件64,下切刀57以该基部57a为中心向前方转动。因此,上切刀56与下切刀57一同向前方移动,并且上切刀56的延伸部56b与形成针板台51开口部51a的边缘部51b接触。于是,限制住上切刀56向前方的移动,此时下切刀57继续向前方转动,使上切刀56的前端与下切刀57的前端闭合,使底线剪52闭合,从而剪断从线轴导出的底线。另外,在闭合底线剪52时,由板簧58和上切刀56保持住底线。
底线剪张开装置54,是通过推动所述销轴56a来张开底线剪52的装置。底线剪张开装置54具有作为本发明动作装置的螺线管66、连接部件67、动作短臂68及拉伸弹簧69。螺线管66被固定在机座部2上,能够使作为其输出轴的螺线管驱动杆66a向前后方向移动。在螺线管驱动杆66a的前端部连接着连接部件67的后端部,构成连接部件67能够在大致水平面内进行转动。在连接部件67的前端部连接着转动自如的动作短臂68。并且,在动作短臂68的一端部上连接着拉伸弹簧69的一端部。另外动作短臂68的另一端部可转动自如地连接着针板台51,并形成从该另一端部延伸出来的可与所述销轴56a接触的延伸销68a。拉伸弹簧69的另一端部被固定在机座部2上,向从下方看的(在图8中)顺时针方向拉紧动作短臂68。
于是,通过底线剪张开装置54使剪刀52作如下所述的释放底线。当螺线管66从断开状态转到接通状态时,螺线管驱动杆66a被顶出。从而使动作短臂68克服拉伸弹簧69的弹簧力进行反时针转动,使动作短臂68的延伸销68a推动销轴56a。在延伸部56b未接触到边缘部51b的状态(即,上切刀可前进的状态)下,当销轴56a被推动时,上切刀56相对下切刀57进行向前方的转动。这样便在张开底线剪52的同时,释放了被夹持的底线。而且,当螺线管66从接通状态转为断开状态时,在拉伸弹簧69的弹簧力的作用下,使动作短臂68向顺时针方向转动。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面线剪断装置70及底线剪断装置5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缝纫机的缝制过程中,面线剪断装置70及底线剪断装置50的初始状态如图7中的实线所示。即,1.操作柄87在拉伸弹簧31的弹簧力作用下位于A位置。
2.轴部82及转动柄29在压缩弹簧30的弹簧力作用下位于后方位置。
3.如图7所示,通过滚轮74与凸缘部件32的凸缘面32b的接触来限制由拉伸弹簧75使转动柄29向顺时针方向的转动。
4.螺线管79为断开状态,并且按压体91未把扣合体73b推向下方的状态。推动体34也未把扣合体73b推向下方。
5.扣锁爪29a位于扣合体73b的上面一侧。
6.螺线管76为断开状态,面线剪80为张开的状态,位于第1待机位置(从上方看,在机针9的上下轨道的左凸缘后侧的位置)。
7.螺线管66为断开,底线剪52为张开的状态。
8.上切刀56的延伸部56b未与针板台51的边缘部51b接触,底线剪52位于初始位置。
在扣眼锁缝结束后,操作者操作操作柄87时,操作柄87以其基端部为中心进行反时针方向(图5中箭头d的方向)的转动,并一直转动到图7中的B位置。在这个动作期间,面线剪断装置70进行如下的动作。即,当通过操作柄87向反时针方向的转动而使滚轮89沿摇动体28的凸缘面28a移动时,摇动体28形成向前方的转动。此时,摇动体28与转动柄29一同把轴部82推向前方。由于轴部82向前方的移动,使面线剪80也向前方移动。
另一方面,通过操作柄87的转动使凸缘部件32以其左端部为中心向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凸缘部件32的转动使底线剪断杆33以其上端部为中心进行顺时针转动,同时凸缘面32b把滚轮74推向右方。
随着底线剪断杆33的转动,推动体34把扣合体73b推向下方。另一方面,通过滚轮74被推向右方,轴部82与转动柄29一同进行向图7中的反时针方向的转动。在这里,通过推动体34把扣合体73b推向下方,使扣锁爪29a的动作不与扣合体73b发生干涉。而且,轴部82进行反时针方向的转动,一直转动到使滚轮74接触到凸缘部件32的角部32c。通过轴部82向反时针方向的转动,使面线剪80移动到右方的剪断位置。
当面线剪80从第1待机位置开始向剪断位置移动时,可动刃86的凸缘接触部86a与闭合板25接触,形成凸缘接触部86a被闭合板25推动的状态。从而使可动刃86相对固定刃85进行向从上方看的反时针方向的转动。通过可动刃86的转动,使面线剪80闭合,在剪断面线的同时夹持住连在机针9上的面线。
并且,当进一步进行对操作柄87从B位置到C位置的操作时,面线剪断装置70进行如下的动作。即,滚轮89越过摇动体28的凸缘面28a顶部,使摇动体28不能继续被推向前方。此时,在压缩弹簧30的弹簧力作用下使轴部82及转动柄29向后方返回,同时面线剪80在保持闭合的状态下向后方移动。
另一方面,通过操作柄87的转动,使凸缘部件32以其左端部为中心进行顺时针的转动。通过凸缘部件32的转动,使底线剪断杆33进一步顺时针转动,同时与角部32c接触的滚轮74接触到凸缘面32a。当滚轮74接触到凸缘面32a时,在拉伸弹簧75的弹簧力作用下使轴部82与转动柄29一同向主视图上的顺时针方向进行少量的转动,通过轴部82的向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使面线剪80在闭合的状态下向左方进行少量的移动。
这里,在操作柄87从A位置移动到C位置期间,底线剪断装置50进行如下的动作。
如上所述,通过操作柄87的转动,使底线剪断杆33以其上端部为中心进行顺时针转动。通过底线剪断杆33的顺时针转动,驱动杆60以其在图8中的中间部为中心进行顺时针转动。由驱动杆60的顺时针转动,通过连接部件61使底线剪断连杆62以其中间部为中心向反时针方向转动。通过底线剪断连杆62的反时针方向转动,使底线倒出杆63以其中间部为中心进行反时针方向转动。底线倒出杆63,通过反时针方向的转动将从线轴引出的底线倒线。另一方面,通过底线剪断杆62的反时针方向的转动,使下切刀57以其基端部为中心进行顺时针的转动。在下切刀57进行转动时,当上切刀56的延伸部56b与针板台51的边缘部51b接触,并停止上切刀56的转动,而下切刀57继续转动。这样,由底线倒出杆63倒出的底线被底线剪52剪断。然后,呈闭合状态的底线剪52夹持住在剪断后与线轴相连的底线。
