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拭布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74235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擦拭布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擦拭布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擦拭布能够在预先含浸水分的状态下或干燥状态下用于清洁人体、或在预先含浸水分的状态或干燥状态下用于擦拭家具或室内设施等。
背景技术
用于清洁人体、擦拭家具或室内设施的擦拭布主要使用由无纺布制成的擦拭布。此类擦拭布有以预先含浸水分的湿润状态使用的擦拭布,和以干燥状态使用、以便能够在使用时吸收附着在被清洁部的水分的擦拭布。上述擦拭布均由人造丝等亲水性纤维和合成树脂纤维构成。
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湿巾,在上下各层间包夹中间层,上下各层由疏水性纤维和少于上述疏水性纤维的亲水性纤维构成,上述中间层由亲水性纤维和少于上述亲水性纤维的疏水性纤维构成。上述各层的纤维彼此缠结或进行熔结、或同时进行缠结和熔结,由此形成无纺布形态。
上述湿巾因内部含有亲水性纤维而能够发挥保存水分的作用,另外,由于疏水性纤维露出在湿巾表面,因此湿巾之间不易密合,使湿巾容易彼此分离。
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擦拭布用叠层体,在由亲水性纤维和聚酯纤维及热粘合性纤维构成的2层纤维网间设置浆纤维层,在高压水流的作用下使上述各层缠结成一体,同时使上述热粘合性纤维发生热粘合。
上述擦拭布用叠层体由于在中间部分存在浆纤维层,因此保水性强,另外,由于水分主要被大量保存在中间的上述浆纤维层内,因此使表面无粘手感。
专利文献1专利第3183818号公报专利文献2专利第3333718号公报发明内容上述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产品均具有在中间层内保存水分的能力,并使热粘合性纤维热粘合在上下表面层内。因而,二种产品的薄片表面均存在热粘合后的热粘合性纤维,使薄片表面的纤维失去自由度,表面容易变硬。因此,用于人体时,容易对皮肤产生刺激。
另外,假设能够得到不同于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不含热粘合性纤维的湿巾。但是,仅由亲水性纤维和合成树脂纤维交叉缠结形成的产品存在薄片强度降低、特别是湿润强度降低、擦拭时容易产生纤维从表面脱落或出现破损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现有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水能力强、表面不易变硬、薄片强度高的擦拭布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片状的擦拭布,在露出于薄片一侧表面的第1表面层与露出于薄片另一侧表面的第2表面层之间设置热粘合性纤维熔结形成的加固层和含有亲水性纤维的芯层,其特征为,上述第1表面层与上述第2表面层由表面熔点高于上述热粘合性纤维或表面不发生熔融的非热粘合性纤维形成,上述非热粘合性纤维的表面不发生熔融。
本发明的擦拭布中由于设置了含有亲水性纤维的芯层,因此能够提高保水力。由于表面层由非热粘合性纤维形成,因此薄片表面的纤维具有自由度,不易变硬,对肌肤等的刺激性低,另外,薄片表面与被清洁部的摩擦阻力变小,有良好的滑动性。而且,由于薄片内部存在热粘合性纤维熔结而成的加固层,因此能够保持较高的薄片强度。
本发明中,上述芯层内含有的上述亲水性纤维优选为纤维长度在10mm或10mm以下的纤维素类纤维,上述芯层的密度优选高于上述第1表面层及第2表面层的密度。
通过用纤维素类纤维形成高密度的芯层,能够提高薄片内部的保水力,利用擦拭时的压力,可以将保存在芯层内的水分缓慢排出至薄片表面。
