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87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沿水平方向、或者沿与水平方向倾 斜的方向自由旋转地支承在水槽内的旋转滚筒内进行洗涤、漂 洗、脱水、烘干各个步骤的滚筒式洗涤烘千机。
背景技术
以往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具有水槽、和设置在水槽内的被 驱动旋转的旋转滚筒。在容纳洗涤物的旋转滚筒上形成许多孔。
通常,通过控制该水槽内的供水、排水或者旋转滚筒的旋 转来实施洗涤、漂洗、脱水各个步骤。另外,作为送风部的送 风风扇通过具有除湿部、加热部的循环送风if各径,使水槽内的 空气循环,从而实施洗涤物的烘干步骤。
除湿部、加热部例如为蒸发器、冷凝器。这些构件构成通 过制冷剂回路与压缩机连接的空调机。送风部将水槽内的空气 导入循环送风路径,并使该空气依次通过蒸发器与冷凝器,使 导入的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通过该操作,被导入的 空气得到除湿,再被加热,形成干燥的高温空气。将该空气送 入到水槽内,使旋转滚筒内的洗涤物烘干。通过反复进行上述 操作,而高效率地烘干洗涤物。
在该烘千步骤中,从旋转滚筒内的洗涤物中分离出的线头 等异物容易混入到在循环送风路径中循环的循环空气中。若上 述异物使蒸发器或冷凝器堵塞、或进入送风部的轴承部、或堆 积在送风部内部,则导致不能完全实现功能。因此,在循环送 风路径的中途设置用于捕集异物的过滤器。在过滤器中堆积所 捕集的异物,使循环空气的通过阻力增大。因此,设置可以装卸的过滤器。
例如,在日本特开平8-243292号/>才艮中,上述过滤器设置 在循环空气导入管i 各中的送风部、除湿部、加热部的上游侧, 该循环空气导入管路用于导入来自滚筒、水槽的循环空气。而 且,过滤器可以从洗涤烘干机的壳体前表面的装卸口直接装卸, 并具有堵住该装卸口的顶板。
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2006-187449号7>才艮中,作为除湿 部,采用通过注入冷却水而进行冷凝的方式。在该构成中,对 循环空气进行除湿的同时,对异物加湿而使其落下。因此,按 照注水热交换部、送风部、过滤器、加热器的顺序配置各部分。 通过设置在洗涤烘干机顶面上的带盖的出入口 ,在打开盖的状 态下,,人该装卸口可相对于由加热部和过滤器室形成一体而成 的加热过滤单元进行装卸地设置过滤器。
如上所述,通过装卸过滤器来处理堵塞,有时,会出现忘 记或怠慢处理堵塞而持续使用的状况。若堵塞过于严重,则通 气阻力增大,循环空气在包括水槽的上游侧异常升压。异常升 压后的循环空气有时从排水软管逃逸,该排水软管与水槽连通 并使洗涤水溢出。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喷出到连接排水软管的 排水捕集器。而且,储存在排水捕集器中的水在该风的压力下 飞溅,从而可能破坏捕集器的功能,并从下水管泄漏臭气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 一种巧妙利用通过过滤器室的循环空气的流 动、可以简单地消除异常升温或升压的滚筒式洗涤烘千机。本实 用新型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具有水槽、旋转滚筒、循环送风路径、 控制部、过滤器室、过滤器及壳体。旋转滚筒设置在水槽内,形 成有许多孔,容纳洗涤物并受驱动旋转。循环送风路径具有送风部、除湿部与加热部。控制部控制水槽内的供水、排水、旋 转滚筒的旋转来实施洗涤物的洗涤、漂洗、脱水各个步骤。另 外,通过控制送风部、除湿部与加热部,使水槽内的空气在循 环送风路径中循环,从而实施洗涤物的烘干步骤。在循环送风 路径的中途设置过滤器室。过滤器可装卸地安装在过滤器室内。 壳体容纳上述部件。
在这样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中,在过滤器室的插入过滤器 一侧的半部分设有循环空气导入口 ,在内侧的半部分设有循环 空气排出口。过滤器为沿着过滤器室内表面形成的笼形,具有 支承框与过滤材料。支承框包括循环空气导入侧的半部分与循 环空气排出侧的半部分,其中,该循环空气导入侧的半部分具 有从循环空气导入口导入循环空气的开口 。过滤材料支承于循 环空气排出侧的半部分上,与循环空气排出口相对应。另外, 在过滤器的支承框的循环空气导入侧的半部分中设有通过循环 空气流动而受到吸引的负压区域,其中,该循环空气从循环空 气导入口导入,通过过滤材料向循环空气排出口排出。而且, 支承框的循环空气导入侧的半部分中的循环空气导入区域的局 部与外部气体导入路连通,该外部气体导入路使负压区域与外 部连通。
