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洗衣机的顶板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640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滚筒洗衣机的顶板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滚筒洗衣机的顶板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滚筒洗衣机是在将洗涤剂、洗衣水、洗涤物投入滚筒内的状态下,通过电机的驱动力旋转滚筒,对洗涤物进行洗涤的装置。上述滚筒洗衣机具有如下优点对洗涤物的损伤小,不会使洗涤物缠绕在一起,并且还能够达到反复揉搓敲打的洗涤效果。
如图1所示,上述滚筒洗衣机的主体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主体壳体10上述主体壳体10由以下部分构成,即形成主体的侧面外观的侧面壳体2,两侧边缘与上述侧面壳体2的后侧边缘结合后形成后面外观的背面罩(cover)3,两侧边缘和后侧边缘与上述侧面壳体2和背面罩3的下侧边缘结合后形成主体底面的底部壳体(图中未示);壳体罩4形成前面外观,并形成有投放和取出洗涤物的投入口;顶板20结合于主体壳体10的上部,形成主体的上面外观;控制面板5位于上述壳体罩4和顶板20之间,其上设置有各种开关控制部件。
上述侧面壳体2的前方侧上端具有增强上述侧面壳体2的强度,并紧贴上述控制面板5的面板框架6。
上述面板框架6的上侧向主体壳体10侧大概以直角弯曲后形成凸缘面7。上述面板框架6的凸缘面7设置有多个结合凸部8,上述结合凸部8的上侧末端的宽度大于其他部分。
如图2所示,上述顶板20的底面的前方部,与上述结合凸部8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插入上述结合凸部8的支架30。
上述支架30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为了与上述顶板20之间形成空间,而与上述顶板20的底面间隔一定间距形成的结合面31;形成于上述结合面31的结合孔34。上述结合孔34是由以下部分构成使上述结合凸部8插入的插入部32,以及用于固定插入结合凸部8的固定部33。
因此,在上述顶板20结合于主体壳体10的上侧时,首先将上述顶板20置于主体壳体10的上部,然后使上述结合凸部8的末端插入上述顶板20的底面形成的支架30的插入部32。一旦上述顶板20向前移动,上述支架30和结合凸部8将进行相对运动,使上述结合凸部8安置固定于上述结合孔34的固定部33,从而最终完成上述顶板20的结合。
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的顶板结合结构存在如下问题上述顶板20是构成滚筒洗衣机的主体的上面的构件,是与壳体罩4一同对制品的美观构成重要影响的部位。
但是,由于上述顶板20是由几个支架30所支撑,因此在将重物放在上述顶板20的上面的情况下,没有被上述支架30支撑的部分将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下垂变形,因此会导致顶板20和控制面板5之间的缝隙不一致不均衡,最终导致制品的外观不美观。
另外,由于作用于上述顶板20的重力的作用,上述支架30由于受到过分的重力作用,而使上述支架30的结合面31变形。因此会导致顶板20和控制面板5之间的缝隙不一致不均衡,最终也会导致制品的外观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滚筒洗衣机顶板结合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滚筒洗衣机的顶板支撑结构,其通过防止顶板及支架的变形,将顶板和控制面板之间的缝隙维持为一定间隔。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滚筒洗衣机的顶板支撑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凸出设置于滚筒洗衣机的主体壳体的上侧的至少1个以上的结合凸部;构成滚筒洗衣机的主体的上面的顶板;形成于上述顶板的底面与上述结合凸部对应的位置,收容上述结合凸部,从而将上述顶板结合于主体壳体的支架;在上述支架和支架之间,向下部凸出设置的顶板支撑肋。
前述的滚筒洗衣机的顶板支撑结构,其中支架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为了与上述顶板之间形成空间,而与上述顶板的底面间隔一定间距形成的结合面;形成于上述结合面的结合孔,上述结合孔是由插入上述结合凸部的插入部以及用于固定插入的结合凸部的固定部构成。
前述的滚筒洗衣机的顶板支撑结构,其中结合孔的两侧面形成有向下部凸出设置的支架支撑肋。
前述的滚筒洗衣机的顶板支撑结构,其中顶板支撑肋和支架支撑肋向下方延长同样的高度。
前述的滚筒洗衣机的顶板支撑结构,其中支架支撑肋的长度方向与结合孔的长度方向相同。
前述的滚筒洗衣机的顶板支撑结构,其中支架的结合面和顶板的底面之间形成有用于支撑上述支架的结合面的结合面支撑肋。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般的滚筒洗衣机的主体壳体的分解斜视图。
图2是图1的顶板底面的底面斜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滚筒洗衣机的顶板支撑结构的顶板的底面的底面斜视图。
图4是在从底面观察图3的支架的底面图。
图5是图3的顶板结合于面板框架的状态的断面图。
图中标号说明8结合凸部 10主体壳体120顶板 130支架131结合面 132插入部133固定部 134结合孔135顶板支撑肋 136支架支撑肋138结合面支撑肋具体实施方式
另外,在下面说明中在本发明的滚筒洗衣机的顶板支撑结构相关的构成要素中,与现有技术中相同的部分将参照图1至图2的说明,并在此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首先,滚筒洗衣机的主体壳体10的上侧至少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结合凸部8。上述结合凸部8的末端的面积大于结合凸部8的其他部分的面积。