本发明中,形成上述第1表面层的上述非热粘合性纤维为合成树脂纤维和纤维长度在20~70mm范围内的纤维素类纤维中的至少一种。另外,形成上述第2表面层的上述非热粘合性纤维也为合成树脂纤维和纤维长度在20~70mm范围内的纤维素类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用合成树脂纤维形成表面层或使表面层中含有较多的合成树脂纤维,能够减少薄片表面的水分,降低湿粘感。另外,如果用纤维素类纤维形成表面层或使表面层内含有较多的纤维素类纤维,则例如在干燥状态下使用时能够使其迅速吸收被清洁部的水分。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加固层也可以由上述热粘合性纤维和非热粘合性纤维形成。此时的非热粘合性纤维优选为亲水性纤维,更优选为纤维长度在20~70mm范围内的纤维素类纤维。
本发明的擦拭布制造方法为在第1表面层纤维网与第2表面层纤维网之间设置含有热粘合性纤维的加固层纤维网和含有亲水性纤维的芯层纤维网,形成叠层纤维网,上述第1表面层纤维网与上述第2表面层纤维网由表面熔点高于上述热粘合性纤维或表面不发生熔融的非热粘合性纤维形成,其特征为,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经喷水处理使上述叠层纤维网一体化的工序和在上述热粘合性纤维的表面发生熔融、而上述非热粘合性纤维的表面不发生熔融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的工序。
上述结构中,通过叠层各纤维网、实施喷水处理、再进行热处理,能够比较简单地制造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表面手感、而且薄片强度高的擦拭布。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上述芯层纤维网优选由纤维长度在10mm或10mm以下的纤维素类纤维形成。
另外,本发明的上述第1表面层纤维网由合成树脂纤维和纤维长度在20~70mm范围内的纤维素类纤维中的至少一种形成,上述第2表面层纤维网也由合成树脂纤维和纤维长度在20~70mm范围内的纤维素类纤维中的至少一种形成。
另外,上述加固层纤维网可以由上述热粘合性纤维和非热粘合性纤维形成。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薄片整体保水力强、表面不易变硬、触感良好、且薄片强度高的擦拭布。


图1为本发明第1种实施方案的擦拭布的放大剖面图。
图2为用于制造第1种实施方案的擦拭布的叠层纤维网的放大剖面图。
图3为表示第1种实施方案的擦拭布结构模式的放大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2种实施方案的擦拭布的放大剖面图。
图5为表示用于制造第2种实施方案的擦拭布的叠层纤维网的放大剖面图。
附图标记1,101擦拭布1a,101a叠层纤维网11芯层12第1表面层13第2表面层14加固层11a芯层纤维网12a第1表面层纤维网13a第2表面层纤维网14a加固层纤维网21浆纤维22热粘合性纤维
23人造丝纤维24疏水性的合成树脂纤维25人造丝纤维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第1种实施方案的擦拭布1的放大剖面图。图2为制造上述擦拭布1的工序中形成的叠层纤维网1a的放大剖面图。图3为表示上述擦拭布1内部结构模式的放大剖面图。
首先说明构成上述擦拭布1的各层的纤维。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纤维大致可以分为“热粘合性纤维”和“非热粘合性纤维”。另外,上述“非热粘合性纤维”的概念中包含“亲水性纤维”和“疏水性纤维”。上述“亲水性纤维”中包含“纤维素类纤维”和“经亲水处理得到的合成树脂纤维”。即,上述“非热粘合性纤维”是指表面熔点高于上述“热粘合性纤维”、或表面不发生熔融的纤维。另一方面,上述“热粘合性纤维”的概念中包含经亲水处理得到的亲水性合成树脂纤维和疏水性纤维(疏水性的合成树脂纤维)。
图1所示擦拭布1为1张无纺布,具有第1表面2和第2表面3。该擦拭布1在预先含浸水分或药液的状态下作为湿巾使用,或在干燥状态下作为能够吸收水分的纸巾使用。也可以在含浸水分或药液的状态下、或干燥状态下,用于擦拭便器或厨房等设施、或用于擦拭家具等。
可以将1张上述擦拭布1在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下使用,也可以将几张上述擦拭布1重叠后在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下使用。
如图1及图3所示,上述擦拭布1的内部可以分成芯层11、露出于上述第1表面2的第1表面层12、露出于上述第2表面3的第2表面层13、以及位于上述第1表面层12与上述芯层11之间的加固层14。