在上述构成中,外部气体导入路通常关闭。但是,在烘干 步骤中,在检测旋转滚筒内或者循环空气的上限温度时等情况 下,控制部打开外部气体导入路。另一方面,通过循环空气的 流动,在过滤器室内的负压区域产生负压吸引力,该循环空气 通过循环空气导入口导入到过滤器室,并通过循环空气排出口 。 在该负压吸引力的作用下,外部气体通过外部气体导入路被吸 引到循环空气中,并流向过滤器室的循环空气排出口 。如此, 可以在循环送风路径中循环的循环空气中混合外部气体,利用外部气体降低旋转滚筒内或者循环空气的温度。另外,即使由于导入外部空气而使循环空气量过剩且循环 送风^各径内的压力上升,也可以利用该送风压力,通过外部排 气路将循环空气的过剩部分排到外部。另外,过滤器产生堵塞 时,循环空气的过剩部分逆流到与负压区域连通的外部气体导 入路并排到外部,因此,自然地消除升压。


图l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剖视图。图2为图l所示的滚筒式洗涤烘千机的内部后视图。 图3为图l所示的滚筒式洗涤烘千机的上部立体图。 图4为立体图,表示从图3所示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过滤器装卸口部取下过滤器后的状态。图5为表示图1所示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的顶面、装卸口 、过滤器室、主过滤器、二级过滤器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6为图5所示的过滤器室的立体图。图7为将图5所示的主过滤器与二级过滤器分离而予以表 示的立体图。图8为图7所示的主过滤器的立体图。图9为表示图5、图8中主过滤器与过滤器室的弹性卡合部 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l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l的剖视图。 滚筒式洗涤烘干机1具有水槽3以及设置在水槽3内、被驱动旋转 的旋转滚筒2。在容纳洗涤物的旋转滚筒2上形成有许多孔8。而 且,通过控制水槽3内的供水、排水或者旋转滚筒2的旋转,实施洗涤、漂洗、脱水各个步骤。另外,作为送风部的送风风扇15通过具有除湿部、加热部的循环送风路径5使水槽3内的空 气循环,从而实施烘干洗涤物的烘干步骤。通过未图示的悬挂构造将水槽3以空中悬挂状态配设在壳 体44内,形成为有底圆筒形的旋转滚筒2以使其轴心方向从正 面侧向背面侧朝下倾斜的方式配设在水槽3内。在水槽3的正面 侧形成有与旋转滚筒2的开口端连通的衣物出入口 11。在壳体 44的正面侧设有朝上倾斜面,在该倾斜面上^殳有开口部。在该 开口部i殳置门9。用户打开门9, /人而,可以通过衣物出入口ll 相对于^^转滚筒2内耳又出和》文入洗涤物。由于门9设置在朝上倾斜面上,因此,用户不需弯腰就可 以实施取出和放入洗涤物的操作。因此,改进了从横向开口部 取出和放入洗涤物的普通滚筒式洗涤机的作业性。在旋转滚筒2的周面上形成有与水槽3内连通的许多孔8, 在内周面的多个位置上设有搅拌突起(未图示)。通过安装在水 槽3背面侧的电动机7驱动旋转滚筒2向正转方向与反转方向旋 转。另外,注水管路12与排水管路13连接于水槽3,通过控制 未图示的注水阀与排水阀向水槽3内注水以及^^该水槽3排水。用户打开门9,将洗涤物与洗涤剂投入旋转滚筒2内,滚筒 式洗涤烘干机l开始运转,则从注水管路12向水槽3内注入规定 量的水。而且,电动机7驱动旋转滚筒2旋转,开始实施洗涤步 骤。通过旋转滚筒2的旋转,从而,容纳在旋转滚筒2内的洗涤 物通过设置在旋转滚筒2内周壁上的搅拌突起而沿着旋转方向 上升。而且,洗涤物从上升后的适当高度位置落下。由于反复 进行上述搅拌操作,可以起到敲打洗涤物的作用,对洗涤物进 行洗涤。经过规定的洗涤时间之后,从排水管路13排出弄脏的洗涤液,通过使旋转滚筒2高速旋转的脱水操作,将含在洗涤物中 的洗涤液排出。其后,从注水管路12向水槽3内注水,实施漂 洗步骤。即使在该漂洗步骤中,也可以利用旋转滚筒2的旋转, 通过搅拌突起反复对容纳在旋转滚筒2内的洗涤物进行上升、 落下的搅拌操作,实施漂洗。滚筒式洗涤烘干机1具有将容纳在旋转滚筒2内的洗涤物 烘干的烘干功能。采用图2说明实现上述功能的构成。图2为图 l所示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l的内部后视图。如上所述,在壳体 44内部形成有循环送风路径5,该循环送风路径5将水槽3内空 气经过排气、除湿、加热、烘干后的空气再次送入水槽3内。如图l所示,在循环送风路径5的中途设有蒸发器31等除湿 部、冷凝器32等加热部、作为送风部的送风风扇15。通过驱动 送风风扇15旋转,使空气在循环送风路径5中产生流动。而且, 容纳了洗涤物的旋转滚筒2内的空气通过孔8被排出到从水槽3 向送风风扇15 —侧的循环空气导入管路16。排出的空气在位于 送风风扇15上游的蒸发器31内凝结水分而得到除湿。另外,通 过与升温到6 5 。C左右的冷凝器3 2进行热交换而得到加热。其结 果是,通过蒸发器31与冷凝器32的空气在高温下进行烘干。上述烘干后的高温空气被送入从送风风扇15向水槽3的送 风管路33中,并被送入水槽3内。送入水槽3内的高温烘干空气 通过孔8进入旋转滚筒2内, 一边使衣物等洗涤物烘干, 一边向 水槽3排出。然后再次被导入循环空气导入管路16。