上述结合凸部8设置于凸缘面7。上述凸缘面7弯曲形成于面板框架6的上侧。
另外,如图3所示,构成主体壳体10的上面的顶板120的底面前方部形成有多个收容上述结合凸部8并固定的支架130。
上述支架130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为了与上述顶板120之间形成空间,而与上述顶板120的底面间隔一定间距形成的结合面131;使上述结合凸部8插入的形成于上述结合面131的结合孔134。上述结合孔134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插入上述结合凸部8的末端部的插入部132;用于固定插入的结合凸部8的固定部133。
上述插入部132的尺寸应该大于上述结合凸部8的末端部,上述固定部133的尺寸应该小于上述结合凸部8的末端部。
上述支架130和支架130之间形成有向下凸出的顶板支撑肋135。
在上述顶板120结合于主体壳体10时,上述顶板支撑肋135应该结合于面板框架6的凸缘面7形成。
形成于上述支架130的结合面131的结合孔134的两侧面形成有支架支撑肋136。上述支架支撑肋136应该形成于上述结合面131,并向下部凸出。
上述支架支撑肋136的方向应该与上述结合孔134的长度方向相同。在本发明中,由于上述结合孔134的长度方向为顶板120的前后方向,因此,上述支架支撑肋136也应该向顶板120的前后方向形成。
上述支架支撑肋136的前方部应该向结合面131的前方侧倾斜形成。
在上述顶板120结合于主体壳体10时,上述顶板支撑肋135和支架支撑肋136为了同时支撑于上述面板框架6的凸缘面7,应该向下方延长同样的高度形成。
如图4所示,上述支架130的结合面131和顶板120的底面之间形成有通过支撑上述支架130的结合面131,防止结合面131的变形的结合面支撑肋138。
下面,将对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顶板的结合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面板框架6的结合凸部8插入顶板120的支架130后,使上述顶板120向前移动,上述支架130和结合凸部8将进行相对运动,因此使上述结合凸部8安置固定于上述结合孔134的固定部133,从而完成上述顶板120的结合。
这时,如图5所示,形成于上述结合面131的支架支撑肋136和形成于支架130与支架130之间的顶板支撑肋135将与上述面板框架6的凸缘面7结合。
因此,上述顶板120的支架130将被形成于上述结合面131的支架支撑肋136所支撑。上述顶板120的支架130和支架130之间则被顶板支撑肋135所支撑,因此上述顶板120将始终维持在一定的高度。
另外,由于上述结合面支撑肋138支撑支架130的结合面131,因此可以防止上述结合面131由于作用于上述支架130的重力而变形的现象。
本发明的滚筒洗衣机的顶板支撑结构具有如下效果1、由于上述顶板被顶板支撑肋和支架支撑肋所支撑,因此即使上述顶板的上面放置重物,上述顶板也会由于被上述顶板支撑肋和支架支撑肋所支撑而维持一定高度。因此,可以将顶板和控制面板之间的缝隙维持为一定间隔,提高了制品外观的美观性。
2、通过用于支撑支架的结合面的结合面支撑肋,防止结合面由于受到作用于顶板的重力而变形的现象。因此,可以将顶板和控制面板之间的缝隙维持为一定间隔,同样也提高了制品外观的美观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滚筒洗衣机的顶板支撑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凸出设置于滚筒洗衣机的主体壳体的上侧的至少1个以上的结合凸部;构成滚筒洗衣机的主体的上面的顶板;形成于上述顶板的底面与上述结合凸部对应的位置,收容上述结合凸部,从而将上述顶板结合于主体壳体的支架;在上述支架和支架之间,向下部凸出设置的顶板支撑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洗衣机的顶板支撑结构,其特征是上述支架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为了与上述顶板之间形成空间,而与上述顶板的底面间隔一定间距形成的结合面;形成于上述结合面的结合孔,上述结合孔是由插入上述结合凸部的插入部以及用于固定插入的结合凸部的固定部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筒洗衣机的顶板支撑结构,其特征是上述结合孔的两侧面形成有向下部凸出设置的支架支撑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筒洗衣机的顶板支撑结构,其特征是上述顶板支撑肋和支架支撑肋向下方延长同样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筒洗衣机的顶板支撑结构,其特征是上述支架支撑肋的长度方向与结合孔的长度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筒洗衣机的顶板支撑结构,其特征是上述支架的结合面和顶板的底面之间形成有用于支撑上述支架的结合面的结合面支撑肋。
全文摘要
一种滚筒洗衣机的顶板支撑结构,包括凸出设置于滚筒洗衣机的主体壳体的上侧的至少1个以上的结合凸部;构成滚筒洗衣机的主体的上面的顶板;形成于顶板的底面与上述结合凸部对应的位置,收容结合凸部,从而将顶板结合于主体壳体的支架;在支架和支架之间,向下部凸出设置的顶板支撑肋;支架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为了与顶板之间形成空间,而与顶板的底面间隔一定间距形成的结合面;形成于结合面的结合孔,结合孔是由插入结合凸部的插入部以及用于固定插入的结合凸部的固定部构成。本发明通过防止顶板及支架的变形,将顶板和控制面板之间的缝隙维持为一定间隔。
文档编号D06F37/00GK1888245SQ200510014159
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9日
发明者姜东沅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