由参照图2进行的下述说明可知,将用于构成上述各层的纤维网重叠,在该状态下进行喷水处理,再进行热处理,可以制成擦拭布1。在上述喷水处理中,各纤维交叉缠结的同时,各层间的纤维也彼此交叉缠结。而且,进行喷水处理时,浆纤维等纤维长度在10mm或10mm以下、例如在0.3~10mm的范围内或1~10mm的范围内的亲水性纤维在高压水流的压力作用下容易移至薄片内部。
因此,图1所示芯层11、第1表面层12、第2表面层13及加固层14各层间的界限有时不能明确区分。本发明的第1表面层、第2表面层、芯层及加固层的概念中也包含上述层间界限不确定的情况。
上述芯层11主要由亲水性纤维构成。上述亲水性纤维包括作为纤维长度在10mm或10mm以下、例如在1~10mm范围内的纤维素类纤维的浆纤维或棉等天然纤维,或作为纤维长度在20~70mm范围内的纤维素类纤维的人造丝或其他再生纤维。另外,代替上述纤维长度为20~70mm的再生纤维,也可以使用在表面涂布表面活性剂等亲水化剂、或在内部混入上述亲水化剂得到的亲水性合成树脂纤维。
上述芯层11由上述任1种或1种以上的亲水性纤维构成,优选由作为纤维长度在10mm或10mm以下的纤维素类亲水性纤维的浆纤维或棉构成。另外,上述芯层11中也可以在不影响保水性的前提下含有疏水性合成树脂纤维。
上述加固层14由热粘合性纤维和上述任一种亲水性纤维构成。加固层14也可以仅由热粘合性纤维形成。
上述热粘合性纤维至少在表面露出有聚乙烯树脂或低熔点聚丙烯等低熔点树脂,可以使用聚乙烯树脂的单组分纤维,聚丙烯树脂的单组分纤维,芯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鞘部为聚乙烯树脂的芯鞘型复合合成纤维,芯部为聚丙烯树脂、鞘部为聚乙烯树脂的芯鞘型复合合成纤维,芯部为高熔点聚丙烯树脂、鞘部为低熔点聚丙烯树脂的芯鞘型复合合成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与聚乙烯树脂的并列型(side by side)复合合成纤维,聚丙烯树脂与聚乙烯树脂的并列型复合合成纤维等。
上述第1表面层12与第2表面层13仅由非热粘合性纤维构成。上述非热粘合性纤维为表面熔融温度高于上述热粘合性纤维的表面熔融温度、优选高出20℃或20℃以上的合成树脂纤维。该合成树脂纤维为聚丙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或尼龙纤维等,其中优选使用疏水性纤维。上述非热粘合性纤维也可以为纤维素类纤维,优选纤维长度在20~70mm范围内的人造丝等再生纤维。
例如,上述第1表面层12与第2表面层13由表面熔融温度高的合成树脂纤维和纤维长度在20~70mm范围内的人造丝纤维混合构成。上述第1表面层12与第2表面层13也可以仅由上述非热粘合性合成树脂纤维形成,或者仅由纤维长度在20~70mm范围内的上述纤维素类纤维形成。另外,第1表面层12与第2表面层13的纤维种类可以不同,纤维的配合率也可以不同。
构成第1表面层12和第2表面层13的非热粘合性纤维如果仅为疏水性合成树脂纤维或上述非热粘合性纤维中疏水性合成树脂纤维的配比为60质量%或60质量%以上,则在芯层11中含浸水或溶液后进行使用时,能够防止薄片表面附着过量的水分,可以防止肌肤变得湿粘,另外,薄片表面不易密合在被清洁部,也可以防止薄片彼此密合。
另一方面,构成第1表面层12和第2表面层13的非热粘合性纤维如果仅为纤维素类纤维等亲水性纤维或上述非热粘合性纤维中亲水性纤维的配比为60质量%或60质量%以上,则在干燥状态下使用时,容易吸附在肌肤或其他被清洁部上附着的水分,并将其导入芯层11内。
上述各层经喷水处理而被一体化,上述非热粘合性纤维和热粘合性纤维等彼此交叉缠结保持一体的无纺布形态。另外,芯层11由浆纤维等纤维素类纤维形成时,该纤维素类纤维在表面的羟基形成的氢键作用下彼此固定。
上述热粘合性纤维在表面熔融后彼此熔结,另外,热粘合性纤维与其他纤维熔结。该热粘合性纤维形成的熔结部主要存在于加固层14。另一方面,非热粘合性纤维的表面不发生熔融,保持比较自由的状态。该非热粘合性纤维主要存在于第1表面层12和第2表面层13。
图3示出上述擦拭布1的具体结构之一例。该例中,芯层11由浆纤维21构成,加固层14由热粘合性纤维22和作为纤维长度在20~70mm范围内的纤维素类纤维的人造丝纤维23构成。使热粘合性纤维22彼此间以及热粘合性纤维22与人造丝纤维23熔结。另外,第1表面层12和第2表面层13由作为非热粘合性纤维的疏水性合成树脂纤维24和作为纤维长度在20~70mm范围内的纤维素类纤维的人造丝纤维25构成。
擦拭布1的第1表面2与第2表面3上主要露出有作为非热粘合性纤维的上述合成树脂纤维24和人造丝纤维25,无热粘合性纤维22。另外,上述第1表面2与第2表面3上即使露出有上述热粘合性纤维22,其比例与非热粘合性纤维相比也是极其微量的。