通过在上 述循环送风路径5中反复进行空气循环来实施烘干步骤。在利用循环送风路径5的烘干步骤中,主要由衣物等洗涤 物产生的线头等异物混入在循环送风路径5中循环的空气中而 随之循环。上述异物堵塞蒸发器31或冷凝器32,进入送风风扇15的旋转部,引起堆积到送风风扇15的内表面。若发生上述情 况,则容易在实施烘干步骤时产生故障,需要频繁实施烦瑣的 维修。因此,在循环送风路径5的中途设置过滤器室36。具体 地说,过滤器室36设置在蒸发器31、冷凝器32、送风风扇15 的上游侧的循环空气导入管路16的中途。在过滤器室36中容纳 采用图7进行说明的下述主过滤器35。主过滤器35除去循环空 气中的异物。在该构成中,即使异物混入到使洗涤物烘干后的空气中, 并被导入到蒸发器31侧的循环空气导入管路16中,也会在通过 过滤器室36时由主过滤器35捕集。因此,异物不会混入向下游 侧流动的循环空气中。因此,可以长期保持蒸发器31、冷凝器 32、送风风扇15的功能。但是,另一方面,由主过滤器35捕集的异物逐渐堆积起来, 逐渐增大循环空气的通过阻力,降低烘干功能。因此,将主过 滤器35设置成可以装卸。另外,通过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与蒸发器31及该冷 凝器32连接的压缩机37、同蒸发器31、冷凝器32—起容纳在一 个壳体38中,构成空调机39。导入空调机39的空气经过除湿、 加热之后,从排气口41排出。送风风扇15的吸气口 42与排气口 41相互之间具有防震构造部并连接形成为 一体。如此,压缩机37、蒸发器31、冷凝器32容纳在壳体38中, 凑在一起而构成适合大量生产的空调机39。另外,空调机39与 送风风扇15连接,从而,压缩机37、蒸发器31、冷凝器32与送 风风扇15分别形成循环送风路径5的一部分,达到规定功能。 如此,4个设备被联系起来作为空调、送风单元81。接着,使用图l、图3~图8说明过滤器室36、主过滤器35 以及其周边的构成。图3为滚筒式洗涤烘干机1的上部立体图。图4为立体图,表示从滚筒式洗涤烘干机l的过滤器装卸口部取 下过滤器后的状态。图5为表示滚筒式洗涤烘干机1的顶面、装 卸口、过滤器室、主过滤器、二级过滤器的关系的剖视图。图 6为图5所示的过滤器室的立体图。图7为将图5所示的主过滤器 与二级过滤器分离而予以表示的立体图。图8为图7所示的主过 滤器的立体图。如图l、图3 图5所示,由主过滤器35代表的过滤器91通 过从下部向上部朝前方倾斜的装卸路径52,相对于过滤器室36 从在壳体44的顶面44a上开口的装卸口 51进行装卸。即,壳体 44具有设有装卸口 51的顶面44a,过滤器91的装卸路径52从下 部向上部朝向水槽3开口部侧倾斜地设置在从装卸口 51到过滤 器室36中。对于上述构成,使在烘干步骤中循环于循环送风路 径5的循环空气通过主过滤器35,将线头等异物捕集到主过滤 器35中,该主过滤器35安装在循环送风路径5中途的过滤器室 36中。主过滤器35装卸于高度较高的壳体44的顶面44a上。因此, 可以避免由于人等不小心挂上而产生;^动。而且,可以在沿着 装卸路径52的方向,从在顶面44a上开口的装卸口 51装卸主过 滤器35。由于装卸路径52从下部向上部朝前方倾斜,所以,主 过滤器35难以产生弯曲。因此,与装卸路径垂直的情况相比, 可以顺利地装卸主过滤器35。主过滤器35的装卸行程是指,从装卸口 51到与该装卸口 51 相连的过滤器室36内的主过滤器35的规定安装位置的距离。优 选是在该装卸行程的全长中,装卸路径52倾斜,从而可以引导 主过滤器35。另外,如图3、图5、图7、图8所示,主过滤器35具有顶板 53。顶板53堵住装卸口51。在顶板53上设有手抓凹部56、闭合手抓凹部56的盖55、以及闭合弹簧54,该闭合弹簧54通过向上 方推压盖55,使盖55维持在闭合手抓凹部56的状态。用户可以 抵抗闭合弹簧54而从上方推开盖55。当通过装卸口 51安装主过滤器35时,顶板53堵住装卸口 51。因此,如图3所示,滚筒式洗涤烘干机l的外观形成大致齐 平面状态,非常美观。而且,更难挂住人等。另一方面,用户 推开设置在顶板53上的盖55,手指挂住手抓凹部56,不经过特 殊操作就可以稳定地进行抽出、装卸。尤其是,堵住手抓凹部 56的盖55通常通过闭合弹簧54闭合。因此,很难产生人等由于 不小心而挂住手4爪凹部56的情况。另外,优选是在手抓凹部56的开口前部形成供手指抓住的 朝后的手抓边56a。另外,更优选是手抓边56a位于顶板53前后 方向的大致中央、或者稍稍靠前部的位置。即,在将水槽3的 设有开口部一侧与相反一侧连接的方向中的、从顶板53中央到 靠近开口部的位置上设置手抓边56a。因此,用户能够以从前 方朝顶面44a上伸长胳膊将手指插入手抓凹部56并弯曲的自然 动作,简单且不滑动地用手指挂住手抓边56a,简单且可靠地 抽出主过滤器35。另外,用户挂住手抓边56a的手指与沿着顶 板53外表面的手掌夹住顶板53,可以稳定的握持住主过滤器 35。因此,用户不但可以进行在抽出主过滤器35之后、移动该 主过滤器35等处理,还可以容易且稳定地将其安装到过滤器室 36上。另外,盖55的后部通过铰链销57连接于手抓凹部56的开口 后部。因此,用户在将手指插入手抓凹部56时推开盖55,则打 开手抓边56a,并在该状态下挂上手指。