然后,当操作者放开操作柄87后,在拉伸弹簧31的弹簧力作用下,操作柄87返回到A位置。这时,面线剪断装置70进行如下的动作。
通过操作柄87的转动,滚轮89返回到初始位置。因此,摇动体28在先向前方转动之后再向后方转动,返回到初始状态。在与该摇动体28转动的同时,轴部82及转动柄29也先向前方移动,然后向后方移动,返回到初始状态。从而,使面线剪80的前后位置关系与第1待机位置相同。
另一方面,通过操作柄87的返回动作,使凸缘部件32以其左端部为中心进行反时针方向(图7)的转动。随着凸缘部件32的转动,底线剪断杆33以其基端部为中心进行反时针方向的转动。随着底线剪断杆33的反时针方向的转动,解除了推动体34对扣合体73b的推动,使扣合体73b返回到初始状态。另外,随着凸缘部件32的向反时针方向的转动,滚轮74从凸缘面32a向角部32c然后向凸缘面32b移动,同时转动柄29在拉伸弹簧75的弹簧力作用下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与此同时,通过轴部82使面线剪80向左侧移动。这里,由于在滚轮74向凸缘面32b移动时,扣合体73b返回到初始状态,所以转动柄29的扣锁爪29a锁在扣合体73b的锁扣部35c。因此,限制了转动柄29向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解除滚轮74与凸缘面32b的接触。从而,也可限制面线剪80向左方向的移动。
如上所述,在操作柄87从C位置返回到A位置时,面线剪80的前后位置关系返回到第1待机位置,而不返回其左右位置关系。这个位置是上述的剪断结束后的第2待机位置。位于第2待机位置上的面线剪80呈闭合的夹持住面线的状态。
这里,在操作柄87从C位置转动到A位置期间,底线剪断装置50进行如下的动作。
如上所述的那样,通过操作柄87的转动,使底线剪断杆33以其上端部为中心进行反时针转动。通过底线剪断杆33向反时针的转动,使驱动杆60以其在仰视图的中间部为中心进行反时针方向转动。通过驱动杆60的反时针转动,由连接部件61使底线剪断连杆62以其中间部为中心进行顺时针转动。通过底线剪断连杆62的顺时针转动,使底线倒出杆63以其中间部为中心进行顺时针转动,并返回到初始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底线剪断连杆62的顺时针转动,使下切刀57与上切刀56一同以其基端部为中心进行反时针转动,解除上切刀56的延伸部56b与针板台51的边缘部51b的接触。从而使底线剪52在闭合状态下返回到初始位置。
接着,通过操作者对起动键125的操作,缝纫机开始进行下一个周期的缝制。在缝纫机的缝制开始后,面线剪断装置70及底线剪断装置50进行如下的动作。
在面线剪断装置70中,螺线管76从断开状态转变为接通状态,连杆77反时针(图5中的f方向)转动。随着连杆77的转动,使第2凸缘面77c与凸缘接触部86a接触,凸缘面接触部86随之与第1凸缘面77b接触。从而使张开凸缘面77a(第2凸缘面77c及第1凸缘面77b)推动凸缘接触部86a,使可动刃86如图4所示的那样进行顺时针方向(g方向)的转动。从而在面线剪80张开的同时使面线剪80释放被夹持的面线。在面线剪80张开之后通过使螺线管76转变成断开状态,使螺线管驱动杆76a及连杆77返回原始状态,而使面线剪80保持张开的状态。
然后,螺线管79由断开状态转变为接通状态,螺线管驱动杆79a被拉向左侧(图5中的e方向)。由此,使按压体91转动,并向下方推动扣合体73b,解除扣锁爪29a与扣合体73b的扣锁。由此,使转动柄29在拉伸弹簧75的弹簧力作用下进行顺时针转动,直到滚轮74接触到凸缘部件32的凸缘面32b。在转动柄29转动的同时,轴部82也进行转动,使面线剪80向左方移动,返回到第1待机位置。在面线剪80返回到第1待机位置后,螺线管79转变为断开状态,解除按压体91向下方的推动。
而且,当开始缝制时,在底线剪断装置50中,螺线管66由断开状态转变为接通状态,螺线管驱动杆66a向前方顶出。由此,动作短臂68向图8中的反时针方向转动,使动作短臂68的延伸销68a推动销轴56a。由此,使上切刀56相对下切刀57进行顺时针方向转动,张开闭合状态下的底线剪52,同时释放底线。在张开底线剪52后,螺线管66转变为断开状态,动作短臂68在弹簧69的作用下进行顺时针转动,使动作短臂68返回到初始状态。
图9是表示锁扣眼缝纫机1的控制电路110主要构成的方框图。
如图9所示,控制电路110由CPU(中央处理器)111、ROM(只读存储器)112、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13、驱动各个脉冲电机的Y送布脉冲电机驱动器114、基线送布脉冲电机驱动器115、及摆针送布脉冲电机驱动器116、驱动面线剪动作装置(这里是螺线管76、69)的面线剪驱动器117、驱动底线剪动作装置(这里是螺线管66)的底线剪驱动器118、驱动控制缝纫机电机5的缝纫机电机驱动器119、驱动控制压脚上升螺线管127的上抬压脚螺线管驱动器126、驱动切布刀16下降的切布刀下降驱动缸19的缸筒驱动器120等构成。
所述缝纫机电机驱动器119,除了与缝纫机电机5,还与把缝纫机电机5的转动量以上轴6的转动角度进行编码的编码器121、检测出机针9位于上方位置的机针位置传感器122、作为本发明的检测装置的检测上轴6的转动速度的TG(测速发电机)发生器123等连接。
并且,CPU111还与后述的操作面板100和指示压脚部件15上升下降的按键124、和指示缝纫机电机5开始驱动的起动开关125连接。
CPU111是把RAM102中的规定区域作为工作区域,按照被储存在ROM112中的控制程序,根据从操作面板100输入的数据和从与其连接的各种传感器输入的检测信号,通过各个驱动器对各个驱动部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在ROM112中,储存有包括从操作面板100的输入处理和根据通过操作面板100输入的各种缝制数据进行扣眼锁缝控制数据(从缝制开始到缝制结束的所有落针位置等)运算的运算处理并按照计算出的控制数据进行缝制动作的缝制处理等的控制程序。
在ROM112中储存有对应图11所示的各个数据项的数据值设定范围、通过对后述的减号键103b和加号键103c进行一次操作所进行加减得到数据单位值和标准数据值等。
并且,在ROM112中还储存有多个为了进行规定形状图案的扣眼锁缝,而根据图11的所有数据值(序号No.1~序号No.23)设定的扣眼图案。