上述芯层11中浆纤维21的密度高于第1表面层12与第2表面层13的纤维密度,也高于加固层14的纤维密度。
下面,就上述擦拭布1的制造方法之一例进行说明。
在称为金属丝的网状运送带或多孔板状运送带上形成图2所示的叠层纤维网1a。上述叠层纤维网1a从上述运送带侧开始向上依次叠层用于形成上述第2表面层13的第2表面层纤维网13a、用于形成上述芯层11的芯层纤维网11a、用于形成上述加固层14的加固层纤维网14a及用于形成第1表面层12的第1表面层纤维网12a。
上述第2表面层纤维网13a与第1表面层纤维网12a及加固层纤维网14a均采用梳毛法将纤维叠层而成。第2表面层纤维网13a与第1表面层纤维网12a分别仅由非热粘合性纤维形成。该非热粘合性纤维例如由疏水性的合成树脂纤维100~50质量%与作为纤维长度在20~70mm范围内的亲水性纤维的人造丝纤维0~50质量%混合而成。上述加固层纤维网14a例如由上述热粘合性纤维100~50质量%与作为纤维长度在20~70mm范围内的亲水性纤维的人造丝纤维0~50质量%混合而成。
上述芯层纤维网11a仅由纤维长度在10mm或10mm以下、例如0.3~10mm范围内或1~10mm范围内的亲水性纤维形成,例如,采用气流成形法(air forming)叠层浆纤维和棉中的至少一种而形成。
从第1表面层纤维网12a的上方对形成在上述运送带上的上述叠层纤维网1a实施喷水处理,或对第1表面层纤维网12a侧和第2表面层纤维网13a侧的两侧同时实施喷水处理,从而使各层一体化,形成无纺布。利用上述喷水处理,使非热粘合性纤维与热粘合性纤维彼此交叉缠结,将浆纤维或棉保持在交叉缠结的纤维内,另外,浆纤维或棉与上述各纤维交叉缠结,可以保持1张无纺布的形态。
然后对上述无纺布实施热处理,该热处理的加热温度设定为上述非热粘合性纤维表面不发生熔融、上述热粘合性纤维表面发生熔融的温度。利用该热处理,使热粘合性纤维彼此熔结,并且使热粘合性纤维与其他纤维熔结。由于热粘合性纤维仅包含在加固层纤维网14a内,因此制成的擦拭布1中,熔结的热粘合性纤维主要存在于加固层14内。另外,加固层14与芯层11相邻,因此芯层11内的浆纤维等也在位于上述加固层14内的热粘合性纤维的熔结力作用下得以保持,提高了薄片强度,特别是湿润强度。
图1或图3所示的擦拭布1由于在芯层11内具有浆纤维等亲水性纤维,因此能够提高保水量。另外,由于芯层11的纤维密度高于第1表面层12与第2表面层13的密度,也高于加固层14的密度,因此作为擦拭布1的中心部的芯层11内能够保存较多的水分。另外,如果加固层14或第1表面层12、甚至第2表面层13内包含人造丝纤维等亲水性纤维,则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体保水量,另外,水分容易在薄片的中心部与表面2、3之间移动。如上所述,第1表面2与第2表面3上几乎没有熔结的热粘合性纤维,因此第1表面2与第2表面3较柔软,例如,在用于擦拭人体时,不易对肌肤产生刺激。另外,各表面2、3与被清洁部之间的摩擦系数变小,使滑动性变得良好。
在薄片内部的加固层14中,熔结了热粘合性纤维,而且,热粘合性纤维也与第1表面层12或芯层11的纤维熔结,因此能够保持较高的薄片强度,特别是能够提高湿润强度。
上述擦拭布1的单位面积重量为30~100g/m2左右,芯层11为10~60g/m2、加固层14为5~50g/m2左右,但是并不限定在该范围内。
图4为本发明的第2种实施方案的擦拭布101的放大剖面图,图5为在上述擦拭布101的制造过程中形成的叠层纤维网101a的放大剖面图。
图4所示擦拭布101在芯层11的两侧分别设置加固层14、14,并在其中一侧的加固层14表面设置第1表面层12,在另一侧的加固层14表面设置第2表面层13。
如图5所示,用于形成上述擦拭布101的叠层纤维网101a是从下开始依次叠层第2表面层纤维网13a、加固层纤维网14a、芯层纤维网11a、加固层纤维网14a及第1表面层纤维网12a而构成的。
上述各纤维网的构成与上述第1种实施方案相同,擦拭布101的制造方法也与上述第1种实施方案相同。
第2种实施方案的擦拭布101在芯层11的两侧具有加固层14、14,在各加固层14内熔结有热粘合性纤维,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薄片强度。即,如果芯层11由浆纤维等形成,则含有水分时,浆纤维等的氢键松弛,该部分的湿润强度容易降低,但是由于其两侧存在热粘合性纤维熔结形成的加固层14、14,因此能够提高湿润时的薄片强度。
