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针织大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088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针织大圆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针织大圆机,特别是关于一种改进的针织大圆机。
背景技术
现有针织大圆机的大齿轮与大盘的端面之间装置有轨道式滚珠轴承,其目的是为了克服二者之间的旋转摩擦力。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发现,该机的大盘与大齿轮内凸环径向侧面有接触摩擦,久而久之,因二者之间的磨损可造成越来越大的间隙。过大的间隙易产生织针磨损和织品表面的清晰度欠佳等缺陷,并使织品的质量及生产率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前述的缺陷而公开一种改进的针织大圆机的技术方案。该方案是采用以下的措施实现的一种改进的针织大圆机,包括大齿轮、大盘、轨道式滚珠轴承等,其特征是大齿轮与大盘的径向接触面之间设有调隙机构,调隙机构装置于沿大盘内凸环圆周均制的6个以上的径向螺孔内;调隙机构有调整片、顶丝和锁紧螺帽组成,其中,拧入大盘内凸环螺孔的顶丝在面向大齿轮内侧的一端接置有调隙片,顶丝的另一端拧置有锁紧螺帽;调隙片由底板和耐磨片合制为一体。
按本方案实施的改进的大圆机,因大齿轮与大盘的径向接触面之间设置了可调整间隙的机构,从而克服了因间隙绕过大而造成织针的磨损及织品的质量等问题,不仅相对提高了设备运行机构的使用寿命,并且较明显的改善了织品的质量和生产率。


附图公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轴向剖视结构及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就该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中1为大盘、2为大齿轮、3、4为轨道式滚珠轴承,大齿轮与大盘的径向接触面之间装设有调隙片5、顶丝6及锁紧螺帽7组成的调隙机构,该调隙机构装置于沿大盘内凸环11圆周均制的6个径向螺孔内。其中,旋拧入大盘内凸环螺孔的顶丝6的顶端(即面向大齿轮内侧)接置调隙片5,调隙片5由钢制底板51和锡青铜制的耐磨片合制为一体,顶丝拧入大盘内凸环螺孔的另一端旋有锁紧螺帽7,该螺帽利用内凸环螺孔及外壁锁紧顶丝,以防止调隙片松动。实施中,置于大盘内凸环周向的6个调隙机构分别在静态和动态时,以旋拧顶丝对大盘及大齿轮之间的间隙进行恰到好处的调整,待调整适宜时,再锁紧螺帽即可。如当大齿轮与调隙片之间的间隙因磨损增大后,可按前述的操作方法继续对调隙机构进行适宜的微调以补偿增大了的间隙。故,该结构的改进,不仅解决了因摩擦造成间隙增大和运行质量下降的问题,而且相对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针织大圆机,包括大齿轮、大盘、轨道式滚珠轴承等,其特征是大齿轮与大盘的径向接触面之间设有调隙机构。
2.按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针织大圆机,其特征是调隙机构装置于沿大盘内凸环圆周均制的6个以上的径向螺孔内。
3.按权利要求1、2所述改进的针织大圆机,其特征是调隙机构有调整片、顶丝和锁紧螺帽组成,其中,拧入大盘内凸环螺孔的顶丝在面向大齿轮内侧的一端接置有调隙片,顶丝的另一端拧置有锁紧螺帽。
4.按权利要求3所述改进的针织大圆机,其特征是调隙片由底板和耐磨片合制为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设备中的缺陷,而公开一种改进的针织大圆机的技术方案;该方案主要是在大齿轮与大盘的径向接触面之间设有调隙机构,调隙机构装置于沿大盘内凸环圆周均制的6个以上的径向螺孔内。按本方案实施的改进的大圆机,因大齿轮与大盘的径向接触面之间设置了可调整间隙的机构,从而克服了因间隙绕过大而造成织针的磨损及织品的质量等问题,不仅相对提高了设备运行机构的使用寿命,并且较明显的改善了织品的质量和生产率。
文档编号D04B15/18GK2673899SQ200420000910
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6日
发明者施海滨 申请人:施海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