作为本发明存储装置的RAM113,在作为CPU111的运算区域的同时,还用于储存通过操作面板100输入的扣眼针脚图案的各种数据。
图10表示配置在锁扣眼缝纫机1上的操作面板(输入装置)100。
操作面板100,例如,被设置在装载在锁扣眼缝纫机1上的缝纫机台上,是用于进行各种缝制参数的设定、设定值的显示输出和在缝制控制过程中的出错显示的装置,。
在操作面板100上设有开始操作部101、序号操作部102、数据值输入操作部103及模式切换操作部104。
在开始操作部101上,设有当操作者的缝制准备工作完毕及欲重新进行设定时进行操作的准备键101a和由显示其状态的LED(发光二极管)等构成的显示部101b。
在序号操作部102上设有序号显示部102a、下行键102b及上行键102c。序号显示部102a由2位的7段显示器构成,显示输入数据值的数据项序号和图案序号。
下行键102b及上行键102c,是一个个地依次转换数据项序号和图案序号的转换键,下行键102b是依次向下转换的按键,上行键102c是依次向上转换的按键。关于数据项的内容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在数据值输入操作部103上,设有数据值显示部103a、减号键103b和加号键103c。数据值显示部103a由4位的7段显示器构成,用于显示各个数据项的数据值。减号键103b和加号键103c是以规定的单位值依次地增减数据值的按键。如后述的那样对每个数据项决定规定的单位值和设定范围,按下减号键103b,则使数据值减少1个单位值,按下加号键103c,则使数据值增加1个单位值。
在模式切换操作部104上,设有切换至图案序号的设定模式的图案序号键104a和切换至数据输入模式的数据键104b。在图案序号键104a及数据键104b的上方分别设有LED等的显示器104c、104d,构成操作者可通过这些显示器的亮灭来判断是处于图案序号设定模式还是处于数据输入模式。
操作者首先通过对图案序号键104a的操作,从图11中的图案序号No.1、2、3、4…中选择出所需的图案序号,然后通过操作数据键104b选择出各个数据项,通过数据值输入操作部103进行数据值的设定和变更。另外,由于通过选择图案序号,对其每个图案预先设定数据值,所以当该数据值为期望值时,没有必要进行变更。
这里,对能够通过操作面板100输入并决定锁扣眼针脚的形状、大小等的缝制数据种类和内容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能够从操作面板100输入的数据项的数据表,图12是说明图11的各个数据项所表示的在扣眼锁缝中各个部分的长度的说明图。在图12中,在扣眼锁缝针脚u0的各个部分上表示出数据项名称和数据序号。
关于扣眼锁缝针脚u0,其能够从操作面板100输入的数据项出示在图11的数据表中。
即,数据序号1~16是表示扣眼长度的切布长度数据(扣眼切口u1的长度)、切口右幅数据(扣眼切口u1与右侧缝制部u2的左端的距离)、切口左幅数据(扣眼切口u1与左侧缝制部u2的右端的距离)、锁边幅度数据(侧缝制部u2的左右幅度)、锁缝端部长度数据(锁缝端部u3的纵向长度)、代表间隙长度的间隙数据(上锁缝端部u3的下端与扣眼切口u1的上端的距离)、及第2间隙数据(下锁缝端部u3的上端与扣眼切口u1的下端的距离)、平行部节距间隔数据(侧缝制部u2的2针间的纵方向距离)、锁缝端部节距间隔数据(锁缝端部u3的2针间的纵方向距离)、锁缝端部幅度右补偿数据(锁缝端部u3的右端与右侧缝制部u2的右端的错开长度)、锁缝端部幅度左补偿数据(锁缝端部u3的左端与左侧缝制部u2的左端的错开长度)、左平行部张力数据(左侧缝制部u2的缝制时的线张力)、右平行部张力数据(右侧缝制部u2的缝制时的线张力)、第1锁缝端部张力数据(上锁缝端部u3的缝制时的线张力)、第2锁缝端部张力数据(下锁缝端部u3的缝制时的线张力)、最高速度限制数据(缝纫机转速的最高限制速度)等的各个项。
另外,图11的数据序号17~23是具有本发明特征的数据项。以往的缝纫机在如图13(a)所示的那样从左侧缝制部的A点开始进行图12所示的扣眼锁缝的情况下,必须如图13(b)所示的那样结束于相同的A点。但本发明由于设有螺线管76、79、66,使剪断缝线后的面线剪断装置70和底线剪断装置50相对于送布和压脚抬起等的其他机构独立,所以没有必要像以前那样必须使缝制结束位置与缝制开始位置一致。因此,能够分别设定缝制开始位置和缝制结束位置。
即,对缝纫机1可进行数据序号No.19“缝制开始位置”,序号No.20“缝制结束位置”的设定。例如,可设定A点为“缝制开始位置”,设定图13(c)中的B点为“缝制结束位置”。这些数据是把形成缝制针脚方向的Y`方向(与送布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原点位置作为“0”,可在“0.00~5.00”mm的范围内以0.1mm的间隔进行设定。另外,这里的缝制开始位置及缝制结束位置全都位于基线上的左侧缝制部的内侧。
另外,由于以往的构成是剪线动作与抬起压脚的动作形成连动,所以在每次完成1个扣眼锁缝时不能抬起压脚。而且,由于送布部件与释放缝线相关连,所以在缝制开始时必须把送布装置(Y送布驱动装置)设置在机械原点位置。
然而,由于本发明中不存在这样的关连,所以能够一次地连续形成多个扣眼锁缝(连续缝制),也能够自由地设定相对压脚的缝制位置。
例如,只要使用能够围住相邻2个扣眼区域的非常长的压脚,则在缝制完1个扣眼后,不用抬起压脚便可以在下一个扣眼位置进行扣眼锁缝。
即,对缝纫机1能够设定数据序号No.17的“缝制个数”、序号No.18的“缝制间隔”和序号No.23的“缝制位置”。对于“缝制个数”能够在“1~5”个的范围内进行设定。例如,如图14所示,在使用在Y方向充分长的压脚15′,形成如图14(a)所示的2个扣眼B1、B2的情况下,设定为“2”。而在形成如图14(b)所示的1个扣眼B3的情况下,设定为“1”。
“缝制间隔”是在形成如图14(a)所示的多个扣眼的情况下,用于设定相邻2个扣眼的缝制针脚的原点之间的距离W,能够在“0~100mm”的范围内以1mm的间隔进行设定。
数据序号No.23的“缝制位置”是以Y送布驱动装置13的机械原点位置为基准,在最开始所形成的缝制针脚的原点位置(成为所述“缝制开始位置”的原点的位置),即,如果是图14(a),则设定为“01”,如果是图14(b)则可设定为“02”。对于这个值能够在“0~100mm”的范围内以1mm的间隔进行设定。通过这个设定,可设定在压脚15′框内的任何位置上的缝制。
