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圈绒提花针织圆机用刀舌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053阅读:9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割圈绒提花针织圆机用刀舌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割圈绒提花针织圆机用刀舌针,属针织机械 配套部件的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割圈绒提花针织圆机上使用的刀舌针,分为如附图1所示的
刀针和如附图2所示的舌针。刀针主要由置于针体3上部的针勾1和 带刃口6的针刀2、置于针体3下部的针踵4构成,用于形成割绒; 舌针主要由置于针体3上部带针舌5的针勾1、分别置于针体3中部 和下部的针踵4构成,用于形成毛圈,两种织针的功能区别明显,不 可相互替代。如果圆机针筒针槽中只插入舌针,那么就只能编织毛圈 组织面料;如果圆机针筒针槽中只插入刀针,则只能编织割绒组织面 料;如果按一定规律间隔插入舌针与刀针,则可以编织既有毛圈组织 又有割绒组织的面料。但无论怎样组合,所织面料的组织形式只能是 高低毛圈、高割低圈、平面高割绒、平面低割绒、平面高毛圈、平面 低毛圈这六种组织形式中的一种,即在同一块面料上,最多只能同时 出现两种组织形式,这样就限制了面料组织形式的进一步丰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能在同一块针织面料上 同时出现三种或三种以上组织形式的割圈绒提花针织圆机用刀舌针。本实用新型为割圈绒提花针织圆机用刀舌针,包括针体,置于针 体下部的针踵,置于针体上部的针勾和带刃口的针刀,其特征在于针 勾的底部还设有针舌。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嵌在割圈绒提花针织圆 机针筒的针槽内,在针筒三角的挺针或压针作用下,针体在针槽中做 上下运动。挺针高度分为高低两级,当挺针高度低时,线圈不经过针
刀部分,只有舌针部分参与动作,其作用结果是形成毛圈组织;当挺
针高度高时,针体在低挺针位基础上再次上挺,这时线圈经过针刀部 分而被割断,形成了割绒组织。
所述的针刀可为锥形结构,刃口处于锥面上。所述的针刀可为梯 形或方形结构,刃口处于与针舌相邻的直角面上。
本实用新型根据割圈绒提花针织圆机的工作原理,通过对现有刀 针和舌针的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和反复试验,以现有刀针为基础,在针 勾的底部增设针舌,便于顺利成圈和退圈,从而得到满意的毛圈组织, 经过多次实验,与普通刀针比较,针刀向下移动了大约两个针舌的距 离,从而实现了刀针和舌针的合二为一。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可以实 现用同一枚刀舌针完成编织毛圈或者割绒动作,达到在同一针织布料 的同一编织横列上形成高圈高割低圈这种新颖的三种组织同时出现 的效果,再加上上述刀针及舌针相互配合得到的六种组织形式,极大 丰富了割圈绒提花针织面料的表面立体感、颜色对比度、图案生动性。


图1为现有刀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为现有舌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3为针刀为锥形结构的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4为针刀为方形结构的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拉毛圈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割绒时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针体3,置于针体3下部的针踵4,置于针体 3上部带针舌5的针勾1和带刃口 6的针刀2等构成。针刀2可为锥 形结构,刃口6处于锥面上;也可为梯形或方形结构,刃口6处于与 针舌5相邻的直角面上。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嵌入割圈绒提花针织圆机针筒的针槽内, 提花挺针三角由低位三角和高位三角这两种三角组成。在选针器和挺 针三角、压针三角的作用下,刀舌针按照要求在针槽内上下运动,从 而达到拉毛圈或者割绒这两种效果。挺针位的高低由电子选针器与挺 针、压针三角组成的编织系统联合控制。下面分两种情况具体分述之:
