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横机进行的针织品的领部针织方法及其针织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198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由横机进行的针织品的领部针织方法及其针织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横机针织的针织品的领部的针织方法及由这样的针织方法针织的针织品。
背景技术
在用横机针织汗衫和毛衣等的针织品时,将身部和两袖筒状地针织到腋下,从腋下到肩连接身部和两袖而做成一个筒状体来进行针织,同时,将两袖的线圈移动到身部侧而与身部的线圈重叠,从而使筒状体的口径渐渐变小,可以简化或省略针织工序后的缝制。对于这样的针织技术(以下称为无缝针织)本申请申请人提出了包含日本特开平2-91254、日本特开平2-229248、日本特开平4-209855及日本特开平4-153346等的许多技术方案。
图9是表示由无缝针织进行的现有的构成毛衣的身部与袖的纸样(线圈排列)的图,上边是成为在穿毛衣时呈现在后侧的后侧部分的后身片102b和两袖的后部104b、114b,下面是在穿用时呈现在前侧的前侧部分,表示前身片102a和两袖的前部104a、114a。在表示后述的右前身片115a和右袖114等的各部位时使用的左·右是以穿着毛衣时的穿用者为基准来表示的。
毛衣在腋下部其前身片102a的各点A、a与前袖部104a、114a的各点P、p接合,后身片102b的各点H、h与后袖部104b、114b的各点S、s接合。前身片102a的线A-F-B与袖104a的线P-Q接合,前身片102a的线a-f-b与袖114a的线p-q接合。同样,后身片102b的线H-i与袖104b的线S-T接合,后身片102b的线h-i与袖114b的线s-t接合。线C-D-E-e-d-c是切缺为圆弧状的前领口110a,与此相对,在后身片102b的J-j间具有同样的纵行数量(针织宽度)的后领口110b。前领口110a在开始形成领口的E、e以后分支为右前身片115a和左前身片105a并一直针织到肩。这时,通过反复进行顺序地从针织脱下领口周缘的线圈使其成为不作用状态的线圈折回针织,在前领口110a处形成圆弧状的缺口部。
形成在该前领口110a的圆弧状的缺口被称为前降低(前下ガリ),后身102b有时也同样的形成后降低。前降低下降是线圈折回针织的次数越多形成的越大。在肩部由包缝处理接合前身片102a的线B-C和后身片102b的线I-J。同样,接合前身片102a的线b-c和后身片102b的线i-j。而且,通过与在先形成的领口连续地针织领108a、108b而完成毛衣100的针织。
但是,在上述那样地针织成的针织品中,形成为圆弧状的缺口的前领口110a纵行数量与前降低下降的量没有关系地同后领口110b的纵行数相同。因此,前领108a的针织幅度由于比前领口110a的周长短,由领108支撑住而使特意形成的前面下降向上浮起,从而不能获得所希望那样的前降低下降。而且,由于领的宽度不能充分地获得,在穿用时,头难以通过领口110。因此,若以领口110a、110b的各C-c间、J-j间的纵行数量变多地变更领口110的设计,则可以将头容易地穿过领口110,但是,存在成为以纵行数量增加的量向肩头方向大地张开的领口110,在流行性上出现了问题。
本申请的申请人在日本特开平4-21448号公报中在先提出了用横机增加前身片的领口的纵行数量的同时形成充分的前降低下降的针织方法。它是对作为针织品的一个零件被针织的前身片的针织方法,在前身片的开始形成领口的部位以后,分支为前右身片和前左身片地进行针织,在其针织的过程中在沿领口周缘进行增加线圈的同时,一边反复进行使各左右的前身片的线圈移动到外侧的针织一边将前身片针织到肩部。通过这样地形成领口,领口的纵行数量被增加,其结果,与此接续地被针织的领成为领宽度宽的领,由于领进行不支撑,而形成的前降低下降。如果将这样针织的前身片与其它的零件缝制在一起制造毛衣,则其流行性高,在穿用时容易使头穿过领口,成为穿着舒适性好的针织品。