由于通过数据序号No.23的“缝制位置”可自由设定在压脚内的缝制位置,所以能够在布料的折边附近进行状态良好的缝制。但如果是以往构成,假设使用长的压脚15′,由于形成扣眼锁缝的位置与送布的位置固定不变,所以当在形成如图15(a)所示的位于布料S的折边部S1附近的扣眼锁缝B4时,压脚15′形成浮起,在这个情况下则必须更换比压脚15′短的压脚。
然而,如果像本发明那样能够在压脚15′的框内自由设定缝制位置,则可如图15(b)所示的那样让开折边部S1地设定在压脚15′上的缝制位置,而不必更换压脚15′。
并且,由于在面线剪断装置70和底线剪断装置50中,使用由螺线管76、螺线管66构成的独立的动作装置进行面线、底线的释放,所以能够自由设定在缝制开始时的面线、底线的释放时间点。因此,对于图11的数据序号No.21的“面线释放时刻”、序号No.22的“底线释放时刻”可在从缝制开始针数的“1~20”的范围内进行设定。
并且,在所述ROM112中储存有图16所示的数据表t1。在这个数据表t1中,设定了分别对应上轴转速的面线、底线,释放时刻的补偿针数。例如,当转速为“400”时,无论是对面线还是底线的补偿针数为“0”,在这个情况下,在通过数据序号No.21“面线释放时刻”、序号No.22的“底线释放时刻”设定的时刻释放缝线。当转速为“3000”时,从通过数据序号No.21、序号No.22设定的值,对面线减去“3”针,对底线减去“2”针,以该被减去的量提前释放缝线。即,数据表t1用于在缝制速度高的情况下,调整设定值,使稍微提前地释放缝线。
在图11的图案序号中,序号No.“60”、“61”是将不同的图案连续缝制的“不同图案连续缝制”的图案。例如,当通过操作面板100选择了图案“60”时,取代数据项的设定,而是像作为一例不同图案扣眼锁缝数据的图17的数据表t2那样,进行各个工序的内容和其缝制位置的设定。对各个工序,设定1个缝制形状的图案序号,该工序按照所选择的图案序号的缝制数据进行缝制。“缝制位置”对于工序1是与所述数据序号No.23的“缝制位置”同样是距送布的原点位置的距离,对于其他的工序是与前一个工序的距离。
在图17中,例如在工序1中,为“1”,在工序2中,为“2”,这样地进行反复,直到工序5为止,对于缝制位置,对工序1设为“30”,其他设定为“70”。当进行了这样的设定后,形成交换地反复进行根据图案序号No.1和图案序号No.2的扣眼锁缝,并且各个锁缝的间距为70mm。
图18~图21是具有上述构成的锁扣眼缝纫机1在CPU111的控制下执行各种处理的流程图。
图18表示进行扣眼锁缝的概括流程。
图18的流程例如是从缝纫机1接通电源时开始。首先,在步骤S1中,操作者在操作面板100上进行设定处理。在步骤S2中,判断准备键101a是否被按动,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3,如果否,则返回步骤S1。
在步骤S3中,根据通过操作面板100设定的数据进行计算落针位置的处理,然后在步骤S4中,判断是否被按动了准备键101a。此时,如果按动了准备键101a,则再次返回步骤S1,可重新进行设定。如果在步骤S4准备键101a未被按动,则进入步骤S5,此时由操作者放置好缝制物。然后,在步骤S6中,判断是否接通了起动开关125。如果通过操作者的操作使起动开关125接通,则进入步骤S7,此时进行包括扣眼锁缝、扣眼开口和剪断缝线等的缝制处理。如果在步骤S6判断为未接通起动开关125,则返回步骤S4。
图19表示所述步骤S7的缝制处理的流程。首先,在步骤J1中,作为图11的数据序号No.17的“缝制个数”的初始值,计数为“M=1”,然后在步骤J2中,由Y送布脉冲电机20在Y方向上将布料送至通过数据序号No.23设定的“缝制位置”。并且,在步骤J3中,在Y方向上将布料送至通过数据序号No.19设定的“缝制开始位置”。
然后进入步骤J4,此时对缝纫机电机5等进行驱动,在所述步骤S3中求出的落针位置上落下机针9,形成锁缝针脚,同时驱动切布刀16形成规定长度(图11的数据序号No.1)的扣眼开口,并且如上所述的那样驱动面线剪断装置70和底线剪断装置50,进行剪线处理。
然后,在步骤J5中,判断所述步骤J1的M值是否等于数据序号No.17的“缝制个数”。如果等于缝制个数,则进入步骤J8,驱动压脚上升螺线管127,使压脚15上升,这个处理到此结束。
而当在步骤J5判断为M为还没达到缝制个数时,则在步骤J6中进行“M=M+1”的计数。然后在步骤J7中,按照在所述数据序号No.18设定的“缝制间隔”距离进行送布,在步骤J9中在Y方向上将布送至“缝制开始位置”,然后返回步骤J4,进行下一次的缝制。
图20是表示缝制开始时的面线、底线的释放处理的流程图。这个处理首先在步骤J10中,通过输入用于检测机针到达上顶点位置的针上位置传感器122输出的插入信号而开始执行。然后在步骤J11中,形成加“1”的计数。
然后,在步骤J12中,从TG发生器123取得当前的转速。然后,在步骤J13中,从通过图11的数据序号No.21设定的“面线释放时刻”的针数减去根据在步骤J12取得的转速在图16的数据表t1中求得的针数(针数补偿),求出释放面线时刻的针数。
步骤J14与步骤J13相同,从通过图11的数据序号No.22设定的“底线释放时刻”的针数减去根据在步骤J12取得的转速在图16的数据表t1中求得的针数(针数补偿),求出释放底线时刻的针数。
然后,在步骤J15中,判断当前缝制的针数是否超过在步骤J13求得的针数,如果判断为是,则进入步骤J16,驱动面线剪断装置70(螺线管76)解除对面线的夹持,进入步骤J17。
如果在步骤J15中判断为未达到在步骤J13求出的针数,则直接进入步骤J17。在步骤J17,判断当前缝制的针数是否超过在步骤J14求得的针数,如果判断为是,则进入步骤J18,这时驱动底线剪断装置50(螺线管66),解除对底线的夹持,结束这个处理。在步骤J17如果判断为未达到在步骤J14求得的针数,则直接结束这个处理。
图21是表示如图17的数据表t2那样设定的对不同图案进行连续缝制处理的流程图。这个处理通过操作起动开关125开始执行,首先在步骤J20中,将工序数从“N=1”开始计数。然后,在步骤J21中,第N个,在这里是将布料在Y方向上送至第1工序的缝制位置,在步骤J22中,是将布料在Y方向上送至“缝制开始位置”。
