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796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针织横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
背景技术
针织横机可完成一个完整衣片的编织, 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衣
片主要由废纱、拆线、起底、空转、罗紋、大身等部分组成;因针织 物在成圈退圈后的牵拉输出过程,是将成形的针织物从成圏区域中牵 引出来,给织物一定的张力后送出,牵拉对成圏过程和产品质量影响 很大,应具备下列基本要求由于成圏过程是连续进行的,应要求牵 拉运动也连续不断地运行;作用在每一线圈的牵拉张力要稳定、均匀、 一致;且牵拉张力、单位时间内的牵拉量与成圏工艺需同步进行,因 针织横机中针床口与牵拉装置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衣片编织 下来时不可能马上就被牵拉装置所夹持,此时若直接进行衣片的正常 编织,则刚编织下的衣片(即未被罗拉所夹持住的衣片)由于缺乏均 匀的拉力而不平整,因此影响了衣片的整体编织效果;此外,当机器 需连续编织V领或圆领等衣片时,由于衣片起始幅宽不同而需重新编 织废纱才可进行下一衣片的编织,由此可知,开始编织前必须借助于 废纱来实现衣片的整体编织,这样不仅降低了整体工作效率,而且还 大大浪费了纱线的使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已经用一种起口针和相应的起底装置来
实现织物的近距离牵拉A^底作用,如中国专利CN1023906公开了 一 种起口针。在该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他的现有技术中,起口针均是纵 向排列的,即垂直于起底针板。由于起底装置在工作时,起口针需要 上升至针床口处挂纱,而针床口的间隙较小,并且不同机型针床口的 间隙也不一致,因此容易发生运动干涉,影响起底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更高的起底装置。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 包括起底针板、驱动装置和起口针,起口针安装在起底针板上,由驱 动装置带动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口针平行于起底针板。
起口针的结构,都是由细长形的槽针和细长形的钩针组合而得, 其截面为长方形,当其纵向排列于起底针板上时,起口针截面长边垂 直于起底针板,起口针截面短边平行于起底针板,此时其截面.长边需 要小于针床口的间隙,才不至于发生运动干涉;而当起口针横向排列 于起底针板上时,起口针平行于起底针板,起口针截面长边平行于起 底针板,起口针截面短边垂直于起底针板,此时需要其截面短边小于 针床口的间隙,即起口针的厚度小于针床口的间隙,这样就可避免运 动干涉;显然,后者更容易做到。
同时,由于该起口针整体为横向安装于起底针板槽内,即平行于 起底针板,因此,当起口针上升开始挂纱时,还可通过系统控制来调 整针床的左右移位,而不至于打乱纱线,从而使纱线最大程度地与起 口针的桂纱钩槽完全接触,令起口针更加稳定的挂住纱线。可见,这
种起底装置的稳定性更高。


图l是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M口针的示意图。
图3是图2 d-d截面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起底针板9、驱动装置和起 口针8,其中起底针板9上设置有起底针槽9a,起口针8固定于起底 针板9的起底针槽9a内。起口针8平行于起口针板9,既起口针的 截面长边A平行于起底针板,起口针的截面短边B垂直于起底针板。 起底针安装在起底针板上,由驱动装置带动运动。
权利要求
1、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包括起底针板、驱动装置和起口针,起口针安装在起底针板上,由驱动装置带动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口针平行于起底针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它包括起底针板、驱动装置和起口针,起口针安装在起底针板上,由驱动装置带动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口针平行于起底针板。起口针截面长边平行于起底针板,起口针截面短边垂直于起底针板,此时需要其截面短边小于针床口的间隙,即起口针的厚度小于针床口的间隙,这样就可避免运动干涉,使得起底装置的稳定性更高。
文档编号D04B15/00GK101187105SQ20071007052
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0日
发明者孙平范 申请人:孙平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