但是,在无缝针织领的领宽大并在领口上带有前降低下降的针织品时,例如在针织汗衫时,不仅前身片而且还要一边考虑同与此相对地并行地且一体地被针织的后身片关系一边进行针织,难以使用前降低的日本特开平4-21448号公报记载的针织方法。在是毛衣或开衿衫时,由于在身片的两侧配置袖来进行针织,需要考虑这些零件彼此间的左右、前后的配置、在前身片上形成领口且一边将其移动到外侧一边如何与其他的零件针织成一体的事情,变得更加困难。另外,在上述公报中所记载的针织方法中,由于一边线圈折回针织右前身片和左前身片一边进一步移圈使其移动到外侧,针织物的退出差,在线圈折回针织的次数上有限制,有时不能获得充分的前降低下降。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横机由比较简单的方法在被无缝针织的毛衣等的针织品的领口上形成充分的下降的、具有流行性高的领的针织品的方法、以及形成有这样的领的针织品。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针织品的针织方法中,它使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任何一方或双方的针床可以左右位移的、在前后针床间可以进行线圈的交接的横机,使前身片附属于第一针床上,使后身片附属在第二针床上,将作为前身片和后身片在针织幅度的两端被连接的筒状体被针织的针织品从下摆朝向肩方向针织,在其之间在前身片的开始形成领口部位以后使前身片向领口的右侧和左侧分支来进行针织,同时规定次数反复进行从针织依次摘下领口周缘的线圈而成为无作用状态的线圈折回针织,形成圆弧状的缺口部的同时将前身片和后身片针织到肩,然后,在肩部接合前身片和后身片,与上述形成的领口接续地形成领,其特征在于,该领的针织方法具有以下的步骤a)在形成前身片的领口时导入可以形成充分的前降低下降的数量的纵行来针织前身片的领口的步骤;
b)在形成了上述领口后,以与前领口相对地大致相同的数量的纵行留在后身片的领口上的方式在肩部使前身片和后身片接合的步骤;c)通过移圈将后领口的线圈与相邻的相同后领口的线圈重叠来使后领口的纵行数量减少的步骤;d)使在上述步骤c的针织期间将前领口两侧端的至少一个线圈送入结合纵行数量减少了的后领口的针床侧使在前后针床间结合的领口的纵行数量之差不变大的步骤;e)与由上述步骤a)~d)形成的领口接续地针织领的步骤。
最好是,使上述后领口的纵行数量减少的针织首先处理领口的左右一方侧,接着处理另一方侧地来进行,在该领口的一方侧减少后领口的纵行数时,在另一方侧前领口的侧端的线圈暂时送向结合后领口的针床,在另一方侧,由位移防止前领口和后领口的侧端的线圈大地分离而加上负荷的针织。
另外,从下摆朝向肩方向针织成为前身片和后身片在针织幅度的两端被连接的筒状体,前身片具有在开始形成领口部位以后分支地被针织的左右前身片、同时,前领口由线圈折回针织被针织成圆弧状的缺口部,在肩部前身片和后身片被接合,与形成在前身片上的前领口和形成在后身片上的后领口接续地筒状地连续针织领,在用横机以上述的针织方法针织成的无缝针织品中,与上述前领口相对地以与前领口大致相同的数量的纵行形成后身片的后领口,该后领口其相邻的线圈由移圈而相互重叠,减少了纵行数量。
在上述那样的本发明的针织方法中,在形成前身片的领口时,通过导入可以形成充分的前下降的数量的纵行来针织前身片的领口,与此相对地大致相同数量的纵行形成后身片的领口。该后领口的纵行的数量是实际上超过了所必需的纵行数量,然后,通过重叠后领口的相邻的线圈间来使纵行数量减少,使领口的口径缩小。与此同时,相对于后领口,将前领口的线圈从侧端的线圈顺序地送入结合后领口的针床,使在前后针床间结合的领口的纵行数量之差不变大。通过这样地使后领口的纵行数量减少后继续针织领,与前领口接续地被针织的前领不会由于后领的领宽变小而进行支撑,成为带有前下降的领部,流行性高,在穿衣时容易地将头穿入领口,可以无缝地针织穿着舒适的针织品。