然后,进入步骤J23,进行第N个,在这里是进行第1个图案的缝制,在步骤J24中,在N上加1,进行新的N计数,并进入步骤J25。在步骤J25中,判断在数据表t2中是否设定了由步骤J24计数的第N工序,如果是,则返回步骤J21,对第N个工序的图案进行缝制。在步骤J25,如果判断为未设定第“N”个工序,则结束这个处理。
依照上述的锁扣眼缝纫机1,通过螺线管76使面线剪80释放面线,通过螺线管66使底线剪52释放底线。即面线、底线的释放是使用相互独立的驱动源,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与送布装置等的其他装置形成连动。因此,不受送布装置的限制。
从而构成了通过操作面板100可进行缝制开始位置(图11的数据序号No.19)及缝制结束位置(数据序号No.20)的设定,在CPU111的控制下,可形成缝制开始位置与缝制结束位置不同位置的针脚。
从而省去了像以往那样的无效缝制,以此可提高美观性和缝制质量,并可缩短缝制周期。
另外,通过这样使释放缝线的螺线管76、66与送布装置独立,能够进行在缝制前一边送布一边形成扣眼开口的先开口缝制。
如上所述,缝纫机1可充分适用于多样的针脚设计和缝制方法。
而且,由于通过分别用不同的面线、底线动作装置来释放缝线,并通过操作面板100能够分别对面线、底线进行面线释放时刻(数据序号No.21)、底线释放时刻(数据序号No.22)的设定,所以能够对应缝制条件,例如布料和缝线的种类以及锁缝扣眼的长度和宽度,以使线头自然整齐地隐藏在缝制针脚中的适当时刻释放缝线,可进一步提高缝制质量。
而且,由于根据图16所示的数据表t1,在缝制开始时转速越快越提前解除对缝线的夹持,所以考虑到了实际的缝制状况,可进一步提高缝制质量。
而且,由于通过操作面板100设定数据序号No.23的“缝制位置”,由此可设定压脚15(15′)上的缝制针脚的形成位置,根据压脚的大小和布料(被缝制物)的状态等可在压脚上改变缝制位置,所以即使在过去需要更换压脚的情况下,也能够只需改变缝制位置来获得良好的缝制状态,提高了操作性。
而且,由于能够进行连续缝制,可通过操作面板100在数据序号No.17中设定“2”以上的值,可使用像所述压脚15′那样的大的压脚,不用抬起压脚便可进行连续形成多个扣眼锁缝,所以可缩短缝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特别是如果按照在数据表t2(图7)所设定的不同图案连续缝制模式,可连续地形成不同图案的扣眼锁缝,可适用于多样性的设计。
另外,在实施例1中,是采用通过在缝制后操作操作柄87,以该机械动作的传动来剪断面线和底线,然后作为动作装置,对面线剪80的移动使用螺线管79,对面线、底线的释放动作使用螺线管76、66的结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即,也可以使用螺线管作为驱动源来驱动面线剪断装置、底线剪断装置的各种动作,也就是剪线动作、剪线后的移动和释放缝线等所有的动作,这时也可以用1个螺线管来驱动2个以上的动作。
而且,在不同图案连续缝制的情况下,扣眼锁缝也可以包括不同缝制图案,例如包括刺绣图案那样的缝制图案的连续缝制。
实施例2图22~图2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这个实施例2的缝纫机,其主要结构与实施例1的缝纫机基本相同,只是面线剪断装置及底线剪断装置不同,因此,下面对这个不同点进行说明。
作为本发明的面线剪断装置、底线剪断装置的动作装置不限于所述的螺线管,只要是能够进行电动控制的装置便可,例如也可以像下面的面线剪断装置200和底线剪断装置230那样使用脉冲电机。在图22~图25中,对于与所述实施例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
如图22及图23所示,面线剪断装置200具有面线剪80和以脉冲电机201作为驱动源使面线剪80进行开闭的同时使面线剪80移动的面线剪驱动机构202。
面线剪驱动机构202具有脉冲电机201、杠杆臂77、凸缘机构204、面线剪断基台205、凸缘部件207、210、凸缘锁208、211和拉伸弹簧209、212。
在横臂部4上设有基台203,在基台203上安装有面线剪驱动机构202。脉冲电机201的驱动轴201a从基台203向右方突出,并相对基台203转动自如。
在基台203的下部后端部上,设置转动自如的转动基座206。与基台203大致平行设置的面线剪断基台205的后端部与转动基座206连接,形成相对转动基座206沿前后方向滑动自如。
另外,在基台203的左面固定有凸缘部件207。在凸缘部件207的前端部上形成凸缘面207a。
并且,在基台203的左面,可转动地连接着钩形状的凸缘锁208的一端部。在凸缘锁208上连接着拉伸弹簧209的一端部,拉伸弹簧209的另一端部与基台203连接。拉伸弹簧209把凸缘锁208拉向从右侧(图23中)看的反时针方向。在凸缘锁208的下端部形成凸缘面208a。
另一方面,在面线剪断基台205的右面上固定有形成凸缘面210a的凸缘部件210。而且,随着面线剪断基台205的前后移动凸缘面210a相对凸缘面207a形成接触或分离。
而且,在面线剪断基台205的左面上,固定有凸缘锁211,形成该上端部上的凸缘面211a从面线剪断基台205向上方突出。
在该凸缘面211a与凸缘锁208的凸缘面208a相接触的状态下,当凸缘锁211向左方移动时,凸缘锁208抵抗拉伸弹簧209的弹簧力,以其后端部为中心向上方转动。而且,最终凸缘面208a与凸缘面211a的接触形成错开,形成凸缘锁211的右面与凸缘锁208的左面接触的状态。
另外,在面线剪断基台205的中间部,连接有向右侧拉面线剪断基台205的拉伸弹簧212。由该拉伸弹簧212,把面线剪断基台205拉向以转动基座206为中心向右侧转动的方向。然而,当凸缘锁211的右面与凸缘锁208的左面形成接触时,限制面线剪断基台205向右侧的转动。
而且,与实施例1相同的杠杆臂77,被以其中间部为轴心转动自如地安装在面线剪断基台205的右面上。杠杆臂77由拉伸弹簧78拉向后方。
在面线剪断基台205的前端部,设有面线剪80。并且在面线剪断基台205的前端部设有封闭板25。
另外,在脉冲电机201的驱动轴201a上连接有凸轮机构204。凸轮机构204由安装在驱动轴201a上的驱动凸轮213、安装在驱动凸轮213上的前后凸轮杆214及剪刀凸轮杆215构成。
