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调整涨布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0960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双调整涨布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涨布器,尤其与一种圆编织机的新型双调整涨布架有关。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涨布架如图1所示,为单一调整机构,包括一中空的本体1,该中空本体1为“工”字形结构,其顶部及底部分别设有封盖11、12,其内形成中空的容置腔13,设置在容置腔13内的直立齿轮轴2,与直立齿轮轴2上部啮合的一组顶部调整齿条3,与直立齿轮轴2下部啮合的一组底部调整齿条4,一转动手柄5借端部的蜗杆51与直立齿轮轴2的上部啮合,该转动手柄5伸出中空本体1外,动作时,旋动转动手柄5,借蜗杆51带动直立齿轮轴转动,同时,直立齿轮轴带动顶部调整齿条3及底部调整齿条4移相对移动,使该涨布器张大或缩小以适用不同的布匹,在针织布里有千万种结构组织的变化、针织机在织不同品种布,下布时涨布架单一调整不够理想,由于转动手柄5的动作同时带动顶部调整装置3及底部调整装置4同时动作,涨布器的顶部及底部同时扩张或缩小,无法满足不同组织布匹的扩张。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双调整涨布架,其可分别调整涨布器的顶部及底部,适用范围更广。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双调整涨布架,包括一中空的本体,设置在中空本体内的直立齿轮轴,两组伸出中空本体外且端部分别设有转动手柄的蜗杆轴分别与直立齿轮轴的上、下部啮合,所述的直立齿轮轴为上、下两段的分体结构,两蜗杆轴与所述上、下直立齿轮轴的分别啮合,两转动手柄伸出中空本体外。
所述的中空本体为“工”字形结构,其顶部及底部分别设有封盖,其内形成中空的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一凸台,所述的上、下直立齿轮轴分别设置在凸台的上部及下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直立齿轮轴为分体结构,分别由转动手柄控制转动,并分别控制顶部调整齿条及底部调整齿条,则可分别调整涨布器的顶部及底部以满足不同的需要,使用范围更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动作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空本体1的剖面示意图。
实施方式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双调整涨布架,包括一中空的本体1,设置在中空本体1内的直立齿轮轴2,所述的直立齿轮轴为上部21与下部22分离的分体结构,与直立齿轮轴上部21啮合的一组顶部调整齿条3,与直立齿轮轴下部22啮合的一组底部调整齿条4,两转动手柄5、6分别借端部的蜗杆51、61与直立齿轮轴2的上部21及下部22啮合,所述的两转动手柄5、6伸出中空本体1外。
所述的中空本体1的结构可为“工”字形结构,其顶部及底部分别设有封盖11、12,其内形成中空的容置腔13,容置腔内可设置一凸台14将容置腔分割成两部份,所述的直立齿轮轴2的上部21、下部22分别设置在凸台14的上方及下方的容置腔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直立齿轮轴2分为上、下两部份,可分别由转动手柄5、6控制转动,达到分别控制顶部调整齿条3及底部调整齿条4的目的,则可分别调整涨布器的顶部及底部以适应不同的需要,使该涨布器的应用范围更广。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双调整涨布架,包括一中空的本体,设置在中空本体内的直立齿轮轴,两组伸出中空本体外且端部分别设有转动手柄的蜗杆轴分别与直立齿轮轴的上、下部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立齿轮轴为上、下两段的分体结构,两蜗杆轴与所述的上、下直立齿轮轴分别啮合,两转动手柄伸出中空本体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调整涨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本体为“工”字形结构,其顶部及底部分别设有封盖,其内形成中空的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一凸台,所述的直立齿轮轴的上部、下部分别设置在凸台的上部及下部。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双调整涨布架,包括一中空的本体,设置在中空本体内的直立齿轮轴,所述的直立齿轮轴为上部与下部分离的分体结构,与直立齿轮轴上部啮合的一组顶部调整齿条,与直立齿轮轴下部啮合的一组底部调整齿条,两转动手柄分别借端部的蜗杆与直立齿轮轴的上部及下部分别啮合,所述的两转动手柄伸出中空本体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直立齿轮轴为分体结构,分别由转动手柄控制转动,并分别控制顶部调整齿条及底部调整齿条,则可分别调整涨布器的顶部及底部以满足不同的需要,使涨布的效果更好。
文档编号D04B15/00GK2679188SQ200420008150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6日
发明者刘太山 申请人:刘太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