使后领口的纵行数减少的针织是以首先处理领口的左右一方侧、接着处理另一方侧的方式进行,在该领口的一方侧减少后领口的纵行数时,在另一方侧若使前领口的侧端的线圈暂时地送入接合后领口的针床,则在想很多地使后领口的纵行数减少时,也可以由位移防止在它方侧前领口和后领口的侧端的线圈大地间离而产生断线的现象。使该领口的纵行数减少的针织由于作为前身片和后身片在肩部分被接合后的另外的工序进行,因此,可以不用把一边考虑身片和袖等的各零件彼此在针床上的左右前后的位置、而且一边在前身片上形成领口的同时如何将这些零件针织成一体的事情放在心上。可以在完全不用考虑针织品是汗衫、还是毛衣,或者是插袖或上袖等的样式的情况下,可以比较简单地制作针织程序。另外,例如即使在具有许多以前做成的针织程序时由于也可以将上述的针织追加到已有的程序中,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修正。
另外,在本发明的针织品中,与前领口相对地以与前领口大致相同数量的纵行形成后领口,使该后领口的相邻的线圈相互重叠来使纵行数量减少,然后,与其接续地连续针织领口,因此,与前领口接续地针织的前领不会由于后领领宽变小而进行支撑,形成足够的前降低下降,成为流行性高的具有领的针织品。


图1是表示作为针织品的圆领毛衣的图,图2是表示在横机上针织构成上述毛衣的各零件的状态的图,图3是概略地表示毛衣的各阶段中的针织的图,图4是表示使后领口的纵行数减少的针织的步骤S1~3的图,图5是表示使后领口的纵行数量减少的针织的步骤4~7的图,图6是表示使后领口的纵行的数量减少的针织的步骤8~11的图,图7是表示使后领口的纵行的数量减少的针织的步骤12~15的图,图8是表示使后领口的纵行的数量减少的针织的步骤16~17的图,图9是表示在现有技术的例子中在横机上针织构成毛衣的各零件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与附图一起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未图示,对使用所谓的四片针床式横机进行针织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四片针床式横机中,夹着齿口前后相对地设置针床,在该针床的上面上分别列设许多织针,在各针床的上位设置前后一对的针床。横机的前后针床可以向左右位移,在前后针床间可以移圈。在四片针床式横机中,用例如前下针床(以下称为FD)和后上针床(以下称为BU)的针针织构成针织品的针织物的前侧部分,用后下针床(以下称为BD)和前上针床(以下称为FU)的针针织后侧部分。这时,在针织针织物的前侧部分时,使针织物的后侧部分附属(结合)于后下针床,相反在针织针织物的后侧部分时使针织物的前侧部分附属于前下针床,通过如此地进行针织来无缝地针织针织品。
图1表示由本实施例针织的作为针织品的毛衣1。毛衣1是上袖式,领口是U字状(圆弧状)的圆领。图2是表示构成毛衣1的身片与袖的纸样(线圈排列)的图,上边是在穿毛衣时呈现在后侧的成为后侧部分的后身片2b和两袖的后部4b、14b,下面是在穿用时呈现在前侧的作为前侧部分的前身片2a和两袖的前部4a、14a。图3表示毛衣1的各阶段的针织的概略情况,以L作为起点向箭头方向进行针织。毛衣的设计,为了便于说明而采用平织的素织,但也可以是提花或罗纹等的组织花纹。