如此,用户可以通过 连续的一个动作,对用于装卸主过滤器35的手抓凹部56、手抓 边56a简单地进行手指操作。另外,使用图9、对主过滤器35的安装进行详细说明。图9 为表示主过滤器35与过滤器室36的弹性卡合部的剖视图。如图 5、图7、图8所示,主过滤器35具有主支承框71与主过滤材料 79。主支承框71从顶板53向下方延伸而形成一体,或者连接于 顶板53。主支承框71支承主过滤材料79。主过滤材料79位于过 滤器室36的图5所示循环空气排出口 72的内侧。在主支承框71的顶板53下部分的外周安装有由硅橡胶等 形成的密封件73。在将主过滤器53安装到过滤器室36的规定位 置时,将密封件73压接在装卸口51内侧内周的台阶部74上,密 闭过滤器室36。而且,如图8、图9所示,在主过滤器35与过滤器室36之间 设有将主过滤器35安装到规定位置时、相互弹性卡合的弹性卡 合部75。在该构成中,只将主过滤器35安装在过滤器室36中,用顶 板53堵住装卸口51,从而,从顶板53向下方延伸的主支承框71 可以与主过滤材料79 —起插入过滤器室36。另外,在规定的安 装位置上,密封件73被压接到台阶部74上,弹性卡合部75弹性 卡合,从而将过滤器室36维持在密闭状态。另外,主过滤材料 79正确定位在过滤器室36的循环空气排出口 72内侧。主支承框71的凸缘部71a与过滤器室36的装卸口 51内侧内 周的台阶部74互相相对。密封件73具有从安装部73a向凸缘部 71a延伸、压接在台阶部74上的密封唇口 73b。因此,密封件73 被牢固地支承在凸缘部71a上。由此,密封唇口73b被非常紧密 地牢固压接在台阶部74的全周,不会泄漏空气。另外,安装部 73a通过由凸缘部71a支承而得到加固,因此,安装部73a较薄 就足够了 。另外,在顶面44a的局部、即顶面壁44b上形成装卸口 51。于装卸口51的正下方,形成在受到支承 的过滤器室36的开口 36d内周。如图3 图5、图9所示,在装卸口 51的整个周围形成有从 顶面44a起立的阻挡部44c。另外,在装卸口 51上设置与安装在 阻挡部44c内侧的主过滤器35的顶板53相嵌合的凹部44d。由 此,顶板53不会单独地从凹部44d向顶面44a上突出。因此,人 等不会挂上顶板53。另外,即使水稍稍溢出到顶面44a上,阻 挡部44c也会进行阻塞、防止水进入装卸口51,防止损坏壳体 44内的电气装备 品。顶板53的外周具有向下突出的凸壁53a。另一方面,在凹 部44d上设置周壁44e、与内周的向上凸部44f。而且,在周壁 44e与向上凸部44f之间容纳凸壁53a。如此,凹部44d具有嵌合 构造,并具有承载顶板53的构造。因此,万一水进入装卸口51, 通过凹部44d与顶板53的嵌合构造起到的密封功能,也可以防 止水到达装卸口 51的内侧,可进一步提高电气装备品的安全 性。另外,配置的顶板53稍稍低于阻挡部44c。从而,即使水 达到阻挡部44c上,也可以通过水的表面张力防止水湿到分段 的顶板53—侧。从而,可以提高电气装备品的安全。如图9所示,弹性卡合部75为形成在过滤器室36上的卡合 孔75a与安装在主过滤器35上的树脂弹簧75b的组合,树脂弹簧 75b可以装卸。而且,也可以在过滤器室36上设置卡合凹部来 代替卡合孔75a。由此,弹性卡合部75利用树脂弹簧75b的柔软 弹性,在装卸主过滤器35时,可以与卡合孔75a相互简单卡脱。 而且,弹性卡合部75尤其不会妨碍主过滤器35的装卸。通过弹 性卡合部75在安装结束时期与抽出初始进行弹性卡合、或者解 除弹性卡合的卡定感或者卡定音,可以通知用户安装完毕以及开始抽出。而且,固定树脂弹簧75b两端,弯曲的卡合部75d形成在该 树脂弹簧75b两端之间,并沿着主过滤器35与卡合孔75a相互卡 合的装卸方向形成山形状。由此,在支承力稍稍增大的同时, 耐久性提高。另外,由于树脂弹簧75b为山形状,设定主过滤器35的安 装方向的立起角度比抽出方向的立起角度大。因此,在接近安 装完主过滤器35时,朝向卡合孔75a的装卸路径52上的台阶部 75c与立起角度大的一侧开始卡合,安装阻力稍稍增大。由此, 可以使用户察觉到接近安装完成。另外,装卸口51朝上,通过装卸口 51装卸主过滤器35时, 不会不小心而使主过滤器35脱落。因此,在开始向上方抽出主 过滤器35时,与从卡合孔75a完成安装主过滤器35时相比,在 立起角度小的一侧施加较小的阻力,可以使用户感受到开始抽 出。而且,若卡合脱落,则转换到没有通过卡合阻力的抽出状 态,用户容易抽出主过滤器35。而且,树脂弹簧75b容易折损,但由于可以单独更换,因 此可以容易且廉价地应对。因此,如图8、图9所示,优选是树 脂弹簧75b设置在主过滤器35的主支承框71 —侧。通过在该位 置配置树脂弹簧75b,抽出主过滤器35,则树脂弹簧75b可以露 出在主支承框71的周围,容易更换。另夕卜,优选是树脂弹簧75b 在前方开口的箱体76背部左右、由2根形成一体。在该构造中, 箱体7 6在其开口 一侧嵌合主支承框71的背部,可以通过图5 、 图9所示的螺钉77螺紋固定来进行装卸。因此,可以更容易更 换树脂弹簧75b。另外,与此相对应,在装卸路径52的后壁一侧设置卡合孔 75a。由此,弹性卡合部75位于装卸路径52的前壁,在装卸的主过滤器35滑动时,可以防止树脂弹簧75b在不必要的范围内 沿着装卸路径52的前壁滑动而折断。