驱动凸轮213是设置在基台203右侧的呈大致圆盘状的部件,该中央部被固定在所述驱动轴201上,可与驱动轴201a一同转动。在驱动凸轮213上形成有第1凸轮孔213b和第2凸轮孔213c。在驱动凸轮213上形成向外侧伸出的检测部213a,由传感器218对这个检测部213a的边缘部213d进行检测。通过传感器218对这个边缘部213d的检测,来检测出驱动凸轮213的转动角度的初始状态。
转动自如地把前后凸轮杆214的中间部连接在基台203上。在前后凸轮杆214的上部设置有可滑动自如地嵌入第2凸轮孔213c内的凸轮随动轴214a,并在下部设置销轴216。销轴216滑动自如地嵌入形成在面线剪断基台205上的细长贯通孔205a内。转动自如地把剪刀凸轮杆215的中间部连接在基台203上。剪刀凸轮杆215的上部设有可滑动自如地嵌入第1凸轮孔213b内的凸轮随动轴215a,在剪刀凸轮杆215的下部设有靠近杠杆臂77另一端部的销轴217。
另外,虽然未在图22中所表示的,准确地说,第一凸轮孔213b和第二凸轮孔213c分别是由多个连续的与驱动凸轮213的中心保持一定距离的圆弧凸轮槽和逐渐改变距离的圆弧凸轮槽所构成。因此,通过被脉冲电机201驱动的驱动凸轮213向规定的方向转动,使嵌入第一凸轮孔213b和第二凸轮孔213c的凸轮随动轴215a、214a相对驱动凸轮213的中心或是保持一定的距离,或是远离,或是接近。在这个或远离或接近时,通过凸轮随动轴215A、214a,使剪刀凸轮杆215、前后凸轮杆214向规定的方向转动。
而且,由前后凸轮杆214的转动,并通过销轴216使面线剪断基台205前后移动。另外,由剪刀凸轮杆215的转动,并通过销轴217使杠杆臂77转动。
下面,对底线剪断装置230进行说明。如图24及图25所示,底线剪断装置230与实施例1的底线剪断装置50的构造基本相同,具有底线剪52、底线用闭合装置240、底线用释放装置245以及驱动装置233。
驱动装置233具有脉冲电机231、第二驱动凸轮234、L字型第1连接柄235及L字型第2连接柄236。
脉冲电机231由固定在机座部2内部的基台232(在图24中未图示)的下面所固定。脉冲电机231的驱动轴231a从基台232向上方突出,相对基台232转动自如。
第二驱动凸轮234被设置在基台232的上方。第二驱动凸轮234是大致呈圆盘状的部件,其中央部(转动中心)固定在驱动轴231a上,随驱动轴231a一同转动。在第二驱动凸轮234的外周部形成检测部234a,由传感器237来检测该检测部234a的边缘部234d。通过由传感器237对这个边缘部234d进行检测,来检测出第二驱动凸轮234的转动角度的初始状态。
在第二驱动凸轮234上形成有第一凸轮孔234b和第二凸轮孔234c。
L字型的第一连接柄235,其弯曲部可绕上下方向的轴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机座部上。在第一连接柄235的一端部上,设有可滑动自如地嵌入第一凸轮孔234b内的凸轮随动轴235a。其另一端部与底线闭合装置240的连接部件241的后端部形成转动自如的连接。连接部件241的前端部与底线剪断连接臂242的一端部构成转动自如的连接。
L字型的第二连接柄236,其弯曲部可绕上下方向的轴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机座部上。在第二连接柄236的一端部上设有可滑动自如地嵌入第二凸轮孔234c内的凸轮随动轴236a。其另一端部与底线用释放装置245的连接部件67的后端部构成转动自如的连接。
第二驱动凸轮234的第一凸轮孔234b和第二凸轮孔234c分别是如图25所示的,由多个连续的与驱动凸轮234的中心保持一定距离的凸轮槽和逐渐改变距离的圆弧凸轮槽所构成。因此,通过由脉冲电机231驱动的驱动凸轮234向规定的方向转动,使嵌入第一凸轮孔234b和第二凸轮孔234c的凸轮随动轴235a、236a相对第二驱动凸轮234的中心或是保持一定的距离,或是远离,或是接近。在这个或远离或接近时,通过凸轮随动轴235a、236a,使L字型的第一连接柄235、L字型的第二连接柄236向规定的方向转动。
而且,通过第一连接柄235的转动,使底线剪52闭合,通过第二连接柄236的转动,使底线剪52张开。
下面,对面线剪断装置200、底线剪断装置23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缝纫机的缝制过程中,面线剪断装置200的初始状态如下所述。
1.由传感器218检测出边缘部213,脉冲电机201及驱动凸轮213位于初始状态的转动位置。凸轮随动轴214a、凸轮随动轴215a分别位于第二凸轮孔213c,第一凸轮孔213b的大致中心部。
2.杠杆臂77在拉伸弹簧78的作用下位于后方。而且,面线剪80在规定的待机位置呈张开的状态。
3.凸缘锁211的右面与凸缘锁208的左面形成接触的状态。由此,由拉伸弹簧212限制住面线剪断基台205向右方向的转动。
4.凸缘部件210的凸缘面210a与凸缘部件207的凸缘面207a未形成接触。
另外,底线剪断装置230的初始状态如下。
1.传感器237检测出边缘部234d,脉冲电机231及第二驱动凸轮234位于初始状态的转动位置。
2.凸轮随动轴235a、凸轮随动轴236a分别位于第一凸轮孔234b、第二凸轮孔234c的大致中心部(图24中的S点、R点)。
3.上切刀56的延伸部56b与针板台51的边缘部51b未形成接触,底线剪52位于规定的待机位置并呈张开的状态。
于是,在缝制结束后当脉冲电机201进行正向转动时,驱动凸轮213进行反时针(图23中的箭头k方向)转动,虽然凸轮随动轴215a沿着第一凸轮孔213b滑动,但这时的凸轮随动轴215a与驱动凸轮213中心的距离保持一定,所以剪刀凸轮杆215不转动。
另一方面,驱动凸轮213的转动使凸轮随动轴214a沿着第二凸轮孔213c滑动。这时沿着第二凸轮孔213c的形状,驱动凸轮213的中心与凸轮随动轴214a的距离加大。从而使凸轮随动轴214a向后方移动,使前后凸轮杆214进行顺时针(图23中的箭头h)转动。