毛衣1a在腋下部其前身片2a的各点A、a与前袖部4a、14a各点P、p结合,后身片2b各点H、h与后袖部4b、14b的各点S、s结合。前身片2a的线A-F-B与袖4a的线P-Q结合,前身片2a的线a-f-b与袖14a线p-q结合。同样,后身片2b的线H-I与袖4b的线S-T结合,后身片2b的线h-i与袖14b的线s-t结合。前身片2a到形成领口10a的点F、f以后成为与后身片2b不同的形状,分支为右前身片15a与左前身片5a地进行针织。线C-D-E-e-d-c是前领口10a,在该C-c之间为了形成前降低下降而具有足够的纵行数。因此,预先将肩宽取得较宽,对B-C、b-c、I-J、i-j的尺寸不产生影响。在后身片的J-j之间具有与C-c之间大致相同的数量的纵行,但是,在针织后领部8b前进行后述的纵行减少,形成比前领部8a宽度小的后领部8b。
如图3的步骤L所示,用分别准备用于身片2、袖4a、14a的供线口(未图示)开始筒状的下摆罗纹6、7、17的针织。然后,直到达到腋下部将身片2与袖4、14分别针织成筒状针织物。从步骤M到步骤N,将前身片2a后身片2b、左袖4、右袖14针织成一个筒体,由此结合身片2与左右袖4、14。从步骤N起,在步骤M-N的针织的基础上,将前身片2a分支为左前身片5a和右前身片15a进行针织、同时在线A-F-B和线P-Q、线a-f-b与线p-q处结合身片与袖一直针织到肩。在该期间,在左右的前身片5a、15a中反复进行将沿前领口10a的线C-D-E-e-d-b的周缘的线圈依次地置于不作用状态的线圈折回针织而形成圆弧状的缺口。在到肩的针织结束了时,在左右的前身片之间为了形成前降低下降而形成充分纵行。接着在肩部结合前身片2a的线B-C与后身片2b的线I-J,结合前身片2a的线b-c与后身片2b的线i-j,由公知的防脱措施进行包缝处理。在肩部的包缝结束了的时刻,在前身片2a的C-c间前身片10a的线圈结合在前针床的针上,在后身片2b的J-j之间后身片10b的线圈结合在后针床的针上。
在前领口10a上为了形成前降低下降而具有充分的纵行数,在后领口10b上存在与其大致相同数量的纵行。在后身片2b上由于没有形成领口的下降,当在该状态下继续对结合这些领口的针进行供线来进行领8的针织时,形成不紧的肥大的领子。在此处应该注意的点是,在开始针织领8前,使后领口10b的纵行数减少,并且在该纵行数减少了后插入对后领口10b送入前领口10a的侧端的线圈的针织。
在图4~图8中表示使后领口10b的纵行减少的针织步骤。步骤S表示肩部的包缝处理结束了时的各针床中的线圈的结合状态,前领口10a的线圈结合在下针床的针c~E上,后领口10b的线圈结合在后下针床的针c~E。在图中,前领口10a的线圈由黑圆点表示,后领口10b的线圈由白圆点表示。图中所示的针数等为了便于说明比实际的少。在本实施例中,使后领口10b的纵行数减少的针织首先从右侧的处理进行,接着进行左侧的处理。该纵行数的减少通过使后领口10b内的相邻的线圈相互重叠来进行,在左右中,从后领口10b分别减少4纵行、共计8纵行。由于纵行数量的减少,在结合前领口10a的FD与结合后领口10b的BD之间产生纵行数差,为了不使该差变大而在使该纵行数减少的针织期间并行地进行将结合在针c、d、D、E上的前领口10a的线圈送到BD的针织。
首先对步骤1~7进行说明。这些步骤表示使后领口10b的右侧的纵行减少的针织步骤。在步骤1中,将结合在BD的针t~E上的后领10b的线圈移圈到FU上。在步骤2中,将FD、FU向左位移一针量而将结合在针t、u、v上的线圈移到BD所相对的针s、t、u上,而在针s上形成重叠线圈21。在步骤3中,将FD、FU从步骤1状态进一步向左移动两针量,在步骤4中,移动三针量,在步骤5中,移动四针量,将后领口10b的线圈如图所示地移圈,由此在针u、w、y上形成重叠线圈22、23、24,使后领口10b的纵行数减少四个。在该针织期间,在步骤2、4中使结合在前领口10a的FD的针c、d上的线圈37、38移圈到BD的针b、a上。这是为了防止前后针床在横向上大地相对移动在侧端对前领口10a与后领口10b的线圈施加大的负荷而产生断线的现象。