如图5、图7、图8所示,主支承框71为大致沿着过滤器室 36的内表面的笼形,具有上半部71b与下半部71c。对于上半部 71b,在密封件73的安装部下方,从设置在图5、图6所示的过 滤器室36上半部36b中的循环空气导入口 78导入循环空气。对 于下半部71c,与设置在过滤器室36下半部36c中的循环空气排 出口 72相对应的主过滤材料79支承在循环空气排出口 72内侧。 通过上述构造,笼形主支承框71大致沿着过滤器室36的内表面 设置,从设置在过滤器室36上半部36b中的循环空气导入口 78 向与之相对应的上半部71b导入循环空气。循环空气进一 步被 导入下半部71c,通过主过滤材料79,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过滤 器室36的宽度,向循环空气排出口 72顺利排出。另外,根据需要,以没有安装在循环空气导入口 78上或者 没有旁路为前提,当然可以将主过滤材料79设置在与循环空气 排出口72相对应的范围内,也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将主过滤材 料79设置在循环空气排出口 72之外的广阔范围中。在该情况 下,如图5中箭头所示,在要通过流向循环空气排出口 72的循 环空气时,可以利用过滤器室36的宽度。由此,由于主过滤材 料79的循环空气通过面积增大,则变得难以堵塞。在该情况下,过滤器室36与安装在该过滤器室36上的主过 滤器35形成图l所示的倾斜状态,过滤器室36内表面形成与形 成在壳体44的顶面壁44b上的装卸口 51连通的装卸路径52。而且,如图5、图7所示,优选是过滤器91为主过滤器35 与二级过滤器82形成的双重过滤器构造。主过滤器35先对从过 滤器室36的循环空气导入口 78进入、向循环空气排出口 72排出 的循环空气起作用。二级过滤器82之后起作用。二级过滤器82先于主过滤器35安装,在装卸时最后取出。即,与二级过滤器 82相比,主过滤器35最后安装、首先取出。而且,优选是为了从过滤器室36的内侧、即下半部36c单 独取出二级过滤器82,在前部壁101b上设置从内侧进入手指的 手抓凹部133。只要通过从上方滑入过滤器室36,就由装卸路径52引导而 将二级过滤器82安装在规定位置。因此,二级过滤器82具有笼 形的副支承框101。副支承框101设置在主过滤器35的下半部 71c外周,具有沿着过滤器室36下半部36c内表面形成的形状。 而且,二级过滤器82覆盖在主过滤器35上,副过滤材料83支承 在主过滤材料79的外侧。在该构造中,将二级过滤器82安装在过滤器室36的下半部 36c上之后,将主过滤器35安装在过滤器室36的上半部36b以及 与之相连的二级过滤器82内侧。由此,导入到过滤器室36的循 环空气通过主过滤器35的主过滤材料79、 二级过滤器82的副过 滤材料83双重,从循环空气排出口 72排出。构成该双重过滤器 构造的薄、且空气阻力小的主过滤材料79、副过滤材料83可靠 地捕集细小线头等异物。因此,可以将蒸发器31、冷凝器32、 送风风扇15等设备的功能维持在高水平。由于大多数异物由首先经过的主过滤材料79捕集,因此, 在主过滤材料7 9 —侧频繁发生堵塞现象,在副过滤材料8 3 —侧 产生堵塞的次数与主过滤材料79的情况相比非常少。因此,在 安装主过滤器35、 二级过滤器82时,将二级过滤器82保留在过 滤器室36的下半部36c中,首先取出主过滤器35,可以对该主 过滤器35单独进行堵塞处理,并简单地再次安装。二级过滤器 82只在需要进行堵塞处理时、在主过滤器35之后抽出,经过堵 塞处理之后,在主过滤器35之前安装,然后安装主过滤器35,从而恢复到使用状态。与二级过滤器82相比,需要对主过滤器 35频繁地进行堵塞处理。但是,可以如上所述地简单对应进行 再安装。因此,使用不会特别麻烦。如上所述,对应主过滤器35与二级过滤器82的双重过滤器 构造,如图5、图7所示,在二级过滤器82中设置将分隔边界部 92与分隔边界部93双方密封的密封件94。分隔边界部92将二级 过滤器82与过滤器室36的循环空气排出口 72—侧做成独立排 气空间95。分隔边界部93使主过滤器35与二级过滤器82之间形 成独立排气空间96。密封件94由例如硅橡胶构成。在该构成中, 从过滤器室36向主支承框71的上半部71b导入的循环空气没有 旁路,而是如图5箭头所示地依次通过独立排气空间96、 95。 而且,该循环空气经双重过滤器构造除去异物之后,从循环空 气排出口 72排出并循环。如图5所示,二级过滤器82具有笼形副支承框101,该副支 承框101与过滤器室36中设有循环空气排出口 72的下半部36c 嵌合。而且,二级过滤器82在循环空气排出口 72的内侧支承副 过滤材料83。主过滤器35具有大致沿着二级过滤器82内表面形 成的笼形形状,该二级过滤器8 2安装在过滤器室3 6的上半部 36b与下半部36c上。而且,主过滤器35具有的主支承框71包括 上半部71b与下半部71c。上半部71b从设置在过滤器室36上半 部36b中的循环空气导入口 78导入循环空气。对于下半部71c, 在安装于过滤器室36的下半部36c中的二级过滤器82所支承的 副过滤材料83内侧支承主过滤材料79,通过上述主过滤器35 与二级过滤器82的双重过滤器构造排出循环空气。