这样,使销轴216向前方转动,使面线剪断基台205向前方移动。当凸缘锁211与面线剪断基台205一同向前方移动时,凸缘锁211的右面与凸缘锁208的左面的接触状态被解除,凸缘面207a与凸缘面210a之间的距离也加大。当凸缘锁211的右面与凸缘锁208的左面的接触状态被解除后,在拉伸弹簧212的作用下,面线剪断基台205的前端部以转动基座206为中心向右方转动。通过面线剪断基台205的向右方的转动,凸缘接触部86a与闭合板25形成接触。于是,与实施例1相同,面线剪80闭合。通过面线剪80的闭合剪断面线,同时夹持住被剪断的面线。
虽然在剪断面线后驱动凸轮213继续进行反时针转动,但凸轮随动轴214a与驱动凸轮213中心的距离保持一定。从而使前后凸轮杆214停止转动,同时也使面线剪断基台205停止向前方移动。
然后,脉冲电机201进行逆旋转,当脉冲电机201的驱动轴201a返回到初始状态时停止旋转。通过这个逆旋转,使驱动凸轮213进行顺时针方向(图23中的箭头j方向)的转动,此时通过凸轮随动轴215a不能使剪刀凸轮杆215转动,但通过凸轮随动轴214a可使前后凸轮杆214进行反时针方向转动,使面线剪断基台205向后方移动。
当凸缘部件210与面线剪断基台205一同向后方移动时,凸缘面210a与凸缘面207a形成接触。当凸缘部件210与面线剪断基台205一同进一步向后方移动时,通过凸缘部件210与凸缘部件207的接触,使面线剪断基台205的前端部抵抗拉伸弹簧212的弹簧力向左方向转动。
另外,在缝制结束后,当底线剪断装置230的脉冲电机231进行正向旋转时,第二驱动凸轮234进行顺时针方向(图24中的n方向)转动。这样,虽然凸轮随动轴236a沿着第二凸轮孔234c滑动,但由于凸轮随动轴236a与第二驱动凸轮234中心的距离保持一定,所以第二连接柄236不转动。另一方面,凸轮随动轴235a沿着第一凸轮孔234b滑动,沿着第一凸轮孔234b的形状,形成第二驱动凸轮234的中心与凸轮随动轴235a的距离变小。从而,使凸轮随动轴235a向右方移动,使第一连接柄235向仰视图(图24的状态)的反时针方向转动。
随着第一连接柄235的转动,与底线倒线杆63向反时针方向转动的同时,下切刀57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底线倒线杆63一边转动,一边把底线倒出到下切刀57的一侧。另一方面,通过下切刀57的转动,使底线剪52闭合,剪断被倒出的底线,并将其夹持。
在剪断底线后,虽然第二驱动凸轮234继续进行顺时针方向转动,但此时的凸轮随动轴235a与第二驱动凸轮234的转动中心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第一连接柄235不转动,因此,底线剪52也不转动,在闭合的状态下位于剪断位置。
之后,脉冲电机231进行逆旋转,当脉冲电机231的驱动轴231a返回到初始状态后停止转动。当脉冲电机231进行逆旋转动,第二驱动凸轮234向反时针方向的转动,虽然通过凸轮随动轴236a不能使第二连接柄236转动,但通过凸轮随动轴235a能够使第一连接柄235顺时针转动。随着第一连接柄235的转动使底线剪52在闭合的状态下返回到初始位置。
之后,当操作者进行了起动开关的操作后,缝纫机开始进行下一周期的缝制。在缝制开始时,脉冲电机201进行逆旋转,驱动凸轮213进行顺时针方向(图23中的J方向)转动。
由于在这个转动时,凸轮随动轴214a与驱动凸轮213的转动中心的距离保持一定,所以前后凸轮杆214不转动,面线剪断基台205也不移动。而凸轮随动轴215a与驱动凸轮213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变小。从而使凸轮随动轴215a向后方移动。这样,使剪刀凸轮杆215向图23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使销轴217向前方移动。因此,销轴217把杠杆臂77的另一端部推向前方,杠杆臂77抵抗拉伸弹簧78的弹簧力向反时针方向(图23中的箭头方向)转动。通过杠杆臂77的转动,张开剪刀凸缘部77a推动凸缘接触部86a,使面线剪80张开,释放面线。
释放面线后,虽然驱动凸轮213继续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但由于凸轮随动轴215a与驱动凸轮213的转动中心的距离为一定,所以,剪刀凸轮杆215不转动,剪刀凸轮杆215以把杠杆臂77推向前方的状态停止。
同时,凸轮随动轴214a也沿着第二凸轮孔213c滑动,但此时,驱动凸轮213的转动中心与凸轮随动轴214a的距离变小。因此,前后凸轮杆214向反时针方向转动,销轴216向后方转动。因此,凸缘部件210与面线剪断基台205一同向后方移动,与凸缘部件207形成接触。从而,使面线剪断基台205抵抗拉伸弹簧212的弹簧力向左方转动。
当面线剪断基台205向左方转动时,凸缘锁211的凸缘面211a与凸缘锁208的凸缘面208a接触。当面线剪断基台205继续向左方转动时,凸缘面211a推动凸缘面208a,使凸缘锁208以其后端部为中心向上方转动。最终使凸缘锁211移动到凸缘锁208的左方,解除凸缘面211a与凸缘面208a的接触。之后,凸缘锁208在拉伸弹簧209的弹簧力作用下,以其后端部为中心向下方转动。
在这个面线剪断基台205向左方转动时,凸缘锁208的左面与凸缘锁211的右面接触。在这个状态下,即使电机201停止逆旋转,也可形成限制面线剪断基台205向右方的转动。在这里,面线剪断基台205的左右位置与初始状态相同。如上所述,使面线剪80在张开的状态下返回到待机位置,形成初始状态。
然后,当脉冲电机201进行正向旋转时,驱动凸轮213向反时针方向转动。此时,通过凸轮随动轴215a不能使剪刀凸轮杆215转动。所以,剪刀凸轮杆215停止把杠杆臂77推向前方的状态。
另外,通过凸轮随动轴214a能够使前后凸轮杆214顺时针转动,并使销轴216向前方转动。因此,凸缘部件210与面线剪断基台205一同向前方移动,最终使面线剪断基台205的前后位置移动到与初始状态相同的位置。
虽然驱动凸轮213向反时针方向转动,但由于凸轮随动轴214a与驱动凸轮213的转动中心的距离保持一定,所以,前后凸轮杆214不转动。从而,使面线剪断基台205保持初始状态而不移动,面线剪80也停留在待机位置不移动。
另一方面,通过凸轮随动轴215a使剪刀凸轮杆215进行反时针方向转动,使销轴217向后方转动。从而使杠杆臂77在拉伸弹簧78的弹簧力作用下顺时针转动,使张开剪刀凸缘部77a与凸缘接触部86a分离。
然后,当控制装置使脉冲电机231进行逆旋转时,使第二驱动凸轮234向反时针方向(图24中的m方向)转动。
