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横机的起口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796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织横机的起口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针织横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
背景技术
针织横机可完成一个完整衣片的编织, 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衣
片主要由废纱、拆线、起底、空转、罗紋、大身等部分组成;因针织 物在成圈退圈后的牵拉输出过程,是将成形的针织物从成圏区域中牵 引出来,给织物一定的张力后送出,牵拉对成圏过程和产品质量影响 很大,应具备下列基本要求由于成圏过程是连续进行的,应要求牵 拉运动也连续不断地运行;作用在每一线圈的牵拉张力要稳定、均勻、 一致;且牵拉张力、单位时间内的牵拉量与成圈工艺需同步进行,因 针织横机中针床口与牵拉装置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衣片编织 下来时不可能马上就被牵拉装置所夹持,此时若直接进行衣片的正常 编织,则刚编织下的衣片(即未被罗拉所夹持住的衣片)由于缺乏均 匀的拉力而不平整,因此影响了衣片的整体编织效果;此外,当机器 需连续编织V领或圆领等衣片时,由于衣片起始幅宽不同而需重新编 织废纱才可进行下一衣片的编织,由此可知,开始编织前必须借助于 废纱来实现衣片的整体编织,这样不仅P争低了整体工作效率,而且还 大大浪费了纱线的使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已经用 一种起口针和相应的起底装置来
实现织物的近距离牵拉及起底作用,如中国专利CN1023906公开了一 种起口针,它由推片和针杆组成,推片置于针杆的槽内,并可在该槽 内上下滑动,推片和针杆上各带有一钩状部位,使用时推片钩住纱线, 再利用针杆的上下滑动令纱线脱离。
本申请人在此前也申请过涉及起口针的专利,申请号为 200710070341.6,该起口针由钩针和退纱杆组成,退纱杆为细长的片 状,钩针在其纵向带有通透的槽,与退纱杆相配合,退纱杆置于钩针 的纵向槽中并可在该槽中上下滑动,退纱杆的下端带有将其与退纱升 降装置固定的接合部;钩针和退纱杆在其前端带有方向相同的缺口 , 所述缺口至少由两个面组成;其中靠近钩针顶端缺口处的面为向上的 斜坡状;而靠近退纱杆顶端缺口处的面为钩状;当起口针处于挂纱状 态时,退纱杆缺口靠近顶端的斜面隐藏在钩针头部内;当起口针处于 退纱状态时,退纱杆缺口靠近顶端的斜面从钩针头部的缺口中露出。
综合以上对比文件及其他的现有技术来看,起口针都是由两个零 部件组成, 一个容置于另一个的槽中,利用它们顶部的不同钩状,一 个用于挂纱而另 一个用于退纱。现有起口针的缺点在于较大的零件, 即"外面"的这个零件,不论它是挂纱或是退纱,其钩状总是双层的, 由两片组成;这样在工作的时候,两个薄片之间的缺口有可能夹住纱 线,影响编织。
为叙述方便,本说明书全文中,称起口针带有钩状的一端为一顶 部或头部,与其对应的另一端,即安装于起底板的一端为底部或尾部; 头部钩针所指向的一面为正面,与其对应的另一面为背面;垂直于正 面和背面的方向为侧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会夹住纱线的起口针。
为此,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针织横机的起口针,包括 外针和内针,外针和内针均为细长形,外针带有纵向的槽,内针主体 容置在该槽中,外针和内针顶部均带有钩,其特征在于外针的槽设 在其背面。
进一步地,外针带有两个平行的侧壁,正面设有前壁,与两个侧 壁齐平,从而共同构成背面的槽;所述前壁在接近钩处镂空;内针的 钩从该镂空处穿过,置于外针的正面,并令内针的主体置于外针背面 的槽中。
本发明可以用外针挂纱,内针退纱;也可以用内针挂纱,外针退 纱。前者,外针的钩为向下的钩,内针的钩为向上的钩。后者,外针 的钩为向上的钩,内针的钩为向下的钩。
更进一步地,外针与起底针板的接合部垂直于其側面。外^l十通过 结合部能够垂直安装在起底针板上。
本发明由于将外针的槽设在了背面,因此不需在正面开槽,这样 的话外针的钩就是一完整的钩状,没有槽或缺口,因此避免了夹住纱 线的情况,使用更安全。


图l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内针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后示意图。图4是外针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后视图。 图6是图5的K-K一见图。 图7是图1的a-a视图。 图8是图1的c-c视图。 图9是图1的d-di见图。
具体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 本发明包括外针1和内针2,外针1和内针2均为细长形,且外针和 内针顶部均带有钩。
内针顶部的钩是由顶部向下的斜面103和向下的钩面102以及连 接钩面102的内针凹面101构成。内针顶部向下的斜面103设计便于 起底针顺利通过针床齿口间的间隙,而向下的钩状面102及内针凹面 101可以较好地握持住起底钩针所挂的线纱。
外针顶部的钩是由顶部向下的斜坡面113和向上的斜坡面112以 及连接向上斜坡面112的外针凹面110构成。外针顶部向上的斜坡面 112与内针头部的钩状面102方向相反,此向上的斜;皮面112可将线 纱脱掉,外针凹面110与内针凹面101的作用相同可将纱线持牢。
外针带有两个平行的侧壁,既左侧壁3和右侧壁4,正面设有前 壁5,与两个侧壁齐平,从而共同构成背面的槽;所述前壁5在外针 钩的下面镂空,该镂空处7与外针左、右侧壁上的外针凹面110配合 构成一个缺口 12;这样外针的钩就成为一个整体,钩头的正面部分 13没有缺口。内针2的主体置于外针1背面的槽中,当内针通过起
底针板的带动在外针l背面的槽中运动时,内针的钩能够通过i亥缺口
12露在外针1的正面。当起口针处于挂纱状态时,内针的钩面从外 针正面露出来;当起口针处于退纱状态时,内针的钩隐藏在外针的钩 中。因此,只有当内针与外针相互配合工作时才可很好的实现衣片的 挂纱及脱纱功能。
外针底部垂直于外针左侧壁3设置有接合部9,外针通过该接合 部9垂直安装在起底针板上。在外针的底部,外针右侧壁4长出前壁 7鹏。内针2尾部垂直于内针侧面设置有第二接合部10。
权利要求
1.针织横机的起口针,包括外针和内针,外针和内针均为细长形,外针带有纵向的槽,内针主体容置在该槽中,外针和内针顶部均带有钩,其特征在于外针的槽设在其背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口针,其特征在于外针带有两个平行 的侧壁,正面"^殳有前壁,与两个侧壁齐平,从而共同构成背面 的槽;所述前壁在接近钩处镂空;内针的钩从该镂空处穿过, 置于外针的正面,并令内针的主体置于外针背面的槽中。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口针,其特征在于外针的'钩为向 上的钩,内针的钩为向下的钩。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口针,其特征在于外针的钩为向 下的钩,内针的钩为向上的钩。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口针,其特征在于外针与起底针板的 接合部垂直于其侧面。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口针,其特征在于外针与起底针板的 接合部垂直于其侧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特别涉及针织横机的起口针,它包括外针和内针,外针和内针均为细长形,外针带有纵向的槽,内针主体容置在该槽中,外针和内针顶部均带有钩,其特征在于外针的槽设在其背面。本发明不需在正面开槽,这样的话外针的钩就是一完整的钩状,没有槽或缺口,因此避免了夹住纱线的情况,使用更安全。
文档编号D04B15/00GK101187106SQ20071007052
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0日
发明者孙平范 申请人:孙平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