通过上述构 造,主过滤器35与二级过滤器82满足了对排出循环空气先后起 作用的关系以及装卸的先后关系。另外,如图5、图7、图9所示,密封件94安装在副支承框101的外周部。图5、图9所示的台阶部102朝向循环空气导入口 78—侧,该循环空气导入口 78形成在过滤器室36的上半部36b 与下半部36c之间的内表面上。台阶部103朝向形成在主支承框 71的上半部71b与下半部71c之间的外表面上的循环空气排出 口72 —侧。通过将主过滤器35、 二级过滤器82安装在过滤器室 36的规定位置,密封件94被夹在台阶部102、 103的相对部之间, 从而压接在台阶部102、 103上。由此,利用将主过滤器35、 二级过滤器82嵌合在过滤器室 36上,可以用l个密封件94密封2个分隔边界部92、 93。另夕卜, 将主过滤器35安装在过滤器室36的规定位置时,通过弹性卡合 的弹性卡合部75保持该密封状态,防止由于不小心而产生松动 并导致空气泄漏。而且,如图5、图7、图9所示,密封件94安 装在与副支承框101的台阶部102、 103相对的凸缘部101a上。 如图5、图7所示,密封件94具有从安装部94a向两个台阶部102、 103 —侧延伸的密封唇口94b、 94c,其中,通过该安装部94a 将密封件94安装到凸缘部101a上。而且,密封唇口94b、 94c 分别压接在台阶部102、 103上。由此,密封件94牢固地支承在 副支承框101的凸缘部101a上,密封唇口94b、 94c非常紧密地 可靠地压接在台阶部102、 103的全周上。其结果是,不会泄漏 空气。另外,如图7所示,优选是主过滤器35、 二级过滤器82分 别具有磁铁lll、 112,如图6所示,过滤器室36具有过滤检测 装置113。过滤检测装置113内置一对过滤检测开关。在分别将 主过滤器35、 二级过滤器82安装在规定位置时,过滤检测开关 分别与磁铁lll、 112相对。而且,对应^兹《失111、 112的磁力, 向外部输出电信号。由此,若没有安装主过滤器35、 二级过滤 器82,则设置在操作面板66内侧的控制基板67等可以进行控制,从而禁止使用。而且,作为控制部的控制基板67控制水槽3内的供水、排水、旋转滚筒2的旋转,实施洗涤物的洗涤、漂 洗、脱水各个步骤。另外,控制送风风扇15、蒸发器31与冷凝 器32,使水槽3内的空气在循环送风路径5内循环,从而,实施 烘干洗涤物的烘干步骤。由于主过滤器35等的装卸口 51位于壳体44的顶面44a上, 因此,如图3所示,操作面板66不妨碍装卸口 51地较大范围地 设置在壳体44前表面。因此,即使操作面板66对应多种功能而 具有的操作部、显示部很多,也可以简单地操作操作面板66、 容易看懂操作面板66。另外,如图7所示,主过滤器35具有的主支承框71包括上 半部71b与下半部71c。上半部71b为循环空气导入侧,具有从 设于过滤器室36的上半部36b上的循环空气导入口 78导入循环 空气的开口121。即,对应循环空气导入口 78设置开口 121。下 半部71c为对应循环空气排出口 72、如上述那样支承主过滤材 料79的循环空气排出侧,该循环空气排出口 72设置在过滤器室 36的内侧、即下半部36c。循环空气从循环空气导入口 78通过开口 121、如实线箭头 122所示那样导入主支承框71的上半部71b。并且,通过主过滤 材料79向循环空气排出口 72排出。通过该循环空气的流动,负 压区域124受到如虚线箭头123所示的吸引。通过设置在主支承框71上的吸气口 124a,负压区域124进 一步从图6所示的外部气体导入连通口 125b连通外部气体导入到外部的外部气体导入口 125a连通,而从外部气体导入口 125a 导入外部气体,该外部气体导入口 125b在过滤器室36上开口 。 如图7所示,循环空气导入区域126具有上半部71b的开口121,该上半部71b形成主支承框71的循环空气导入侧。循环空 气导入区域126的局部经过外部排出口 127、从图6所示的外部 排气连通口 128b与外部排气路128连通。外部排出口 127设置在 主支承框71的后部壁上,安装有辅助过滤器129。外部气体导入路125内置电磁阀132,通常处于关闭状态。 另外,在检测出旋转滚筒2内或者循环空气的上限温度时等, 控制基板67等进行控制,从而打开电,兹阀132。由此,利用循 环空气的流动,由在负压区域124中产生的负压吸引力将外部 气体吸引到循环空气中。被吸引的外部气体流向循环空气排出 口72,混入在循环送风路径5中循环的循环空气,降低旋转滚 筒2内或者循环空气的温度,使之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因 此,之后,电磁阀132多为持续打开状态。另外,当通过导入 该外部空气等而使循环空气量过剩时,循环送风路径5内的压 力上升。这时,如图7的虚线箭头130所示,过剩空气从外部排 出口 127经过外部排气连通口 128b进入外部排气路128,从外部 排气口 128a排到外部。而且,如图2、图6所示,外部气体导入口 125a在壳体44 的正后方开口,异物等不会落入外部气体导入口 125a内。另一 方面,如图6所示,外部排气口 128a朝上开口 ,而且,如图l 所示地从壳体44的背面44g突出。