图4所示擦拭布101中,第1表面102与第2表面103上几乎没有热粘合性纤维形成的熔结部,可以得到良好的表面触感。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方案,例如,也可以在薄片内部设置2层或2层以上的芯层11。例如,也可以由下部开始依次设置第2表面层13、芯层11、加固层14、芯层11及第1表面层12。或从下部开始依次设置第2表面层13、芯层11、加固层14、芯层11、加固层14及第1表面层12。也可以从下部开始依次设置第2表面层13、加固层14、芯层11、加固层14、芯层11、加固层14及第1表面层12。
权利要求
1.一种擦拭布,是薄片状的擦拭布,在露出于薄片一侧表面的第1表面层与露出于薄片另一侧表面的第2表面层之间存在热粘合性纤维熔结形成的加固层和含有亲水性纤维的芯层,其特征为,所述第1表面层与所述第2表面层由表面熔点高于所述热粘合性纤维或表面不发生熔融的非热粘合性纤维形成,所述非热粘合性纤维的表面不发生熔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擦拭布,其特征为,所述芯层内含有的所述亲水性纤维为纤维长度在10mm或10mm以下的纤维素类纤维,所述芯层的密度高于所述第1表面层和第2表面层的密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擦拭布,其特征为,形成所述第1表面层的所述非热粘合性纤维为合成树脂纤维和纤维长度在20~70mm范围内的纤维素类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擦拭布,其特征为,形成所述第2表面层的所述非热粘合性纤维为合成树脂纤维和纤维长度在20~70mm范围内的纤维素类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擦拭布,其特征为,所述加固层由所述热粘合性纤维和非热粘合性纤维形成。
6.一种制造擦拭布的方法,在第1表面层纤维网与第2表面层纤维网之间设置含有热粘合性纤维的加固层纤维网和含有亲水性纤维的芯层纤维网,从而形成叠层纤维网,所述第1表面层纤维网与所述第2表面层纤维网由表面熔点高于所述热粘合性纤维或表面不发生熔融的非热粘合性纤维形成,其特征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工序经喷水处理使所述叠层纤维网一体化的工序和在所述热粘合性纤维的表面发生熔融、而所述非热粘合性纤维的表面不发生熔融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的工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擦拭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所述芯层纤维网由纤维长度在10mm或10mm以下的纤维素类纤维形成。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擦拭布制造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第1表面层纤维网由合成树脂纤维和纤维长度在20~70mm范围内的纤维素类纤维中的至少一种形成。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擦拭布制造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第2表面层纤维网由合成树脂纤维和纤维长度在20~70mm范围内的纤维素类纤维中的至少一种形成。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擦拭布制造方法,其特征为,所述加固层纤维网由所述热粘合性纤维和非热粘合性纤维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水量多、表面柔软且薄片强度高的擦拭布及其制造方法。在芯层11内主要设置浆纤维,在第1表面层12和第2表面层13中含有非热粘合性纤维,在加固层14中含有热粘合性纤维和人造丝纤维。由于热粘合性纤维熔结、而非热粘合性纤维不熔结,因此,使表面2、3上不出现熔结部就能够保持柔软的状态,并且能够通过熔结部提高薄片强度。
文档编号D04H13/00GK1676088SQ20051005984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日
发明者坂东健司, 三宅大辅, 富田胜司, 石川秀行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