1、 拉毛圈的工艺过程
当针织面料的指定位置上需要出现毛圈组织时,低位选针器动 作,将此位置对应的刀舌针选出,在低位挺针三角的作用下,刀舌针 上行至低位挺针高度,在此过程中,针勾1上原有线圈退至针舌5下 方的针体3上,针舌5在此过程中被打开;复位三角将该针复位至原 始可选状态;其后的高位选针器无信号,此刀舌针不选中,高位挺针 三角不挺针,如附图5所示的点划线位置;刀舌针通过高位挺针三角 后,到达压针三角,在压针三角的作用下刀舌针下行,勾住新纱线的 同时将退至针体3上的线圈退出形成一个新的毛圈组织。至此拉毛圈 动作结束。
2、 割绒的工艺过程
当针织面料的指定位置上需要出现割绒组织时,低位选针器动作,将此位置对应的刀舌针选出,在低位挺针三角的作用下,刀舌针 上行至低位挺针高度,在此过程中,针勾1上原有线圈退至针舌5下 方的针体3上,针舌5在此过程中被打开;复位三角将该针复位至原
始可选状态;其后的高位选针器动作,此刀舌针再次被选中,高位挺 针三角继续挺针,刀舌针上行,到达高位挺针高度,在此过程中,退
至针体3上的线圈继续下行至针刀2,在针刀2上被割断形成割绒组 织,如附图6所示的点划线位置;刀舌针通过高位挺针三角挺针后, 到达压针三角,在压针三角的作用下刀舌针下行,勾住新纱线。至此 割绒动作结束。
3、割圈绒的工艺过程
这种工艺过程即是将以上两种工艺结合在一起的编织过程。在此 过程中,织针为舌针与刀舌针间隔排列,即奇数针槽中插舌针,偶数 针槽中插刀舌针。舌针的作用是用于低毛圈的成圈,刀舌针用于编织 高毛圈组织和割绒组织。
针织圆机的针筒逆时针方向转动,进入编织状态。在电脑和编织 系统控制下,织针在选针器的控制下或被选中而上下运动,或不动作。 当舌针被选中后,可以在面料上形成一个低毛圈组织,如上述拉毛圈 的工艺过程;当刀舌针被选中后,则可以形成高毛圈组织或割绒组织, 如上述所述。即在同一针织横列上,可以同时出现低毛圈、高毛圈与 割绒三种组织,这是当前已知针织圆机编织的面料中首次出现的面料 品种。
如果将刀针与刀舌针进行间隔排列,则可以形成高毛圈组织、高 割绒组织与低割绒组织三种组织同时出现在同一针织横列上的情况, 从而形成另外一种风格的面料品种。
权利要求1、一种割圈绒提花针织圆机用刀舌针,包括针体(3),置于针体(3)下部的针踵(4),置于针体(3)上部的针勾(1)和带刃口(6)的针刀(2),其特征在于针勾(1)的底部还设有针舌(5)。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割圈绒提花针织圆机用刀舌针,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针刀(2)为锥形结构,刃口 (6)处于锥面上。
3、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割圈绒提花针织圆机用刀舌针,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针刀(2)为梯形或方形结构,刃口 (6)处于与针舌(5) 相邻的直角面上。
专利摘要一种割圈绒提花针织圆机用刀舌针,属针织机械配套部件的制造技术领域,主要由针体(3),置于针体(3)下部的针踵(4),置于针体(3)上部带针舌(5)的针勾(1)和带刃口(6)的针刀(2)等构成。针刀(2)可为锥形结构,刃口(6)处于锥面上;也可为梯形或方形结构,刃口(6)处于与针舌(5)相邻的直角面上。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可以实现用同一枚刀舌针完成编织毛圈或者割绒动作,达到在同一针织布料的同一编织横列上形成高圈高割低圈这种新颖的三种组织同时出现的效果,再加上上述刀针及舌针相互配合得到的六种组织形式,极大的丰富了割圈绒提花针织面料的表面立体感、颜色对比度、图案生动性。
文档编号D04B35/00GK201128806SQ20072019183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8日
发明者归继东 申请人:归继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