外部排气口 128a将除湿前的 湿润循环空气排出。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外部排气口 128a,防 止假想的结露水滴下。而且,稍许的结露水自然干燥。如图6所示,在过滤器室36的装卸口 51 —侧的上半部36b 的第1壁、即前部壁上形成有循环空气导入口 78。另外,在与 第l壁相对的第2壁、即后部壁上形成有与循环空气导入口 78相 对的外部排气连通口 128b。另外,如图5所示,在内侧、即下 半部36c后部壁的外部排气连通口 128b的下方,且脱离侧面的位置上形成有循环空气排出口 72。通过该构造,过剩的循环空气从循环空气导入口 78被导入主支承框71上半部71b的循环空 气导入区域126之后,容易被推出而向外部排气连通口 128b直 行,被排出到外部。残留的通常风量的循环空气向位于过滤器 室36的下半部36c的后部壁的循环空气排出口 72顺利排出。如图5所示,外部排气连通口 128b与循环空气排出口 72相 比十分小。如上所述,通过调整外部排气连通口 128b的通气阻 力与循环空气排出口72的通气阻力的大小,循环空气优先向循 环空气排出口72排出,可以防止循环空气白白地排出到外部。另外,如图7所示,负压区域124与循环空气导入区域126 并列设置在主支承框71中形成循环空气导入侧的上半部71b 上。而且,负压区域124利用主支承框71中与二级过滤器82没 有关系的空间进行设置,满足各自所需的空间大小。具体地说, 通过板状分隔部131从范围大于负压区域124的循环空气导入 区域126中隔开形成该负压区域124,该负压区域124与循环空 气导入区域126—起连通循环空气排出侧。分隔部131 —体成形 在主支承框71中形成循环空气导入侧的上半部71b内。根据上述极简单的构造,可以并列设置循环空气导入区域 126与负压区域124。由此,通过从循环空气导入区域126排出 到循环空气排出口72的循环空气的流动,在负压区域124中产 生吸引作用。如图7所示,尤其是外部气体导入路125通过吸气 口 124a开口 ,该吸气口 124a在负压区域124的与分隔部131相 对的周壁部上。如上所述,如虚线箭头123所示的外部气体通过外部气体 导入口 125a、外部气体导入路125、外部气体导入连通口 125b、 吸气口 124a被吸引到负压区域124中。该外部气体碰撞分隔部 131,流向正下方的过滤器室36的循环空气排出口 72。另一方面,循环空气从过滤器室36的循环空气导入口 78导入到主支承 框71的上半部71b所形成的循环空气导入区域126中。根据上述构造,被导入的循环空气流向下半部71c、与流 向过滤器室36的循环空气排出口 72的气流顺利汇合并混合。因 此,实线箭头122所示的循环空气流动不会紊乱。另外,实线 箭头122所示的循环空气的流动容易在负压区域124中产生吸 引力。另外,虚线箭头123所示的被吸引的外部气体容易流向 过滤器室36的循环空气排出口 72。另外,在烘干步骤中,即使主过滤器35、 二级过滤器82、 辅助过滤器129产生堵塞时,也可以确保被导入主过滤器35的 循环空气的排出通道。对此进行以下说明。在没有循环空气的排出通道时,循环送风路径5内的压力 上升。该压力泄漏到连接于水槽3的未图示排水软管而从排水 捕集器喷出空气。于是,积存在该排水捕集器中的水在风的压 力下飞溅,从而破坏捕集器的功能,从下水管泄漏臭味。本发明人着眼于在旋转滚筒2内部或循环送风路径5中循 环的循环空气异常升温,提出下述技术检测上限温度时,循 环送风路径5吸引外部气体进行自然冷却。但是,即使如上所 迷地导入外部气体,也会导致循环空气压力增大,使循环空气 从排水软管泄漏。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外部气体导入口 125a向外部排 出循环空气的过剩部分。即,在过滤器91堵塞时,与图7的虛 线箭头123所示的流动相反,循环空气的过剩部分如点划线箭 头134所示那样地流动。具体地说,循环空气的过剩部分从负 压区域124经过吸气口 124a,通过外气导入连通口 125b而进入 打开了电磁阀132的外部气体导入路125,并从其外部气体导入 口125a排出到夕卜部。因此,自然消除了升压。另外,如图7、图8所示,主支承框71的成为循环空气导入 侧的上半部71b的负压区域124与具有开口 121的循环空气导入 区域126都向第1方向、即前部敞开。而且,如图6所示,过滤 器室36的装卸过滤器 一侧的上半部36b的第l壁、即前部壁中没 有循环空气导入口 78的部分封闭负压区域124。前部壁与上述 第l方向相对设置。即,由过滤器室36中装卸过滤器91一侧的 具有循环空气导入口 78的第l壁封闭循环空气导入口 78周围。 而且,前部壁与负压区域124敞开的前部相对设置。如上所述, 主支承框71上半部71b的循环空气导入区域126、负压区域124 的前部被敞开,与过滤器室36组合,形成具有功能的简单形状, 容易形成主支承框71。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滚筒2以爿Mv水平方向倾斜的 方向、自由旋转地支承在水槽3内,但与过滤器91、过滤器室 36有关的构成也可适用于支承在水平方向并构成的洗涤烘干 机。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用蒸发器31构成除湿部、用冷凝器32 构成加热部,但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滚筒式洗涤烘干机中用于洗涤物烘干的 循环送风。过滤器捕集烘干步骤中混入循环空气的线头等。这 时,通过改进过滤器室的空气通路,可以避免循环送风系统中 的异常升温、异常升压。