步骤6和步骤7表示,由上述针织使纵行数减少了四个后,在结合着后领口10b的BD与结合着前领口10a的FD之间产生纵行数差,为了在前后针床间不使线圈间隔较大,将结合在FD的针ED上的前领口10a的线圈27、28送到b、d,步骤6以左三针的移动来进行,步骤7以左一针的移动来进行。与此同时,在领口的左端侧,在前面的步骤2和步骤4中,移到BD的前领口10a的线圈37、38返回到FD。步骤8表示后领口10b的右侧的纵行数减少完成了的状态的针床中的线圈的结合状态,在后领口10b的右侧每隔一根的针s、u、w、y上形成重叠线圈21~24,并且,前领口10a的右侧端的线圈27、28被送到BD。
接着,在步骤9~16中,使后领口10b的左侧的纵行数减少的针织由与上述相同的针织进行。首先在步骤9中,将结合在BD的针c~n上的线圈移圈到FU上。在步骤10中,将FD、FU向右移动一针量,将结合在针l、m、n上的线圈转移到BD对应的针m、n、o上而在针o上形成重叠线圈31。在步骤11中,将FD、FU移动二针量,在步骤12中移动三针量、在步骤13中移动四针量,从而将线圈如图所示地进行移圈,由此在针m、k、i上形成重叠线圈32、33、34,从而在后领口10b的左侧使纵行数减少4个。步骤10、12与前面的步骤2、4的针织对应,将结合在FD的针C、D上的前领口10a的侧端的线圈41、42移圈到BD的针上来防止产生断线。步骤14、15与步骤6、7的针织对应,通过将线圈37、38送到BD而在结合后领口10b的BD与结合前领口10a的FD之间不产生大的纵行数差。而且,与此同时地在领口10a的右侧端,在前降低的步骤10与步骤12中被移到BD的前领口的线圈41、42返回到FD。
步骤16表示用于使后领口10b的纵行减少的针织完成了的状态的针床中的线圈的结合状态,在后领口10b的左侧的隔一根的针i、k、m、o与右侧的隔一根的针s、u、w、y上形成8个重叠线圈,同时前领口10a的左右侧端的线圈成为两个两个地送到BD的状态。而且,在步骤17中进行领8的针织。它是通过反复地进行对BD的针e~C接着对FD的针C~e绕圈地进行供线的针织而得到针织为所希望的尺寸的筒状的领8。
这样,在肩部的包缝处理结束了时,与具有充分多的纵行数的前领口10a相对,使后领口10b具有比实际的领子的针织所需要的纵行数多,之后通过重叠后领口10b的相邻的线圈间,使纵行数减少来做成宽度小的领口。而且将以相对于该宽度变小后领口10b充分多的纵行数形成的前领口10a的线圈从侧端的线圈起顺序地送到后针床,夹着后领口地使领口10的周长减少。然后,由于与此相接续地针织领8,因此前领口10a在针织了点C和c的时刻,相互接近地被配置。其结果,前领口10a不会进行支撑,可以获得带有充分的前降低下降的领部的针织品。另外,在该方法中,由于不会一边如上述的公报那样地进行移圈一边使夹着领口的左右的前身片移动,因此完成多次线圈折回针织可以形成更充分的前降低。另外,通过形成重叠线圈使后领口的纵行数减少,可以发挥领口的防伸长效果。
本发明允许由针织具有比较短的领子长度的领的情况、或者半畦组织或2×2罗纹等的领呈现沿领宽度方向丰满感的针织方法、或增线针织领那样的情况有效地形成美丽线条。
在由两片针床横机代替四片针床横机进行上述针织时,例如针床的奇数号的针作为前身片用,将偶数号的针作为后身片用,使用前后针床的分别隔一根的针进行上述针织。在针织前身片时,通过在将后身片附属于后针床,相反在针织后身片时使前身片附属于前针床,使各针织物前后重合的状态下进行针织,各针织物可以在相对的针床上经常地确保移圈用的空针,通过使用该空针可以针织凹凸、双反面、罗纹等的表面线圈/背面线圈混合的组织花纹,或可以使线圈横向移动。