当进行这个转动时,由于凸轮随动轴235a与第二驱动凸轮234的转动中心的距离保持一定,所以第一连接柄235不转动,底线剪52也不移动。
另一方面,第二驱动凸轮234的转动中心与凸轮随动轴236a的距离变小,所以,第二连接柄236向仰视图的顺时针方向转动。随着第二连接柄236的转动,动作短臂68向仰视图的反时针方向转动。这样使动作短臂68前端部的延伸销68a推动销轴56a。从而使上切刀56转动,并使闭合状态的底线剪52张开,同时释放底线。
当第二驱动凸轮234向反时针方向转动时,由于此时的凸轮随动轴236a与第二驱动凸轮234的转动中心的距离保持一定,所以第二连接柄236不转动。从而使底线剪52维持张开的状态。
然后,当脉冲电机231进行正向旋转时,第二驱动凸轮234向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这个转动,并不能通过凸轮随动轴235a使第一连接柄235转动,底线剪52也不移动。而通过凸轮随动轴236a使第二连接柄236向仰视图的反时针方向转动。随着第二连接柄236的转动,动作短臂68向仰视图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解除动作短臂68的延伸销68a与销轴56a的接触。如上所述,使底线剪断装置230返回初始状态。
依照上面的实施例2,在面线剪断装置200上设置脉冲电机201,在底线剪断装置230上设置脉冲电机231,用1台电机来进行缝线的剪断、夹持及释放,构成对这些动作的驱动独立于对送布等其他机构的驱动。从而,可实现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另外,作为动作装置,虽然出示了电机、螺线管,除此以外,也可以使用动作缸筒等,而且也可以对面线用和底线用分别设置,也可以构成对双方的释放使用1个动作装置。
作为本发明具有代表性的效果,例如由于具有分别进行面线剪的面线释放和底线剪的底线释放的动作装置,所以分别使用了独立的驱动源进行面线、底线的释放,而不像以往那样与送布机构等其他机构形成连动。因此,可通过输入装置进行缝制开始位置及缝制结束位置的设定,并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可形成缝制开始位置与缝制结束位置不同的针脚。
因此,可省去无效的缝制,由此可改善美观性并提高缝制质量,缩短缝制周期。
而且,由于这样使缝线释放的驱动源独立于送布机构,所以能够进行在缝制之前一边送布,一边形成扣眼开口的先切口的缝制。
综上所述,依照本发明的构成,可充分适用于多样的设计和缝制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锁扣眼缝纫机,包括穿过面线并通过主轴的旋转相对于被缝制物进行上下运动的机针,和位于被缝制物的下方并提供底线的旋梭,和压住被缝制物的压脚装置,和为了在扣眼开口的周围形成锁缝针脚而使机针和压脚装置进行相对移动的移动装置,和具有剪断面线并夹持剪断后面线的面线剪的面线剪断装置,和具有剪断底线并夹持剪断后底线的底线剪的底线剪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分别进行由面线剪解除对面线夹持以及由底线剪解除对底线夹持的动作装置,和输入作为扣眼锁缝数据的扣眼锁缝形状和缝制开始位置及缝制结束位置的输入装置,和保存通过输入装置输入的扣眼锁缝数据的存储装置,和从存储装置中读出存入的扣眼锁缝数据并通过移动装置使机针和压脚装置进行相对的移动且在进行了从缝制开始位置到缝制结束位置的缝制之后,控制面线剪断装置和底线剪断装置的动作,使其分别进行面线及底线的剪断、夹持及释放动作的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能够通过输入装置分别设定由面线剪及底线剪对面、底线的释放时间点;控制装置根据所设定的时间点驱动动作装置,使其在缝制开始后立即分别释放面线及底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主轴转速的检测装置;控制装置对应由检测装置检测出的主轴转速合理地改变和控制通过输入装置所设定的释放时间点,并释放面线及底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压脚装置,具有为了围住形成在被缝制物上的扣眼锁缝部位而压住被缝制物的压脚;通过输入装置能够设定相对压脚的扣眼锁缝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压脚装置,具有为了围住包括形成在被缝制物上的扣眼锁缝的多个缝制部位而压住被缝制物的压脚;通过输入装置能够设定多个缝制部位,并且能够设定有关多个缝制部位的各个缝制位置的数据;控制装置,在不提升压脚并通过移动装置使机针和压脚进行相对移动的同时,进行在多个缝制部位上的连续缝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扣眼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能够通过输入装置设定包括多个不同扣眼锁缝的图案数据的不同种类图案的扣眼锁缝数据;根据不同种类图案的扣眼锁缝数据,连续形成多种类的扣眼锁缝。
全文摘要
一种锁扣眼缝纫机,包括:具有剪断并夹持面线的面线剪的面线剪断装置,和剪断并夹持底线的底线剪的底线剪断装置,和解除对面线和底线夹持的螺线管,和对扣眼锁缝的形状、缝制开始位置及缝制结束位置进行设定输入的操作面板,和保存通过操作面板输入的数据的RAM,和读出该数据并通过Y送布驱动装置及摆针机构使机针和压脚进行相对移动,并在进行了从缝制开始位置到缝制结束位置的缝制之后,控制面线剪断装置和底线剪断装置使其进行面线及底线的剪断、夹持及释放动作的CPU。这种锁扣眼缝纫机,使剪线装置的驱动源独立于其他机构并能够满足多样的缝制方法和设计要求。
文档编号D05B65/00GK1372029SQ02105278
公开日2002年10月2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3日
发明者石井一明, 春日俊明, 绪方孝宏 申请人:重机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