权利要求1.一种滚筒式洗涤烘干机,包括水槽;旋转滚筒,设置在上述水槽内,形成有许多孔,容纳洗涤物并被驱动旋转;循环送风路径,具有送风部、除湿部与加热部;控制部,控制上述水槽内的供水、排水、上述旋转滚筒的旋转来实施上述洗涤物的洗涤、漂洗、脱水各个步骤,并控制上述送风部、上述除湿部与上述加热部,使上述水槽内的空气在上述循环送风路径内循环,从而实施烘干上述洗涤物的烘干步骤;过滤器室,设于上述循环送风路径的中途;过滤器,可以装卸地安装在上述过滤器室内;壳体,容纳上述水槽、上述旋转滚筒、上述循环送风路径、上述控制部、上述过滤器室与上述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过滤器室的插入上述过滤器一侧的半部分中设有循环空气导入口,在内侧的半部分中设有循环空气排出口;上述过滤器为沿着上述过滤器室内表面的笼形,具有支承框和过滤材料,该支承框包括具有从上述循环空气导入口导入循环空气的开口的循环空气导入侧半部分、与循环空气排出侧半部分,该过滤材料支承在上述循环空气排出侧半部分上,与上述循环空气排出口相对应,在上述支承框的上述循环空气导入侧半部分上设有负压区域,使上述负压区域与外部连通的外部气体导入路设置在上述壳体内,上述支承框的上述循环空气导入侧半部分的循环空气导入区域的局部与外部排气路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过滤器室内还设有与上述外部排气路连通的外部排气连通 口,上述外部排气连通口比上述循环空气排出口小。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滚筒式洗潦烘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负压区域与上述循环空气导入区域并列设置在上述支承框的 上述循环空气导入侧半部分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 其特征在于,上述循环空气导入区域比上述负压区域范围大,上 述过滤器还具有从上述循环空气导入区域分隔出设于上述支承框 的上述循环空气导入侧半部分内的上述负压区域的分隔部,上述负压区域与上述循环空气导入区域一起连通于上述循环 空气排出侧半部分。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过滤器还具有与上述负压区域的上述分隔部相对的周壁部, 上述外部气体导入路在上述周壁部上开口 。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框的上述循环空气导入侧半部分的上述循环空气导入区 域与上述负压区域朝第l方向开放,由上述过滤器室中装卸上述 过滤器 一侧的具有上述循环空气导入口的第l壁封闭上述循环空 气导入口周围,上述第l壁与上述第l方向相对设置。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体的顶面上形成有上述过滤器的装卸口 ,在上述过滤器室中,上述装卸口侧的半部分的第l壁上设有 上述循环空气导入口,与上述循环空气导入口相对地在与上述第 l壁相对的第2壁上设有上述外部排气连通口,在上述内侧半部分的上述第2壁的上述外部排气连通口的下 方、偏向侧方的位置上形成有上述循环空气排气口 ,上述过滤器具有在安装到上述过滤器室时、堵住上述装卸 口的顶板,上述支承框在上述循环空气导入侧与上述顶板下表 面形成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过滤器在上述顶板上具有朝上方开口的手抓凹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滚筒式洗涤烘干机,在通过使空气循环来实施烘干洗涤物步骤的循环送风路径中途设置可装卸地安装过滤器的过滤器室。该过滤器为笼形,具有支承过滤材料的支承框,从而,使从过滤器室的循环空气导入口导入并向循环空气排出口排出的循环空气通过。在支承框中设有受到由循环空气流动引起的吸引的负压区域。该负压区域与来自外部的外部气体导入路连通,支承框的循环空气导入侧局部与朝向外部的外部排气路连通。由此,利用循环空气通过过滤器室的流动,可以消除水槽内的异常升温或升压。
文档编号D06F39/00GK201158757SQ200720176878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7日
发明者中井厚仁, 寺井谦治, 石原隆行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