另外,如果利用日本特开平11-43849号公报公开的针织线圈的预置方法、所谓的夹持技术,则即使在是两片针床时横机的情况下也不需要预先确保移圈用的空针,没有了使用隔一根针的针的制约,可以向四片针床式横机那样地使用全针进行针织。但是在这时,需要装备称为滑动针的针。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通过以针q为中心在左右隔一根针地形成重叠线圈使后领口的纵行减少,但是也不限定于此,可以由后领口的纵行数量和想要使其减少的纵行数适当地进行变更。另外,随着被减少的纵行数量增加,被送往后针床的前领口的线圈数量也增加。
权利要求
1.一种领的针织方法,使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任何一方或双方的针床可以左右位移的、在前后针床间可以进行线圈的交接的横机,使前身片附属于第一针床上,使后身片附属在第二针床上,将作为前身片和后身片在针织幅度的两端被连接的筒状体被针织的针织品从下摆朝向肩方向针织,在其之间在前身片的开始形成领口部位以后使前身片向领口的右侧和左侧分支来进行针织,同时以规定次数反复进行从针织依次摘下领口周缘的线圈成为无作用状态的线圈折回针织,形成圆弧状的缺口部的同时将前身片和后身片针织到肩,然后,在肩部接合前身片和后身片,与上述形成的领口接续地形成领,其特征在于,该领的针织方法具有以下的步骤a)在形成前身片的领口时导入可以形成充分的前降低下降的数量的纵行来针织前身片的领口的步骤;b)在形成了上述领口后,以与前领口相对地大致相同的数量的纵行留在后身片的领口上的方式在肩部使前身片和后身片接合的步骤;c)通过移圈将后领口的线圈与相邻的相同后领口的线圈重叠来使后领口的纵行数量减少的步骤;d)使在上述步骤c的针织期间将前领口两侧端的至少一个线圈送入结合纵行数量减少了的后领口的针床侧使在前后针床间结合的领口的纵行数量之差不变大的步骤;e)与由上述步骤a)~d)形成的领口连续地针织领的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横机进行的针织品的领部的针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后领口的纵行数量减少的针织首先处理领口的左右一方侧、接着处理另一方侧地来进行,在该领口的一方侧减少后领口的纵行数时,在另一方侧前领口的侧端的线圈暂时送向结合后领口的针床,在另一方侧,由位移防止前领口和后领口的侧端的线圈大地分离而加上负荷的针织。
3.一种无缝针织品,其特征在于,在用横机从下摆朝向肩方向将前身片和后身片针织成为在针织幅度的两端被连接的筒状体,前身片具有在开始形成领口部位以后分支地被针织的左右前身片、同时前领口由线圈折回针织被针织成圆弧状的缺口部,在肩部前身片和后身片被接合,与形成在前身片上的前领口和形成在后身片上的后领口连续地筒状地连续针织而针织成的无缝针织品中,与上述前领口相对地以与前领口大致相同的数量的纵行形成后身片的后领口,通过由移圈将该后领口的相邻的线圈相互重叠来减少纵行数量。
全文摘要
在用横机从下摆朝向肩方向将前身片(2a)和后身片(2b)针织成为在针织幅度的两端被连接的筒状体,前身片(2a)具有在开始形成领口部位以后分支地被针织的左右前身片(5a、15a)、同时,由线圈折回针织将前领口(10a)针织成圆弧状的缺口部,在肩部前身片(2a)和后身片(2b)被接合,与形成在前身片(2a)上的前领口(10a)和形成在后身片(2b)上的后领口(10b)连续地筒状地连续针织领(8a、8b)针织成的无缝针织品中,与上述前领口(10a)相对地以与前领口(10a)大致相同的数量的纵行形成后身片(2b)的后领口(10b),通过由移圈使该后领口的相邻的线圈相互重叠减少纵行数量。
文档编号D04B1/22GK1432081SQ01810622
公开日2003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2日
发明者冈本一良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